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分析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错别字分析范文

小学错别字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

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费景湖先生曾经收集了小学生日记、作文、作业共18345篇,找出其中的错字与别字,经过统计处理,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我们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在下一篇,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

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 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 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

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第二篇:错别字分析报告

错别字: 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 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 错别字分为两种类型(1)一种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看上去像个字,其实不 是个字,这称之为"错字".如有人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 ,将"猴" 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或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这些都是错字.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给 : 《美文》 杂志题辞时将"茂"的下部写成"戍". (2)一种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如 戊戌政变写成了"戊戍政变", 按部就班写成了"按部就搬", 或者将"建议" 写成了"建 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别字. 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许多人认为写汉字是个人的小事, 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自 己或别人能看懂怎么写都行; 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 当然有时也有 会写某字, 但下笔时误写的情况. 如有人把"武"写作"武"[把[弋]写成[戈]], 把"豸虫" 写作"虫豸",或者把"锲而不舍"写作"契而不舍"等等.有些人,特别是个体商店的经 营者,因贪图方便而写了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字或别字.如有人将"酒"写成"九",把"饼 干"写成了"并干",这种情况更是司空见惯的. 客观原因是汉字本身属于表意文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跟拼音 文字比较起来,汉字的出错率相当高;此外,汉语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如"嬴"与 "赢","辩"与"辨","磬"与"罄";"必须"与"必需","那里"与"哪里", "符合"与"附和","检查"与"检察",还有"翔实"与"详细"等等,一不小心就很 容易写错或混淆.

要弄懂错别字,就要知道错别字一般怎么个错法,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形似致误 例如:

如火如荼——误做如火如茶

出自《国语-吴语》,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相形见绌——误做相形见拙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意思是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的远远不如。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⑵音近致误 例如:

川流不息——误做穿流不息

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一筹莫展——误做一愁莫展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一:一点;筹:古代用于计数的算筹,也可说为计策;莫:没有;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竭泽而渔——误做竭泽而鱼

出自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意思是:把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⑶义近致误 例如:

鸠占鹊巢——误做鸠占雀巢

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四)》:“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占鹊巢?” 《诗经·小雅·黄鸠》:“黄鹊威威,禽鸠亮亮。将之浮云,佐其树渊。”

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也作“鸠夺鹊

巢”“鹊巢鸠占”“鸠僭鹊巢”。

积毁销骨——误做积毁消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好高骛远——误做好高鹜远

出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好:喜欢;高:过高;骛:追求,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贬义词。

⑷音,形两近致误 例如:

九霄云外——误做九宵云外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⑸音,形,义三近致误 例如:

甜言蜜语——误做甜言密语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

了解了常见错别字的错误,我们会发现,基本上的错别字都是因为音,形,义的某一个 环节出现了问题

第三篇: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只能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像米饭中的沙子,让人看了就不舒服吃了咯牙,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和习作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表现在错字和别字两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业质量、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错别字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二、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旬句”,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三、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四、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五、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以上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学生写别字的客观原因,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原因,致使写错别字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针对学生这种会认不会写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错别字的教学,注意探究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一、抓特点,讲方法。

学生因为对字形、字音、字义不了解,或者理解模糊,而常写错别字。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工作: (一)、辨清字形。

对于字形相近,容易引起错觉而写别字的,就错觉所在,进行辨析,帮助学生突破字形难点。如针对“徙”易错为“徒”,“折”易错为“拆”,告知这类字的字形差别特点是“字的左半部分相同,右半部分不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清,举一反三,加深对这些错别字的理解,从而突破字形难点。

(二)、讲清字义。

对于容易混淆的字,应指导学生从基本意义上加以辨清。如“矛盾”的“矛”错为“茅”,便可指出前者是长柄有尖的武器,后者是草本植物。“报酬”和“报仇”虽然字音很相近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只要在使用时区分好词义,恰当使用就可以了。这些错别字都是因为没有弄懂字义、词义而造成的,所以教科要着重讲清字词的意义,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部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告诉学生学会类推,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会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可教学生: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旁,与“目”无关,与太阳有关的字都是“日”旁。再如, 古时大凡和鬼神迷信有关的字都是“礻”旁,如“社、祖、神、礼、福”等。凡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这类字应用规律去类推,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摸清情况,严格要求。

