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设施石油地质论文

2022-04-2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开发设施石油地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软件和设备,对库存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编辑和加工“提炼”,提高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利用环节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在实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达到高效便捷的利用目标。

开发设施石油地质论文 篇1:

春晓在哪里?

面积达77万平方千米的东海,水深平均约370米,西有宽广的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东有深海槽——冲绳海槽,位于琉球群岛西侧,弧形舟状,北浅南深,最大水深2719米,构成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的天然分界线。

1974年我国首次对东海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调查,到1978年初步查明东海具有“盆地面积大、沉积岩厚度大、构造规模大、局部构造多和含油气远景好”等特点。两年后的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加快东海海域油气勘查,力争尽早实现海洋油气突破。1980年至1988年中国在东海钻了14口石油普查探井,均发现油气显示或工业性油气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关于“中国海上石油远景在东海”的大胆预测得到证实。

也就是在1980年,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夏教授建议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按西湖名胜命名,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赞同。这样,在东海陆架盆地上发现的凹陷被命名为“西湖凹陷”,在“西湖凹陷”发现的八个油气田或油气构造被分别命名为平湖、春晓、宝云亭、天外天、断桥、残雪、孔雀亭——均是取自富有诗意的西湖美景。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勘探开发东海油气资源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进行自营勘探开发,还对外招标,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勘探开发。2003年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英荷壳牌、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春晓”等五个合同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合同。

此时,春晓油气田并没有引起日本政府、民间和媒体的关注,日本政府未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提出任何异议。因为位于“西湖凹陷”的春晓、平湖、天外天、断桥、残雪等油气田完全位于无争议的中方一侧海域,距离日方单方面主张的所谓“中间线”有几十甚至近百公里。其中,春晓油气田位于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处,距所谓“中间线”约5公里,也是完全位于无争议的中方一侧海域。

2004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春晓等油气田开采设施进行了“空中调查”,随后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日本政府“闻鸡起舞”,向中方表示关切和交涉,称我“春晓”等油气田可能越过“中间线”,即使没有越过“中间线”,但由于春晓油气田地下构造可能与 “中间线”以东一侧相通,产生“吸管效应”,侵害日本海底资源;要求中方提供资料,停止开发。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亲自乘飞机对 “春晓、 天外天、平湖”等油气田进行“空中勘察”。由此,春晓油气田名闻天下。

针对日方的无事生非和无理要求,中国政府予以驳斥和拒绝,指出,中方正在开发的“春晓”等油气田是在与日本方面没有争议的中国近海进行的。日本对中方开发活动说三道四,并要求中方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是毫无道理的。中方强调指出:东海尚未划界,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的主张线”,中方不会承认、也从来没有承认 “这样的中间线”。日方单方面提出“中间线”并企图以此为由逼迫中方,中方决不接受!

尽管如此,中方还是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主动建议双方就东海问题举行磋商。2004年10月中日在北京举行首轮东海问题磋商(司局级)。至2007年11月,双方共举行了11轮磋商,随后又提高磋商级别。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在较大范围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的共识。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宣布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一是在东海北部海域进行共同开发,二是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开发的谅解,即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但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后,日方得寸进尺,继续干扰我国的春晓油气田,日方的飞机经常在春晓油气平台上空盘旋、日方船只在春晓油气平台附近游来游去,对中方春晓油气田构成严重干扰和安全威胁。日方还故意曲解原则共识,把中日在东海北部地区的共同开发与日本企业承认中国拥有春晓油气田主权并依据中国法律出资参与开发的“合作开发”混为一谈。日方还故意炒作所谓有中国船只在东海春晓油气田进行作业,称“如果中方的作业是采掘等开发行动”,日方将抗议中国“违反”原则共识。时至今年1月17日日本外相在东京与杨洁篪外长会晤时还声称,“如果中国决定在‘春晓’油气田开展生产活动,日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对此,杨外长予以严词驳斥,强调指出,中方对春晓油气田拥有主权权利。原则共识规定,日方可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出资参与合作开发,这与共同开发有本质区别,不容混淆。

