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论文范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企合作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一篇:校企合作论文范文

校企合作,寓教于实践——纵观各校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厌倦了书本、课堂和按部就班的实验,你是不是很想到真正的工作场所试炼一番?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佳场所,也是学校科研实力的最好证明——企业期待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获得最新的学术指导和科研成果;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许多大学每逢暑假前都有两周左右的实习周,众多实力雄厚的单位与学校合作建成的实习基地自然成了学生们最好的试炼场。实习基地何其多,小编带大家浏览若干饱眼福咯。

中国传媒大学与南京广电集团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由中国传媒大学与南京广电集团共建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明年起将正式落户南京,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产业、节目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一直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南京广电集团拥有8个电视频道、6套广播频率,以及报纸、出版社、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资源,节目类型丰富,在视听市场具有地域优势。双方合作之后,南京广电集团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习基地,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挂职舞台;而中国传媒大学除了提供人才培训之外,还将在节目制作、节目评估等方面为南京广电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双方还将共同研发相关的传媒项目,实现产、学、研的全面融合。

海门通光集团与同济大学共建的实习基地

2011年12月13日,海门市通光集团与上海同济大学签约,联合成立“同济大学本科生实习基地和海洋开发技术合作项目”。同时,通光电子有限公司与滨海新区签约了海洋网络装备项目。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在海底观测、海工装备、光通信等领域也有着卓越的成果。双方合作签约建立实习工地,互通有无,实现产、学、研、用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为同济大学研究生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双方为满足国家海洋开发和海洋灾害的预测技术研究展开合作。

通光海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目前中国第一根最长的100公里深海光缆已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缆已步入新的高度,通光海缆在行业内被称之为中国海缆第一品牌。通光海缆还承担了为客户解决高难度海缆抢修任务,打破了被国外海缆垄断的尴尬局面,为国内乃至国防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保障。这次签约的海洋网络装备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产出将达到20亿元。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与生活新报合作的就业实习基地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与《生活新报》联手,将把生活新报社建成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新报总编辑陈磊荣誉受聘为该院客座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的文科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现在共有在校学生1200名。“作为昆明本土的重点大学,我们从来都将学生按全国重点大学的标准来培养。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我们希望通过与新报的合作,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能获取更多就业和市场的信息,为他们之后的就业之路奠定良好基础。”在就业基地签约仪式上,许佳对此项合作期待万分。

陈磊则表示,人才是打赢市场战的第一要素,所以,他希望艺术与传媒学院今后能成为为新报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基地。同时,对于现在的新闻传媒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教育应该从什么方向发展,身为客座教授的他将会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

中国工商银行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建校内实习基地

继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达成实习生培养合作计划后,西交利物浦大学又与中国工商银行强强联手,共建校内实习基地。2011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工商银行—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内实习基地揭牌仪式暨实习生现场招募会举行。

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苏州,是一所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大学,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管理服务。校内实习基地的成立将为该校学生提供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平台,同时该校相关金融学科的建设也将为工行的发展提供前沿理论支撑。

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每年将为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财会专业学生安排3~4次实习活动,地点为苏州大市范围内所有营业网店。首期实习培训将于2012年元月正式开始,提供的实习岗位有个人贷款助理、人民币和外币核算助理、对公信贷助理等,工作地点为园区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朱春华说:“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创造性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为工行拓展海内外市场均创造了有利条件。希望同学们在工行实习期间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也希望西浦学生日后能成为工行的一员,我们合作起来为中国的金融业发展作出贡献。”

太原市救助管理站建社工大学生实习基地

2011年11月23日,太原市救助管理站社工大学生实习基地成立。今后,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工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将走进太原市救助管理站,运用专业理论和技巧,为流浪孩子们提供生活、居住、学习、娱乐方面的帮助。

实习基地的建成将推动太原市对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救助工作,并努力在此领域为全省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救助站建立社工大学生实习基地,可以让工作人员与大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多层次多水平地开展社会工作。”太原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社工专业大学生将通过走访、交谈、辅导培训等途径开展亲子教育、文化教育等,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拓展空间,推动太原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发展。

四家广告企业成为苏州大学实习基地

去年,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与沧浪区内的世东传媒、华方传媒、金诚传媒以及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这四家广告传媒企业,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首批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的140名大四学生将陆续进入这四家企业实习。实习后,企业与学生将根据双方的意愿进行自主就业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沧浪区人社局的相关政策,这些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能向区人社局申领570元/月的生活补贴费。另外凡是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留下来正式被企业聘用的,企业的带教老师也可申请每月150元/月的教学补助费,为期一年。

