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线性空间设计论文

2022-05-0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城市线性空间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设计理念不断进步,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公园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线性空间设计论文 篇1:

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探析

摘 要:视觉节奏感为城市夜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带来研究的新维度。从视觉节奏感概念入手,研究其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及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夜景观的空间构成,讨论视觉节奏感在城市夜景观设计中表现方式与具体应用,提出基于视觉节奏感的城市夜景观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市夜景观;空间构成;视觉节奏感;设计要求

节奏感是视觉艺术中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利用视觉节奏感这一概念,在分析人类日常观察模式与视觉感知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夜景观设计空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视觉节奏感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夜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它使城市夜景观在满足社会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能满足人类的视知觉系统在城市夜生活中对于色彩效果与光亮的需求,使人产生视觉舒适感和美的享受。

1 视觉节奏感概述

1.1 视觉节奏感的概念

视觉设计是利用视觉对象的构成方式来表达设计者的理念和情感的。视觉对象包括点、线、面、色块、形状及其有秩序的排列变化。在设计作品中,可以将这些视觉对象以某种递进的、规律性的方式排列,以呈现多样的节奏变化。视觉节奏感就是指通过空间单元等视觉对象的序列组合,使人们产生节奏性视觉感知变化的过程。要体现视觉节奏感,就需要研究视觉节奏表现的具体方式,并实际掌握运用这种技能手段所引起的直接效果。

1.2 视觉节奏感的形成过程

视觉节奏感的形成是主观感知与视觉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视觉对象存在相似、连续、有序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符合人们生理节奏的数量变化范围时,就会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视觉节奏感。不同频率的视知觉刺激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节奏。当观察视点较为固定时,人们所感知到的视觉节奏感更接近二维视觉画面,而在移动速度较快等较为复杂的观察情况下,人们的视觉画面更突出空间环境的三维效果及对空间元素的感知。

1.3 视觉节奏感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应用

当视觉对象在外形特征上保持一致或相似,就能形成二维视觉节奏感,而当视觉对象在空间单元形态上相似或统一,就能形成三维视觉节奏感。产生视觉节奏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各视觉对象或空间单元在视觉特征和空间位置上较强的规律性变化。

依据不同的视觉对象或空间单元的变化形式,可将视觉节奏感分为重复型、渐变型、周期型。重复型视觉节奏感是单一视觉对象构成的空间单元机械的、简单的排列,各视觉对象呈线性排列,且变化规律一致。这样的视觉节奏感可用于正式且严肃的视觉空间环境。渐变型视觉节奏感中视觉对象呈现有差别且有规律的变化,变化规律更为灵活,空间连续性和序列性体现更加强烈,可用于轻松活泼等积极氛围的视觉艺术设计。周期型视觉节奏感是前两种节奏类型的混合体,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 城市夜景观的空间构成与视觉节奏感

2.1 城市夜景观的空间构成

美国的城市设计师凯文·林奇指出“城市的理想形象是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城市夜景观设计离不开对城市夜景观空间构成的研究。由于城市的线性空间能够更好体现夜景观的空间序列性与连续性,所以将城市夜景观空间构成中的城市标志物、道路、节点、边界和区域五个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的形成过程

人们在处于城市的夜景环境中时,必然会面对视觉对象的不断变化。尤其,当城市标志物、道路、节点、边界、区域的夜视景象在空间形态特征上呈现较明显的统一性与相似性时,人们的视知觉系统会习惯性的将单个的视觉对象整合起来,作为整体去思维,由此形成城市夜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和整体性效果,进而形成人们视觉舒适性等心理变化的视知觉过程。这种感知过程即是对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的认知过程。空间连续性及序列性的城市夜景观的视觉画面效果,根据人们观察模式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变化而呈现二维状态到三维状态的转变。

2.3 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的表现形式与空间应用

依据人的移动速度的不同,可将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观察模式分为快速观察模式、中速观察模式、慢速观察模式及相对静止观察模式。而与之相对的视觉节奏感则分为城市夜景轮廓线视觉节奏、区域视觉节奏、区间视觉节奏、画面视觉节奏。

城市夜景轮廓线视觉节奏是从陆地远景或者空中远景对城市天际线、城市轮廓线、及城市肌理等空间视觉效果进行描述的节奏模式,其主要运用二维的视觉节奏模式。区域视觉节奏是针对城市大型道路、大型绿化空间、城市水系、商业街等公共性质空间的大体量的空间视觉节奏模式。区间视觉节奏针对较小范围内的城市夜景观局部空间,夜景观视觉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画面视觉节奏则以城市夜景观单一视觉对象为主,针对城市标志物等单一景观的夜景观效果。

