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经济政策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经济与经济政策范文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对 )

2. 一国收入水平的高低与碳生产力的大小存在直接联系。( 错) 3.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但高增长。( 对 )

4. 低碳经济不等于贫困经济,高生活质量也不等于高排放。( 对 ) 5. 发展低碳经济要限制特定产业(如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错) 6. 相对于低碳经济,对绿色经济的评价较为困难。(对) 7. 欧盟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帮助其成员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承诺。( 错 )

8.“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重要标志。( 对 )

9. 韩国总统李明博被美国的《时代》杂志称为“环保总统”。( 对 )

10. 2009年获得欧盟资助最多的新能源是风能 。( 错 )

11. 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建筑和交通作为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点领域。(错 ) 12. 石油是我国交通运输消耗的主要能源。( 对 ) 13. 毁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错 )

14. 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无碳能源。( 错 ) 15. 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对 )

16. 农业生产活动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对 )

17. 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治理方式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了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方面。( 对 )

18. 英国人视《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未来”的世纪承诺。( 错 ) 19. 欧洲国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均来自于国家财政。( 错 ) 20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仅适用于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对 )

21. 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 对 )

2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 对 ) 23. 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错 ) 24. 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错)

25 “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 错 )

26.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 对 )

27.“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 对 )

28. 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 错 )

第二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区别与联系分析

关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

与联系性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破坏和能源需求等迫切性问题的出现,亟待地要求我们去解决。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均又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们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三大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对实现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情况从三大经济的概念开始介绍,最后论述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表明我国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必要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到人类发展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模式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几大热点经济充斥在媒体和大众的视野,造成了一定的混淆。其实,它们都是近几十年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特别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陷入资源、环境和生存危机后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

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概念 1.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和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即“3R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因此回收废金属、废电子、废塑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来说,香港回收这些废品又比国内回收更具有经济意义,以为为企业减少关税支出,同时又环保节能,可谓一举多得。 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有五大体系支撑。

1、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撑。

2、技术的支撑。

3、资金的支撑。

4、管理和监督的支撑。

5、循环经济链条中的企业必须有经济效益的支撑,必须盈利,必须不断地增值扩大,才能保证循环经济持久广泛地开展下去。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在我国主要由以下几点相关研究方向:

主要观点1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主要观点2 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主要观点3 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系统工程。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主要观点4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 主要观点5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企业层面)、中循环(区域层面)、大循环(社会层面)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总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简称ECO,又称为生态经济,,“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煤炭 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2]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

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3.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可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理念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的价值分析:

首先,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其次,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 再次,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 第四,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

总之,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三大经济的联系

(1)产生背景相同。它们都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陷入资源、环境和生存危机后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它们都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理论基础相同。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以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这几种经济形态都强调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3)依靠的技术手段相同。它们都依赖于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的生态化技术,如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能效技术等。

(4)发展环境相同。它们都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都需要市场机制、法律制度等为保障条件。

(5)其他相同点。他们在消费观念上都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都强调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反对盲目、奢侈、过度的物质消费。

2、三大经济的区别

(1)研究的角度不同。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 低碳经济主要针对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点从建立低碳经济结构、减少碳能源消费入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建立全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机制和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

(2)核心内容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

(3)实施控制的环节不同。循环经济从资源的输入端和废弃物的输出端来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同时,循环经济还关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碳经济强调经济活动的能源输入端,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发生显著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绿色经济更多关注经济活动的输出端,即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在环境保护。

(4)推动力不同。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使投入成本降低,为进行循环经济活动的个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循环经济具有推动其自身不断发展的内生力量。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目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还不够、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的大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介入方能实现。

(5)评价体系不同。

循环经济: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改环资[2007]1815号),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4个方面入手,在宏观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上分别规定了22个和14个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低碳经济: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但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上就能很直观的看出,其主要从社会生产的结果入手,以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

绿色经济:鉴于绿色经济本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其评价必然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也没有一个专门针对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据悉,目前广州发改委正研究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产领域绿色化主要通过人均GDP增速等8个指标来反映;生活领域主要通过轨道交通运量占公共交通总运量的比重、人均日产生活垃圾等7个指标来反映;生态领域包括空气质量优良率等7个指标来反映。

(6)政府干预不同。低碳经济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全球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各国都对温室气体排放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从1997年签署、2005年才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发表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都说明国家的政治意愿决定着低碳经济的实现幅度和推广程度。只有通过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旨的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则更多是在无国界限制的话语体系下推行绿色环保经济模式,没有蕴含政治色彩。

四、总结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 国际经济评论,2010. [2] 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天津: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 [3] 杨运星.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之辨析[J], 前沿,2011. [4] 李伟.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 西北大学,2009. [5] 刘旌.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天津大学,2009. [6] 任勇,吴玉萍. 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7] 朱婧,孙新章,刘学敏,宋敏. 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8] 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 环境保护,2009. [9] 苏振锋. “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联系与区别”等三则[J], 中国集体经济,2010.