据统计分析,到目前为止,沧浪区内广告企业数达437家,从业人员达3500余人,年广告营业额超过2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随着辖区内广告传媒业的高速发展,人才急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高、精、尖广告企业专业人才大量缺失,即便是普通策划、设计人才也相当难找。与此同时,由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加上对用人企业收入与需求又不太了解,造成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两者的矛盾日益扩大。广告企业实习基地给了学生一个直接进入市场接受检验和巩固所学的机会,也给了企业一个观察、判断学生能力的缓冲期。

作者:石湖闲人

第二篇:架起校企合作的金桥,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一、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地方政府要主动关心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认真组织、协调,促进校企成功合作。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所在。但由于企业在所有制、运作模式、技术与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方面呈现多元状况,要求所有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和眼前利益,短期和持续发展相协调是很难做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实现。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保障作用,解决职业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地方政府要改变教育投入的理念,真正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二、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努力架起校企合作的

金桥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先导,职业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改革和创新,克服畏難情绪,“克服校企合作中的短期行为,努力转变办学思想和观念,特别是改革封闭式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深层次的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而且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兴衰,并善于引导企业,使其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和隐性效益。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法,努力架起校企合作的金桥。

三、企业要主动对接职业学校,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企业相关部门要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制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交流职业教育培训经验,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企业主动联系职校,集中对行业企业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在岗或轮岗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

动预备制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

四、职校与企业要充分互动,努力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

距离

我们职业学校教师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充分调研职校生就业多的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最希望聘到什么样的员工,需求数量是多少,以往招进的中职学生与他们单位的要求有哪些方面的差距,了解部分中职生就业后不久就频繁跳槽的原因等。知彼才能有所改进,才能得以提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言传身教。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技能教学方面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在“做中学”,要强调行动导向、实践导向,要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内化,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合理解决好三者的关系,就能促进校企合作走在正确的轨道,就能在校企之间架起一座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

金桥。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2]芮小兰.澳大利亚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08(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赵传松

第三篇:校企合作中校企融通课的建构研究

摘 要: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转型需求,学科间的交叉愈发显著,应用情境的建构愈发重要。鞋靴结构设计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课堂讲授和进行一些基础练习,而是要通过校企双方共建校企融通课,调整教学方法,创建应用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字: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校企融通课 应用情境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供给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其素质的高低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大影响。如今教育的大众化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但同时也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756万的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为何难就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最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高分低能”体现了当今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现状。大多数高校都盲目地热衷于对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多数地方性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研究型大学相比,理论研究能力弱,而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相比,动手实践能力又不强。教育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手段,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地方性本科高校为了摆脱这一尴尬局面,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都在积极努力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根据目前大学办学定位、办学水平以及办学特色来分类,我国大学可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这四类办学类型,截止2014年,研究型大学120所,专业型大学97所,应用型大学498所,技术技能型大学1266所。应用型大学成为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目标。

高校作为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园地,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福建省作为鞋服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面对全国产业的转型升级,鞋服行业也在积极地开展升级行动,实行“机器换工”,这意味着对工作人员的数量需求减少,对工作人员的质量要求提高。面对这样的变化,地方性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抽象,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很好地将知识串联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给毕业生自身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校企合作成为减轻乃至消除这样消极局面主要方式之一。

二、传统“鞋靴结构设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鞋类设计方向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适应鞋类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鞋靴结构设计”课程作为鞋类设计方向的专业课,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课程边界明显,不同课程之间知识渗透较少。例如学生在进行鞋靴造型设计时无法充分考虑鞋靴的结构性和实用性,使得设计作品过于天马行空,脱离实际,无法很好地运用在企业生产中。其次在同类型课程中,不同阶段课程之间缺少连贯性,在设计帮面结构时,忽视了鞋底的造型结构,容易造成鞋面与鞋底的整体造型缺乏统一性。此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异质性不鲜明,由于学生长时间地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同质倾向明显,容易造成知识结构单一,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的现象。因此,必需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在社会大环境下通过实践来获得专业的实践技能。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在合作初期阶段共同构建相关融通课程,来丰富教学模式与合作方式,从而深化校企合作。

