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艺术外语教学论文

2022-05-0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心理学艺术外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开展外语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教学和不断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外语教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课题,有关的基本方法,需要的基本条件和具体过程等几方面来探讨高职学院开展外语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方法。

心理学艺术外语教学论文 篇1: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

【摘要】中学阶段外语教育承上启下。中学外语教师是我国外语人才培养和外语教育普及的中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强化势在必行。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当有所侧重,即要把外语教学法学习和研究作为一个主攻方向,并兼顾其他。外语教学法学习与研究是外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 键 词】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究内容;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师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处在小学和大学之间,中学阶段的外语教育承上启下,中学外语教师更是压力倍增。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和水平的提高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欣在2005年的调查中表明: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庞大,但合格的英语师资仍然缺乏,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发达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投入都很大。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入职准备和在职培训要加强。如何改进和充实教师继续教育原有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外语教师队伍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是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宏观方向讨论比较多,微观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微观细节在这里指的是如何改进和充实中学外语教师现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对于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而入职准备、在职培训和培训后自身发展是外语教师成功的三部曲,本文探讨的内容侧重于后两者。

二、继续教育的意义

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两大部分,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外语教师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怎么教”则涉及到外语教学法研究问题。外语教学法又称应用语言学。其实应用语言学的说法还不足以反映外语教学法复合多元的概念。外语教学法涉及语言理论,但研究更多的是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以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为主。培训课中一些语言类课,如语言学、语体学、语音学等课程可适当减少,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科研方法等课程要适当增加。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侧重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意义在于:第一,语言教学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外语教学区别于母语,外语教学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外语教师步入课堂,就会产生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得好的疑问。而后两点恰好是教学法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具备英语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从完善和补充英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角度出发,培训也应增加外语教学法的内容。第三,外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师的平日教学关系密切。直面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教师内心自然会产生急迫感,希望用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教学问题。外语教学法研究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外语教学法是前辈和同行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教学研究需要传承发展,学习研究外语教学法拓展了外语教师学术思路,为科研奠定了基础。学习和研究外语教法是提高在职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通道。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事关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以外语教学法学习研究为主兼顾其他,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需要注意:

(一)提升先进教育理念

放眼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精彩纷呈。这种潮流可用“大众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三个词来概括。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是世界性教育变革的一个方面。融合了国内外的因素,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表现在教育宗旨更多地从学科转向社会、生活,转向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涉及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发展为本”等理念。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原先传统的“一言堂”等教育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握着外语课堂上“如何教”的方向。教育新理念是外语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打好教学理论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经过检验证明后又反过来指导或作用于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涉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及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语言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语言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在外语教育发展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都有其理论的强力支撑。如,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一时的听说法就是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而20世纪70年代流传至今的交际法则是以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能使外语教师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三)设定科研主攻方向

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都同外语教学法研究有紧密关联。因此,外语教学法研究应该是中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自身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探索外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教学对象,它涵盖了指导外语教学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和各种教学流派的总体,有时也泛指一种教学原则、境界、氛围,甚至是某项具体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量涉及应用性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等。身处一线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策略、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语篇教学、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利用、课件和教材编写、测试方法改善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四)提高外语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如何教”的能力,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言行举止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心理特征。就课堂话语而言,外语教师的言谈需要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功能。因为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学习者的重要输入来源,同时又是他们需要模仿加工的对象。此外,其它教学技能的运用也不可小视。内化英语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交际策略的运用,思维具有逻辑性,口头表达清晰和富有条理性,组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等,都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因此除了普通心理学外,外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和学习语言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以便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规律,争取教学主动。

(五)掌握外语科研方法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培训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掌握一般的现代教育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应该包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查找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研究以及与他人合作研究的能力。为了使研究论文更有说服力,还要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统计法、对比法和学会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中学外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可以写评述性论文,也可以做实验对比,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式论文,或是多方面相结合的论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各的特点,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提倡用数据说话,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外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六)训练批判性思维