第三篇: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为响应福建省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文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深刻学习低碳精神,我们通过网上学习培训平台以自主学习考试来进一步增强自我的低碳环保意识。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对低碳经济最初的认知源自2008年初的“限塑令”,对于习惯拿个钱包就上街,大包小包塑料袋往家提的家庭主妇而言,在“限塑令”刚开始实行时真的相当不习惯。但也就在媒体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辩论中渐渐适应了随身携带购物袋的生活,觉得自己每天步行上下班,生活中几乎不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应该还算比较环保了吧。经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环保还差得远着呢。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

真正的低碳循环经济应该是5R,也就是包括了Recycle{回收}、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fuse{拒绝}、Repair{修理}这五项,而我们所做的基本上只是减少,其余四项还做得远远不够,而且仅限于日常生活中,而工作中的循环和低碳观念几乎还是空白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理念之后,结合我自身的生活以及教学工作,我认为在今后应予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1、让学生把握一些恶化环境因素如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养成自觉低碳消费行为

2、让学生养成“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新原料思维观。

3、让学生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4、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创造性地发展我国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使用机制,积极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知识与力量。

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生活中,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追求低碳生活,践行循环经济,用自身行去为实现低碳目标努力,如使用节能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洗菜的水冲洗厕所,少开车多步行,手机不充电时充电器完全拔出,电视不看就不处于待机状态等等。

我深知,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国际能源署也因此预计,到2015年,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大国将会是中国。人口基数多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愿自觉的选择低碳的生活,哪怕一年一个人减少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加起来就能减少1.3亿二氧化碳的排入,那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低碳生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不管能力有多少,做了就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任务。

第四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训

一、多选:

1、政府要对(ABD)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A消费对象 B消费行为 C消费时间 D消费“尾部”

2、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3、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ABCD)。

A生产力发展功能 B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和调整功能

C对经济发展的非理性的环境不良后果的控制功能 D提供了中国经济的理性发展方向

4、意大利国家电网管理局(GRTN)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给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进行认证 B发放“绿色证书” C进行交易登记 D进口设备

5、立法保障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我国颁布了(ABCD )等法律。A《节约能源法》 B《清洁生产促进法》 C《可再生能源法》 D《促进循环经济法》

6、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情况,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ABCD)。A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 B国家的扶持力度要紧跟产业发展的进程

C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7、气象要素有(ABC)。

A温度 B降水 C风 D雷雨

8、“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ABCD )。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9、关于循环经济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起到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ABC)。

A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B第二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公众、中介组织都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企业、公众、中介组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D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10、水污染可分为( ABCD)。

A石油污染 B热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盐类污染

11、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12、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影响有(AB)。

A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下降 B土地压力过大,加剧土地退化 C土地生产率提高 D可耕地增加

1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有(ABCD)。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调整能源结构 C遏制奢侈浪费 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1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ABCD)。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15、酸雨中绝大部分是(AB)。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16、众所周知,(ABCD)产业属于低碳行业。

A知识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产业密集型

17、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BCD)是土地茺漠化的主要原因。

A自然原因B过度放牧C过度耕作D大量砍伐树木

18、下列有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思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总结和吸取国处的经验和教训B完全靠自力更生

C不仅要注重资源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而且要注重在社会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

D以上都不对

19、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ABCD)

A海平面上升B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C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D影响人类健康

20、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AB)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极洲

21、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

2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

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D完善科技法规

2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AC)

A生产领域C消费领域

24、各国政府可以采取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手段有(AB)

A直接控制B经济手段

二、判断

1、 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错误)

2、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正确)

3、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内力(正确))是指市场机制。 (错误)

4、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解决的是低碳经济市场领域的外部性问题,而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 (错误)

5、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正确)

6、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正确)

7、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正确)

8、臭氧(O3)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它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正确)

9、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错误)

10、替代技术就是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得以产生的技术。 (错误)

11、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错误)

12、意大利广泛使用低碳经济这个词汇。 (错误)

13、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正确)

14、如何解决排污权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将是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起步成败的关键。 (错误)

15、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正确)

16、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正确)

17、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正确)

18、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 (错误)

19、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 (正确)

20、低碳经济是消耗化石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正确)

21、循环经济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流程,主张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将对环境的破坏到最低程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

22、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正确)

23、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正确)

2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正确)

25、低碳能源开发机制是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正确)

26、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技术之间的应用型基础技术。(正确)

27、赤潮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错误)

三、单选

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D )即指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D)。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3、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A)。

A替代技术 B减量化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4、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的是(B)。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新领域消费 D可持续消费

5、(A)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太阳能 B水电 C火电 D石油

6、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D)。

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B大力发展风电 C发展核电 D发展火力发电

7、 煤炭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

A发电机 B柴油机 C汽油机 D蒸汽机

8、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A)。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9、技术创新行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

