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论文

2022-04-2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思路、步骤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我院下一步具体的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论文 篇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通过探索和实践,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 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万荣泽(1974- ),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网络软件、网络安全。(广西南宁530007)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其职业特性。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在进行专业建设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仍然没有脱离基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的束缚,这样势必会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要培养出充满职业性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中国高职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对传统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应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来引导。“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这是它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根本区别所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体系,会让职业活动的各个

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浑身都会充满职业气息,深受企业欢迎。

二、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转换的关系

工作过程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反映了职业活动的内容,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典型工作过程的数据转换为“课程”,也就是将职业范围内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内的“学习领域”,对应其关系如图1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中,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领域的限定条件,在课程转换过程中就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走回到学科系统化的方向去,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是彻底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按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方法,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大体过程如图2所示。

本文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现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解构,创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全新课程系统,详细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如下:

1.市场调查。首先对专业所服务的产业或产业链做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岗位(群)问题,这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大量市场调研,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服务面向定为:面向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与企业专家的交流,我们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3大类工作岗位:网络建设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站建设维护工程师。

2.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对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析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奠定生产实际的基础。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如图3所示的关系图。

3.分析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对应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研究专业职业的行动能力,按照专业职业能力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并列出职业行动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与企业专家讨论修改形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表。

根据学习者现有能力基础,研究要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和行动能力,从而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学习领域和职业行动领域对应关系梳理,即可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行动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核心课程体系,其关系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4.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在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然后在已讨论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文件。

5.规划建设学习情境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及教学队伍。细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学习情境的设计、配套的校本教材建设、配套的实训基地建设等。另外,按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规划教学队伍,按专业学习领域要求分工突破,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化水平。

四、思考与体会

通过开发和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如下认识: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使职业教育找到了根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为教学主线,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本质思想真正体现了“工作怎么做,教学怎么教”,特别强调“做中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来的。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非常适合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找到了根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职业标准的“双证书”课程体系。在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时,要充分结合专业的职业标准,把相关标准要求融入整个专业体系的课程教学中去。如我们在考虑网络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管理这两个岗位能力配置和课程设置时,充分参照思科系统公司的事实标准,利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这一理想平台,把思科网院的课程设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去,教学过程严格按行业标准开展。同时,所有学生都注册为思科网院的学员,学生毕业时能同时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和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毕业证,还可参加更高等级的认证,如CCNA,CCNP,CCIE认证等。

对于一些能衍生职业岗位且有行业认证的课程,如果能够直接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取代课程考核,学校一般不再安排课程的考核,而是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记为该课程考核的成绩。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能完全对应的课程,课程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各占一定的比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互通。

3.借助业界主流公司及其技术训练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课程改革必须通过教师来设计并实施,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地位非常特殊,他们既是改革者,同时又是被改革者,这是一个十分敏感又必须处理好的矛盾。对此,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研究出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形成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内驱动力。鉴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状况,加强教师的职业化培训,提高教师参与职业化课程改革的程度和教师实施职业化课程教学的能力,是当前迫切要完成的任务。我院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时,充分利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这一平台,逐步培训专业教师,使大家都具备思科网院讲师资格。在这个优秀平台中得到锻炼的教师,其专业思想、教学理念、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增强了紧跟业界主流技术的敏锐力。

4.课程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配套措施。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目标确定到最后实施成功取得效果,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努力,更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的保障。配套制度主要在以下方面保障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取得成功:一是能刺激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制度,内容包括给予立项优先照顾、给予计算课程改革工作量、课程改革工作计入晋升职称的指标等;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化培训的制度,主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经费支持政策;三是建立完善“教学工厂”型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支持政策;四是在教代会层面确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在学院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争取全校上下的理解和支持。

5.需要生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支撑。为全面贯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思想,必须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是“教学工厂”,是“生产型”的,应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应为课程服务。在校内实训基地里面: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学生完成的学习成果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型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例如,我院与思科公司共同建设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实训室及校园网都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内“教学工厂”,依托此平台,教师和学生得到与工作环境全真性的且充满职业性的专业训练,取得较好效果。

6.课程教学需对应完整的工作过程。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岗位工作的完整过程。它既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也体现在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中,体现在实施教学的全过程。

