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开放管理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堂教学开放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现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据此,以高校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包含乐学式的教学导入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全程考核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开放管理论文 篇1:

微格教学实验室面向师范生开放的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究

摘 要:安全是微格教学实验室在开放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原因,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开放模式下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安全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师范生教学水平的系统、有控制的实践教学活动[1-2]。微格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微格教学活动的重要实验场所,为微格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和设施设备,学生通过录播系统实时记录模拟授课场景观看自己真实的教学行为,更好地自我分析和评价,教师针对每名学生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师范生提升从教心理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微格教学实验部分学时较少,不能满足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训练的要求,因此在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的必然趋势,而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复杂的要求。因此,加强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构建面向师范生开放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保证实验室正常、稳定和高效运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开放模式下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与日常实验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在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我校有微格教学实验室33间(其中总控室2间,精品课程录播室1间),分布在两栋教学楼中,并安排1名教师兼职管理实验室,实验室每年承担20余个专业近40个班级微格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将实验室资源服务本科人才培养和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课余时间8:30-20:30,微格教学实验室面向师生开放。依托贵州师范学院校级教师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对我校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实践,发现开放模式下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校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内容涵盖不全面,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普通多媒体教室一致,缺乏专门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设备操作規程、安全隐患分析和应对措施等建设不足。同时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开放时缺乏对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二)管理方法滞后

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监测涉及到开放预约、用电、门窗、温湿度等方面。传统的开放管理模式中,通过人工手动预约,管理员需要提前用开门和打开设备,教师、学生使用完后,要逐间进行安全检查。我校微格教室数量较多且分布在两栋教学楼中,这种管理方式耗时耗力,容易漏查,出现安全隐患。

(三)管理不到位

除常规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面向学生全开放,实验室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学生都可以进入完成开放实验,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开放实验过程中,存在使用操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得不到纠正与指导等问题,学生实验结束后不关仪器设备,乱插存储设备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数据被篡改、丢失,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出现的安全隐患。

(四)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

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认为微格教学实验室不涉及使用化学药品,不使用高温高压设备,不使用水,就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在开放实验甚至是正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二、开放模式下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结合我校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实践研究和经验,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人员保障和安全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微格教学实验室面向师范生开放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安全细则

自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修订和出台了《贵州师范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贵州师范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贵州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修订)》、《贵州师范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暂行办法》、《贵州师范学院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规定(试行)》、《贵州师范学院学生实验守则》等与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学校、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等各级实验室管理者和使用者应承担的安全职责和具体安全工作,如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全部实验室做期初、期末、节假日前安全检查,以及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全校通报,对安全隐患责令限时整改;要求各单位完善安全巡查检查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文化,制度牌、操作牌上墙,每间实验室落实安全责任人,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等。

结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细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微格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制度》、《微格教学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分别制作教师版和学生版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贴于每台多媒体讲桌桌面,指导使用者按照要求操作。同时,确定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员即为安全责任人,做好各项管理和使用制度的落实推行,每天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做好师生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全方位地提高师生对于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的认识,使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的运转,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安全技术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从实验室门禁预约管理、环境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等方面实现对微格教学实验室的智慧化监控和管理。

1. 门禁预约管理。统一安装门禁预约管理系统,自动关联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微格教学实验室预约相关信息,预约者可在预约时间内刷卡进入,实验室打开后设备自动通电,非预约时间只能由管理员打开实验室。如果使用人离开后未关门或关闭电源,管理员可通过远程操作关闭,保证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安全。

2.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包括实验室温湿度和灰尘管理等。微格教学实验室特点是面积小、各类电子设备多,为了保障录制效果,运行过程中需要关闭门窗,热量无法扩散集中在室内,导致室温会骤升。在夏季高温、雨季和干燥季节时,要注重对实验室内湿度的调控,若实验室湿度过大,电子元件受潮会影响设备使用及寿命,若实验室过于干燥会导致高压静电。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适宜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为20-25℃、湿度范围为45%-65%[3-4],通过温度传感、湿度传感器等,用于获取实验室内的实时温度与湿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管理员账号,管理员通过远程开启带有电控功能的空调、除湿机和加湿器等设备,及时调整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在适宜范围内。此外,灰尘会影响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造成CPU故障、数据丢失、接触不良等,管理员需定期清理计算机等设备的灰尘,保障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信息安全管理。管理人定期对重要资料进行备份,计算机中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实时对系统和网络漏洞进行修复,需要拷贝视频的学生在插存储设备时必须先查杀病毒再打开,以免计算机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保障系统安全顺畅。