作者:江 淮

开发设施石油地质论文 篇2:

谈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及应用

[摘 要] 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软件和设备,对库存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编辑和加工“提炼”,提高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利用环节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在实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达到高效便捷的利用目标。

[关键词] 石油地质资料 提炼 应用

1、引言

信息时代,地质资料的管理逐渐从单一的文本资料向多载体、图文数字化过渡。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实质,就是利用数据库软件技术、复制扫描技术、数据转换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数据和汇交后保存的电子资料,系统地组成有序结构的能快速查询检索的地质资料信息图文数据库,实现资料管理的科学化、密集化、数字化、网络化,最终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资源共享。

2、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

新时期,受原本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石油地质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勘单位资料库存条件差、存储介质复杂多样、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

3、石油地质资料“提炼”的主要方式

根据现有库存资料数量多、范围广、所包含的信息冗余明显等特点,为了适应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对资料的利用需求,针对原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对资料进行“提炼”。主要的方式有: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方式、磁介质档案资料的密集化方式、实物档案资料的数据化方式、原始采集数据规范化方式,以及查日常记录来更新资料信息、利用资料管理系统专业软件、建立资料的整理编录即信息发布体系等方式。

4、“提炼”后的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项目,主要是对原本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筛选找出有利地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在油气藏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如2006年度由华东分公司承担的“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研究”、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承担的“松辽盆地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和2007年度由北京康普汉森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等研究项目,都多次成功地利用到经过加工“提炼”的石油地质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1在油气藏储量和预测研究领域的应用

按照惯例,一项油气藏的储量或预测研究在开始之前,总要广泛收集大批相关的资料信息,而收集者往往只提供自己列举的资料清单,却不会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常见情况是资料名称上的出入。而按照二次加工“提炼”后的资料信息,却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用户所需的资料,避免了用户为借阅资料而多次往返。

4.1.1保证库存资料全面搜索

按资料借阅者列举的资料清单,先通过目前主要依赖的一套专业系统管理软件,将库内所有内容相关、研究领域、方法相近的成果资料都集中搜索,只要输入报告名称中任何一个检索词,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搜索,结果不但能够及时提供利用者需要的资料,而且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搜出他们原先没有想到的有用信息。如在“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研究”中,根据用户提供的借阅信息,现在利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我们不但提供用户清单上列出的北汉庄地区的地质地貌图、地层结构和地理位置等资料,还向用户提供了其它地区的储层研究参数和方法,使利用者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全部信息。

4.1.2提供库存外资料信息

除了搜索按规定上交的相对完整的库存资料外,我们还拓宽服务,提供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收集来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报道,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人员拓宽了视野,甚至启发了思维。在“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项目进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采取方法”的思维决策中不同程度地参考了我们提供的外来资料信息。

4.2在地震勘探及处理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在所有服务对象中,提供服务最多的就是地震勘探工作者和处理解释人员,他们的借阅特点一是频繁,二是量大,三是重复,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资料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明显,“提炼”后的野外生产资料正是针对这些弊端,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和利用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4.2.1缩短了借阅时间,提供便捷服务

每档地震勘探野外生产资料中,除了采集设计、报告等主要以文本格式体现的文档资料外,更多的是野外测量、小折射、仪器班报等同时以数据体形式生成的原始生产记录。经过“提炼”后的资料,只需通过拷贝和传输,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完成上述工作,较之于先前,可以节省好几倍的时间。如承担“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研究的是北京的一家公司,等资料收集人员回到北京,展开实际工作时才发现由于疏忽删除了其中一个工区两束线的数据,先前遇到这种情况,用户只能返回来读磁带补录,而现在由于我们对腰英台工区的原始数据做了电子备份,直接将扫描压缩后的观测系统图和原始数据通过安全的途径传输到北京,为利用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4.2.2缓解了利用和服务双方的压力