针对一些常见的错别字,虽多次纠正,可仍不见改观。原因是这些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不求甚解,既懒得查字典,又不向别人请教,对写错别字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小事。对此,采用了一下措施:

(一)、要求勤查字典。

纠正错别字,勤查字典是十分必要的。从二年级学查字典开始,就要求人手一本。学生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不会读或读不准音,又不明其意的字,要求学生一定要借助字典来正音,对于新学课文中的新字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读准字音,并多练写几遍,这样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二)、严禁自造汉字。

有点学生信笔写来或者受到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任意造字。如把“武”多写一撇、“纸”多写一点,把“或”少写一撇、把“冷”少写一点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写规范、正规。也要讲究方法,充分抓住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印象。一次语文课,我一到教室,就发现写诗的黑板上苏轼的“轼”被我班的“小记者”多写了一撇。我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改正错别字的好机会。!于是我拿起板擦擦掉那个错字。马上有同学问“老师,怎么把‘轼’字擦掉了?”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轼’字不敢出门了!”顿时,学生大笑,“那‘轼’字为什么不敢出门了?”又一个同学问,我说:“他嫌自己长得丑。”“长得丑,哈哈哈------”学生们捧腹大笑。见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我慢条斯理地说:“是啊,他无端地长尾巴了。”在笑声中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刚才把‘轼’字多写了一撇,所以老师才这么说的,”我赞许地示意她坐下,然后笑着对全班同学说“给你们每人安一条尾巴要不要啊?”“不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些汉字也同你们一样不要尾巴,”我趁热打铁,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找出平时容易加尾巴的汉字?”“能!”很快,学生们找出很多容易多加一撇的汉字,如“丧、展、式、武”等,我乘胜追击,又让他们课后找出容易多加一点、多加一横、少写一点、少写一横等的字来,并开展了“跟错别字说Bye-bye”的活动,由于这些易错字都是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情况下用心找出来的,因此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也就很少再写错了。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

学生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不多,阅历不丰富。随和读的书的增多,学生的错别字自然会减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好书,这样既可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更能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校的图书馆中有许多好书,每周一次的借阅活动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在书中学生们知道了锻炼本意是金属在火中锻造,所以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在书中学生知道了球王贝利小时候住在贫民窑,而窑与洞穴,所以是“穴”字头。这些在书中学生自己感悟到的知识,比老师说上十句百句要管用的多。

三、归纳记忆。

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书后字词表的归纳整理,分别按照同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笔画繁多的字、常用四字词语,多方面的归纳整理,然后经过教师订正后,再全班同学共享。

四、趣味记忆。

对形体相近的字,可以把它的细微差别找出来编成歌谣,便于记忆。 如:巳已己,“巳是全封闭,已经半封闭,完全开放是自己。”掇缀辍啜,“用手拾掇房子,用线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口啜泣伤心的日子。”拔拨,“用手拔草,多跟小棍拨开。”纸字有的学生多加点,就对学生说,“挺白的纸上不能落个苍蝇。”武字学生多加撇的,就说“武士不带刀。”这些歌谣学生很感兴趣,记得牢,出错的几率就小多了。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错别字多的现象严重,已是我们中高年级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策适当,经过长期的努力,是一定能够取得成效的。一锹挖不出一口井,必须假以时日,反复认读,纠偏正误,锲而不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可是从作业,尤其是作文情况来看,当前小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不容乐观。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频频出现、屡禁不止呢?这个问题令家长和老师头疼。可是我们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研究,就会发现小学生暴露出来的错别字,其实

