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以某本科院校为例,了解大学生当前的网络意识现状,通过与学生的访谈,总结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据教育部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网络”成为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篇1: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摘要〕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时代方位的现实要求,是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遵循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以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教育等内容。新时代,高校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实战技能、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等路径,不断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网络媒体

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国际接轨程度日渐加深。受时代发展变化的影响,国家安全教育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面对的形势也愈来愈复杂。国家安全教育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和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76条明确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公务员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1 〕626该规定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该文件要求各地各级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进一步细化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明确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导向。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要不断拓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建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2 〕2。光明前景在于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挑战是指,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使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风险。“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 〔3 〕。可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义深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时代方位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孕育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给予高度关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对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首先,要应对西方诋毁中国道路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4 〕21。如今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深感畏惧,到处鼓吹“自由民主制”“历史终结论”,妄图利用青年大学生达到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大学生要时刻警惕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识破危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阴谋诡计,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切实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其次,要解决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11新矛盾产生新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就业、创业、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部分大学生把在实现人生理想、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片面归结于社会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使得国外敌对势力有机可乘,受其诱惑利用,个别大学生甚至作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再次,新时代要规划新战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重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筹规划。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安全战略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大学生对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学习,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所具有的优越性;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而共同筑起国家安全的万里长城。

(二)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2 〕49。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国防军事基础,更需要强大有力的精神力量,国家安全教育是提供维护国家安全精神力量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 〕70。可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事关国家稳定发展、民族长盛不衰之大计。当下,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强烈,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但仍有个别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全教育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多重挑战,如“2018—雷霆”专项行动破获的百余起台湾间谍案件,就暴露出部分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首先,随着大学生外出学习交流机会的增多,不法分子利用金钱、色诱、情感拉拢等手段利用大学生窃取国家情报、重要机密。而一些大学生防范、抵御危害国家安全危险的意识薄弱,为人行事单纯直接,容易被蛊惑利用,导致其直接或间接出卖国家情报、危害国家利益。其次,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军事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环境安全稳定,这使得一些大学生缺乏“安不忘危”“知危图安”的忧患意识,“反破坏”“反分裂”“反恐怖”意识也较薄弱,极易被图谋不轨的人策反利用。再次,部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4 〕198大学生是网络应用中最广泛、最忠实的参与者,存在“猎奇”“求新”“逐利”等心理,因此更容易被西方媒体鼓吹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所影响。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输出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进而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4 〕35-36。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道路注定不平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难题与挑战。从世界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发展进行牵制和遏制,而我国如今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他们会更加千方百计地阻止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学生则始终是他们“西化”“分化”的重点。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奢靡、享乐的消费文化腐化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广播、影视等传播方式向我国“兜售”西方式语境下的“平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普世价值”一度甚嚣尘上。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中国梦科学内涵的态度不够端正、钻研不够深入,缺乏胸怀家国、勤学敏思的时代责任感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試图用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方向、教育改革趋势等,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缺乏为实现中国梦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4 〕49。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利于汇聚起巨大的人才力量,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但事实上,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等缺乏深入的学习。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路径融入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助于他们明确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紧密联系,敢于有梦、勇敢追梦、勤于圆梦,将自己的梦想同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富强联结起来,而且有助于他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砥砺前行、奋力拼搏的勇气,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首先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相关部门在设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时,要遵循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 〔2 〕4。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国家,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暴力机关,由一定的人口、领土、主权所构成 〔5 〕。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首先,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国家基础理论知识。其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国家利益、国家权力、军事安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等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国家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中国的发展进程与崛起轨迹。其次,要教育大学生理解马克思关于“国家消亡”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废除私有制和阶级来解决阶级斗争问题,那么国家作为一种寄生制度命中注定要消亡” 〔6 〕53。“但是,马克思对国家消亡的态度是‘抛弃’与‘超越’相结合” 〔7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强调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从而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而后者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 〔6 〕57。列宁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出现在社会分化出阶级的地方、被剥削者受到剥削者压迫的时候。此外,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国家政权理论、军事安全论述、战争与和平学说等,都应成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4 〕200-20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展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家安全内容,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国家安全根本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方向指引与行动指南 〔8 〕。因此,在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要深刻剖析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首先,要进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国家安全,如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国民安全和国家主权安全等方面,相应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也至关重要。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安全问题,更多地表现在多个国家安全领域的相互交织。如政治安全与网络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相互交织;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相互交织等。因此,高校在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涉及领域扩大化、交织程度复杂化的同时,也要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其次,要进行国家安全观战略布局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度的全局视角、战略意识宏观把握、统筹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关乎国家生命的政治安全作为根本。这些战略布局是对国家安全作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谋划,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是从战略上对国家安全作出的重大部署。再次,要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当今,国家的繁荣与国际和平紧密相联,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跳出世界而走“闭关锁国”的道路。高校教师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安全形势和国际间交流合作,坚持以平等、协作、互信等原则应对、处理国家安全问题,不仅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大舞台,世界的繁荣稳定同样也需要中国的坚守与奋斗,而且要使他们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全球眼光,正确预判国内外发展大势,更好地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从而有效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由国家出台,集中体现党、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律对国家安全的制度性保障作用,颁布了多项法律、出台了众多法规、下发了许多文件、进行了多次部署,这也是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来源和制度保障。法律文件中所蕴藏的国家安全知识,需要高校教师充分挖掘与运用。首先,《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其中第5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1 〕7教育者在设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时,要遵循宪法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并将此根本原则贯穿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之中。其次,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也在不断出台,如1993年2月22日,《国家安全法》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1994年5月10日,《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经国务院审批通过 〔9 〕,2015年7月1日,新的《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其中第1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1 〕621。从权利和义务层面挖掘教育内容,具有权威约束力,更能引起大学生的思考、关注与遵循。再次,保障专门领域的国家安全法律不断出台。如《兵役法》(1984年)、《国防法》(1997年)、《国防教育法》(2001年)、《保守国家秘密法》(2009)、《反间谍法》(2014年)和《国家情报法》(2017年)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安全涉及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出台专门具体的法律来保障。教育者将这些法律中的具体内容贯穿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服兵役、反间防谍、守护国家秘密等方面的知识,并深化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国家安全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顺利推进各项事业的前提与保障。面对新时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国家安全意识新特点,结合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有效探索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路径,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抉择与使命担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0 〕目前,国家安全教育虽然受到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高度重视,但仍需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导者,其所遵循的方向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教育相关教师的培养与指导。二是要坚持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来引领、指导教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三是要夯实教师队伍的政治信仰,使其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一支党和国家能够信任的、忠诚的国家安全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不仅是衡量高校教师对职业热爱的标尺,也是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一要加强教师对国家安全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深化对国家安全历史环境与现实环境背景的认知。二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与目标。三要深入了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再次,要提升教师的宣传能力。新时代,提升教师对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的宣传能力,一是要重点培训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鼓励他们“占领”大学生网络家园的中心位置。二是要支持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三是要通过定期、定时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与水平。

