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飞翔让笔生辉——职中写作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2022-10-02

在职中的语文教学中, 写作教学是一项最难出成绩的项目。上写作课, 学生不感兴趣;布置下去的作文更难以完成。他们绝大部分害怕作文, 有些职中生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 从何写起。”有的干脆说:“提笔就头疼, 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上交了, 但内容空洞, 敷衍了事, 不足2 0 0字, 就连小学生的作文也比不上, 语言不通顺, 不知所云。不少老师说:“真不想看这些作文, 没有一篇像样的。”写作教学真令我们这些职中语文教师困惑。本人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以求良策, 对症下药, 现试述如下。

(1) 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脱节。

当今职中生, 世界观与人生观与前一代人很不同, 他们不再喜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电动”如何过关, 自己网上的Q币有多少等等, 生活的“内质”发生了改变, 看起来生活的形式多了, 实际上, 这些职中生大部分生活圈子小, 活动空间有限, 生活内容相对单调, 他们不看电视、接触报纸, 自己关心自己世界的事情, 造成写作的生活之源枯竭, 试问, 这又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 许多人会理所当然认为将来能“克隆”水、空气和地球, 更有人认为禽流感是只不过是动物患了感冒而已。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职中生大脑的贫乏, 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正如张志公先生曾说:“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 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章”于是, 职中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 就是谎话、假话, 写起作文来, 内容枯燥, 废话连篇。

(2)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写作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 无非就是“我手写我心”而已, 这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但我们的学生却往往把作文看作比登“蜀道”还难的一件事,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 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 起于教师的命题, 终止于教师的批改, 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 作文命题的模式化、程式化、“成人化”倾向;学生对作文普遍存有畏难心理;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久而久之, 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 甚至视作文为负担, 平时作文时应付了事, 不能主动完成。

可见培养职中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当务之急。要改变职中学生观念:由“要我写”为“我要写”。

正因为有以上现状, 要写出好作文可谓难矣, 更有学生上了职中, 连作文都“懒”得写, 作为写作指导的老师正面临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也只有积极寻找对策, 解决问题, 才能使教师“教”作文, 学生写作文时都快乐起来, 在此, 结合自己在职中多年写作教学的摸索, 谈谈自己的对策。

(1) 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找灵感。

叶圣陶曾指出:“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离开了生活, 写作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针对学生写作与现实生活的断轨, 我们要大声疾呼:让学生回归生活。

把课间十分钟、把活动课还给学生, 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 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 公园、游乐场……哪怕是乡村、田野, 工厂、工地也好, 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大自然, 去感受大自然、感知现实生活, 然后在作文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我们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心社会, 懂得观察社会与人生,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想只有回归现实, 我们学生的生活才会充满生机, 我们的职中生才能写出活生生的作品来。

当有社会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 老师应因势利导, 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 例如:2 00 8年年初的雪灾事件,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看有关新闻, 引导学生了解雪灾的成因, 唤起他们的人文关怀。当2 0 0 8年奥运会举办成功后, 老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赛事的精彩, 更应看到祖国的强大和申办人员和策划赛事者的辛勤等等。

(2) 增加阅读量, 积厚薄发。

积累材料有效途径是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是必须的。

为了增加职中生的阅读量, 我每天利用课前5~1 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 最喜欢的作家、诗人, 最喜欢的名言警句, 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 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 并写读书心得, 定量、定内容, 形成日常的作业,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 又有目标、有方法地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句, 好文章摘录下来, 写成读书报告,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另外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去了解各种信息, 将热点问题的经典评论收集起来, 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语汇素材也就不知不觉的丰富起来, 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课堂上大家彼此交流, 于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的内容都能在语文上掀起小小的波澜。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 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提高。通过阅读, 学生眼界开阔了, 通过阅读, 写作素材积累多了, 写起文章来信手拈来, 且用词恰当, 语言流畅, 内容充实, 析理深刻。

总之, 学生与生活脱节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根本症结所在,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多投入生活, 用心灵与自然交流, 用心灵感受生活, 积累知识和素材,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让学生自己去提炼主题、精选材料、巧妙构思,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启示, 即使评改作文, 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另外, 教师们要改变教学方法落后, 训练形式单一,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现状, 要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训练, 根据不同的文体, 采用不同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类指导, 分层训练, 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学有所得, 练有所进, 从而使作文教学走出低谷, 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写作教学向来是一件难事, 职中的写作课更难开展, 职中生厌倦写作的情绪严重, 面对这样的难题, 分析写作的困惑, 找出写作教学的对策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我认为从实际出发, 指出了常见的三种困惑:“与现实生活脱节;写作兴趣不浓;材料积累太少。”提出了三个解决的对策:“让学生回归生活;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加阅读量, 积厚薄发。”改变这种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写作教学,困惑,对策

参考文献

[1] 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2] 钱理群, 摩罗, 余杰.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载钱理群.拒绝遗忘[M].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

[3] 叶海林.作文创新贵在解放学生[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下一篇:短视频营销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