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2022-08-06

第一篇: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从小到大,我们当代的每个人几乎都会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来成长与成人。无论你现在身处何地,身兼何职,身负何命,你现在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社会生活的深不可测。是啊,我们一直在思索着,究竟是我们将要奋力改变人生,还是生活同化和侵蚀着我们。接踵而至的考验,打量的不仅是我们的力量和身体,更多的是挖掘着我们心理的土地。如果它平坦,马儿就可以驰骋,牛儿便可以漫步;如果它崎岖,山猫就可以隐蔽,蛇虫便可以筑家;如果雨水的灌溉使它植被茂密,花儿就可以仰望蓝天,鸟儿便可以高声吟唱;如果阳光的炙烤使它干涸皱裂,沙土就可以随风附着,掌类便可以储备水分……

心灵如土地,自然造就了质地与景观,同时也带来了本该属于你的一切。然而,自然却不等于万能,它残害他人,也将苦命于己;它优待你我,也会收获生机与快乐。

通过新教师培训,我们听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之所以阐述心灵与外界的诸多关系和感慨,是因为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心理本身,而在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每个人出生虽然携带着自我独一无二的基因,但是每个人的后天性格心性却不是基因所能自我决定的,关键还在于,这个生活的大环境赋予了你什么,改变了你什么,而你,又默认了什么格式。一个人心理是不是可以称得上健康,当然也不是由一种因素就可以决定和改变的。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每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否是一致统一的呢? 这次,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心理其实都多多少少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忽视不见,因为它就是自然存在的。但是有些心理问题可真是不可小觑。在学校里,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和课业的繁重与不适应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会慢慢发展成心理疾病。而在家庭中,老师的作用却是十分有限的,可是偏偏会有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只愚昧的重视孩子的成绩。要知道,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如果他们受到的挫折或刺激发生在童年时光却又不懂得如何排解与转化,那么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讲,将绝对地发生很深远很深刻的影响。其实,我们都习惯说孩提时的记忆很淡薄,很短暂。但拿我自己来讲,我对几件事的记忆却到如今都还历历在目,当然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譬如我从小就体育成绩不好,在赛跑时跑到倒数第一是家常便饭,所以可能“体育”这个词汇对于我本身来讲就是个心理小小的阴影吧。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他人的一句不中听的话,或是一种不友善的眼神,到今日,我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也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如今,我再次以一位教师的身份站在人生的舞台上,而且我的舞台上还多了如此众多又可爱的观众们。这样的使命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心灵。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一定对心理问题有多通晓,但每当我面对那些或些许抑郁,或多动亢奋等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孩子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帮助与辅导他们。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关注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吧。让我们关注自我,关注孩子,关心每位同仁。要想教育,要从心灵的花园开始种植,播撒,收获,这样的果实才是最真实最实在的……

关注心理健康,慰藉每扇心灵

永乐店镇中心小学

高畅

第二篇: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

听心理健康教育报告有感

3月29日山东省教研室心理学博士张玲玲围绕《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认识和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专家报告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经验介绍切合实际,受益匪浅。

听了心理专家的报告,我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专家谈到了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没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因此要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及其效果。教师要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作为学生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融洽相处,这种交往在一定时间内都将持续下去。而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尽可能地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在教学活动、生活中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高压政策的方法来对付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正确意见和要求,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疑难杂症”。使学生能够在友爱、互助的良好环境中学习、生活,把老师作为“知己”,不断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2013年4月1日

第三篇:观北大教授健康讲座有感

观北大教授健康讲座有感 12化学班

22号

林小敏

教授为北京大学著名营养专家、博士生导师。其文中所述,是国际保健知识新观点,在注重心里保健和适当运动同时,着力于“食疗”。语言简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人在愉悦中觉醒,在欢快中增知,是中老年朋友生活保健的好帮手,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定获益匪浅。

健康长寿,是辩证的统一,如果一个人只有健康,而不长寿,那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一个人只有长寿,而不健康,那他的生活质量就很低,这也不好,所以四个字都很重要。在我们国家,民间有很多传说,叫做:“人活七十古来稀”,这话在国外不适合。在国内还真有这个现象,民间传得很厉害的是“七十

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还说“七十不留夜,八十不留饭”,八十岁连吃饭都不能留了,是这么回事吗?