(二)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战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4 〕51。因此,在保证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家安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定期开展实战技能训练。首先,国家安全相关部门要联合高校创建实战训练基地。在创建实战训练基地时,可以以高校所在城市为中心,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如红色资源、历史遗迹、战争遗址等,创建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同时,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就近的国防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实战训练与演练,在实战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促使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其次,校企联合开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战训练新局面。校企联合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战技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使大学生日后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再次,要加强大学生入学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不仅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其人生发展的重要一课。实践中,高校要以军事训练为依托,适当延长军训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将部队的防御技能、训练要领等教授给大学生,以激发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成为祖国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三)发挥网络媒体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 〕197。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锐不可当,给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带来的变革是深层次、革命性的。新时代,教育者要坚守好网络教育宣传主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首先,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面对境外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的恶意攻击、肆意炒作,不仅要冷静分析、有效应对,加大对国内外“黑客”攻击我国网站的防范力度,而且要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对于来自于国外的不良信息要构筑防火墙和过滤网,拒其于“国门”之外。对于来自于国内的不良信息,要从源头上切断,尤其要对危害国家安全的邪恶势力予以坚决打击。其次,要创新网络传播的方式方法。教育者要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如拟定新颖生动的标题、在正文中插播国家安全教育漫画、穿插现实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以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这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要加大宣传国家安全教育的力度。教育者要运用网络媒体,通过广告、影视、宣传片和纪录片等形式宣传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将大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国家安全教育上来。

(四)增强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理应自觉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首先,要树立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行动的前提,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本领、有信念的时代新人,在面对国家安全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则要理性制止、安全应对,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其次,要自觉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大学生要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认真听取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研习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再次,要树立维护世界安全的国际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4 〕249。大学生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将关注本国形势与世界局势相结合,要深刻分析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其背后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大看小”“以远看近”,正确看待我国的发展变化及面临的挑战,更深刻地认识到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紧密联系,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积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4-18(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2-13.

