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2022-12-13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 温故知新

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结束的?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

2. 知道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导入: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独学完成) ①背景:A、粉粹“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____的错误。

B、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______的方针。 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看真理问题讨论的图片和视频。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对学完成) ①时间:_____ ②地点:______ ③内容:

A、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意义:

A、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

B、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的伟大开端。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2.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①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 ①成就:

A、1982年颁布第四部《____________》。 B、1986年 ,颁布《___________》。

C、全国人大又通过了《____________》、《劳动社会保障法》、《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 ②意义:

A、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C、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拓展延伸:看ppt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五、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完善法律制度

六、当堂检测:(见ppt)

七、作业设计:

(2009陕西中考)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这一转折有什么意义?

八、巧记历史:

• 一九七八看北京,真理讨论奠基础。

• 解放思想为指导,经济建设是中心。

• 改革开放好开端,核心领导邓小平。

• 历史转折意义大,中国走进新时代。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精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低,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 学生:十年的“文革”**,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 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归纳:A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引导: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

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找出来,在这三点内容里面,哪一项是核心内容呢?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

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第三篇章 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3 思考: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展示:一系列法律的出台:(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 危害。同时举出一些法制节目及法制宣传日 学生:学生:《今日说法》《夜线》《平安365》《法律讲堂》《撒贝宁时间》《道德与法》……

法制宣传日:每年12月14日……、

强调: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 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四篇章 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

“衣” 食

教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崛起则中国崛起,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六.课堂检测

(一)链接中考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5.1978(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材料解析题

1.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伟人是谁?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新中国的辉煌外交,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谁?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历史助学》课堂达标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三篇章: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四篇章: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八.教学反思:

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于“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指导所以然。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题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推行公司制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废除国有制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国有企业改革

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

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邓小平乘专列驰骋2441公里后,抵达深圳,这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之行,却让中国改革开放国策得以延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

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

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他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④

7.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中心城市暴动”,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8.“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9.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1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第四篇:2017新编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与成就

2.客观、全面的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工社化运动的失误,认识到党和政府实施“八字方针”的正确性,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在民族法制、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分析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培养客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八字方针”有关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2.通过阅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图表、图片、影像等,了解它们产生的影响,理解其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对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密历史档案等方式,探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和严重失误的表现、原因及教训,学习搜集、分辨有效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与失误,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2.坚持从史料分析出发,通过营造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回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历史现场,树立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史证”态度,培养关注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感,落实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 [新课讲授] 课前引导: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1)召开的背景

教师讲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任务。要解决这个任务,必须认清国情,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中共“八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

(2)会议内容 展示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的两幅历史图片,以及中共“八大”的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a.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经济方针:既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会议的意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八大”制定的路线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但是,这些政策的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实行呢?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出原因是受“左”的思想干扰。教师据此展开提问:在当时国民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有些什么表现?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总路线

展示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会议号召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这条总路线,争取在十五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提问:中共“八大”的方针相比,这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反映人民大众对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是存在忽视客观规律的倾向。

(2)大跃进运动

提问: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指出:“大跃进”运动是以片面追求工农建设的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教师归纳“大跃进”运动的危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左”倾思想盛行。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什么是人民公社?他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公社化运动把人民公社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联系起来,展开了强化公有化的程度的运动。

引导学生光看教材插图《1958年广东番顺县龙山公社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结合材料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共产风”和“平均主义”。

教师指出1958--1961年我国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导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进一步强调:天灾人祸,导致这次的经济困难。天灾指的是自然灾害,人祸除了建设实践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倾向,还有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行为。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八字方针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综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归纳: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措施,可归纳为八字方针,并指出1960年到1962年这三年,“调整”成了关键词。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等协调发展,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

4.国民经济调整成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后,教师并指出,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达到最佳效果,充分证明调整措施的有效性。证明了根据时间变化,实事求是制定决策的科学性。

二、文化大革命 1.文革发动

首先展示姚文元1965年11月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摘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学术政治化”“上纲上线”的含义,点出此文的发表已超过学术讨论的正常范围,并以其巨大影响起到了“文革”导火索的作用。

2.全国**局面和两个房革命集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1、42页关于“文革”主要过程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相关内容,整理出文革造成的危害。注意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掌握整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的方法,强调指出“文革”期间对民主法治的践踏和对社会及国民经济建设的破坏。

在讲述中要注意点出老一辈革命家立场坚定、力挽狂澜的重大作用:如针对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势而发生的“二月抗争”事件。如1976年对“四人帮”的果断处置处置。

3.危害与教训

展示课件: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华国锋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同年10月“四人帮”夺权阴谋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结合“明理”,在理解“文革”发动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文革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文革教训。

[小结] 195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展了初步探索。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以及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等,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但本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传统,党和中央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如在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奉献拼搏下。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出现了显著效果。这些艰辛的探索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是邓小平”,介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构想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设计规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第二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认”,介绍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到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二、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以“我爱记歌词”进行导入,然后由学生唱一唱。对歌词“站起来”、“改革开放”分别涉及的人是谁? 大家知道“领路人”、“新时代”、“旗帜”指的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翻开书本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讲授新课:

1、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但由此同时也会是外国的糟粕流入中国,这糟粕是指什么?学生作答。多媒体显示资本主义自由化的实质引导学生说说它的危害,从而引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说说“四个现代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2、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时候第一次提出?引出十二大,对在学习外国的教训稍微提提。

3、那么怎么建设呢?引出十三大,对基本路线和三步走讲解,并指出现阶段是出于第三步的开始时期。

4、从以上所学,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什么呢,学生归纳几次会议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5、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引出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并对怎么判断姓“资”姓“社”的解决办法是“三个有利于”及说说1992年讲话的影响,显示图片及模仿伟人讲话。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每个集体有每个集体特色,同样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也有一套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他是如何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引出十四大。

7、学生说说十四大的基本内容,十四大只是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时候成为指导思想呢---十五大。

8、学生讲解十五大内容,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哪些成就?

9、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9、在时间的的允许范围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布置作业:学生下课后合作探究“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1、以“春天的的故事”作为结尾,并同时说“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同时也再此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三、反思

觉得讲公开课,大家都会用《春天的故事》作为来头,于是就用“我爱记歌词”这游戏来进行新课,只是没想到学生们说没听过,不知道,开头来了个小冷场,于是自己给学生唱了一遍。

讲解本课的思路是以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也好接受、理解,可以帮学生理顺学习思路。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本单元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个好的效果。

这次讲课缺少视频及图片,学生不能从直观上感受历史,这是在以后教学上需要改进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监局6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2月酒店前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