得益于专业和职业的优势,外语教师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组织能力一直在得到强化。外语教师善于吸收,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但不少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方面训练不足会影响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潜在水平的提高,如对西方新潮观点就不能盲目吸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批判性精神,二是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精神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意愿、倾向和心理状态,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向某一方向思考,并用辨析、审慎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批判性精神还包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自主、思想开放、不迷信权威等特征。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一般包括:能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立场、意图、偏见、假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事物的合理性;在事件的大背景中检查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等。

(七)用好外语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信息技术的导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教师要重视教育技术的掌握,教师培训中要培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的应用等。教育技术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型武器”,教师要用好这个武器,但不能唯武器论。对教育技术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学资源,要有舍取和选择。掌握教育技术也包括要树立起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正确态度,学会调控方法,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的同时,外语教师要清楚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好外语,还得遵循外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有促进力的外在因素,掌握外语教育技术还包括语料库的使用。

(八)扩展教师知识结构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教师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课,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国家和本国的文化知识。培训课程在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外语语言能力、了解科研方法的同时,增加对相关国家社会、政治、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国际理解的认识。同时,外语教师的自身结构中也应包含对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交流有输入也有输出,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的事物,以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具体内容安排还应根据外语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特别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培训外语教师而言。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校的组织固然需要,但个人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有兴趣爱好和针对性的问题。改进和充实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内容,观念也要更新。教师继续教育不光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注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增加典型教学案例的研讨,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知识建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培养教师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身专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臻,须文瑜.反思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5(6).

[2]吴欣.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3]孟臻.信息技术发展与外语教师角色智能提升[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孟臻.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福建论坛,2011(12).

作者:孟臻

心理学艺术外语教学论文 篇2:

教学研究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方法

摘要:开展外语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教学和不断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外语教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 ,主要的研究课题,有关的基本方法,需要的基本条件和具体过程等几方面来探讨高职学院开展外语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定性式研究;定量式研究

作者简介:蒋玲(1963—),女,四川成都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学。

开展外语教学研究工作是高职学院外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教师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积极性、改进教学和不断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开展教学研究”,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对高职学院的教师来说,科研的压力没有本科院校大,有人认为写一篇甚至几篇文章就是搞科研(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写写文章也只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者是学位而用,而不是从真正意义上来研究某一教学现象和问题)。开展科研是很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很多,如何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对广大的外语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教学研究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端正科学研究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一直以来,高职学院的外语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教师教好书就行了,研究则是专家、本科院校和研究人员的事情。不少教师把“研究”神化了,认为“研究”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对自己的研究能力表示怀疑;有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纸上谈兵,派不上用场,因此产生了“教育科研无用”的观念。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只注重教学而不重视科研,这不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首先端正科学研究态度,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的思想,要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学院要把外语教学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做到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以教研促教学。

二、注重外语教学研究准备工作

在开展外语教学研究之前,除了在思想重视之外,在行动上要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认真学习并掌握扎实的外语基础理论知识,有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了解并熟悉各种外语教学法,了解国内外有关外语教育的最新的各种政策及法规。

2.认真踏实地从事外语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3.大量阅读。要善于做笔记,作为今后教学研究的素材;要有目的的去读;要读原著,根据别人论文后列出的文献,追踪性、直接地深入阅读;要多读外语报刊和杂志,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信息。

4.学习有关中外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育专家的文章,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离开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的滋养,外语教学研究将会带有个人主观性,永远得不到质的飞跃。

5.多练写作,多给有关的报刊、杂志投稿,提高写作水平。

三、了解外语教学主要的研究对象

外语教学研究要特别关注三个因素,既语言、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对象的研究更多是语言学者的事情,属于探索“语言”的科学[1]。以学生和学习为对象的研究是外语教师主要关注的事情。外语教学主要是技术和艺术行为,解决操作性问题和追求效果效益,因此外语课堂教学要防止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脱节。事实上,我国外语教学存在不少系统结构上的错位。如,输入与输出的错位,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错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错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错位等等,教学系统里的每一个因素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四、了解外语教学主要的研究课题

