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022-09-12

学生社团作为职业院校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能有效凝聚青年学生,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是落实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步入新时代,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社团建设之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价值观之中, 社团不仅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提供平台, 也是价值传递、精神涵养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思想阵地。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只有把握住新亮点、顺应发展新趋势, 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社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作用。

一、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类型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数量多、种类杂, 根据其社团的活动内容可分为三大类:文体兴趣类、专业技能类和公益实践类。

(一) 文体兴趣类学生社团

文体兴趣类社团主要以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成员一般具有某方面的文艺特长或体育特长, 因特长和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 如享受艺术熏陶、提高文艺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声乐、舞蹈、器乐、书画及手工艺品制作等社团;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武术、球类、田径类等社团。这类社团内容丰富多样, 能有效满足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 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

专业技能社团一般围绕某个专业的核心技能开展活动, 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交流、实践操作为主, 能突出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 知行合一”的特色, 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组织的钳工社团、数控技术专业组织的数控铣床社团、幼儿教育专业组织的儿童画社团等。该类社团对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其专业技能水平。

(三) 公益实践类学生社团

公益实践类社团着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号召成员服务校内师生、服务社会人士, 在服务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 如具有志愿服务属性的青协雷锋社团, 强调自助助人、强能健心的心理社团,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国旗护卫队, 传递信息、传播正能量的校园电视台、记者团、新媒体中心社及广播站社团等。这类社团普遍具有公益服务属性,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了解民生民情, 养成良好社会公德, 有利于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 教育性与自主性并存

自主性是学生社团最突出的特点。社团遵循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喜好、个人成长需求选择相应社团, 或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申报, 组织开设新社团。学生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 始终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 按照社团管理章程, 有组织地自发开展各类活动 (梅亚萍, 2017) 。

但由于职业院校生年龄普遍偏小,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需要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引导, 因此, 社团的发展还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同时, 学生社团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般由学校党委、团委领导, 社团建设需在思想上向学生传递青春正能量, 实现润物无声的渗透教育作用。

(二) 数量与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种类多、数量大, 文体兴趣类社团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专业技能类社团覆盖了校内核心专业学科类别, 公益实践类社团满足了青年公益服务的需求,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但各社团间存在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很多社团开展的活动或浮于形式、内容单一, 或组织不力、档次不高, 或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社团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部分社团指导老师未能承担起应有的教育指导作用, 或对社团指导工作认同感低, 工作不走心, 或对社团性质不甚了解, 工作开展起来事倍功半, 或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工作起来力不从心 (王克伟, 2017) , 这些都间接导致社团建设的质量发展难以跟上数量发展的步伐。

(三) 不同类型社团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包含文体兴趣、专业技能和公益实践共三类社团, 但三类社团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受学生兴趣和喜好的影响, 文体兴趣类社团在数量上和受重视程度上均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喜欢参与, 具有文体特长的教师指导社团活动也较为轻松, 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均较高, 但在活动内容上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专业技能类社团受专业学科影响, 一般仅限本专业学生参与, 学生的参与广度受限, 但学生参加社团的目标明确, 社团活动的内容思路清晰, 且活动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可拓展空间, 这要求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学科知识背景和实践技能, 且这类社团重技能提高, 缺乏艺术审美和趣味性, 影响了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职业院校生对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兴趣较为浓厚, 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 兴趣消退后便很快退出社团, 导致这类社团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难以开展持久性的活动, 且指导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较之前两类社团更弱, 团队的凝聚力不强, 使得这类社团显得大而不强。

三、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社团建设之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价值观之中, 社团建设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 重数量更重质量, 追求学生社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学生社团建设将逐渐从重视发展数量变为数量质量齐抓, 追求高质量发展。首先, 完善社团制度建设, 并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 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社团成员的加入和离开都需依据规范执行, 从制度上减少人员随意流动的情况 (黄尚猛等, 2018) 。其次, 各社团找清自身定位, 定期开展常规性活动, 努力提高活动档次, 杜绝低俗低质活动, 用有料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 增强学生参与性。此外, 进一步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明确权责及分工, 提高教师在社团指导上的综合素养, 使其工作更具针对性 (王占军, 2006) 。三管齐下, 提高社团发展质量。

(二) 深耕专业技能类社团发展,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专业技能类社团是助力专业发展,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要充分利用社团平台, 将社团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一方面, 指导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为社团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 拓宽学生视野, 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积极创新活动形式, 结合专业建设特点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如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技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来校指导社团活动, 或是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 在实践中提高实践技能, 在交流学习中让学生提前熟悉了解一线工作, 为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做准备, 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 实现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三) 增强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吸引力,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公益实践类社团重在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就要增强这类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方面, 开发优质品牌项目, 明确社团价值目标, 设计明确的社团任务,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公益服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主观上愿意继续参与此类活动, 扭转“三分钟热度”的尴尬境遇, 让社团活动得以延续开展。另一方面, 这类社团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合作, 将公益服务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强在与校外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 (蔡亮, 2018) , 不仅能够充实活动内容, 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高社团影响力, 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领悟服务真谛, 强化社会责任感, 实现育人价值。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根据活动内容可分为三大类:文体兴趣类、专业技能类和公益实践类。这三类社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教育性与自主性并存、数量与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类型社团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当前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重数量更重质量, 追求学生社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深耕专业技能类社团发展,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增强公益实践类社团的吸引力,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把握住新亮点、顺应发展新趋势, 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社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梅亚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职业, 2017 (34) :28-29.

[2] 王克伟.社团搭台德育唱戏——职业院校学校学生管理途径探究[J].职业, 2017 (31) :104-105.

[3] 黄尚猛, 林霞, 吴少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机制探索[J].轻工科技, 2018, 34 (1) :134-135.

[4] 王占军.高校学生社团运作及功能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 2006 (5) :112-115.

[5] 蔡亮.高校社团发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 2018 (2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的有效构建下一篇: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大连某高校创新实践基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