由于原本地震勘探资料必然要经过一线生产人员的初加工和二线处理解释人员的精细加工,资料利用频繁,同一地区的每一次新的勘探、相同或邻近地区的二次勘探、处理、解释,都会被同一单位或不同部门的研究人员多次利用,独此一套的原始资料就不得不多次地从资料库搬进搬出。近百个档案袋和上千盘的磁带几次辗转,加大了利用和服务双方人员清点、核对和搬运时的劳动量,耗时耗力。经过“提炼”的资料,完全简化了这一环节的程序,只需通过查找定位、复制拷贝几个步骤,就使双方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达到资料利用的最终目的。

4.2.3节省了多余的费用支出

地震勘探资料也是所有库存资料中借阅最频繁的一类资料,复印和拷贝产生的材料及劳务费用增加明显。如“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研究项目在收集资料时,需要在3天的时间内提供四个工区的三维地震仪器班报、观测系统图和原始数据。先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调用资料部所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地在两台复印机上复印、装订,一些大型图件还得送到外面的专业机构去复制,由此产生出大量的材料费、人员加班费和其它外部支出。由于事前我们根据借阅记录筛查,发现了东北地区的三维资料利用频繁的特点,优先对东北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加工“提炼”,所以我们只需集中进行数据和图件的拷贝工作,大量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备齐了三个工区的全部资料。较之于先前,仅这一次就节省了几千元的费用和开支。

4.3在钻井、测井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在钻井和测井方法的研究中,总是毫无例外地要收集大量的井史资料。通过专业图文软件整理后的井史资料和借助岩芯扫描技术提取的钻井、测井和录井数据,将井信息聚集汇编,从一口井的井位、井段井深、不同方法的测井曲线图到岩芯特点等,都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研究人员的眼前,改写了实物地质资料与文本资料脱钩的历史,填补了井史资料无人问津的空白,使井资料信息的全面利用切实成为可能。

逐年增加的与专业钻井、测井方法研究单位有关的借阅记录,就充分说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原始地质资料在油气开发研究领域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5、结论

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解决了传统的资料管理和利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减少了原始资料的磨损,保证了资料的安全,缩短了借阅时间,节省了费用开支;实现了纸质文本、磁介质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图文数字化、存储密集化和数据化;能快速高效地为行业内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加强了信息社会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简化工作程序、减少机器和材料的损耗和节省相关费用等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顾英,杨灿。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青海国土经略,2006,1

2、马爱莲。做好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中国有色金属,2007,11■

作者:白雯

开发设施石油地质论文 篇3:

关于对采油工程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采油工程一般是指油田生产及开采过程中,开采企业根据油田开采生产的实际目标,所采取的对注入井、开采井等各项技术措施的汇总。采油工程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总而言之要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旨,更好的作用于油藏,从而提高油井的实际产量、生产率、措施理论、开采技术以及设计方法水平等等,最终实现高效能、高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从采油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及发展展开研究和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经济效益 采油工程的认识 方案设计 发展情况

1 对采油工程开发的认识1.1 采油工程的概念

油田开发工程是油田生产及开采过程中,开采企业根据油田开采生产的实际目标,所采取的对注入井、开采井等各项技术措施的汇总。采油工程是依靠地面工程组成的。是采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田开发工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采油工程想要实现油藏工程方案中的每一个指标,还应该和地面建设的工程相结合,只有这样油田工程才能够保证正常的进行。

1.2 采油工程的作用

采油工程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油工程技术包括,石油的钻井的工程技术,油藏的工程技术,采油工程技术。这三种技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完善。这三个方面都是在石油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采油工程的技术在整个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仅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依据,同时也解决了一些石油地质出现的问题,这样能够对采油技术的作用的了解,达到对一些油藏地质现象的深刻认识。总体来看,采油工程的技术是对油藏以及地质进行充分认识的重要的方式,也是对油田进行全面的开发的有效的工艺技术。