与其他学科和母语教学相比,外语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因而需要我们设计出适合外语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因此,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外语教学和其它课程,尤其是同母语教学相比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探讨外语教与学的最佳途径。

(一)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1.本体论研究。外语教学理论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过程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必须弄清语言是什么、学习一种语言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的问题,因此属于本体论的层次。

2.实践论研究。在充分了解了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对外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原则和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测试等等。我们把这些问题的研究称作实践论层次。

3.方法论研究。第三层次的研究属于方法论层次,主要是对外语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既要从理论层次描述外语教学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步骤,还要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提出建议。

(二)研究教师的有关课题

1.教师发展问题研究。教师个人发展过程研究(跟踪观察、访谈、记录、自述);群体发展过程研究(集体备课的相互影响、教研会议、学术研讨);单位发展过程研究(领导方式、单位氛围、管理措施、激励机制)。

2.课堂提问研究。调查教师;调查学生。

3.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自我”和“他我”及其影响力以及同行互学研究。

(三)研究学生的有关课题

动机、策略、行为、能力、习惯。对教学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同伴互助互评。进步幅度或表现形式。学生的阶段性英语学习观念和行为比较研究等。

(四)研究课堂的有关课题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课文作者和师生读者之间的交际场所,也是他们作为社会人之间的真实交往的场所,凡是与交际、教学、语言听说读写单项或综合技能、社会技能、学习技能相关的方面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五)研究课程的有关课题

课程标准/大纲/要求;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发展;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引发的问题。

(六)研究教学研究的有关课题

教研意识、敏感性;教研行动、课题、方法、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七)研究教材的有关课题

理念、目的、路径、结构、活动形式;材料来源、真实性、时效性、科学性、人文性、工具性、教育性、实用性;教学方法等。

(八)研究创新研究的有关课题

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研究的有关课题,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对以上每一课题都要从表现形式、相应效果、其中所体现的理念和理论支撑讲深讲透。

五、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是指为实现教学研究目的、任务所所采用的手段。常用的有:

1.统计法(statistics):能够对所获得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科学的推断或决策。

2.反思法(reflective):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事先设计好的合作、交流、互动、任务、行动、实践等活动,从中体验、醒悟、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差距等。

3.对比法(contrast):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同专业、同年级可以对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也可以对比,这种方法效果明显,结轮分明。

4.实验法(experiment):教师在教学中就某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行之有效,可以归纳总结得出结轮。

5.教材分析法(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ation):对教材本身进行分析,从中去发现教材中存在的若干个问题,要多注意教材中的注释、译文、练习等,要不畏权威,要敢于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6.记录法(journal):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教学过程,供专家或自己或同事评论反馈,从中发现问题。

7.自身教学总结法(self-teaching conclusion):平时教学要多用心,要有目的性,期末加以总结,整理出来就是成果。

8.讨论攻关法(discussion storm a strategic pass):教研室在搞教学研究活动时,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讨论攻关,教师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认为可取的,记录下来,写出总结论文来供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教研就有了成果。

9.信息法(information):多阅读有关报纸、杂志、,一是可以掌握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可以发现其中值得商榷的文章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商讨。

10.访谈法(interview)、同伴互评法(peer evaluation)、研讨法(seminar)、工作坊(workshop)、记叙法(diary,journal,narration,story)。

五、外语教学研究需要的基本条件

搞外语教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首先我们要端正教学研究的态度,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加强教学研究的能力,落实教学研究的投入。

1.为什么要搞教学研究(Why)?

在搞教学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搞科研,你搞科研究竟是为了什么?

2.究竟什么是科研(What)?

有人认为写一篇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科研就是抽象的理论研究。将教学研究简单化和神秘化都不利于我们投身于科研活动。概括地说,“研究是一种具有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系统的探究,它能促进知识的发展”。(MichealBasscy,1990)。科研就是用标准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换句话说,科研是要用国际上公认的程序寻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外语教学中的科研就是找出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那些变量(因素)以及变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2]。

3.如何搞科研(How)?