A创造性 B天生性 C逻辑性和偶然性 D阶段性和层次性

10、 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C)。

A世界性的计划生育 B控制人口规模 C只顾发展经济 D提高人口质素

11、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包括(D)。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核污染

12、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B)倍。

A0.5 B2.2 C8 D10

13、《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 C)种受控温室气体。

A4 B5 C6 D7

14、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A)。

A不受季节限制 B方便便捷 C没有区域局限性 D经济环保

15、(A)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经济

16、(C)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17、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D)左右。

A+18℃ B-18℃ C-15℃ D+15℃

18、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A)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19、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B)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20、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

A煤B石油C天然气 D氧

21、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的财税扶持政策的重心要向(A)领域倾斜。

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

22、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优点不包括(D)

A充分的清洁性B相对的安全性C相对广泛性D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23、(B)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A太阳能光发电B太阳能热发电C光伏发电D风能发电

24、下列关于低碳模式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A低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在低碳模式内部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25、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D)

A区域产业B城市基础设施C人居环境D社会生产

26、(A)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

四、简答

1、简述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

答:

1、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2、国家的扶持政策要加强;

3、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4、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划;

5、优化油价政策。

2、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

1、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2、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煤炭企业能耗节节攀升;

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

4、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5、技术、设备改造尚需逐步进行;

6、节能及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滞后。

3、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

答:

1、产生气候异常;

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3、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加剧水土侵蚀;

5、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4、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

2、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4、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5、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是什么?P99

五、填空

1、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大学H·Weihric教授提出的。

2、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对的依赖程度很高,它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

3、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填空 )

5、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指的是各类资源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模式。

6、自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理念传入我国,国内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循环经济并掀起了一股热潮。

7、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8、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

9、太阳能是首屈一指的绿色能源,其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

1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11、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

12、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我国汽车的碳排放高达4.5亿吨。

13、太阳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最优质的资源,其利用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前进步伐。

14、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和公众,各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5、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不这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

16、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源动力、主动力和协动力三种类型。

17、有数据显示,交通工具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第五篇:奥巴马执政以来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

刘元玲

2012-12-27 10:01:34 来源: 《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美国蓝皮书(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作者简介:刘元玲,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

内容提要: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号召美国实行变革,发挥政府作用,拯救危机,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为复苏和振兴经济争取到充足的资源保障。新医改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将得以体现。奥巴马政府在贸易方面具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反映了美国工会主义某种反全球化倾向。奥巴马支持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暴涨,扰乱了全球的金融秩序。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法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成为奥巴马在国际舞台博弈中的软肋。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良好,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关 键 词: 奥巴马政府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 经济振兴政策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第44届总统,开始实践其经济纲领。他沿袭罗斯福“新政”的传统,针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号召美国实行变革,振兴经济,发挥政府作用,拯救危机。与此同时扭转共和党亲资本的政策,在扶助弱势群体上做文章,并趁中期选举前民主党控制两院的有利条件,取得了立法上的若干重要成果。首先是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为复苏和振兴经济争取到丰沛的资源保障。接着他致力医疗改革,促使新医改法案在美国诞生。2010年,金融改革法出台,目的是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约束华尔街的利欲和贪婪。在上述的立法过程中,两党进行了激烈的博弈,由于在力量对比上,民主党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最终的法律文本不得不做出许多明显的让步和妥协,而且在具体落实中还可能打更大的折扣。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由于共和党的阻挠以及奥巴马的不坚定,在立法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这也成为奥巴马在国际舞台博弈中的软肋。在贸易方面,受利益集团政治的影响,奥巴马具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反映了美国工会主义某种反全球化的倾向。在货币政策上,为了避免经济的二次探底,奥巴马支持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量化宽松”政策,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暴涨,扰乱了全球的金融秩序,遭到许多国家的批评。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良好,但就业问题仍然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大困扰。

一 振兴美国经济,通过《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使其复苏美国经济的宏图大略得以施展。该计划耗资7870亿美元,其目的是切断劳动市场的恶性循环,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美国经济复苏。该法案包括联邦税收优惠、扩大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规定。在7870亿美元中有一部分是直接发放给消费者以支撑消费市场,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防止商业萧条。另一部分是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再生能源来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新能源的研发也是该法案的重要内容。奥巴马希望法案的通过能增加250万到300万个就业。与此同时,把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到重点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领域,这对美国具有长远意义:其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占领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是经济复苏计划中具有长远战略规划的重点,反应了奥巴马经济复苏的战略思想。

(一)积极推动新能源的研发应用

奥巴马在总统就职典礼中将绿色作为主题色彩,“绿色新政”成为外界对奥巴马施政的预期。上任后,奥巴马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抓手,主张大力发展新能源,结束美国对石油进口的高度依赖,实现能源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并创造就业岗位。[1]