1.3 采油工程的目標

采油工程的技术一直都是从整体油田的开发,并且以增加地质的储量或者是增加采油的储量作为目标。将井筒技术以及保护,改造油层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产油量以及采油率。大概来讲,采油工程的发展方向分为三个。首先就是要对老油田进行水驱注,采的工艺或者是增产,增注的办法达到系分层甚至是精细分层。其次能够让老油田的产量持续的升高,就是将三次采油技术和三次采油结合在一起,完善油田的采油工艺并跟踪调整采油措施。最后就是对新开发的低渗透难易开采的储层油田,要按照油藏的地质特点,选择与之适应方便有效的开采技术。开采技术中,大规模的压裂以及水平井等新型技术将会成为主流的技术。

2 如何进行采油工程方案设计

2.1 采油工程方案的认识

目前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采油工程的方案设计的类型也不断的增加和改进。采油工程中将普通的油井变化成了特殊的油井,将水驱开发变化到聚驱和三元,从油田转变为七天,有开发区块追变为实验区块。对于方案设计的领域一直不断的变化。同时方案设计的水平也一直稳步的提升,对于设计工作的内容已经不是简单的工艺的设计,而是将技术,经济优化,并对界限进行研究,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再进行综合的设计。

2.2 采油工程方案的作用

对于采油工程方案来说在开发油田的工艺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采油工程方案处于油藏工程方案以及地面工程方案的中间的环节,一直被运用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即使对于采油工程的投资比较少。但是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正式采油工程作为节约投资的项目。通过对采油工程方案的设计工作,大大降低了油田开发的成本以及投资,同时也将开发过程中的投资减少,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成为在开发油田的过程中的有效地措施。通过对采油该工程技术的优化,降低了一次性的投资。对于区块的总投资包括,钻井的投资,采油工程的投资以地面的投资。其中钻井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和地面投资有相同之处,都属于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并且可降低的幅度也比较小。采油工程中涉及到的技术也比较多,可优化的范围也比较广,能够最大限度的将采油工程的一次性投资减少。对于一项新的科研成果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在科研成果成果的研究之后,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应用。这样才能够为油田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设计方案的作业中,应用上效果好并且经济效益高的科研成果,并选用配套设施好,应用的设施好,前景广的技术,这样能够大大加快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进度,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 未来采油开采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采油工程发展现状

现阶段,油田开采一般处于高含水后期的开采时期。由于油田开采阶段和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对油田的开采成本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发生大幅下滑的问题。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为了让油田企业及时适应当前发展态势,保证经济效益的优化,在油田企业必须要科学有效的做好采油工程中方案的设计管理工作。因此对于采油工程的发难设计应该存在重点的发展方向。

3.2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发展趋势

方案设计要将观念进行更新,增加方案设计的综合的实力。加大对信息调研的程度,使得其直接服务于方案的研究工作。信息调研工作能够将国际上的油田开采工程中应用的工艺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深刻的了解,对方案的设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对于软件的开发不仅仅能够帮助方案设计的人员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丰富了软件开发工作者的经验和知识,使得软件更有实用性,为方案的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手段,也大大提高了方案设计的综合的实力。在油田中有不同形式的开发,因此在不断的对砂岩油藏水驱的开采方案进行设计完善的同事,也要对特殊的油气藏和水平井等这些工程方案设计工作进行研究,建立出采油的方案设计工作的基本的模式。在根据油田的不同的开次啊模式,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一系列的整体优化的面型。在对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上的分析,进行整体的优化,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加实用,效益更好的方案,并拓展方案设计的思路,丰富方案设计整体的内容,提高方案设计的经济性,使得在国际中的经济实力增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石油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石油企业为了尽快适应油田开采的现状,必须要充分发挥出采油工程在油田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在采油的工程方案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现阶段设计理念,积极改变设计观念,摒弃原有落后的思想,大胆完善设计技术和方式方法,培养出优秀的采油工程设计人员,从而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运涛,闫建文,陈文思.油藏地应力特征在低渗透油田开发设计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5

[2] 梁振民.井下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

[3] 赵颖.抽油井工况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 罗美娥,黄玉波,陈凤.北布扎奇油田出砂原因分析及防砂技术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2)

作者:郭栋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与贸易相互影响论文下一篇:预算部门人员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