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穿插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穿插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拾遗、补差乃至跨学科知识渗透。教师将以前学生学过的与现在新知识学习相关联的知识,尤其是学生已经遗忘的知识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巩固,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有遗忘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进行拾遗就会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

第一篇:穿插艺术论文范文

基于穿插艺术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原则

摘 要:高中数学成绩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 穿插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恰当的穿插不仅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教学内容.

关键词:穿插;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设计, 恰到好处地“从中变” 或“从旁入”地“切”进一些与数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关的教学内容或活动片段, 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延伸并深化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技巧称为穿插. 本文主要阐述穿插艺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原则.

[?] 适度性原则

穿插艺术不仅要注意做到时机恰到好处,数量恰到好处,同时也要把握穿插内容的深浅繁复,教学中要相机行事,把握分寸,适度而止.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整体设计,确定好穿插的时机,把握好穿插的时间,拿捏好穿插探究的深浅程度. 穿插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地以穿插为中心,天南海角,只会给学生以粗俗之感,反而陷入喧宾夺主的误区. 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服从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的内在节奏吻合,抓住时机适量穿插. 要做到“增加一道例题则太多,减少一道例题则太少”的境地.如果不能认识到穿插的配角角色,把握好穿插的量,则不仅不能使原来的教学锦上添花,反而会导致教学内容“杂草丛生”,导致教学没有明确的主线.

1. 转移穿插

临近高考,学生容易情绪低落,这时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调整,或者改变语气、语调,或者来个幽默,或者穿插一个活动,让学生尽快恢复注意,集中精力. 再如每到春末或者夏初,学生容易在课堂上恹恹欲睡,如果教师呵斥或挖苦讽刺,不但会伤害其自尊心,还会影响自己和其他学生情绪,这时教师可模仿他们的样子,一边坐得端端正正的,一边总是拼命地挣扎着抬眼皮,想睁开却不听使唤. 一阵哄堂大笑驱散了学生的睡意,也打破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 比如课前两三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轻音乐,从而缓解学生连续上课的疲劳以及紧张感. 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穿插一些情景和画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拓展穿插

拓展穿插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扩大知识视野,提升能力,穿插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由此及彼地产生联想,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后,可以稍微拓展一下椭圆的光学性质.动画演示发现,经过椭圆一个焦点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以后,反射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请学生猜想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光线性质并演示验证.

3. 趣味穿插

如苏教版选修3-1教材中涉及了多个数学史的内容,主要有起源于河谷的数学文明、演绎数学的诞生与古希腊数学、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巨人的杰作微积分的产生、近代数学两巨星、研究偶然事件的数学、当代中国数学家剪影,巧妙的穿插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分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产生与发展的关注,认识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了解数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例如,有一次市级公开课中,课题是几何概型,教师选取了这样一个例题:“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地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例题的解答如下:

“记‘豆子落入圆内’为事件A,由于是随机地丢豆子,故认为豆子落入正方形内任一点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可将边长为2a的正方形看做区域D,其内切圆为区域d,P(A)===. 答: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为.” 教师在讲完例题以后,适当总结,然后穿插了怎样根据概率来计算π的近似值. 可以一方面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同时结合刚才例题的答案近似得出π的值. 实例能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的同时,体会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的“窘迫”,从而产生内源性的驱动力,极力参与到概念的构建、形成、巩固和应用等环节中,提高主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

[?] 适时性原则

穿插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来使用. 在需要的时候有的放矢的穿插,才能使穿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具体按照穿插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

1. 导入时穿插

比如,上课前,学生刚从课间十分钟的嬉闹中走进课堂,其注意力尚未立即转移到课堂中,因此,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这时可采用“故事吸引法”.在讲“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时,为了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熟悉它的知识背景,初步感受对数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又一重要数学模型,可以采用故事穿插:一九七二年,马王堆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专家发掘西汉辛追遗尸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六十岁的正常人还好,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历史悠久的湿尸. 大家知道,世界发现的不腐之尸都是在干燥的环境风干而成,譬如沙漠环境,这类干尸虽然肌肤未腐,是因为干燥不利细菌繁殖,但关节和一般人死后一样,是僵硬的,而马王堆辛追夫人却是在湿润的环境中保存两千多年,而且关节可以活动. 人们最关注有两个问题,第一:怎么鉴定尸体的年份?第二:是什么环境使尸体未腐?其中第一个问题与数学有关. 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日前奇迹般地“复活”了.

