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实践模式仪器分析论文

2022-04-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仪器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仪器分析课程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教学相结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建立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建立不同的教学考核体系。

教学与实践模式仪器分析论文 篇1:

复合材料专业研究生课程实践化教学探索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复合材料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践,探讨了紧贴装备、科教融合和“论拟验践”四面体等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课程实践化教学和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复合材料;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究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研究生能否适应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

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课题。为了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国内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课程教学和毕业论文对研究生进行深度培养。近年来,培养质量滑坡已成为困扰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1)理论与实践脱离,知行难合一,缺乏独立探索精神;(2)实践创新能力差,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在军则不近实战、水土不服,在民则脱离岗位、不接地气;(3)毕业论文假大虚空,抄袭成风。究其原因,一在教,二在学,而破解困局首先需要从研究生课程教学做起,课程教学紧贴应用,面向装备和实践;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有机统一,面向岗位和需求;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利用理论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本文以复合材料专业为例,开展研究生课程实战实践化教学探索和研究,探索复合材料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和途径,这对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任职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课程实践化教学现状

国外高校,无论是军队院校还是地方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研究生实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军院校一直奉行“从课堂走向战场,从战场走进课堂”的实战化教育理念。例如建立了整体陆军院校体系,统一组织军官培训,形成了融院校教育、训练中心、部队训练于一体的军事教育与训练体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请进来,即请在职或退役的高级将领讲授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等课程,请地方院校或政府机构专家、学者讲授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请外国教官讲授外国军事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招收外国学员,加强与外军的交流,推行远程教学。走出去,即组织在校学员到部队实习、代职或参观见学,选派军官到相应级别的院校学习,选派军官到地方院校攻读高级学位,派遣军官到国外院校学习,选派教官出国考察、访问、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强化实战训练,课程设置集基础理论、情报信息、战术策略、武器装备、指挥艺术于一体,始终围绕实战搞教学[1-3]。

无独有偶,国外地方院校为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例如推行“理论学习—校内实践—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学习”即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理论性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模式,重点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校内实践”则作为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高校的各项资源优势,如发展成熟的各类平台、先进的设备以及优秀的师资等进行校内实践,深化理论基础和基本训练力度。“企业实践”则是加强校企合作,成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研究课题应来源于企业,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有些高校要求研究生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直接面向岗位培养人才。德国政府甚至制定政策、提供经费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以及研究生的学习[4]。

针对培养质量滑坡的现象,国内高校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解决毕业生“不接地气”、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国内地方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积极推行“理论学习—校内实践—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5]、产学研实践教学、军民融合实践教学、工程硕士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教学成果。

虽然如此,毕业研究生“水土不服”、“不接地气”、“高分低能”等问题日趋严重,省视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军队院校还是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仍然存在急需改进的问题[6],主要有以下几点(以复合材料专业为例)。(1)教学内容与装备结合不紧密: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未与任职需要和岗位需求衔接好;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前沿知识少,未紧贴武器装备或民用装备。(2)教学模式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未能有机统一,实验课程设置仅是簡单的验证性实验,未能通过实践和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实践创新能力。(3)课程教学与科研融合不紧密: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民用装备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研是教师及时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活动将所见、所闻、所学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实例,甚至能够让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结合毕业论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从事科研而纯粹搞教学或是科研缺乏的教师仍然大有人在,导致科教融合不够。