〔6〕张效敏.马克思的国家理论〔M〕.田毅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7〕刘 军.国家起源新论: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及当代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8:145.

〔8〕曹晓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2):125-129.

〔9〕秦晓华,李辽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9):22-25.

〔10〕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责任编辑 芳 晔

作者:彭舸珺 刘飞燕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摘要】以某本科院校为例,了解大学生当前的网络意识现状,通过与学生的访谈,总结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据教育部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网络”成为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知识、交流感情、休闲娱乐、调节自我。一台小小的电脑便能使他们尽情地享受网络的便利。当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少学生受到网络病毒的侵袭、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误导、甚至有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逃课,这些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因此,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关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现状

针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其网络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有超过65.3%的大学生为了方便记忆和输入,在对一些密码进行设置时,存在过于简单的情况;95.21%的学生曾经在网站的逐层信息上提供真实的姓名、住址以及身份证号等;75.24%的學生没有对电脑的杀毒软件进行升级;33.53%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聊天记录的删除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对网络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应的安全问题,如垃圾信息的骚扰、病毒的侵害、个人信息的泄露等,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防范意识薄弱

造成大学生网络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而从根本上而言,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关于网络安全的教育,或者说对其不够重视,使得大学生很容易成为网络安全威胁的实施者以及网络侵害的受害者。网络安全意识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差:当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并没有认识到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在网络注册中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而这些真实的信息也就成为了许多不法商家逐利的筹码,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

(2)维权意识薄弱:网络购物作为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具有便利、快捷的特点,可以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享受购物的乐趣。而京东、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更是使得大学生成为网购的主要支持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交易安全以及商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很容易使得大学生蒙受损失。

2、自我控制能力差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得其几乎成为了与真实社会平行存在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学生可以发泄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可以摆脱现实中的许多约束,而自控能力的缺乏使得其在网络中肆意妄为,给自身、给学校乃至社会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例如,许多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交友,沉溺于网络游戏,与现实社会长期处于脱节状态,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将网络中的一些暴力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3、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差

大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而网络上信息的繁杂性很容易导致其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导致其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减弱,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蒙蔽,出现价值观的紊乱。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带动了信息的解放和思维的开放,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大学生自身缺乏坚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信息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削弱其价值判断力,产生信仰与信念上的动摇。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加,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带来伤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严重的甚至可能对区域地方安全造成负面的影响和危害。对此,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加强认识,充分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将其作为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专业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渗透入相应的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列举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主动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2、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网络安全教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更应该确保安全教育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高校应该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其知识结构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展开提供良好的师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是普通文化知识,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和历史、社会文化底蕴,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专业学科知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三是实践性知识,即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构建自身的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体系,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注重网络安全教育考核,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应该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其实际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网络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其考核评价并不仅仅要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储备,还必须对其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需要认识到,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单纯依靠设置防火墙、杀毒软件的方式,或者依靠单个部门的努力是无法真正解决的,需要对网络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全面考虑,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并通过考核的形式,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确保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此,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吉安市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项目编号:15GH07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彭阳慈航.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D].武汉纺织大学, 2013.

[2] 吴亚丽. 浅谈信息化浪潮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 教师, 2015,(26): 10.

[3] 卫业钧.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危险行为及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4(4): 137-139.