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新能源被称为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短期政策与美国的持久繁荣结合起来的“粘合剂”。因此,为实现能源战略的转型,政府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研发的投资力度。在其经济复兴计划中,用于清洁能源的直接投资及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减税政策涉及金额1000亿美元。在政府2010年财年预算中,美国政府计划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在未来10年内向污染企业征收6460亿美元,其中1500亿美元将投入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以推动美国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的依赖。根据计划,到2012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0%将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美国承诺为混合动力车和新燃料电池的开发提供24亿美元的资金,并为购买节能型汽车的消费者减税,力争到2015年使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此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7.7亿美元在36个州的大学、国家实验室等成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3年内拨款4400万美元,促进核能技术的升级;拨款7.9亿美元,推动下一代生物燃料的发展。[2] 美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只有依靠技术突破和政府的巨额投资,才能使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变得廉价而便宜,清洁能源取代严重危害环境的石油和煤才能成为现实。

2009年9月20日,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联邦政府创新战略,就“美国政府在创新中的角色”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强调政府必须控制某些产业,目的是为保护那些是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源的领域。其中新能源是重中之重。美国的创新战略集中体现了要全方位强化政府在未来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将新能源技术作为其创新战略实施的突破口,支撑能源新政目标的实现;通过占领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实现美国在本轮金融危机周期后并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过程中仍处于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强国行列的战略愿望。

2010年1月27日,从奥巴马总统的年度国情咨文可以看出,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有两大进展:一是最终开放了近海油气资源开发权,二是支持建设新的核电站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新一代核电站技术(第IV代)的战略计划。在未来20-30年,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实施将使美国成为新能源技术、节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全球领跑者。

奥巴马计划在2012财年将向美国能源部提供近295亿美元,较2011财年的计划水平高出4.2%,较2010财年实际支出亦高出12%。其中约有80亿美元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以及新式电池等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此外,奥巴马计划提供8.53亿美元用于支持模块反应堆等新核能技术。他同时计划在2012财年废除36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行业的补贴,并计划未来10余年中共计削减462亿美元的此方面支出。[3]

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前景非常美好,但实施过程却仍要面临很多问题。《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已没有希望通过,因此政策缺失将是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奥巴马政府虽然认识到清洁能源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并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拨款发展电动汽车、太阳能等产业,但没有立法支持,美国的碳市场就不可能充分活跃,以吸引足够多的资金。此外,还将面临如何说服美国民众使用成本更高的清洁能源,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问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是奥巴马复兴经济的主要内容。修建高速铁路是其中要点,此外,美国还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升级和改进医院设施的科技水平。

1.修建高速铁路

奥巴马将修建高铁视为就业发动机,认为这是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之一。奥巴马称他投资的力度将会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主导下建设联邦州际公路以来“最大的一笔政府单项投资”。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指出,25年内让高铁线覆盖全美80%人口,希望在美国打造11条高速铁路走廊[4] ,从而帮助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

此高铁计划赢得不少欢呼声,但问题同样不少。资金困难和民意反对是其面临的两项难题。总额达530亿美元的全国高铁计划的其余部分预计将在今后6年发放。目前,在高铁项目上,美国政府已先期投入105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来自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25亿美元来自2010财政年度预算。据最新估算,仅加州的高铁系统可能就需要650亿美元资金。各州政府将承担主要开支,而它们也面临严峻的预算赤字问题。2011年3月,佛罗里达州长就因资金问题拒绝修建高铁。而加州有官员曾通过一项针对加州高速铁路局的“不信任”决议,理由是人民对噪音和振动问题的担忧。

2.加强通信、信息和互联网建设

根据ARRA法案,奥巴马将拿出100多亿美元来来加强美国在信息、通信和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设。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提到,今后5年,白宫将敦促企业发展商机,让新一代高速无线网络服务98%的美国民众。这将让互联网速度更快,美国的“每个角落”都进入数字时代。

3.重视教育并进行大规模的学校硬件升级活动

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曾经高居全球第一,如今排第九。为改变现状,奥巴马政府主张实行“赶超一流”计划,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并定下了目标,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时,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将重返全球第一。奥巴马表示将与共和党合作,采取立法措施留住人才。

为确保美国人在全球竞争中获胜,奥巴马提出必须让每位美国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结束向银行提供没有充分根据的税款补贴,用节省下来的钱来使数百万学生能有能力上大学。我今年将请求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使我们的学费税收抵免永久化。”[5] 在ARRA中,投入教育的资金总计1000亿美元。其中,5360万美元用于援助地区学校,以防止当地学校的裁员,并用于学校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现代化升级。通过增加奖学金、为低收入群体和特殊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并拿出6.5亿美元用来提高教育技术,3亿美元来提高教师工资。