3 基于视觉节奏感的城市夜景观设计要求

在进行城市夜景观设计时,需要对该区域的空间环境及人的观察模式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景观单元和景观序列的空间规模尺度,进而实现城市夜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序列性、节奏性的视觉变化。把握城市夜景观中各景观单元及景观片段的层次性,赋予其适当的视觉信息量,再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及不同空间性质差异,满足人对城市夜景观空间连续性、序列性的主观感知要求,设计出不同的空间范围的视觉节奏形式,即可将视觉节奏感理念贯彻到城市夜景观设计实践中。

“以人为本”的创作和设计理念是以改造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使其更加适合人类自身的生理规律为根本追求的。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节奏感去实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改造。而通过满足人类的视觉节奏感,使身处于夜景观空间中的人们产生空间连续感、舒适感并衍生丰富的想象力,实现艺术设计创作的目的,既符合现代社会追求成本和效率的功能主义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夜景观的视知觉的美的追求与享受。

参考文献

[1] 李楠.城市夜景观视觉节奏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2] 张宁.论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灯光设计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2).

[3] 陈强.浅谈城市夜景规划[J].科技信息,2012(09).

[4] 郝洛西著.城市照明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杨公侠编著.视觉与视觉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惠玲(1983.12- ),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者:张惠玲

城市线性空间设计论文 篇2: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设计理念不断进步,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公园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城市更新历史沿革,深入理解公园城市建设涵义以及特征,将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更新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运用设计手段,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营造公园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公园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公园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设计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20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针的提出,在新时期的城市更新设计中应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城市更新中生态价值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从而在城市设计中全面体现公园城市建设等新发展理念。所谓公园城市也就是通过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以及公园形态的城市高级发展形态,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科学运用城市更新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素,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个性化、精细化的设计实现现代城市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并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1、概述我国的城市更新

城市的更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城市更新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1]。城市更新的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城市对旧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重建。而在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对城市旧区开展了第二次重建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将改善城市环境作为了这一阶段的重点。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经济逐步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开发重大项目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更新中的主要内容。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开展了再生更新工作。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针,公园城市逐渐成为了新时期城市更新设计的指导思想,打造宜居型城市是现代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标的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实现城市更新目标。例如对于标的城市内存在状况较差的市政设施或者其他建筑应采取拆除重建策略,而对于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整体环境欠佳的标的城市区域则可以采取整治策略,更新折损老化部分,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在更新设计标的城市中存在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区域时,则应采取保护性再利用的设计,对历史建筑以及设施外观和基本使用功能加以保护,并在此前提下做适应性的调整,使其能够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协调统一。

2、概述公园城市建设

2.1建设公园城市基本涵义分析

所谓公园城市建设主要是指一种创新性的城市新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将通过具有生态功能的多元化宜居家园的打造,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需要[2]。在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应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指导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及保护,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应坚持对城市、城市居民以及城市公园等要素的统筹兼顾,通过三位一体方式实现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同时,在建设公园城市时还应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并加强不同行业领域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综合分析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产生活的要求,有机结合城市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景观营造以及生态保护,使现代城市形成整体性的生态园林系统,实现打造宜居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2.2建设公园城市基本原则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应根据公园形态特征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是绿色成为城市场景底色,并应在城市绿色共享空间设计中提高其美观性,通过融合城园特征打造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新型城市形态。同时,在公園城市建设中应坚持全民共享原则,实现公园城市的普惠性,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共享性的绿色公共资源和城市基础服务。此外,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还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也要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3、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3.1能够充分展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而城市更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论能够更好的展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2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公园城市建设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在城市的更新设计中应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从而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城市环境条件。

3.3能够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公园城市建设理论要求在城市更新设计中不仅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也要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特征,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同时,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城市更新设计还能够使时代文化与城市场景营造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城市场景设计更加富有时代气息。