三、构建“鞋靴结构设计”校企融通课的思路

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情境的集中体现,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老师以及学校和企业来说都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例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应用型高校的转型,以及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但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主要是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去企业生产实践。由于企业提供的岗位种类有限,以及学生初期的实践基础技能也不够扎实,就容易导致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同时也给企业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某个课程到整个专业,以点带面、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合作,不能仅仅在高年级的时候才去企业实习实训,在中低年级的时候也可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融通课,打牢基础实践能力,为以后不同阶段的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起到衔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的桥梁作用。

可将鞋类设计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式分类,分为鞋靴设计研发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和终端销售模块。其中鞋靴结构设计,是鞋靴设计研发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鞋靴造型设计、生产管理和终端销售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鞋靴结构设计课程可划分为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横向可分为:鞋靴帮面结构设计、鞋底结构设计;纵向可分为:鞋楦设计、鞋靴结构设计(一)(二)(三);鞋靴专题设计。以往的课程讲授方式,容易导致知识点零散且缺少连贯性,无论在横向或纵向方面,都無法很好地进行知识串联,这就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像一座座在茫茫大海上漂浮的“孤岛”,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显得十分零散。因此,有必通过构建校企融通课,在这些“知识孤岛”之间搭起一座座桥梁,促进知识的互通,实现学科的跨界。

1.“鞋靴结构设计”纵向校企融通课的建构

纵向校企融通课模块是根据不同年级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与企业进行渐进式的合作。

首先该模块中的基础课程,例如鞋底造型设计、鞋楦造型设计,授课对象主要是低年级学生,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基础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鞋底造型设计、鞋楦造型设计等相关知识,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市场进行考察调研,熟悉鞋底鞋楦的主要用途与种类,了解鞋底和鞋楦造型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在鞋类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在课程的部分教学环节邀请企业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演示。

其次作为专业主干课的鞋靴帮面结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中高年级学生,分别以女鞋、男鞋和运动鞋的帮面款式结构作为知识的主要内容,前期环节以校内教师讲授和基础练习为主;中期环节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校内教师作为其助教,结合企业生产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并指导练习和进行作业质量评价;后期进行模拟训练,将企业部分项目作为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再次,鞋靴专题设计以高年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该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将造型设计、样板设计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从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放置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中,围绕专业赛事和企业项目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根据大赛主题和企业不同的生产项目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又将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必须面临着不断交流协商、修改方案等情况,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其任务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能产生1+1>2的效果。

2.“鞋靴结构设计”横向校企融通课的建构

横向校企融通课对接企业的生产部门,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形成不同的问题解决团队。

横向校企融通课具有异质性,因此鞋靴结构设计课程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授课内容,分别对接企业的女鞋、男鞋和运动鞋研发部,例如与富贵鸟公司和安踏公司合作,将学习任务与企业项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由教师主导学习的方式,将学生、教师与企业人员连接起来,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相互沟通配合,企业人员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和协商,不仅丰富了教学人员的构成以及知识的学习方式,还提高了知识的弥散性;不再以固定的授课方式进行讲授,而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前提下,有目的、有任务地加入到不同的生产部门。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企业对人才和生产的要求,双方进行双向选择。

其次,横向校企融通课还具有阶段性。学生作为企业部门的一員,在一个企业项目完成后,又立即投入到新的项目生产中,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每个项目也有新的变化。如此一来,虽然项目时间短暂,但应用情境的改变,能够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人,围绕不同的问题,开展不同的任务。不仅丰富了教学主体的构成,同时还实现了知识和评估标准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再是自己单独创造出来,而是以集体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并且质量评价是由多方利益集中体现的。让学习主体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更加实际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去。

四、结论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构建校企融通课,正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的必要手段。设计类的课程,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外观造型方面的讲授,必需要从实际出发,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到突破学科边界,向交叉学科研究转变,结合材料、工艺和终端销售等多方面的知识,设计出实用美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同时还必需要走出课堂,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手段向综合的情境教学模式转变,通过构建校企融通课,创建应用情境,利用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不同人员角色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多样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统计局. 福建统计年鉴[M]. 福建: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孔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5.

[3]于友陈. 发展视域下拓展性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0-94.

[4]陈飞. 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 上海:东华师范大学,2014.

[5]付萌. 校企合作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2014.

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作者:林晓芳 刘艺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统计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学专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