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我认为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粗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不够完善,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观察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特别是有几种情况学生最容易出错:1、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上—下,甲—由,土—士;2、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未—末,已—己;

3、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4、字或偏旁的状态相似,或笔画相似,而结构局部不同,如:床—麻,因—困。

二、强化干扰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旧知识对当前的新知识产生阻碍作用,“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会再三强调,当遇到“盏、或、找”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还如把“武”多写一撇,“步”多写一点,也是由于学生对“戈”和“少”已有较深的接触导致出错。

三、理解模糊

汉字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导致用法也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而小学生一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外阅读少又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模糊是导致学生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常会出现“工园”“在一次”等错误。

四、意志薄弱

小学生作业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

1、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小学生写汉字时,往往只限最后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忽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常常写出错字来。

2、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自好胜心和“做完就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当遇到要写的字出现暂时遗忘,不能认真耐心分析、回忆或查字典,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于是出现错别字。

3、粗心大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有些同学在同一作业中,前一个字写对而后一个字写错,这种现象跟学生粗心、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关。

了解了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教师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如熟字加部首成生字:“门”加“亻”成“们”,熟字换偏旁成生字:“拍”换偏旁成“怕”,还可以将猜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教“腾”字时我编的谜语是:夫人骑马去看月亮,头上戴着两朵花。“明”字的谜语是:一日一月非今天。如教“歪、尘、尖”时我是这样编顺口溜:不正就要歪,小土变成尘,上小下大就是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感知特点,如用彩色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淆的部位或笔画等,以加强感知。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燃”,在首次教学时要注意提醒预防。

2、注重复习巩固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但他们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还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加一笔变一个字,“木”和“本”,“人”和“个”等;减一笔变一个字,“体”和“休”,“自”和“白”等;改变一笔变一个字,“压”和“庄”,“玉”和“主”等。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再如“找朋友”的游戏把几个同音字和与这些同音字组词的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找出来组成词语。这种方法可帮助辨析、巩固运用同音字。

3、培养良好习惯

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平时要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坚持“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 做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主要是低年级);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按照上述要求,对学生反复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把字记牢、写对。

4、开展纠错活动

教师应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传统做法,不对错别字一一改正,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某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改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记忆。

这种纠错的活动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可以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平时查看各类作业资料、报刊杂志,发现错别字进行摘录,每周在全班进行汇报,谁找到的最多,谁就被评为“本周优秀校对员”。还可以开展争做“纠错小天使”活动,发动学生在家庭、学校附近的广告牌、小店招牌上寻找错别字,找到后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或者告诉有关人员。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规范汉字的责任感,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正确地书写、运用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长抓不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错别字将会减少。

第四篇:常见错别字的归纳整理与分析

镇坪县高级中学陈祖伦

我们在对学生作业、作文和试卷批阅中,发现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学生的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错别字竟达四十多个,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文字的障碍更严重的影响了表达与交流。我们通过搜集整理归纳,学生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笔画错误(多笔少点 ) 如:

步伐(步)武装(武)考试(考试)发展(展) .....

迅(鲁)者(或)免子(兔)时(临) .

心(恶)转折(折)白纸(纸)烧火(烧)...

走(慢)机 (器)

二是偏旁错误 如:

狭(隘) 跋(赔.伴(陪)按.装(安)沾.污清白(玷)蜡.梅盛开(腊)喜上眉捎.(梢 )口干舌躁.(燥) 思想慎.密(缜) 姿.意妄为(恣) 满脸绉纹(皱)揣揣不安(惴)恶意咀咒(诅)敲榨勒索(诈) .....

沓无音信(杳)姣姣者(佼) ....

三是形近致误如:

自已要努力(己)辰己午来(巳)事情己经办了(已) ...

宽敝明亮(敞)大学肆业(肄)全家迁徒(徙) ...

偃苗助长(揠)括不知耻(恬)不辩是非(辨) ...

戍戌变法(戊)观磨教学(摩)如火如茶(荼) ...