4、城市更新设计中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策略分析

4.1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园有机融合

4.1.1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公园体系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更新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在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公园体系是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对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能够突破城市传统结构布局以及城市道路框架的束缚,更新城市形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3]。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应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优化公园结构布局和城市公园功能,体现城市个性以及其地域性风貌特色。在城市公园体系的设计中应明确公园类型和定位,且各类型城市公园应分布均匀、配置合理且具有层次感。同时,设计人员在更新设计时应进一步丰富城市公园体系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健身、交流等多方面需求。此外,城市公园体系还应与城市道路体系有机衔接,让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城市道路便捷的进入公园,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1.2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更新完善城市公空间结构。设计人员应坚持社会公众平等享受绿色福利这一城市布局设计原则,优化城市布局,使居民能够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均近距离接触绿色植物,将居民居住区以及工作区与城市公园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0以内,且城市居民可以在300m范围内见到绿色,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绿色空间,且绿色空间应为共享性空间环境[4]。同时,灵活运用设计手段和设计要素,实现增加绿色空間面积、提高绿色空间质量的目标。设计人员科学规划城市空间,以城市既有园林绿化设施为基础,在纵向以及横向方向上全面增加绿色共享空间面积。其中横向上绿色共享空间增量主要依赖于增绿、复绿以及补绿等设计策略的运用,对城市空间环境采取科学生态修复措施。而在纵向上绿色共享空间的增量则应对城市桥体以及屋顶进行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面积。此外,设计人员还要以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公园更新模式,通过更加精细、专业的设计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4.1.3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道路体系

城市道路体系是现代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公园城市宜居环境的基础载体设施。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通过对城市道路系统的优化更新既能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也能够与环境有机融合。随着我国社会公众对生态环保理念接受程度的不断加深,绿色出行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重要方式。公交、轨道交通以及共享单车等共同构成了城市交通的新型形态。同时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需要在满足机动车、公共交通通行基础上引导城市居民引入公园、营造道路景观以及为城市居民的慢行生活提供空间等多元化功能。因此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低碳出行要求以及道路景观营造需要,并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确保城市道路密度以及层次设置科学合理,能够有效覆盖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以及休闲区域。

(1)在城市道路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科学定位不同的道路,并根据慢行优先原则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在城市道路横断面更新设计中,应将城市道路空间从传统的车行为主设计策略转变为优先考虑慢行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要求,通过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等方式提高骑行空间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且步行空间要有充足的空间面积,也要合理设置过街设施等,保证车辆与行人的通行安全畅通[5]。(2)统筹设计道路断面、绿化带以及建筑退距等要素,并在建筑退距内布设步行空间。此外,由于城市更新过程中道路和两侧建筑之间往往存在建设时序不同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建筑与道路网络之间的建筑时序因素,结合远期以及近期合理预留边界,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3)结合机动车车道配置情况设置道路红线范围、绿化带宽度,科学规划包括非机动车道在内的道路空间,绿化带一般设置在建筑退距范围内,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采取屋里分隔措施,而在人行道则设置无障碍设施以及盲道等。运用一体化设计方式通过绿化带、行道树、垃圾桶和导视标识等城市家具以及人行道铺筑等设计要素的灵活运用完成城市道路体系的景观设计,从而丰富城市道路功能,美化道路景观效果。(4)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应确保空间界面布局合理,道路设施完善,慢行空间充足,道路景观舒适美观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城市文化特性,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休闲、健身等需要,使城市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开放感。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加强城市绿道绿廊等网络结构的构建,既可以利用绿道作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分隔,也可以通过城市绿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并引导城市居民进入绿色共享空间。在城市绿道绿廊网络中,林荫路是重要的单元基础,对于线性空间的美化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形成的重要补充。设计人员以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进行城市绿色廊道体系的优化设计,并利用绿廊绿道有机串联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将绿色廊道与现代城市的安全防护设施、景观观赏以及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使城市功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目的。

4.1.4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基础设施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现代城市更新设计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实现这一设计目标过程中,设计人员也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论,合理应用安全要素,使现代城市具有更加完善的灾害抵御功能。首先,在城市体系更新设计中,保证城市安全角度,通过各种设计要素的综合应用提高城市的避险防灾能力。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利用绿色共享空间作为城市安全隔离或者应急避险场所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大城市安全韧性,而且可以丰富绿色共享功能,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避免空间资源浪费。同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等新发展理念对城市进行更新设计,通过改用透水铺装材料更新城市地面铺装,使层数具有更好的雨水涵养能力。此外,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应加强新型节能材料以及绿色能源的应用,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民身心安全健康。

4.2在城市更新设计中结合人文要素提高城园文化品位

4.2.1在公园城市建设更新设计中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要素的运用

基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更新设计既要全面提升现代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要在城市建筑以及景观中有机融入文化元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不断增加对历史性、人文性内容的需求,因此要在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明内容。设计人员应对标的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历史传承进行深入挖掘,并将人文要素融入到城市绿色空间中。在对城市进行更新设计时,确保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较为充分,特别是在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元素时,采取直接运用方式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注意对城市文化特色元素加以提炼,既要加强对历史人文要素的传承和保护,也要积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这样才能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美观、舒适并具有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环境。

4.2.2在公园城市建设更新设计中加强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也要有机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城市由于所在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以及社会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在城市现代文化特征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准确把握标的城市的现代文化符号,将现代文化要素融入到城市场景营造中,通过充分发挥文化创意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场景布局,在城市历史文化元素、现代文化元素以及城市自然生态之间取得平衡,全面提高城市更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结语: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各种设计策略的灵活运用使公园与城市环境形成有机整体,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道路体系,延展城市绿色空间,实现公园元素与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打造宜居性城市。同时,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还应充分挖掘城市的地域性人文特色,将历史传承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体现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道路设计策略研究[J].市政技术,2021,39(10):20-23.