7.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材迫在眉睫。现在使用的职教教材,一般以学科系统化为模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和理论脱节,学与用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结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的教材迫在眉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应包括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应先编写以职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知识为内容的单元模块,再以这些单元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形成各个教学项目,以覆盖同一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实训教材应重在传授如何做。理论教材要针对培训技能的要求编写。教材编写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课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学科系统化的模式,按实际工作过程,做到“少、精、浅、实”,不求完整,但求实用。

8.依托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培训课程及培训资源构建学习情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总体结构搭建后,专业人才的培养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能培养出充满职业性的、掌握业界主流技术的、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其关键任务是要建设好各个学习情境。充分依托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培训课程及培训资源构建学习情境非常重要。特别是IT界,引领业界主流技术的企业都是事实的标准。目前许多著名企业通过编写培训教材、电子课件、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和资助高校办学等形式,在战略层面上构建以Cisco、微软为代表,并带有深深企业烙印的众多国际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和培训课程,这些恰好是高职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构建学习情境时,依托这些课程体系的内容要求,可以构建起理想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境,为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支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找到了根本,只要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全面提升师资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必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万荣泽 何春玫

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论文 篇2: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思路、步骤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我院下一步具体的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体系开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面向大众,培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是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要想适应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核心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必要性

1.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高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征。

高职教育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基本特征,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实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性,充分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想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开发,必须遵照以下思想和原则。

1.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观。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2.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开发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

3.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

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应从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以实际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任务的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从学科系统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联系起来,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四、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方法

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应从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的规律,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法,分析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相近或相关联的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形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任务列表,分别列出这些任务的对象、内容、方法、工作手段、工作环境和完成任务的结果形式,从而归纳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技能,并分析完成任务的相应程序或方法。

2.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设计。

并非所有职业活动或真实的工作任务都适合教学工作,教师应根据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的真实任务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规律、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对这些任务进行再加工,遵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适于学习的工作任务。

3.开发行动导向课程。

依据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类比和抽象,开发设计成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或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4.开发系统化教学资源库。

根据工作过程的逻辑结点,形成完成工作任务指导书、说明书,工作质量检查方案,决策方案,以及教材等教学资源库。

五、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景来实施,最后以有效的考核方式作为学习评价手段,课程开发路线可归纳为下面所示流程:

市场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学习领域→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学情境→-教学实施→教学考核

1.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教师要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在对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岗位分析,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2.分析职业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构建本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对应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研究专业职业的行动能力,按照专业职业能力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并列出职业行动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习者现有的能力基础,研究要完成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研究培养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必需、够用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确定课程内容,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经过学习领域方案汇总,确定学习领域的数量和内容,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以此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选择课程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结合学院的教学设施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和专长,由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建立学习情境要选择恰当的载体,将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并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景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4.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考核体系。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则是在工作中进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施中,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方法,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都以实际工作任务来引导内容,采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体现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并按企业调研得出的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依据学生完成工作成果的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表现,采取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六、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几点思考

1.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应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程序。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一定教育理论导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必要的程序、步骤,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课程开发流程大体需要经过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人才求调查、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构建和课程实施评估等环节。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注意课程的整体优化。

教师要依据各类课程的功能,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类课程时数占总教学时数至少应达到50%。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还应注意职业通用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隐性课程,以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建立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课程方案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保障。教学资源,既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又包括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如特色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实习实训项等,同时还要提供专业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模式探讨和转换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践行最终体现在课程改革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的要求,打破了基于知识系统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且包含工作过程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高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课程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开发出承载全新高职教育理念的新型课程体系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8.

[2]朱之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VOL11,(4).

[3]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杨桂婷.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CEPE中国电力教育,2010,(四).

[5]韩新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时空.

[6]卢广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北方经贸.