那么,考古学家是怎么计算出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沉睡”近2200年?上面已经知道考古学家是通过提取尸体的残留物碳14的残留量p,利用t=log5730p估算尸体出土的年代,不难发现: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的取值,通过这个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这样处理,对数函数显得不抽象,学生容易接受,降低了新课教学的起点,也增加了趣味性.

2. 授课时穿插

如在教高中苏教版选修1-2“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节时,两个学生可以借助笔和一条不能伸缩的线画出椭圆.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定性”地画出椭圆,再通过坐标法“定量”的描述椭圆,使之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得出方程;在探究立体几何时,适时穿插flash动画,可以使学生对空间图形更加形象化,容易接受、理解;又比如在研究函数图象与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现场制作函数图象,研究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关系,以及函数中各系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为轻松.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 学生在课堂上肯定有分散注意力的时候,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利用教师没注意的间隙,在那里发呆,有些时候是一个人在玩手机等,有些时候是两个人在桌子底下搞窃窃私语. 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一句巧妙的“题外话”,能活跃课堂气氛,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如笔者在讲双曲线的渐进线的时候,有两个学生歪歪斜斜地坐在下面谈笑风生,可能是觉得自己都会了吧. 于是笔者面带微笑插入:你们俩一个是对称轴,一个是渐进线,你看,越来越靠近了!其他学生都笑了,那两个学生也很不好意思了,接下来的课堂上这两个学生一直认真听讲,其他学生也借此机会放松了一下,都更有精神了.

3. 总结时穿插

波利亚曾指出:“一个重大的发现可以解决一道重大的题目,但是在解答任何一道题目的过程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 所以,我们在解决每一个问题以后,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番,反思并总结.有针对性地把穿插安排在课堂的结尾,可以使刚学过的知识更充实和丰富,有助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如在研究高中“随机事件的概率”课末,可穿插“生死签”的故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又是对新授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升,使学生懂得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科学地运用课堂教学穿插艺术, 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能够自主地融入学习中来, 并能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对更新知识的追求. 为了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本身,更要注重师生的发展和提高,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问题中成长. 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性的反思,反思何时何地怎样可以将课堂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更艺术!

作者:王秀萍

第二篇:穿插式教学,将“补差”落在实处

穿插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拾遗、补差乃至跨学科知识渗透。教师将以前学生学过的与现在新知识学习相关联的知识,尤其是学生已经遗忘的知识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巩固,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有遗忘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进行拾遗就会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如:学生在学习压强时,某人质量为60kg,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 cm2,求此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这位同学在面积的单位换算时将400cm2换算成4m2,因为一部分学生认为面积单位之间仍然是m、dm、cm长度单位之间的10倍关系,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把cm2与m2之间的dm2遗忘了,其实,面积换算是学生在小学数学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有的学生遗忘了,有的学生模糊了,教师在讲压强知识时有必要进行拾遗,重新告诉学生1m2=102dm2=104cm2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m、dm、cm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对cm2、m2、dm2面积单位的关系以及cm3、m3、dm3体积单位的关系不够熟悉或没有掌握,因此,在学习压强及浮力知识时,穿插面积及体积的单位换算很有必要。