二、研究生课程实践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生课程实践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复合材料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贴近装备和贴近前沿教学案例建设,开展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学术为辅,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共同进行教学案例的建设。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复合材料在先进武器装备和民用装备上应用的实例,建立装备“复合材料—结构—性能—成型工艺—技战术指标”信息库,结合计算机技术将相关图片、视频、动画、信息等调研资料制作成课件,补充更新到现有复合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装备与材料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复合材料成分—结构—工艺—性能相互关系的理解;收集相关科技前沿,形成教学案例更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复合材料专业研究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独立科研能力。教学案例建设,教师必须亲力亲为,只有如此才能深刻理解案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四面体的关系,才能在上课时透彻剖析案例中的科学问题,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两种调研方式得到的信息相融合、相互补充,这样教学案例才有骨、有肉、有血。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建设,好的方式是以大作业的形式,指定主题,让学生针对某一特定装备(比如战斗机、高铁、钓鱼竿等)开展调研、总结、分析并形成教学案例,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并据此给出平时成绩。最后教师将历届学生制作的教学案例汇编成数据库,丰富教学资料。在调研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提供经费让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总结、分析、建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装备调研的经历,引导学生的科学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2.“论拟验践”四面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拟验践”四面体教学模式:“论”即理论教学;“拟”即虚拟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虚拟实验室,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建立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验”即综合实验教学,例如通过综合实验设计完成复合材料教学六个基本单元“观察材料行为—材料行为模型化—结构单元分析—结构分析—结构设计—构件制造”的闭环教学实践;“践”即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研究竞赛、企业合作等机会和案例,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论拟验践”的四面体关系如图1所示。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虚拟实验室[7]的建设,各大高校基本都具备了虚拟实验室,即使不具备也可通过校校之间的互联网联系共用。虚拟实验室的优势自然不必在此赘述,充分利用学校的虚拟实验室,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建立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材料综合实验设计完成复合材料教学六个基本单元的闭环教学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复合材料设计竞赛,参与科研项目技术攻关,寻找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并总结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论拟验践”四个方面的教学,既是一个“四面体”的关系,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有实验教学作为过渡,实验教学有虚拟和综合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整体,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开展科教融合教学。科教融合的优势得到了高校教学同仁的一致认可,但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经历和应用自己的科研实践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与相关教学相结合,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会剖析的非常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听就会有真切的感触,兴趣高涨,好奇心和兴奋度激昂,反之,则不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没有科研实践,很难体会到科研中的关键点、关键技术和关键核心,特别是其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本质联系。始终坚持参与科学研究,结合所在团队的科研成果,及时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并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让研究生基于科研项目技术攻关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毕业论文的科研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复合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8,9],包括选题立项、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全面构思并拟定项目方案、所需大型仪器设备、撰写学术论文、发表交流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基本方法和原则。在一个具体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大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4.实践基地和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需要教学平台,实践教学需要实践基地和合作机制的支撑。在“论拟验践”四面体教学模式中,“践”即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利用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与企业联合搭建具有工程环境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和平台的建立相对容易,难点在于合作机制,根源是涉及成本问题。例如,目前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产学研平台,高校与企业对研究生实施联合培养,这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佳培养模式。但由于成本和安全等实际问题,难以保障产学研合作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完善和发展合作机制,不仅需要建立职责明确、开放有序、评价科学、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而且需要雄厚的项目或科研合作资金的支撑。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0]。研究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高校更好地优化实践育人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明,尤爱城,靳榕.外军院校当前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7,(17):3.

[2]罗翔,黄荣富.浅谈新形势下的军校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2014,(18):79.

[3]周荣华.推进院校教育实战化的三个维度[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15(2):117-119.

[4]王忠堂,齐广霞.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改革趋势[J].高校教育研究,2008,(5):8-9.

[5]谢尉慧,王敏.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07-108.

[6]林高用,鄧小铁,刘立斌,张鸿.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3-6.

[7]李亮亮,赵玉珍,李正操,林元华,潘伟,闻星火.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2):5-8.

[8]刘立柱,石德全,汤卉,武英博,朱兴松.创新创业环境下“大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2):24-26.

[9]郭宇航,陈洪美,金云学,项宏福.基于科研训练的材料专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156-157.

[10]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教纵横,2015,(5):53-55.

作者:杨金水 邢素丽 尹昌平

教学与实践模式仪器分析论文 篇2:

仪器分析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仪器分析课程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教学相结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建立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建立不同的教学考核体系。

关键词:仪器分析;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1980年长春会议原教育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将仪器分析首先列入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我校也是全国最早(1982年)开设仪器分析基础课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本课程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创建项目”,2006年被教育部审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2013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5年入选郑州大学首批“MOOC”课程建设项目,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一、混合教学模式及其意义

混合教学是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面对面线下教学结合到一起,发挥其各自形式的优势[2]。该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混合教学模式运用到仪器分析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来体现,而目前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是学生核心素养无法培养起来的重要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3]。

混合教学模式还能更好地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评价。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一味地机械灌输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混合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仪器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及资源

仪器分析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状态、结构和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等内容。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仪器结构及其应用技术教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仪器分析是当今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之一,不断有新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涌现出来。因此,在混合教學模式的建设中我们时刻关注仪器分析的最新发展,并把分析仪器的前沿内容不断地引入到基础教学中。同时,我们还结合教师自身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体会,向同学们介绍分析化学的前沿进展和研究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参考的教材是郑州大学石杰主编的《仪器分析》。每一教学单元内容包括有视频、自测题以及拓展资料等相关资源。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根据课程的总体要求,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撰写课程论文、课堂讨论与翻转课堂等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即让学生在其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课程论文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而通过思考,学生又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将来的论文创作做好准备,为以后撰写科研论文打好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中分组开展课堂讨论,总结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及优缺点,并以组为单位把书面的结果交给老师,同时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由学生汇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中的两个学习过程翻转过来的新型教学模式[4]。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分析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把翻转课堂运用到仪器分析的教学上会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线上课前预习,课中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变成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活动