[2]刘琳娜.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J].山西建筑,2021,47(17):25-27.

[3]张敬. 新城区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4]吴珊,黄睿,孟君贵.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建设研究——以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01):50-53.

[5]钱诗宁.城市更新背景下深圳市人才公园以人才为元素的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15):133-134.

作者:王龙

城市线性空间设计论文 篇3:

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研究

【摘要】为解决城市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设计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旧小区;景观风貌;风貌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92

因为老旧小区的建造时间比较长,部分老旧小区缺乏良好的物业保障,给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老旧小区内部的景观风貌设计进行优化与改进,不但可以显著提升老旧小区内部景观风貌的观赏效果,而且能够为老旧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老旧小区内部的景观风貌设计要点,内容如下。

1、背景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因为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和新建小区不同,老旧小区由于建造时间比较长,其建造标准和现代人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满足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全面开展老旧小区风貌景观改进工作,进而不断改善人们的日常居住环境。

一般来讲,老旧小区主要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针对小区内部的景观风貌设计进行优化与改进,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老旧小区的绿化水平,而且能够为老旧小区内部的居民提供一个更为温馨的生活环境。对于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人员来说,需要根据小区居民的具体需求,采取科学的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在提高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效果的同时,确保老旧小区的改造效果满足相关要求。

2、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要点分析

2.1加强小区色彩的规划与控制

色彩作为城市地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容易被感知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视觉元素,同时,色彩也是良好的信息传导媒介,具备良好的包容性,在城市老旧小区当中,各项事物均具备色彩,所以,色彩可以有效的展示外界自然风采,也是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老旧小区当中,色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自然色彩、气象色彩、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等,色彩的具体提取途径如下:

第一,自然色彩的提取途径。所谓自然色彩,主要指的是广泛存在各个地域环境当中的色彩,例如黄色的土地、绿色的植被等。

第二,气象色彩的提取途径。气象色彩,不再是单一的提取,要求设计人员从当地的气候特征方面着手,通过利用人体对外界雨、雪等一系列气象现象的感知,加强气象匹配,可以为人们呈现出多种视觉效果,故在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考虑色彩的常规性和特色性[2]

第三,传统色彩的提取途径。传统色彩,和地域文化密切相连,其取材主要来自当地建筑和服饰,可以更为直观的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文化,在色彩选取的过程当中,优先选择此类色彩。

第四,流行色彩的提取途径。流行色彩主要取自本地色彩,可以作为互补色彩使用,具备良好的时效性,在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环节,不宜大面积的铺设,仅能够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

对于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人员而言,要对之前提取到的各项色彩元素进行有效的排列,并做好相应的整理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各项色彩元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色彩体系特点,并结合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要求,组成相应的色谱。同时,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人員还要合理确定出城市景观色彩的具体控制范围,主要可以分成主要控制区域、协调控制区域等,通过分成不同的控制系统与层面,并制定出相应的色彩设计方案,可以确保老旧小区内部的主要控制区域体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2.2加强小区内部景观风貌设计

在城市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工作当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小区空间范围,以及具体的开发要求,加强小区内部的景观风貌设计,一般而言,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主要分成社区景观、生态景观与田园景观,从空间层面来分析,针对老旧小区内部环境进行色彩优化,可以更好的协调老旧小区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管理。

在城市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了解社区风貌设计要求,适当加大景观风貌的改造力度。老旧小区景观作为居民聚落演化的有效见证者,也是各个地域文化传承的有利体现,小区内部的景观特征具有民间性和文化性等一系列特点,在改造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上特性,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将以往的抽象符号转化成容易被人体感知的景观体验。

第二,做好建筑价值的评估工作。针对各类建筑的综合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可以确保老旧小区风貌设计更加协调,对于景观设计人员而言,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加强实地勘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针对老旧小区内部建筑进行多维度评判,有效评估出各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价值,并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确保老旧小区内部的景观风貌设计效果得到明显提高[5]