4.鼓励创新

在题为《赢得未来》的2011年国情咨文中,“创新”是奥巴马重点论述的内容,创新一词在整篇国情咨文中被提及10余次。奥巴马指出,赢得未来的首个步骤是鼓励美国人创新。“在美国,创新不只改变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赖以谋生的方法” [6] 。美国需要将研发拓展到自太空竞赛高峰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新层次上。奥巴马将向国会提交一份预算案,投资于生物医药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清洁能源技术,这一投资将会强化美国的安全、为美国人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三)振兴美国制造业 以出口促就业

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出口倡议”,设立出口内阁并成立“总统出口委员会”。奥巴马指出,扩大出口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出口提高一倍,用以支持200万个就业岗位。奥巴马于2010年8月11日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该法案的规模为170亿美元左右,美国联邦政府希望通过暂时取消或削减美国制造业在进口原材料过程中需付的关税,来重振制造业竞争力并恢复在过去10年中失去的560万个就业岗位。白宫预计,未来三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将因此增加46亿美元,创造支持就业岗位9万个。

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复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一致的,这是奥巴马政府“重振制造业”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当今美国由于拥有大量核心专利技术,占据着制造业最高端,获取巨额利润,为美国创造大量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振美国制造业”并非准确的提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凭借劳动力资源优势来获取少量加工费。科技含量高的上游制造业,本身所需劳动人数就少,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所需劳动力人数更少。而在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制造业中下游,相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大国,美国人并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此,要想通过制造业来解决美国失业问题,只能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发展新能源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抓手,这一点在ARRA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即使在这个方面,美国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前途未卜。总之,奥巴马希望通过振兴美国制造业来让出口翻番、促进就业的想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其效果不容乐观。

二 推动实施医疗改革的经济影响

美国国会参议院在2010年12 月24 日,通过了美国全面医疗改革法案,奥巴马政府推动的医改实施将第一次把全美合法居民的医疗保险计划覆盖率提高到95%,使3200万无医保人口受益,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全民医保奠定坚实基础。奥巴马医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如何做到在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同时不增加财政负担,至少不增加新的赤字。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难度很大,长远来看,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实际的显著影响。

目前来看,这有可能加剧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并由此引发美元贬值。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控制成本、削减联邦医疗保障计划和医改补助计划费用、在更广范围内实施税收改革等综合措施来筹措资金,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的最终成效是不确定的。因为,奥巴马的医改计划需要非常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据估计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以上的支出,将在9年内实施,而当今美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问题。2009 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1.42万亿,2010年这一数字是将近1.3万亿。迄今为止,这种累积下来的财政赤字已达到13万亿美元空前水平。因此,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一庞大的改革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由于医改涉及到高度复杂的利益各方,即使在改革议案最后文本送交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后,相关的博弈仍十分激烈。2011年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取消奥巴马医改法案的议案,更有26州联合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称法案违宪。不过,考虑到参议院仍掌控在民主党手中,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拥有法案否决权,因此,通过立法途径全盘推翻医改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推行医改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棘,具体结果还需静观其变。

三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实施金融改革

为解决迫在眉睫的国内经济问题,最终维持和增进美国超级大国的权势,奥巴马在上任后实施挽救金融危机的“组合拳”,并推动金融改革,这些举措对成功遏制金融危机具有重要影响。到2009年7月,奥巴马政府基本带领美国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美国经济复苏局面得以稳固。

(一)应对金融危机

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接踵而来的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先是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股票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紧接着,曾是全美第六大银行的华盛顿互助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摩根大通,总资产高达 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的AIG也面临流动性危机,曾经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总共有超过84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是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贫困人口达4356.9万人,较上年增加9.4%,创下1959年该调查实施以来的新高。奥巴马上任后采取如下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1.“金融稳定计划”(FSP)

2009年 2月10日,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实行“金融稳定计划”。此计划耗资1.5-2万亿美元,目的是确保在经济周期下行时,金融困境的不断恶化的局面得到控制。为此盖特纳宣布了三个步骤。

第一,银行进行压力测试。2月28日,美国政府正式对19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目的是考察银行在房价继续下跌和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条件下,是否还有足够的资本生存下来。压力测试不及格的银行将有6个月的时间从私人部门筹集资金,如果没有筹集到,则政府将对其进行额外的资金注入。测试结果发现银行现状好于预期,提振了金融市场的信心。

第二,启动支持消费信贷的项目,激活消费信贷市场。美国政府希望利用2000亿美元的刺激消费信贷计划带动1万亿美元贷款的发放,进而帮助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第三,设立公私合营的投资基金,以清除银行不良资产。这是盖特纳计划的关键。盖特纳指出,将设立规模最大可达1万亿美元的公私合营投资基金,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些基金由私人投资基金经理管理,这些人自己也要投一部分钱进去,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提供,利润和亏损大家分担。