将线上与线下课堂结合,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并提出问题时,老师不仅要回答所提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线下的课堂讨论中,一方面将一些化学分析中的理论知识点与仪器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同时介绍分析方法在环境、食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讨论仪器分析相关话题,通过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汇总各组的讨论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查阅资料的能力。在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学生尽快完成测试,教师及时在线上解决问题。线上学习的视频后面会有相关的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通过云平台,能够及时汇总处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考核方式

建立合理的考试方法和考核成绩综合评价办法,各项考核要求均占有一定的成绩比例。总的思路是增大平时学习成绩评价的比重,将考试尤其是期终考试的要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建立批改作业和课程论文登记记录,对于有创见性的论文,结合习题讨论课师生共同讲评。

三、混合教学使用情况及课程完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郑州大学慕课学习平台上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除此之外,还建立了移动客户端和课程微信群,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与交流讨论。最近一个学期的课程网站使用情况显示,在课程的初期,学生访问网站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在课程后期,上午8—12点的时间段,学生的访问次数开始增加;到考试前一个月,一天24小时,每个时间段都有人在访问课程网站。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给出了较好的评价,他们认为:微信群交流更方便,利用APP可在手机上随时学习;课程网站上有很多资料可供下载,便于复习;在线课程章节后面的测试题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程内容。

仪器分析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及学生是双重挑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习绩效的责任人必须采取专业化、技术化的策略,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学习绩效的目标。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教学内容,线上回答学生问题,课后也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学生则要有学习的自觉性,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同时要勤于动手查阅资料、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目前,在课程的建设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学大纲、自测题库、教学档案、队伍建设、网站资源、实验课程视频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四、结语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立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通过对视频、多媒体课件、在线测试、动画、大纲、教案、课后习题以及其他本課程的相关教学资源整合,促使课程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线上测试和线下考核相融合,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还可以建立对学习者学习程度的评价标准、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及分析体系,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杰,王瑞勇,韩润平,李建军.仪器分析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3,(5):52-54.

[2]郭凤英,黄友良,唐燕,等.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构建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7, 36(01):46-50+53.

[3]马婧,周倩.高校混合式环境下教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79-87+95.

[4]王美季,杨红兵.翻转课堂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8,33(8):1-4.

Key words: Instrumental Analysis; blended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王瑞勇 王宁

教学与实践模式仪器分析论文 篇3:

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模式多样性特点,突出了现代教学信息化应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传统及单一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文章以“传感技术”课程教学为研究目标,以传统讲解式教学为主,融合翻转课堂教学、课题讨论教学及线上线下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思路。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课后能动性,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学生主体;实践教学

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已经广泛渗透到每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尤为显著。以讲解形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正被以课件形式的电子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及多样的网络教学方式所融合和统一。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被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所取代。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多样性和实用

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特点,具有传统及单一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2007年以来,混合式教学法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Learning,ICHL)每年举办一次,主要关注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或“远程教学”的混合,目的在于聚集来自教育和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共同推进现代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中,汪燕和郑兰琴在2010年北京第三届ICHL会议上本着实践、反思和交流的主旨,论述了混合式教学的热点问题[1],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视角出发,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各种技术、影响因素、应用模式、策略、质量和评价等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手段来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提高混合式教学效果,这是研究的核心问题,并探讨了以教师为核心的“主导地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理念。

国内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研究[2],重新从“教育信息化”主要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构建及“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等方面阐述了混合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新发展趋势。

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多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了融合与统一。这既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的结合,也不是多种教学模式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与统一,取得单一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方面,Launer博士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技术支持的自学或远程学习环境与面对面学习环境的结合,并从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混合式教学的技术手段、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混合式教学的角色和混合式教学的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总之,混合式教学的多样性,能提供更自由的学习安排,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创新学习,在慎重选择教学背景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优势值得我们给予适当的关注、探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应用。

一、单一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

高等教学改革模式的发展是与现代教学信息化发展分不开的,从最初的讲解式传统教学模式发展,产生了电子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等多种教学模式。纵观分析每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有其优势特色,也有其缺陷不足。