鬼鬼崇崇(祟)定期会悟(晤)刚腹自用(愎) ....

工程峻工(竣)热坑头(炕 )证卷(劵) ...渉)

四是音近致误 如:

列出题纲(提)扬常而去(长)前扑后继(仆)风尘扑扑(仆)以逸代劳(待)......

鞠躬尽粹(瘁)愤发图强(奋)欢渡春节(度)残无人道(惨)模范事绩(迹).....坚苦奋斗(艰)克苦学习(刻)刻服困难(克)自曝自弃(暴)行踪鬼秘(诡).....

惨绝人环(寰)佳宾满座 (嘉)炙人口(脍) ..

手屈一指(首)殉情枉法(徇), ..

五是义近致误 如:

串插(穿)略夺(掠)急燥(躁)泻密(泄)修词(辞)诗辞(词) ......

像征(象)好象(像)满圆春色(园) 花好月园(圆)鱼民(渔) .....

六是滥用简化字 如:

人多力大(量)发的眼光(展)

学生在作文、作业中出现如此多的错别字,有的字错得非常离谱,究其原因,我们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1

其次是不认真细致,在写作过程中明明不会写这个字,又不查工具书,却偏偏随便找一个

字代替,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而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因而错别字就越来越多。其关键原因在于学生从思想上没有重视写错别字的危害。

第三是误写音、形、义都相近的字或对词语意义不理解而误写为同义或音近的字。

第四是盗版的书籍,复习资料中的错别字很多,对学生学习语文,认知正确字形造成了很

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纠正时我们必须从主观上认真对待,不要认为写字是小事,有时

因为一个错别字往往会造成误解甚至严重的后果,更重要的《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提出了新要求,对写作中“书写规范”的要求加以着重号,特别说明,“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这就为我们书写敲了警钟。对此,我们在普高各年级中特别是高二高三加大了对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要使学生逐步减少或纠正错别字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提高认识。教师应耐心细致地教育,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写错别字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代、现代写错字而造成不良后果或闹笑话的故事,使学生在心灵深处知道纠正错别字势在必行。

二要读准字音。汉字有一大批形声字,可利用声符记住一部分字的读音,如“肖”读xiāo,

“消、逍、销、霄”等字都读作xiāo,这可算是认字的一条基本规律,只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等原因,这个方法不能百发百中。如“娱”读yú不读wú,“愎”读bì不读fù,“忏”读chàn不读qiān。这种情况要靠平常多注意多积累。另外要克服方言的影响,还要了解多音字的读音,如“罪恶”(è)和“厌恶(wù)”等

三要认准字形。辨别相似的字或相似的偏旁。如“折、拆、析、柝”;“戊、戌、戍、戎”;

“未、末”;“己、已、巳”等,这种情况要多记。

四要理解字(词)义。记住形符所表示的意义。如“窜,窃、窍、窟”等以“穴”为形符,

因而字义都与“洞穴”有关。

五要勤查工具书。在学习中,遇到不熟悉的字,不认识的字一定要查字词典,培养学生一

个“勤”字。

六要提高识别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写的错别字,但是别的学生可以帮助

他们发现,让学生相互在作文、作业、试卷中找出错别字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便于其留意和纠正,互相更正,共同提高。让学生把屡错、易错的字整理出来,反复警示,纠正。如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大部分学生把“材”写成了“才”,通过反复的训练、警示,学生必然就掌握了此字的用法。

七要强化训练。采用考试、及考场作文的形式来强化对错别字的认识,收效较好。学生对

试卷上的知识、题型不仅敏感,而且容易接受,那么,在试卷上曾错过的字,一经指出,学生印象便会分外深刻。

近年来,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在纠正学生错别字中,积极探索,不厌其烦,强化训练,学生

在作文、作业、考试中 错别字逐步减少,相应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我校的高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市前列。这是与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想方设法把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来抓!

第五篇:小学生容易写错别字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平果”,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

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二〇一〇年一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残奥会范文下一篇:部门辞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