第三,针对老旧小区内部的景观功能进行综合评判。在对老旧小区景观功能进行综合评判时,设计人员要准确评判建筑的主要功能,并从建筑功能角度来分析问题,加强对老旧小区内部的建筑物进行空间布局,确保小区内部建筑的通风与隔热、隔声基本功能得到良好体现。

第四,加强建筑环境组织评价。通过对建筑基础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对建筑的立面和造型,以及体量等层面入手,加强协调性评估,结合老旧小区建筑景观风貌改造情况,对既有的景观风貌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除此之外,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人员还要遵从因地制宜设计原则,进一步明确老旧小区内部的建筑风貌与格调,并加强整治力度,做好相应的改善工作。确保老旧小区景观保持连续性。针对不同的景观节点与公共空间,加强改造力度,并严格控制街巷的尺度与建筑物高度,从而打造视觉效果零号的通廊。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内部的传统元素,进行有效的修复,全面了解当地的文脉,并提取出老旧小区内部的建筑元素,结合该地区的具体情况,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景观设计效果。

2.3提升景观和建筑的协调性

在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工作之中,除了加强建筑风貌设计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街道与广场景观进行优化与改造,通过加强对两者的景观设计,能够给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诸多方便。

在提高老旧小区景观和建筑协调性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老旧小区内部街道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老旧小区内部的街道与建筑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街道作为重要的线性空间,具备封闭和延续的特点,属于老旧小区内部的“动线”,能够将不同的建筑有效连接。街道和建筑之间的协调,主要表现在比例与尺度层面,因为街道空间受建筑体量控制,故建筑关系对街道的比例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比例所形成的空间感觉,可以匹配不同功能。

第二,明确老旧小区广场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老旧小区内部,广场属于斑块空间,也是社区空间功能系统驱动板块,斑块主要分布在老旧小区的中心或者端点部位,和街道形成叠加效果。广场和建筑物之间具有“张弛感”,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打造更为灵活的空间。

2.4强化小区景观界面元素设计

在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工作之中,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强化小区景观界面元素设计,结合小区内部景观界面的设计特点,采用多层次设计方法,了解当地植被的生长习性,并加强多样化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对老旧小区内部空间进行有效划分。从小区景观界面设计角度来分析,设计人员可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功能,将其分成通行空间与休闲空间,通常来讲,通过对小区内部植被进行科学的划分,可以确保小区内部通行空间界面具备良好的层次感。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乔木,打造良好的序列感,需要注意的是,乔木所打造的景观序列感,不宜影响两个不同空间之间的连通。同时,在休闲空间当中,可以利用灌木或花卉,对闭合区块进行有效的划分,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空间。

第二,充分体现出老旧小区的景观设施观赏效果。从老旧小区景观设计层面来分析,设计人员通过对小区内部的各类景观设施排布进行优化,并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老旧小区景观设施观赏效果。小区内部的灯具呈现为线性分布,能够与小区内部的乔木植被有效协调。

第三,针对老旧小区内部的停车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旧小区内部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故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认真统计小区内部车辆数量,并合理设计停车场,在停车场周围种植适量的绿植,确保小区景观风貌更加美观。

2.5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结合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特点可以得知,由于田园景观处于边缘地带,因此,设计人员也需要引起重視,通过加强老旧小区生态景观设计,能够确保各类农产元素得到有效配置,不断提高老旧小区景观设计效果。

在对老旧小区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还要加强生态修补与维护,进而确保生态因子得到更好的渗透与衍生。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由于田园元素具备生产性,承载较多的农耕文化,故设计人员需要充分展现出城市老旧小区的田园生活文化。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对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要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能够确保城市老旧小区景观风貌设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故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小舟,孙莞.类型学视角下的传统住区边界景观形态设计转向研究——以沈阳市丰乐小区为例[J].工业工程设计,2021,3(03):50-56+83.

[2]李晨林.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与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宿州院子C区一期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1,(05):44-45.

[3]叶宝华.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研究——以崇仁府邸景观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材,2021,(05):42-44+81.

[4]郭妮,陈宗炎.基于市场定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住宅小区实践——宁兴·上院住宅小区设计[J].城市建筑,2021,18(14):175-177.

[5]苏春婷,侯晓蕾.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参与式景观更新探索:以北京常营福第社区小微绿地提升为例[J].公共艺术,2021,(01):36-44.

[6]王丽霞.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刍议——以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建材,2021,(01):67-69.

[7]方发渊.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环境行为探究——以沙县金泉村拆迁安置小区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24):84-85.

[8]蒋亚楠.空间句法在景观空间可达性设计的应用——以某小区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23):139-140.

作者:於浩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论文下一篇:审美能力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