在看他在纽约参加国际保健会议时,提出了这个问题,说中国传了好几千年了,到底对不对?很多保健专家说:对!为什么对呢?原来大部分亚洲人,他的生存期的生理素质、生物钟是七个标准,共十二个期,正好是八十四岁,到了这个年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得病,这也是生物钟的规律,但是决不是说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出问题的,教授参加了张学良将军的一百岁寿辰,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去了。教授对张学良感到很吃惊,眼不花,耳不聋,起码没看见他带眼镜,然而最可贵的就是他的头脑特别清楚,有的人问他:“少帅啊!你是一百岁的少帅,怎么这么久啊 ?”。我当时听了很不舒服,但是人家少帅的回答使我很受教育,他说:“不是我活得久啊!是他们活得太短了”。这句东北话使我记忆犹新。我很理解,少帅的意思是说,你们活得短,还嫌我活得长,这句话我们应该反思,人家健康长寿,无可非议,你活得短就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那不行。

真正有保健作用、国际公认的有六种,这个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第一是绿茶;第二是红葡萄酒;第三是豆类;第四是酸奶;第五是骨头汤;第六是食用菌汤。这个食用菌就是磨菇汤。包括磨菇、草菇、香菇等,他没有提牛奶,但他提酸奶,酸奶有什么好处呢?它能维持菌群平衡,使有益的菌生长,使有害有菌减少。那么骨头汤怎么出来了,骨头汤不仅出来了而且出在国外,现在欧洲国家已经把骨头砸碎了熬汤,而且成立了骨头汤店,而在我们中国,现在只有苏州和南京有,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研究清楚了,因为骨头汤里面含有脘胶,脘胶是延年益寿的,抗衰老的。那么磨菇汤呢?它是提高免疫功能的,常吃磨菇的人是不得病的,免疫机能高,高就可能不得病,所以这里面很有学问。现在联合国WHO建议大家多吃点鸡和鱼,那为什么不提虾呢?不是不提,而是虾太贵了,不容易普及。如果有虾,还是吃虾好。我现在掌握这么个原则:鱼容易普及,鱼肉蛋白1个小时就能吸收,吸收率为100%,而牛肉蛋白3小时才吸收。鱼对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特别合适。当然虾比鱼还好。国际上调查了,全世界最有名的长寿地区在日本,日本的长寿地区在海边,而海边寿命最长的是吃鱼的地方。特别要吃小鱼、小虾,特别要吃全鱼(连头带尾),因为有活性物质,而且活性物质在小鱼、小虾的头部和腹部。看你会不会买鱼,要买就买小鱼小虾,而且吃全鱼全虾,这有大学问,不是买鱼越大越好。真是感触颇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照顾自己,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要多学一些知识,不要当一个无知的人

第四篇:听心理学讲座有感(范文)

听心理学讲座有感

很高兴通过心理协会这个平台,有幸听到心理专家姬雪松老师的演讲,总体来说演讲的内容很吸引大家,课堂的气氛十分轻松愉悦。心理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范畴,它包括很多分支,对于初学者或是对心理学还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有很多基本概念上的误解,但是姬老师用生活中的小事或是一些他病人的案例,言简意赅的为我们讲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又感触颇多的心理学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深受启发。

老师先为我们普及了一下简单的心理学疾病知识。什么是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三者有何区别?神经病主要特征是器质性的病变,神经症是轻微的心理障碍,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而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病人意识混乱,想法扭曲,行为异常等等。