教学研究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找出规律、推广运用和理论概括这样四个层次。收集数据:这是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找出要研究的问题。 找出规律:通过研究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运用:即找出第二层次研究中所发现的规律的运用范围,它的普遍意义有多大?理论研究:这一层次的研究将各种规律系统化、理论化[3]。

六、外语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选题

1.研究的题目,对已确定的题目缩小范围。并对题目进行广泛的资料研究,获取大量信息,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选题要有意义或有兴趣 ;研究要有创新 ;研究应具有推广性/应用性。

2.在调查的基础上修订研究题目,并对研究的结果提出假设。

(二)方法

外语教学研究应当以质化/定性研究为主,量化/定量研究为辅,前者人文学科用得较多,后者理工科和社会科学用得多。

定性式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定性式的研究是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个体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一切情况,然后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定量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定量式的研究靠的是严格的程序,靠的是概率和客观性,但也有自己的弱点。在人文科学中,与社会和人打交道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一切都可置于实验室条件之下。有些社会性的实验,不可能像对动物进行实验一样。换句话说,有些实验和调查的外部因素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控制,所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主张定性式研究和定量式研究相结合。定量式研究对程序和方法比较讲究;任何步骤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结论无效。科研就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4]

由于外语教学研究由外语教师来做,因此最佳方法是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训过程中寻找或发现研究课题。

(三)写作

教学科研论文是研究结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形式。它不是研究的起始,而是研究的一种成果形式。研究是前提,论文是结果。其写作框架包括:引言,既文章的介绍,是放大了的摘要;内容交代,观点阐述,实验的过程;结论,发现,成果。其写作规范应包括:三段论:要有引言,正文,结语;每段里要有:主题句(可以放在句首,句末或句中;整篇文章的结构应该有5“Cs”,(既逻辑结构)包括Clear,Clarified,Connection,Cohesion and Coherence ;整篇文章的阐述要注意规范性,地道性:学术用语、专业用词的使用要依据原文,避免只看过中文论文;整篇文章要注意写作的流畅性:即句篇和语篇的交际功能以及相关的逻辑性;论证时基本理论依据要明确:要有论有证,既有理论,有论点,有证据。可以正论,反论,实证,反证,归纳总结,演义推论等。

总之,外语教学研究过程复杂,研究工作是很艰苦和困难的,特别是过程很苦,成就很难,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契而不舍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合理的方法。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肯干和能干的人才会在与别人相同的条件下取得别人不能或难以取得的成果。希望高职学院广大外语教师积极投身外语教学研究提高我们的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夏纪梅主编,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4]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2-1.

责任编辑时红兵

作者:蒋 玲

心理学艺术外语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外语教学“范式转换”的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的教学范式发生了转变。“通过技术学习语言”确立了外语教学过程中技术与人、技术与语言、技术与教学的新范式,凸显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外语教学范式转换信息素养一、“范式转换”与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巨变。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实施以来,“计算机信息化外语教学”这一理念已渗透到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成为大学外语教学领域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式样或共同的纲领。这种共同纲领正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所言的范式,就是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方法论体系”,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

库恩认为,“范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看问题的方法的改变,是现实科技、思想等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催生的一种全新的理解与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当一个社会发生生产力或者重大科技革命时,人们就需要重新调整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这就是范式的转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使旧的外语教学体系被打破,新的外语教学观孕育而生。传统的“黑板、课本、粉笔”的教学方式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范式转变,一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高速度、高效率、高性能、高体验”的外语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技术学习语言”(Learning Languages through Technology)已成为外语教学广泛的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外语教学新范式的确立。

新的范式不仅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而且也改变着外语教学过程中技术与人、技术与语言、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与作用。在新的外语教学范式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便成为值重新审视的问题。外语教师应如何面对新的教学范式以顺应“通过技术学习语言”的变化?这就必然触及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这一核心问题。