4. 视频监控。每间实验室安装与门禁系统联动的视频监控,实现开门自动开启视频记录工作。录制的视频自动传输到监控端,实现管理员通过远程掌握实验室的实时动态,使微格教学实验室实现无人化管理。

(三)培养学生骨干,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

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管理队伍协助管理,能够弥补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保证实验室顺利、安全运行。从全校学生中选拔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强,熟悉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操作、维护的大一、大二学生,同时选出学生负责人和小组长对学生管理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组织学生管理队伍学习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流程;定期由微格实验设备公司技术人员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指导和培训,教会学生识别和处理设备及系统的常见故障;学生管理队伍要熟练掌握设备与系统的基本操作,协助管理员老师对使用人员的操作指导;每天安排3-4名学生值班,做好实验室使用记录和安全卫生的管理与维护,对运行不正常的设备进行及时维护维修,若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管理员联系解决;学生负责人和小组长做好“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将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給新加入的学生,通过学生管理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弥补因管理人员不足而出现的管理问题,保证实验设备与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维护实验室安全

强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开放工作的安全保证,是实现实验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5],是确保实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实验教学的基础。近年来,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证明,实验室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实验设备故障等大多与教师、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随意操作、错误操作有关。因此,强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微格实验教学开展和实验室开放管理是必须的。

1. 实验教师培训。每学期初,在微格教学实验室开始使用前,管理员对实验教师进行设备、系统操作和常见故障解决培训,让教师熟悉操作系统与设备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2. 学生安全教育。实验教师根据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加强学生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加强对学生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指导,杜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出现。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技术保障,建立学生管理队伍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实验安全红线,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教师与学生的实验行为,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人工重复性统计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技术的提升,做好实验技术支撑。

微格教学实验室面向师范生开放是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必然要求,其中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和使用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手段,共同创造和维护安全的实验环境。目前,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运行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还可进一步深入研究[6]。

参考文献:

[1]王凤桐.走进微格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2]吴宛柱.虚拟微格教室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刘伟.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204-205.

[4]潘国军.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6(6):65.

[5]张晓红,邹长明,沈永林,等.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安全管理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3):56-58.

[6]孙江,刘存海,李萌.基于物联网和主动学习模式的开放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b04):163-165.

[7]宁夏江.毕业实习是实施微格教学的好时机[J].高教学刊,2016(01):73-74+77.

作者:聂冬梅

课堂教学开放管理论文 篇2:

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 要: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现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据此,以高校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包含乐学式的教学导入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全程考核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乐学式;开放式;考核式;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是近十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目前省属高校中的培养机制大都沿袭“高等教育高中化”的教学思路。课程设置偏重物流管理内容体系(运输、配送、仓储等)的理论讲解,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纪律要求和测试结果,忽略了学生亲自动手以及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而通过对国外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后发现,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在课堂形式方面主要采用交流、讨论和研讨的形式;其二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平等、友好、和谐;其三是多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为培养目标,最终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由此,对当下物流管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亦颇有启示作用。近年来诸多物流专业教育学者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提出了各种面貌一新的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如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的“P-A-E(Process-Ability-Evaluation)”创新课堂、 以学生参与为主的“181” 新课堂 、基于情景教学思想还原学习者的原生态体验的“生态式”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等。好的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管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适合的范围和群体,要根据所教授的具体课程以及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综合使用多种教与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运用-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1 研究目标

目前常用的物流课堂教学通常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如《物流的设施与设备》只能让学生从图片上看到各种物流专业设备,无法到企业配送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或是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这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完全依赖于物流教材的灌输法,使得学生无法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课堂教学缺乏生趣;其二,传统“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关注点完全在平时考勤和期末考试上,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其三,由于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大多数学生的被动、孤立、低效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立足。

本研究在突破传统物流课程教学模式的思想下,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期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并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进行方法设计,其主要目标体现为:(1)教学策略:运用激趣艺术来展示教学重点、个性化教学、有效教学;(2)师生关系:主导与主体、平等的对话;(3)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2 研究意义

