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识教育培养方式探究

2022-09-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医学是科学的, 更是人文的, 医学院校更具有传承祖国中医药事业的责任, 中医院校的主体是青年。医学院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怎样培养的核心问题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工程,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建设者, 深入实施“青马工程”, 加强通识教育的培养方式, 提高医学院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

一、通识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精准对接

医学院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 旨在培养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 着力解决中医院校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逐步为党的主力和后备军注入新的力量, 以学生为本, 遵循育人科学规律,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作为培养医学院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而言, 通识教育培养更是尤为重要, 将通识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精准对接起来可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实现通识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精准对接的体现为:

第一, 有理想青年的人格和社会使命认知教育。高等教育所实施的是高知人才的再生产, 高知人才既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 也要具有相应的思想修养水平, 而通识教育作为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方式, 就是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健全人格和社会使命的出发点。竺可桢先生早在本个世纪前就指出:“我们受高等教育的人, 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考、不肯盲从的习惯。”

第二, 有本领青年的人文情怀涵养与学识成才教育。通识教育所要达成的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而人文素养的构成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价值观。可见, 通识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一致性, 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觉, 成为社会服务奉献有本领、有爱心、有能量的中医药人才。

第三, 有担当青年的知识内敛和知识创新教育。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的新时代,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高校通识教育为学生内敛人类已经取得的经验性知识,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为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奠定创新创造的长远发展基础, 二者契合弥补应试教育造成的人才的知识结构缺陷和能力缺陷, 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目标也是培养扎实学识, 专业基础牢固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通识教育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拓宽了格局, 拓展了眼界和见识。

足见, 通识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目标都奠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通识教育对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归宿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内容的有益补充, 承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底蕴, 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

其一医学院校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知与认同情况。医学院校青年学生总体上看, 政治信仰情况良好, 但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认知结构上还存在不平衡、认同不同步、后续教育跟不上等问题, 尤其在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校方投入和学生反响的比较看, 还不足以收获预期效果, 投入高产出少的“乏效能”问题存在, 主要原因是施教方法和学生的理论诉求不协调。

其二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挑战不断。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广泛, 新媒体、微文化都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发生着冲击作用, 就医学院校对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说来, 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应对上还不够有力, 负面影响在消蚀学校的教育效果。

其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全面发展的考核衡量标准不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系统工程。建立集选拔、培训、组织管理、推介、激励等机制为一体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和科学体系, 是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从目前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看还不够健全没对其全面发展的考核衡量标准不够完善, 鞭策激励作用不足, 在专业知识、思想考核、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与能力等五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体系建设急需构建。

三、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识教育培养方式

(一) 在通识教思想育教学中养成人生信仰

一是在通识教育中邀请名师名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青马精英班, 发挥其引领与示范作用, 大力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实地观摩考察的形式进行理性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抱负, 如组织学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参观, 到井冈山干部学院、东北抗联干部学院进行培训等。

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组办“名家讲堂”。以名家报告进校园来生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向大学生赠送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书籍, 为大学生推荐养德修身的阅读数目。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阵地和宣传形式, 在校园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主渠道的教化功能, 形成学校政治理论输出与学生政治理论内化的互动效应。

三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组办“名医大讲堂”“国学大讲堂”。以名医和国学的双向影响力培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邀请道德模范和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为青马学员和大学生面对面的恳谈和交流道德理想和价值观, 利用榜样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形成感动和践行的正能量。

(二) 在通识志愿服务实践中养成责任担当

开展五个篇章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即:爱国主义实践、太极进社区、中医文化进社区、义诊进社区、农村留守儿童支教、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中医院校实际开展养生广场舞、“暖于心、践于行”大型公益活动, 在社会志愿服务实践中培育价值判断力, 锻炼责任担当意识。安排学生到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实习锻炼, 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激励学生支教和创新创业, 则通过艰苦的环境和奋发有为的社会经历来增强其可扛重任、可创新业的担当能力

(三) 打造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识教育培养模式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员教育与骨干培养相结合、目标达成与标准考核相结合;工作机制包括“健全选拔机制、完善培训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保障机制”等;具体路径则分别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拓展骨干培训项目、构建实践教育体系、扶持学生红色社团、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并没有系统的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完整模式。

(四) 打造微文化喜闻乐见的新媒体通识教育平台

“微文化是"微时代"所独具的一种时代文化, 它具有追求快速、便捷, 关注个体、细节和信息交互的特征。”[2]打造“指尖上的马原理”, 搭建读字、读图、影像于一体的立体网络课堂, 建立校园新闻网站和“青马工程”网页、QQ群、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利用网络微视频、网络互动社区和“朋友圈”“好友圈”促进互动交流。开展青马导师网上“精彩一课”评选和“我最喜爱的青马导师”网络寻访活动,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通过新媒体融合成为“随时随地分享、自由自在交流”的交流平台。

四、结语

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实现“双向互动”的培养模式, 打造通识教育理论体系、学术研究提升和社会实践的有效互动平台, 有利于改变现存问题, 更好地实现引导青年完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养成-坚守的过程, 提高医学院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质量。

摘要:本文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切入点, 将通识教育作为对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方式, 针对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问题及特征, 以通识教育为手段和创新方式, 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青年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效性之间的契合, 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性, 以医学院校青年成为为目标, 分层次、系统的对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通识教育的有效方式进行探究, 以期为中医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式借鉴。

关键词:医学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识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庆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27 (2) :57-59.

[2] 王雄, 薛诚.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4) :16-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探讨下一篇:桥门式起重机检验方法及其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