拾遗是对学生遗忘的知识进行巩固,促进相关新知识的学习,补差则是对学生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教学,如不进行再教学,那么在相关联的新知识的学习中,无论教学坡度设置如何小,教学起点如何低,教学难度如何小,学生理解起来都将很困难。补差的方式很多,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适合措施。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教授本学科的知识,学科之间得不到很好的联系。课程改革行至今日,跨学科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新要求,但跨学科知识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拾遗和补差问题。现在各地区教材在编写时虽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审订通过,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科学,比如物理教学中会遇到的数学知识,但是数学还没有学到。二是不同学科对知识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同,也会影响相关学科的学习。许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5×103m3,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同样,在进行密度计算时,又遇到数学知识掌握不到位的问题。那么,此时教师及时穿插数学同底数幂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穿插式教学在小学与初中教学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互通的桥梁,将“补差”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夯实基础,顺利跨入高中,从而成为打破初中教学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

作者:许璟

第三篇:论音乐舞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穿插应用

【摘要】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就音乐舞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穿插应用展开了研究。研究认为,音乐舞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与发展。

【关键词】音乐舞蹈;体育教学;应用效果;

一、音乐舞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体现

1.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从当前多数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情况来看,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基本上是沿袭了传统的徒手操或半结合器械(如球类)的活动方式。导致有的大学生在校普修2年体育课程中,一套徒手操从来没有改变过。遇到少数积极上进的教师,会对徒手操的内容做一些变化,但仍旧免不了枯燥、单调的程式化。其次从大学体育课堂组织的结束部分来看,很多教师没有放松练习这一环节,即使有也是简单的走走形式,而不能真正达到放松的目的。因此,如果将音乐舞蹈引入体育教学中,在准备活动中穿插音乐舞蹈,将显著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奋性,从而以更好的情绪状态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2.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我国的大学也积极向西方先进的国家进行学习,引进了一些新的信息与理论,但是实际上改变的只是些皮毛方面的东西,没有涉及到教学结构本身。教师依然在沿用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授一成不变的教材内容,学生对此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格局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新的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教育格局尚未形成。而将音乐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无疑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挑战。但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位游泳专业教师,其课前准备活动就是配合音乐教学生练习健美操的内容,一方面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间接地为学生掌握游泳技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此观之,只要音乐舞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应用恰当,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预防运动损伤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音乐舞蹈教学,对多数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项新的举措。特别是在音乐舞蹈的影响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使他们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这从另一个角度也预防了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比如在传统的课堂准备活动中,机械化的徒手操无法引起学生的兴奋性,而课的基本部分则有可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学生表现出对准备活动的不认真,而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兴奋。但正因为准备活动的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产生运动伤害事故。因此,将音乐舞蹈内容引入体育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在体育教学中穿插音乐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应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特点选择恰当的穿插时机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音乐舞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因此一定要是在充分理解体育课堂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时机把音乐和舞蹈引进课堂。这样才能实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其协调能力的目的。如果时机选择不对,或者对体育教学特点缺乏全面认识,那么引入音乐舞蹈教学,只会适得其反。

2.应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在体育课堂的穿插,应当充分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排球中的垫球练习和篮球练习中的投篮动作教学,就不适合配乐,因为这类技术动作教学,往往要求练习者全神贯注的投入,配乐只会分散其注意力,反而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而如果是在健美操或者瑜伽、形体这类课程教学中,配合使用音乐就十分必要了。因为这些项目的教学往往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音乐节奏有利于练习者对动作技能的掌握,有利于达到健身、健心、美体的目的;当然,假如是在武术的套路的课堂练习中,配合使用音乐,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应充分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选择乐曲进行动作编配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对于初学者,应选择他们较为熟悉的、节奏适中又比较简单的乐段或乐曲,这个阶段不适合选择速度太快、太激烈或结构太复杂的乐曲。因为练习者没有足够的动作协调性、技能和耐力随音乐表现和抒发情感,反而会从心理上给他们带来紧张和急迫感,不利于对所学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利于掌握动作技术。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选择结构较为复杂、速度稍快的乐曲,使他们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动作并体会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和风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音乐舞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穿插,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这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需要在继承体育教学方法的精髓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作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冬.寻找体育教学的最佳方法和手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2]杨喜明.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分析[J].大家,2011(02).

作者:冯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诚信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口译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

穿插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