当前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师面对PPT满堂灌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如今物流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应该的发展严重脱节的问题,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到课率不高、听课率低的实际现象。而一味的强调课堂纪律,以考勤的方式管束学生的方式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现代物流教学课堂上,除了培养学生物流学科知识外,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理论上,本项目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开放式”物流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物流专业教学的重要依托。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校物流课程体系中教与学的方法,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对于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课程均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而且,课题拟构建的新物流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现实可行的手段。实际中,教学是一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两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课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因人施教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本课题研究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意识全面系统地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变革“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综合采用启发、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等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所长并各有所得。对学生来说,有利于自主学习兴趣的养成教学過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和调度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多层次的考评体系全面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建立学习信心和培养学习兴趣。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照“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路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随之改变。

(2)如何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旨,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大程度的调动不同学生个体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3)采用何种考核方式,使得能通过对考核与评估体系的重新设计,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全程化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基于此,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2 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由于教学过程是由“教授(Teaching)”活动和“学习(Learning)”活动共同组成的,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本课题以高校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包含乐学式的教学导入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全程考核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如图2所示。

2.1 乐学式的教学导入设计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迅速预热学生的大脑、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求知兴趣,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成功的课堂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使得课堂导入的方法也是多样性的,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包括:背景知识导入、问答导入、讨论导入、案例导入、复习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有新鲜的东西,从而消除了他们的厌倦情绪。此外,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将课堂语言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切能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乐学式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心态和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变苦学为乐学,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以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规律以及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五个方面出发,打造物流管理专业乐学式教学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的使命感意识,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深层次发展。

2.2 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在物流课程教学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将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强调在教师主导课堂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理论性、述评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由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大班授课的课程,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以便于课堂管理。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建议每组5-6人为宜),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开展讨论和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主要的教学活动类型包括:①兴趣—讲解—问题—反馈—矫正;②理论—分析—问题—研讨—拓展;③问题—指导—自学—反馈—应用;④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⑤类比—讲解—问题—讨论—衍生。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不仅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实现了教师自我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构建。对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落实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引入包括硬件设备、模拟软件和企业运营在内的实训平台,建设实践环节的在线物流课程,同时不断促进师资的培训与丰富发展,实现开放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发展。

2.3 全程考核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设计

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突破传统考核的封闭性,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模式,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真实学习过程的验证。另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点的不同,可以设置一定份额的拔高环节,如百分制之外的“附加分”(建议10分以内为宜),“附加分”为学生自愿参与的加分环节(如物流案例展示,课堂问题回答、该项分数值同时累计入最终成绩)。这样的课程考核计分方式:一方面能产生出一批满分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激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施展。全程化考核模式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在开课前就要让学生了解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另外,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以配合完成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应从不同途径搜集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物流管理的前沿性内容,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的形式发给每位学生。

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评体系中诸如具体目标不明确、考评方式及标准单一化、考评主体和内容相较單一等问题,引入全程考核式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在全程化考核指标与专业能力的对接的过程中综合考察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实现考核评价体系的均衡化和系统化,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课后自学的积极性,并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考核模式的科学创新。

3 结论

根据本项研究所提出的理念,物流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而且要在设计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设计学生“怎样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使教学活动不再是单方面灌输知识,而是学习主体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主要创新点有: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要求,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不同的课程导学方法; 以改善教学氛围为导向,探究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养成为目标,构建多层次的全程化考评体系。

本研究通过借助本次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契机,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中实施推广,不仅使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直接受益,而且也为其它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有益参照,并可根据实践效果在其它高校同类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浩昊,李齐放.明确思路,突出特色——三峡大学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63-264.

[2]谢如鹤,张素芬,周耀旭.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化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14-117.

[3]高智琛,刘江鹏.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28-130.

[4]丁雪峰,谢五洲.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26-128.

[5]叶飞.开放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01-202.

[6]范喜春.积极构建学生乐学的生态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6,(5):102-102.

[7]陆根书,陈晨,刘萍,等.国外一流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考核方法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6):62.

[8]孟庆亮.情景教学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48-149.