2.“房主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与“居者有其屋”住房援助计划

2009年2月18日,奥巴马公布“房主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为陷于困境的房主分忧。2009年3月4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名为“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援助计划。其目的是降低“月供”(还本付息)来防止房主因无力还贷而陷入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700万到900万个美国家庭能继续还贷,试图阻止住房危机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破坏性影响。这个计划将同商业银行合作,努力使房主的月供占其收入的比例不高于38%。如果高于此数,就有资格向银行申请修改贷款条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针对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的损失,政府将提供补贴,并且对参加这项计划的商业银行,以及按时还款的房主提供各种奖励。

经过一年多努力,这几大措施初见成效,对解冻金融市场和启动实体经济起到了较好作用,美国经济从2009年7月开始走出衰退,奥巴马政府挽救美国金融危机的使命基本完成。

(二)大力进行金融改革

为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再度发生,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2009年6月17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获得通过并于7月21日被签署为法律。此次金融改革包括如下内容[7] :

第一,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检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该委员会共有10名成员,由财政部长牵头。委员会有权认定哪些机构能够对市场产生系统性冲击,从而在资本金和流动性方面对这些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第二,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第三,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大部分衍生品必须在交易所内通过第三方清算进行交易。

第四,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在自营交易方面,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但资金规模不得高于一级资本的3%。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将农产品掉期、能源掉期、多数金属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但自身可保留利率掉期、外汇掉期以及金银掉期等业务。

第五,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负责,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做出自己的风险拨备,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第六,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收到更严厉的监督。美国国会下属政府问责局将对美联储向银行发送的紧急贷款、底细贷款以及为执行利率政策进行的公开市场交易等行为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七,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这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可以称之为美国金融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变革。这基本上触及了所有的金融团体、监管机构,许多业务的运作和收费都受到规定限制。此方案是对导致本轮金融危机的监管体制缺陷的反思,基本上反映出美国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凸显出奥巴马政府试图重整美国金融体系,重振美国金融竞争力,重塑全球金融绝对领导权的战略意图。

不过,问题尚存。奥巴马政府的这份改革在国会引发巨大争议。有反对者认为,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步调过急,尚未恢复元气的金融系统恐难承受这般大规模的“手术”。有些人则指责政府给金融机构设置太多限制,将影响这些机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有观点认为奥巴马的改革建议过于保守,无法根治美国金融系统的“弊病”。尤其备受争议的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漏网之鱼,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此次金融监管新规下的盲点,也成为此次改革备受争议的一个重点。奥巴马在商业银行自营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上做了妥协,这对改革的实际效果埋下隐忧,正如《经济学人》报道指出,仅仅依靠金融监管法案并不能阻止金融危机,因为一些最重要的改革并没有被涵盖进去。

四 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政策

(一)奥巴马的财政税收观点

首先,财政上,由于拯救美国脱离金融危机是第一要务,奥巴马主张危机期间经济复苏压倒一切。奥巴马反对伊拉克驻军永久化,主张将战争中的经费拿来修路,搞基础建设,使美国更有竞争力。其次,税收上,奥巴马认为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杠杆。他批评保守派的哲学是:由政府用减税的方式给每个人一笔钱,鼓励每个人用这笔钱去买他们自己的医疗保险、退休金计划、教育等等。他反对所谓的“业主社会”,认为这是把政府市场化,而是认可国家的力量要为公共利益服务,主张将把更多的钱用于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2011年2月14日,奥巴马提交了一份3.7万亿美元的预算案,医保和社保成为预算最多的两项开支,分别占到全部预算的22.62%和20.04%。备受关注的是政府将削减20亿美元,大约有200个政府项目被裁减。奥巴马计划在今后10年中将国内支出削减上万亿美元,以便能依照预定目标投向能源和医学研究、企业研发以及惠及98%美国人的高速互联网。不过,奥巴马还会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税收。他的预算申请呼吁在今后10中使新收入超过1.6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富人和企业增税。支出削减的对象有国防、供暖补贴和社区发展拨款,还包括缩减针对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佩尔计划”的规模。奥巴马预测,2011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会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这将是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奥巴马最新推出的政策开始显著,预计2012年度赤字将削减至1.1万亿美元,这是赤字连续第四年超过1万亿,到2018年将保持在每年6000亿美元左右,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退休加入到社保和医保项目中,赤字到时可能还会再攀升。

(二)运用财政杠杆干预经济 为州政府纾困

2010年8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拨给州和地方政府260亿美元救助资金的法案,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字成为法律,向举步维艰的经济再注入额外财政援助资金。这笔260亿美元的额外注资,主要来自于封堵海外跨国公司税务漏洞的所得,部分来自于向美国跨国公司加征的96亿美元税费。奥巴马指出额外注资对于州政府解决财政预算危机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平衡财政预算和减少的税收。政府将拿出其中160亿美元,将用于帮助州政府支付不断上升的医疗补助计划成本。另外100亿美元则划拨给地方政府,用于避免32万个教师、警察以及消防队员等公务人员遭到解雇。