(一)传统教学模式

傳统教学方法是以讲解式教学为主,是典型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形式[3]。传统教学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传统的优势,如课堂组织形式自由、体现教师情感、便于发挥、成本低、新理念容易实施等。但随着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和问题:如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书本知识过多,实践训练过少等现象,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增强案例与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电子教学模式

电子教学是以课件形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伴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4-5]。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电子教学模式在当今高校教学中备受师生青睐,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增强表现效果,可以图、文、声并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视觉、听觉潜力,有助于增强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可以模拟科学进程或虚拟现实场景,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但在多媒体教学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课堂节奏变快,思考时间变少,学生跟不上做笔记;呈现内容变多,记忆时间变短,知识消化不良;课件制作成本耗时耗力,易忽视教学内容和质量,同时易造成学生懒惰抄袭行为。如何在传统教学中让电子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辅助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现代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在传统讲解式教学基础上,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时间进行分割,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程度安排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消化为个人实践能力[6]。翻转课堂的特点是学生通过教科书、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以及课堂上通过实践运用,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带动课堂的有效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结合型教学思维的典型运用,对培养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相互交流构建知识,符合皮亚杰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同时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易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得以解决,这符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四)O2O教学模式

O2O最早起源于美国,O2O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优点的新型教学模式[7]。其中,线上教学通常包括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线上讨论以及其他线上活动等形式;线下教学则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下讨论以及其他线下的交流活动等。O2O教学模式具有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优缺点互补的特性,线上和线下互不可分,因此O2O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顺应现代教学特点的产物,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

O2O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线上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及重现性等特点,还具有线下教学生动、个性及互动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信息获取慢的缺陷,同时避免单纯MOOC等网络教学的“机灌”式学习。O2O教学模式具有师生间多向交流性,便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O2O教学模式可利用强大的、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MOOC、微课、实验视频等);O2O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因材施教,构建师生新的交流沟通模式,提高师生互动氛围和参与度。但O2O教学也产生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导致分辨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能够将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目的,能够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既能够凸显以教师为核心的“主导地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立足现有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地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方法,形成规范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一)混合式教学方案构建

构建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是实现现代混合式教学与实践课程的关键。本课题以工科仪器仪表类专业“传感技术”课程为研究主体,构建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及评价体系。重点研究混合式教学中“面对面教学+在线咨询”和“在线学习+课题报告讨论”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构建面对面讲解式教学模式,融入互动式角色翻转课堂教学,结合综合实践报告讨论教学,及以答疑咨询为主的线上线下网络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构特点对其进行细化分析。

1.面对面讲解式教学,以典型理论、原理、模型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2.翻转课堂角色教学,以定义、分类、组成、特性、方法、应用等知识点为主,注重概念、方法的应用和条理的逻辑性;3.实践报告讨论教学,以典型案例应用为主,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同时锻炼学生报告撰写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表达能力;4.线上线下咨询答疑教学,以课前线上布置预习内容和提供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线上媒体教学活动,及线上线下咨询答疑互动活动为主,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遗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见的网络教学考评活动。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划分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划分,“传感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实践实施过程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教学考评四个部分,根据每个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特点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考评方式,具体包括试卷考评、课堂考评、报告考评和网络考评,各部分考评比重分别为50%、20%、20%、10%,不再采取单一试卷考评+平时成绩方式,突出过程考评比重及過程考核的多样性。

教学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和教学考核的合理性最终通过教学考评呈现。合理有效的教学考评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促进、公正评价的重要作用。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考评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

基于“传感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现代教学信息化的加快,课程体系及大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定位也在不断深化,需要循序渐进持续改革,不断将多种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融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自主能力。

总结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信息化平台利用,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兴趣,拉近了师生距离。

2.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心地位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体型”过渡,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进。学生课堂提出问题变

多,报告水平有所提高,试卷成绩由两极化转变为单极化,总体平均成绩稳步提升,改变了唯试卷论不合理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江燕,郑兰琴.实践、反思与交流:聚焦国际混合式教学研 究——第三届混合式教学法国际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2010,(5).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 [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3]杨松柏,曹素利.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 企业导报,2010,(4).

[4]冯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万三敏,沈振剑.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耦 合机制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6]杨杰.“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 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6,(5).

[7]井靖,何红旗,王志刚,等.“O2O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 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原则[J].计算机教育,2016,(2).

作者:赵文杰 冯侨华 苑会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系统规划下井巷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初中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