作者:赵旭 潘诚

课堂教学开放管理论文 篇3:

“大实践”理念下的高校公共机房开放管理探讨

摘要:结合学校确立的“大实践”教育理念,从公共机房开放管理重要意义、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机房开放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大实践;公共机房;开放管理

“大实践”的教育理念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实践锻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和理论固化为素质,转化为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理念 。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了解和熟悉工程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等诸方面都得到启蒙、训练和提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内涵的新认识

大实践教育理念,一是在实践育人的观念上,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育思想,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学生全面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和深化,都要通过实践固化本领和提升素质。二是在实践内容上,大实践不仅包括传统的实验、实习、设计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包括学生诚信实践、合作实践、德育实践、就业实践、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实践内容。因此,大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既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桥梁,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的必经之路。大实践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开发环境。

二、大实践理念下的公共机房开放的重要意义

1.公共机房的开放促进实验体系创新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如何使计算机公共机房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对计算机公共机房进行配置及更新从而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资金的目的,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高校要求每一个专业学生都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使之服务在相关专业。同时,凭借公共机房计算机的多媒体能力,计算机教学也在课堂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生动、形象的动画及动听音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去,同时公共机房实行开放管理能确保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外,还能更多地利用公共机房进行课程设计,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2.公共机房的开放促进科技创新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公共机房的开放能增加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專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并且自主地确定项目方案。机房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三、大实践理念下的公共机房开放管理体系的建立

公共机房开放体系就要做到时间、内容双开放,使机房的功能由单一的实验教学向服务型转变,即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等进行机房开放,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实验及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结合,与毕业设计现场结合,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课,由被动记忆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1.公共机房开放的形式

公共机房采取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地点。开放形式上实行定时开放即公共机房视实际情况确定固定时间实行开放;预约开放即教师提前申请拟作上机的实验内容和所需软件设备,由机房管理人员根据学生人数、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师的开放;阶段开放即机房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在某一阶段实行开放。

2.公共机房开放的内容

计算机机房中的软件逐渐丰富,除各种程序语言设计外还有许多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网络软件等等,大大丰富了各专业学生的视野。因此,原来属于理工科的计算机机房也建到了文科院系,使部分教学内容依赖在机房实现。为了充分利用公共机房资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的形式在开放时间内到机房进行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内容包括:一是各类课程教学计划内实验。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进入机房,完成课内实验要求或重复课堂实验;二是自选实验项目内容。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完成课内实验之后,学生可以对那些有兴趣的内容进入实验室做自选项目实验;三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经指导教师同意后进入机房进行,这样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激发学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兴趣,也能够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3.实验室开放的条件

当前高校计算机机房仍是辅助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场所,提供教学所需的各种软硬件环境仍然是机房的主要职能。但高校机房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就要将职能扩展。扩展为学生们信息交流,科学研究的场所。这个场所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包括:一是需要完善的机房管理系统。机房为满足学生实验和课外上机的要求,由于课程不同,上机人员的流动性、随意性和使用系统的差异性,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经常被损坏,所以公共机房需要性能较好的计算机;需要高速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网络服务器,高速的网络传输媒体,充裕的宽带;需要配置IC卡管理系统;需要配置防盗系统;需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机、大屏幕显示屏、扩音系统,使得学生们在各个角落都能听清,看到授课内容;需要配备先进的、专业的工具软件包括杀毒软件、还原卡等;需要教与学的互动系统、阅卷系统、考试系统等来满足网上教学多功能。二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高校机房更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转。首先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着手。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机房管理人员仅有一定的管理和维护微机的软硬件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鼓励管理者要自我提高发展完善,善于在日常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要关注最新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加大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分批次、分层次地参与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由于要实现机房向研究型转化,需要有参与教学和科研的人员。要鼓励实验人员在他们比较熟悉的实验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参与实验教材的编写,让他们参加有关的科研项目,并将研究心得整理出来发表,使他们在学术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技术。

由于机房的开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房向学生开放是进行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在大实践教育理念下,为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适应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机房必须从机房建设、管理、开放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地探索实践,加快机房建设,使高校机房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机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2.

[2]张家栋,路勇.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167.

[3]冉黎.计算机实验室规划建设及维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92.

[4]孙天泽,王越峰,王志军.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2009,(3):382.

[5]孟晓蓓.高校计算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173-174

[6]曾跃进,马京然.高校机房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2):27.

[7]李建坡,臧丽.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室[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34.

作者:孙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阅读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水可持续发展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