然而这次投票曾一度引起争议,一方面因为人们对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日益庞大的忧虑。另一方面,很多共和党人一直对民主党为额外支出到处“找钱”的方式不满,共和党人认为这一政策和此前民主党多数刺激经济政策一样,是“反商业”的。也有人担心这种补助可能为打破州财政的独立性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助长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的依赖性。然而,此法案对民主党人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民主党的支持者包括公务人员和工会,他们将能从这项法案中获益,而买单的将是那些在海外有业务的美国公司。

五 在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中的表现

(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缓慢和脆弱,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贸易保护本身的技术性等,导致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动向。2009年1月,奥巴马在就任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中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促使美国出口额翻一番。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举动,美国商务部随即公布“全国主动出口”战略,称将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大方面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包含有“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该计划所支持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尽管刺激方案中有“不得违反国际贸易协议”的条款,但这一方案在国会获得通过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仅针对双边贸易中的贸易伙伴,且还对国内企业有所制约。虽然欧盟、加拿大、日本以及其它和美国政府签有互惠采购或贸易协议的经济体可依据所谓“不得违反国际贸易协议”条款参与并受惠于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其他经济体则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美国各类贸易救济案约为50余宗。除中国外,墨西哥、韩国、意大利、阿根廷、印尼、南非和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均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受害者,然而,并非所有经济体都在对美国贸易中有巨额盈余。

(二)美元政策

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以来总共进行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一次是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赶忙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二次是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进入迟缓无力的经济复苏,美联储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总的来看,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复苏,通过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来达到刺激消费、鼓励投资、促进生产的目的。量化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在降低利率的手段已经失效的前提下不得不用的一个手段。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至今,证明了一味靠发放货币并不能提振实体经济,反而会扭曲市场,增加全球资金的套利空间,导致世界粮食和能源价格暴涨。最大的结果是全球虚拟经济再次出现泡沫,大宗商品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大涨特涨、风险投资基金再次纵横于全球市场,但美国的实体经济依然令人沮丧,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6%的高位。

六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作为世界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已经成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障碍。奥巴马提出美国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国内启动一些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行动”,和布什政府相比有较大进步。但美国在减排行动方面起点低,在国会的阻力下进展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依然强调美国在气候方面要起“领导作用”。从国际谈判层面来看,奥巴马政府的做法并没有对国际气候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与其几乎动用了所有国内政治手段强力推动的《健康保险法案》不同,对于《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奥巴马在其国内政治中并没有使用政治资本强力推动。随着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在气候政策上趋于保守的共和党在选举中胜出,《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奥巴马当前任期内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国际谈判层面来看,美国依然是附件一国家中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并明确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也尚未建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法;美国承诺的减排量到2020年仅仅比1990年减排3%-4%。在2010年10月一场名为“新模式:哥本哈根之后的气候谈判”的讲话中[8] ,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明确提出《京都议定书》模式是过时的,甚至提出要推翻公约中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之“柏林墙”。《京都议定书》模式,要求发达国家有近中期(2013~2020)量化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整体和国别的减排指标;同时,尽管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美国在2007年签署了巴厘路线图,承诺做出和其他附件一国家可比的减排努力。但哥本哈根之后,美国一直宣传哥本哈根协议模式自愿而非约束性的减排模式,这实质上否定《京都议定书》模式,也是对巴厘路线图的背离。尽管美国国内减排努力乏善可陈,从哥本哈根到坎昆,美国并没有放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话语权,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机制的主导者,一直坚持要以发展中大国参与作为自身行动的先决条件。同时,美国的做法对全球的减排行动造成了阻碍。例如,在很多方面,美国减排的努力与作为都落后于中国,同时又以贸易保护的借口指责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

七 当今美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

根据美国经济周期定期委员会的分析,开始于2007年12月的金融危机,到2009年7月为止,历时18个月,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美国经济2008年GDP为零增长,2009年全年负增长2.6%。2010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8%,这是自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季度GDP增长3.7%, 第二季度增长1.6%,第三季度增长2.6%, 第四季度美国GDP年率增长3.2%。[9] 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开始由大衰退渐渐趋向复苏发展。