【作者简介】

陈丰(1988—),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婷(1989—),女,江西井冈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陈丰 杨婷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摘    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同时,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在21世纪的大数据年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思政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存在认识滞后、重视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思政工作者应该认真梳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路,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信息    安全教育

1.引言

进入21世纪,网络对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及娱乐生活的重要媒介,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海量价值信息的同时,因其虚拟性、快捷性等诸多特点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很多隐患。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在网络中,你可以把自己装扮得华丽尊贵,也可以把自己说成一文不值,因为“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在上述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2.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受到众多大学生的欢迎,成为高校师生的合作伙伴,在给大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网络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大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自制能力不强,心理极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在通过网络获取正能量时,也易受到负面新闻和信息的影响。因此,如果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好,则不仅会阻碍网络的正能量效应,而且会给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1]。而高校如果未进行得力的网络安全教育,不能通过网络媒介及时教育学生,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使得高校学生被“网络骗局”攻陷[2]。通常情况下,与网络相关联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出如下特征。

2.1上网成刚性需求,上网逐渐低龄化。

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精神需求的程度往往比对物质需求的程度更高。南开大学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高校互联网向学生宿舍覆盖,大学生上网地点逐渐从网吧转移至校内宿舍,学生上网时间大幅增加。其中:90后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4.28小时,明显高于全国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水平(约2.7小时)和80后学生平均上网水平(约3小时)。大学生每天上网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午休时间)及晚上19-23点;在校大学生网龄平均为2-7年,即在上大学前已有一定的上网经验。

2.2网络社交成主角,网络娱乐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交往受热捧的原因有三。第一,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型交流媒介工具——微信、QQ等软件大量涌现,大学生作为一个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自然地成为这一新兴交流方式的主要使用者。第二,“朋友圈”社交圈的形成客观上增加了网络社交的访问量。第三,公众社交平台以“信息发布”的方式实现交流。在该平台上,发布各种生活信息、学习信息及校内外活动信息等。

2.3网络新闻传播较快。

谣言古已有之,在文字出现前就存在。而网络谣言则是近些年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形式谣言。谣言本身就是一种谎言,会危及社会稳定,而以网络为宣传平台的谣言不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其影响更是远远超于现实生活中的谣言。这是因為网络是虚拟社会,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如果任其横行,那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上的活跃用户,自然成为网络谣言的重要传播对象。尽管在学历上,大学生群体优于社会上的一般网众,但是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也相对有限,因而很容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3-4]。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原因及现状的研究,我国学者多采取调研和问卷形式展开,且普遍认为我国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难以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即使开展了一些网络安全教育,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是网络谣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危害。

一是引发群体行动,造成社会不稳定。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有重要影响;二是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认同体系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发生倾斜;三是矛盾激化。网络谣言极易被点燃,致使群体性突发事件提前到来[5-6]。

2015年6月1日,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启动,《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也正式在启动仪式上对外发布。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报告揭示了当前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网络安全基础技能不足;二是网络应用状况堪忧;三是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隐患;四是法律知识薄弱,缺乏事件处理能力;五是网络安全意识技能提升渠道匮乏,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基础技能、网络应用安全等意识亟待加强。因此,急需加大力度普及推广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4.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思路

4.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信息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才能把日益迫切的网络安全教育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院成立了素质教育基地,全面负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尤其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4.2教育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教育工作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树立科学理念。在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教师、统一考评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教育管理。目前学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新校区新图书馆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及校园网“绿网”行动,最大限度地过滤网络不良信息。另外,学院经常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培训,通过时政、实践等对专任教师队伍进行继续教育。

4.3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运行的长效机制。

首先,学院建设了以学工处为领导的素质教育训练基地,经常以各种形式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专门负责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内容落到实处,辅导员老师全面负责组织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授课;其次,是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院招聘了心理专职老师,从事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计划。“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只有把握学生心理,网络安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4.4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在“立足交通,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引导下,在“知行合一、明德致远”的感召下,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会议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真正使大学生网络教育既有主渠道,又有第二课堂,多方位、多角度、多思维地为高校培养出新时期所需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5.结语

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网络安全教育与安全教育不同,需要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的日常管理的共同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已成为高校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阈下,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从增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性、突出网络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及强调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开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聂多均,许涧.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职业与教育,2009,10:180-181.

[2]吴军.刍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0):15-17.

[3]任占娟.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24-25.

[4]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调查研究,2011,14:94-96.

[5]关小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调查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7:521-523.

[6]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2):86-87.

本文系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14JY103)、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412804003Y)、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512804001Y)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郑朝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微视频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家庭作业的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