二、外语教学新范式的依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电子化、网络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外语教学新范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技术来学习语言。传统的单人单个传声筒似的教师可以变为基于海量知识储备的“教师”,教师已不仅仅是人,机器也完全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信息的受众变成了可以随时、随地、随意、主动学习的知识筛选者与知识构建者;原有的单调、枯燥、固定、封闭的教科书变成了多媒体、多模态、多情境、多资源渠道、综合、立体、开放式的学习系统。然而,“通过技术学习语言”的决定因素还在于掌握这项技术的人。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电化教学无疑要以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依托。何克抗先生明确指出,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外语教师的必备素质。

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作用于外语教学的成效。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提高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又能推动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提高的过程。

然而,目前我国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却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理论和课程的研究、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还没有对信息素养制定明确的国家层面的指标体系。有调查显示,还有许多外语教师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不懂外语教育技术理论。他们不善于整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善于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去开发利用信息时代海量的教育资源;即便拥有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甚至有些外语教师信息运用的技能还停留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阶段,信息技术水平非常薄弱。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外语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外语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当今在贯彻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11计划》的过程中,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显得更为迫切。信息技术已不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一环,而是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影响外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甚至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外语教育计划的成败。

三、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催生了外语教学“教”与“学”的新范式。这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以从中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那么,外语教师怎样才能在新的范式中发挥主导作用呢?或者说外语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才能够胜任工作呢?我们认为,外语教师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理论素养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外语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有广泛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语言学、方法论、教学论、学习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美学理论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外语教师信息理论素养的培养应从诸多相关的学科中汲取营养。从狭义的角度讲,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是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石。一位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如何理解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找到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2.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是外语教师应具有的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获取、加工与教学相关的图文音像资源,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具体而言,外语教师的技术素养首先表现在能够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宏观上统筹设计专业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专业知识——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人文知识的掌握。其次要对教学策略进行设计。针对某一门课或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媒体等因素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全方位地考虑如何在某一堂课上体现多媒体呈现原则、时空同步原则、注意分配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和紧凑性原则等,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3.意识素养

意识素养是人对信息的反应和态度,表现为对信息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自觉的心理反应,属于情感范畴。对外语教师而言,对教育技术既不能固步自封,报以排斥或抵触的心理,也不能只停留在对其感兴趣或爱好。应该对教育技术做出积极的情感反应,随时随地发现和积累语言、文化、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等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一种需要信息、积累信息、加工、利用信息的自我需求。因此,我们说教育技术意识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并能够将此反应在自己的情感领域,加以价值化,产生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

4.审美素养

教育技术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因为“教育技术是形象直观的教育,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通过科学美、教学美来传递教学信息,增加知识美的艺术魅力。”所谓科学美体现在“真”上,即真实而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揭示事物本质的客观规律。教学美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美的意境,把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艺术化,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增强知识传递的感染力。教育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整合也是科学美、教学美的完美融合。美可以融入语言教学声像材料和多媒体教材之中。优美简洁的画面构图、五彩缤纷的色彩搭配、悦耳动听的音乐节奏、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都可以让学生融入语言美、自然美、社会美、思维美的境界之中,从而使学生陶冶心灵,激发学习兴趣,轻松愉悦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育技术中的美是科技与人文、技术与教育、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外语教师应具备这种感受、把握、表现、创造教育技术美的思维和品质。

5.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了各种危害。如今,不良信息的泛滥、计算机病毒的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的共享与版权等问题都涉及到人的道德素养、文明程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外语教师,不但要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还需教育学生担负信息社会责任,遵守信息的伦理道德和法规,规范自身的各种信息行为,净化信息环境,主动参与理想信息社会的创立。因此,信息道德素养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师生共有的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范式的转换对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最终都体现在外语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面对21世纪开放式、多元化、虚拟性、交互性、协作性的多媒体教学框架,面对“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外语教学新范式,教学设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已经成为外语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外语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方能掌握新范式中的现代外语教学技术,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李艳,胡加圣.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6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5]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李晓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践教学给水排水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