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分析

2022-09-11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泛。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1]。2008年至2010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6例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6例为对照组,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 观察组男22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28.8岁;对照组男25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31.3岁。SGPT高于400U者观察组20例, 对照组18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西药护肝、退黄、支持等基础治疗, 均予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3.0g+维生素B60.2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胱苷肽1.2g, 每日1次, 30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清开灵40mL, 1次/d。

1.3 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肝功能完全正常、肝脾大小恢复正常;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肝功能完全正常, 唯肝脾大于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征、肝功能均有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肝大及肝功能均无改善。以黄疸消退、食欲转正常的时间和肝大、肝功能复常的时间做为比较客观指标 (其时间计算均从接受治疗开始到症状消失为止) , 并分别统计2组病例不同疗程的疗效 (疗程是指从接受治疗起到结束治疗止) 及治疗4周和6周时的痊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软件10.35版进行相关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表1)

2.1 2组治疗后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退黄时间、食欲恢复时间、肝大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2组疗程及疗效比较

治疗4周时观察组痊愈者30例 (83.3%) , 对照组则为11例 (30.6%)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但至治疗6周时, 2组的痊愈率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引起, 目前无特效疗法。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加强利胆, 改善肝脏微循环, 降低血清总胆红素, 缩短黄疸期, 尤其是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期, 是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3,4]。西医主要采用休息、合理营养、维生素B、C等保肝或试用免疫调节药物,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抑制肝脏病变的炎性反应, 调整人体的应激性, 并有利胆作用, 但不能缩短病程, 停药后易复发, 甚至出现副作用, 临床上只用于重型患者, 其他免疫抑制剂疗效不够满意。免疫促进剂目前使用的有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等, 治疗效果也不肯定, 而且仅用于HBs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本文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退黄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治疗4周时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以观察组的疗程为短。

清开灵是由古方安宫牛黄丸改良而来, 由胆酸、珍珠母 (粉) 、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 (粉) 、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 辅料为依地酸二钠、硫代硫酸钠、甘油, 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通络, 醒神开窍等功效。临床研究提示其具有抗病毒、抗炎、促清醒、保肝退黄等效果。其中的胆酸及猪去氧胆酸, 能使奥狄氏括约肌及总胆管松弛, 因而有显著的利胆作用。金银花具有抗炎解毒作用, 其含有黄褐色忍冬总皂甙, 对某些化学毒物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5]。黄芩苷的主要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葡萄糖醛酸等, 其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起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同时有抗脂质过氧化及利胆保肝作用, 其解毒功能与葡萄糖醛酸有关。方中的栀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护肝利胆等作用, 栀子含有丰富的去羟栀子甙, 能促进胆汁分泌量增加, 呈现利胆作用[6]。

总之, 清开灵组方中的多种成分均有抗炎、解毒、抗过敏、保肝、利胆等作用。不失为临床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良药。但随着近年来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 尤其要注意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西药护肝、退黄、降酶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36例, 并与常规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2组的消黄、食欲恢复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 并分别统计2组病例不同疗程的疗效及治疗4周和6周时的痊愈率。结果 观察组的消黄、食欲恢复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的疗程短。治疗4周时观察组痊愈者30例 (83.3%) , 对照组则为11例 (30.6%)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但至治疗6周时, 2组的痊愈率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 并可明显缩短疗程。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清开灵,儿童

参考文献

[1] 张清玉, 甘家彬, 王全凡.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60例[J].国医论坛, 2004, 19 (3) :41~42.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l9 (1) :56~62.

[3] 包守斌, 任学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2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21) :2831~2832.

[4] 苑成伟.甘利欣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6) :370.

[5] 王浴生, 邓文龙, 薛春生, 等.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75~979.

[6] 全冰.清开灵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杂志, 2007, 3 (7) :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下一篇:基于CT动脉造影计算颈动脉分叉粥样硬化狭窄处流体力学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