有了初步的梗概了解之后,老师对《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判别和干预》这一课题,用通俗易懂,生动举例的形式融入到我们的大脑。首先,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健康的心?老师举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大家都会经历过两个异性见过几次面,对彼此有了感觉,内心会有触动,每次见面会有心动的感觉,而这些小的情绪波动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工作,这就是正常人的心理。也就是对内享有自由,对外一切正常。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划界,第一:体验标准,感觉自己的心情大部分是愉悦、平静的;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同样的事情自己与周围人心情、反应、做法大体是相对的。第二:效率标准,心理功能和社会效率是否比周围同龄人有差距。第三:发展标准,是否在相对的年龄,做了合适的事情。通过这些方面大体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而后老师又教我们怎样观察自己的内心是否健康,提出了三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1、你享受自己的生活么?比如下辈子是否还想过现在的生活。

2、你是否享受做自己?是否强烈痛恨自己的一些做法,更有严重者会想到自杀。

3、你是否能享受自己的工作?比如对目前的工作有强烈的不满,抵触心理。课后我还与周围同事一起分享,也让大家对自己的内心有更深入的认识。很高兴大家都是心理比较健康的。

当然人无完人,有些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在某些心理问题上需要一些治疗,而作为一名心理协会的干事,或者说作为同事、朋友应该以什么方式来帮助身边的人呢?我记得姬雪松老师的一句话是:切记不要以讲道理,命令的口吻与其交流,更不要用简单的一些心理测试来衡量。因为这些对患者并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反而有时会误导或是激怒对方。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些聪明的办法。我从中学习了一些:可以用情感卷入式的方法,简单讲就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立场想这个问题,他是从哪个出发点来想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来帮助他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让病人有亲身体验,比如这个病人经常痛苦于一件事情,每每遇到都会犯同样的错,那我们就可以让她再继续犯同样错的时候,帮助病人把内心的纠结,抵触释放出来。心理治疗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是老师通过实际与理论结合而出的精华,使我们受益匪浅。

而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自己又如何把握,来学以致用,我认为是很难的关键点,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者是心情郁闷,工作压力过大时我们又如何解决呢?因为结合我们的工作特点,服务行业的压力又相对较大,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调节自身的心态。作为心理协会的干事又如何来帮助周围的同事做一些简单的减压。这也是我的一些问题,希望在下一次的演讲中,姬雪松老师可以针对我们的工作性质提出一些帮助和建议。

呼入部门:李慧梅

第五篇:听走进爱情学习爱情的心理健康讲座有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尤其是关于爱情观的认识,我院在心理健康月开展了一次以“走进爱情、学习爱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这次讲座得到许多同学的积极响应,纷纷前来现场聆听。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确,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爱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她)感到快乐……"爱情还会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处于失恋中的人们常常因此而失态。如果谁还要因此而承受恋人离逝之痛,那更是一下子容颜憔悴,让人看了也心酸。就连莎士比亚也会问:"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而如今的大学生确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恋爱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我而言,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并不是呼之而来,弃之而去的玩具。因此对于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

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牢固的爱情。有话可谈的爱情才会长久。其次,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要把建设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了。最后,我们还应懂得爱情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爱情是什么呢?它与感情有什么区别?所谓爱情就是双方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感情。而所谓感情,则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后心理所产生的一种对该事物或人关切、愉悦、喜欢的心理。这样说来,爱情与感情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分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感情,不要错把感情当爱情。

然而,爱情无疑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我想这也是学院组织我们听讲座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爱情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这些年来,恋爱之风在大学校园里愈加盛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虽然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已由不准谈恋爱发展到不提倡`不反对,最后发展到承认显示,合理引导。但有时这种所谓的"引导"是苍白无力的。据网上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主演来源依次是"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自身的体验"及"影视`小说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而家庭`社会`杰出人物和学校师长的影响排列在后。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加强恋爱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是,我觉得仅仅依靠学校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这还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这次活动让我们获益匪浅,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教师月教学反思下一篇:选课走班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