高失业率仍将是奥巴马面临的难题。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间,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数增加了192万个,月均10.6万个左右。截止到2011年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2009年4月以来的新低,当前美国总失业人口约为1367万,失业率为8.9%,这尽管低于1月份的1386万,但依旧大约是经济危机前的两倍。美国劳工部2011年2月中旬公布数据称,当前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连续下跌至38.3万人,为2008年7月初以来最少。美国当前失业者的平均失业时间高达37.1周,大大高于1981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衰退期间失业者平均约27周的失业时间[10]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上结构性和周期性的难题仍待解决。国会统计局预测,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维持在2%。即使接下来的年份经济增长加快,失业率到2014年底也不会低于5%。[11] 奥巴马政府正在努力创造企业增加投资和拉动就业的环境,但解决美国高失业率问题很难一蹴而就,预计今年和明年美国的高失业率仍将维持在8%左右的高位,恢复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丧失的岗位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民主、共和两党对削减联邦预算幅度分歧颇大,致使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案一直没有获批,联邦政府一直在临时预算决议下运行。美国国会众议院2011年3月16日,以271票赞成、158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又一项短期预算案,这项预算案包括联邦政府预算削减60亿美元等,足够保证白宫在下月8日前不会遭遇“无米下炊”的尴尬局面。高位赤字依旧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美国预算案,2011年美国的预算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连续四年美国赤字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也达到1945年以来最高的11%左右。按照国会统计局的预测,一旦经济恢复了,联邦财政赤字在2014到2020年将会维持在GDP的2.5到3.0%之间,从2011年开始的未来十年,预测的财政赤字将达到6.2万亿。 202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超过GDP的69%, 几乎是2007年底以来(当时联邦债务占GDP的36%)所能观察到的两倍。[12]

美国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对其经济影响不大。到目前为止,美元的贬值趋势和通货膨胀恶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全球不平衡和美国政府执行超常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果。根据美国劳动部的数据,美国2010年总体物价水平仅比2009年上涨1.1%,核心物价仅上涨0.8%,为1961年以来最缓慢的年度增长。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 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大幅走低,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折成年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12.7%,而前三个季度这一指标分别增长了3.1%、7.9%和2.6%。在第四季度统计的消费价格指数体系中,能源和运输业价格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76.6%和55.6%。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国际市场石油、食品价格下降造成的影响外,美国第四季度核心通货膨胀率下降0.3%[13] ,表明市场整体需求进一步下降,有通货紧缩的风险。2011年3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6%。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预测认为,2%的通货膨胀率是一个合理的数字。美国通货膨胀率若达不到2%,仍可能会继续量化宽松,2011年-2012年通货膨胀阴霾仍笼罩世界。

贸易赤字出现显著收缩。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大幅收缩22.1%。商品和服务进、出口分别较第三季度下降19.3%和6.5%,商品贸易大幅萎缩是造成贸易逆差显著收缩的主要原因。2008 年12 月当月,由于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石油价格继续大幅下挫,而且食品、汽车及鞋类等主要产品的进口规模下降,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降至399.3 亿美元的6年来最低水平。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1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由2010年12月的403亿上升至463亿美元。[14]

由于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因此,个人消费开支增长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积极迹象。2010年底,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个人收入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鉴于消费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者数据的好转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上调经济预期。

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在2000年到2009年间增长了3倍多,从9200亿美元增长到3.5万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急转直下。近年来,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都稳步迅速增长,但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一直高于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额。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比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高两倍以上。2009年,由于大衰退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比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额高两倍。

八 小 结

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领域采取了大量措施,及时将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挽救出来,其“救市”可以算是成功的。尽管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总体而言,取得的成果也已经实属不易。对复苏和振兴美国经济、解决当下研究的失业而言,奥巴马政府还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受挫,共和党占国会优势,这对业已成法的奥巴马改革措施的落实也会产生掣肘作用,使其变革的原本目标在现实中被迫打折。这也势必决定奥巴马在未来任期内将不得不与共和党妥协,以取得共和党代表的大资本家的支持。例如,在减税问题上,奥巴马将前总统布什执行的减税法延期两年,就说明此问题。可以说,在奥巴马接下来的任期内,其经济上的改革再难期待会有大动作。

注释:

1 “Winning the Future with Renewable Energy”. http://www.whitehouse.gov/photos-and-video/video/2011/01/26/winning-future-renewable-energy

2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11705/08-18-Update.pdf

3 “Fiscal Year 2012: Budget of the U.S. Government”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omb/budget/fy2012/assets/budget.pdf

4 “President Obama to Announce Plan to Renew and Expand America’s Roads, Railways and Runways”.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0/09/06/president-obama-announce-plan-renew-and-expand-america-s-roads-railways

5 “The State of Union of 2011: Winning the Future”. 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11

6 “The State of Union of 2011: Winning the Future”. 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11

7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regulatory-reform

8 http://www.state.gov/g/oes/rls/remarks/2010/149429.htm. Stern, Todd. “A New Paradigm: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in the Post Copenhagen Era".

9 http://www.bea.gov/national/index.htm#gdp

10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ebruary 2011”.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empsit.toc.htm

11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11705/2010_08_19_SummaryforWeb.pdf

12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11705/2010_08_19_SummaryforWeb.pdf

13 http://www.bls.gov/cpi/

14 “S Statement from U.S. Commerce Secretary Gary Locke on January 2011 U.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Press-Release/current_press_release/ft900.pdf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艰苦创业先锋队范文下一篇:敬老院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