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谈谈“国培学习”的感悟

2022-09-11

我们在校园内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学生坐在教室, 其实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根本没认真听讲!我们面对的简直就是一群牛!教师上课仿佛对牛弹琴, 学生作业纯属敷衍了事……然而, 很多教师非但没有从自身上去找原因, 反而还对“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说法大加质疑, 甚至发牢骚说:就是教授来教恐怕也难把他们教好。参加了这次"国培学习", 我了解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眼前不禁一亮, 心里涌动着激情, 就像鲁迅《故乡》里的“我”被少年闰土心里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吸引一样, 也想到大海边无拘无束地去体验体验一把。下面就是我参加这次国培的一点感悟:

一、杨柳不发芽之原因

(一) 家庭文化氛围缺失,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以来, 偏远乡村绝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给年老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 孩子们得到的是父母因为在生活上不能亲自照看孩子而在吃穿上努力弥补的加倍疼爱, 在文化学习方面的零关怀。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在学习方面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 而在农村, 一般家庭由于长辈自身文化水平低 (有的连字都不认识、不会写) , 父母又无法顾及, 对孩子的学习不得不降低标准, 只要求孩子身体棒棒的就行, 至于学习水平高低, 知识能力如何, 只好顺其自然。久而久之, 孩子就产生一种误解:学习好坏影响不大, 再加上语文的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点滴积累的过程, 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语文学习上花费时间很长, 而提高成绩效果却不明显, 还不如在其他科目上下点功夫来得快呢。这就是导致语文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 阅读书籍匮乏,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

长期以来, 农村中学的图书室名存实亡, 图书存量极其有限, 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严重匮乏, 可供阅读的材料远远落后于城区中学, 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满足语文教学要求, 即使学校的图书室天天开放, 因为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也不会主动去借阅, 更谈不上做读书笔记, 写读书心得。这就造成学生的语言积累不够, 知识面过窄, 跟不上教学要求的局面, 从而使他们的阅读、作文能力跟不上课标要求。

二、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现象

课改春风早吹已过, 可我们的教师呢?课前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想象, 确立或抄袭教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根本不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上, 要么一言堂贯穿始终: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在下面要么奋笔疾书, 成为课堂上辛苦的“秘书”, 知识塞来不得不张口的“鸭子”;要么听得无精打采, 昏昏欲睡。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演员;学生成了课堂的奴隶、观众, 课后成为拼命记忆的“机器”, 埋头硬干的“苦力”。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教师越是认认真真的教, 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是每况愈下, 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反感, 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再看公开课, 课堂上问答不停, 乍看是学生兴趣很浓, 实则是教师肤浅地提问, 学生无须思索地回答, 迫于无奈, 被牵着鼻子走。比如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教师本来想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课件却是原版借鉴, 根本不适合自己的课堂和学生。课堂提问简单随意, 不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表面看, 课堂上学生踊跃回答, 掌声不断, 气氛活跃, 似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细加推敲, 却是教师提问太简单, 学生为了配合老师演戏, 表现出一种短暂且虚假的活跃。课后询问, 学生对当堂所学说不出子曰;阶段检测, 合格人数寥寥无几。

三、助春风过关之力的国培

国家教育部, 教育专家站在历史的高度, 为了让学校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情, 有序地对全国教师进行国家培训, 这不能不说是给课改春风助了一臂之力。

这次国培, 我接触了许多教育新理念, 学到了许多教学新方法。针对自己以前的问题, 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以下改进:

长远计划, 点滴做起。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抓点滴积累, 聚沙成塔”应持之以恒, 不能像以往一样走过场、有始无终。因此, 从学生进入初中上第一天上的语文课开始, 每天让学生摘抄并牢记一句名言或优美的句子, 并弄懂它的含义或它好在哪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强化学生记忆的具体方法可采用一周诵读比赛、月诵读比赛等形式。

课标为本, 方法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杜绝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 以教师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应特别关注指导学生的预习, 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只有当学生合作也不能解决时, 老师才给予点拨。开展个人、小组提问题、解答问题的竞赛, 周周有小奖, 月月有大奖。教师也可借鉴微型师德案例《美丽的圈套》中老师的教育方式, 加强与学生的单线联系, 发现学生的优点或进步, 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好胜心,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为主, 顺应其心。课标上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 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根据以上理念, 我今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写作训练在七年级时一定深入学生当中, 了解学生关心的事件, 关注的话题, 感兴趣的活动。然后再确定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题, 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是, 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说实话, 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首先让学生把写作当成自己表达的需要, 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 一切就好办多了,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

国培让我猛醒, 让我意识到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就是改变的开始, 自己一定借新一轮课改的机会, 多作尝试, 不再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不爱学习;而是让春风吹过玉门关─课改走进自己的课堂, 让杨柳享受到春风的亲抚, 沐浴着温暖的春日阳光, 茁壮成长, 枝繁叶茂;让自己的夕阳余辉更加灿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下一篇:浅谈GPRS远程抄表系统在反窃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