作者:徐忠根 蒋 琳

工作过程市场调研论文 篇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本文以高职木材加工技术(家具设计制造方向)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通过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調研、准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完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等步骤构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沿袭了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便于组织教学,但其只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而未把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忽视了知识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密切联系,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极大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何构建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这就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政策依据。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是以学生面向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整个职业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过程贯穿起来,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将知识分解融入工作任务之中,强调以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也曾经受学科系统化的影响较大,沿袭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高职教育特征不明显。本文以高职木材加工技术(家具设计制造方向)专业为例,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论指导,结合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特点,构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活动主要在企业,同时也决定了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得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为起点,科学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课程,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由此得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人才需求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划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新课程体系。

(一)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全面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是高职教育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与起点。选择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企业作为主要调研对象,理清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分析研究相关岗位(群)对人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分布情况,我们先后对广西志光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泰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阔迩登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柏豪家具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等区内外10余家知名企业和国内家具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家具协会以及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多单位、多层次的广泛调研工作。从调研中了解到,家具企业一般生产流程是:市场调研、样品分解→外观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拆单→备料→产品打样→贴涂工艺→质量检测试装→批量生产→包装→销售。岗位(群)主要有:产品设计(产品研发、结构设计、拆单制图、效果图制作等)、生产工艺(备料配料、产品打样、机械加工、涂饰贴面等)、生产管理(车间管理、技术管理、品控质检、产品包装等)、产品营销(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

(二)准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了家具企业一般生产流程和主要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德育为根本,掌握家具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较强家具产品开发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能力,适应家具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对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其知识和技能要求加以分析和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准确描述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关键之一。在行业企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下,就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列出该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清单,再根据工作顺序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接下来将关联性强、能形成阶段性成果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集合为一系列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依据认知规律、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联系,将每个行动领域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集合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家具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与学习领域转换关系参见表1。

(四)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与学习领域转换一系列过程,确定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在遵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结合高职学生教育成长规律,按照能力进阶、项目导向和教学组织等要求,将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核心技术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四大模块。

公共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和锻炼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军事理论和实践、思想道德与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英语、体育与心理健康、就业与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和人文知识类选修等课程。

基础技术领域是职业能力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为专业岗位核心技术学习做好必要知识和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家具制图与CAD绘图、家具手绘表达技法、家具材料识别与选用、手工木工制作技术等课程。

核心技术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满足快速对接企业核心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15个职业行动领域,并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从中提炼出6门核心课程,即家具造型设计、家具效果图制作、家具结构设计、家具生产工艺、木工机械操作与维护、家具质量检验与控制。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空间,达到提高岗位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开设木材干燥技术、木制品数控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等拓展课程。

确定各学习领域课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等)、技能考核标准、学习重点和建议授课时数等,最后完成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五)完善课程体系。任何一种课程体系都需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完善包括课程体系结构的完善和课程内容的完善,其评价指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可实现性。这些都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和信息反馈进行不断完善。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运行保障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顺利实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条件和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运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重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融合。课程开发与教学中,应以学习难度逐步递增、教师讲授内容逐步递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为原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开发和教学项目设计。转变教学思维,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取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计划、决策和实施。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对实施过程进行引导,实施后进行评价。课程教学评价采取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养。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应尽量安排在实训基地,突出理实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的保障。具体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关键。工作过程导为向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来保证,因此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二是必须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要求教师既能讲,更能动手做。

2.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教学环境的硬件是支撑。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的必要条件,需要有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训基地的配置要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要求,二是实训基地环境要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布局。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以任务导向、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如按工作过程,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将大班分为若干“班组”,学生、教师与学习环境之间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模拟职业情境,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降低由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与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

4.重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课程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密切联系,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包含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学习情境及教学项目的设计等课程教学资源。

5.建立健全课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全面评定的实施工具。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建立健全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考核融入工作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体现多层次和多方式并举,注重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以上各要素相辅相成,需要紧密配合、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课程理念和方法基础上的借鉴和发展。这种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新的思想和理念,打破了传统学科化课程体系以知识系统化和完整性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开发思维,取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了课程体系的能力本位属性,避免了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不足,凸显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引入和探索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对建立在学科系统化基础上的原有课程体系作了大力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经过两年的实践,有效落实了專业人才培养定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岗位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素质,进一步缩小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刘铁铸,张立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5)

[3]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6(4)

[4]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3(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责编 卢 雯)

作者:苏冬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外音乐教学应用论文下一篇:幼儿音乐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