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2023-03-19

第一篇:企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故此学校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通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规范校本培训管理等途径和形式,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

【正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质量,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人格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心灵支撑,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反思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在课程改革中,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的导言中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以说,这些精辟的语言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但当前,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经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更新观念,都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以下是我的浅薄之见,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见谅。 一 、理念引路,制度护航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其中主要含三层意思:首先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其次是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再次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最根本的问题要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小学 1

教师不断地更新、充实和扩展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除了要具备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也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它能不断地提高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我校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个别教育、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的“个别教育”,不仅单纯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伊始,我校就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新课改的教师”、“开发可供选择的课程”、“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等三大目标,把教师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加强管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学校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全校教师研修工作,重点关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激励制度,督促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个人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定期督促检查,为新课改保驾护航,为一线教师的新课程教学与研究提供策略支持。我校还重视青蓝工程,不断改进师徒结对考核办法,使“老有所引、中有所求,青有所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学校通过目标引领,榜样示范和技能竞赛等方式督促青年教师的发展。学校鼓励合符条件的青年教师参与高层次的学历进修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主研修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类新课程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二 、开展各项教育有关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教育管理问题实质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近几年来,我校严格整治学校教育环境,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收到一定的成效。学校通过“宣传发动 、学习培训”、“民主评议、 总结表彰”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职员工满怀激情,锐意进取,主动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夯实业务基础,对学校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全校教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积极投身于我校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动,自觉地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体现出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这些均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最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新课程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与融洽。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无论对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还是常规管理都是致关重要的。从文化层面来说,这种以合作与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做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与积累。其中价值理念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形成学校文化的价值链,就必

2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关注人的幸福和生命质量,从而真正形成“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观。我校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最大成就是引领了全校教师,达成了思想共识,形成了共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三、关注课堂教学,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实施教研修一体化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学理想腾飞的基地,也是校本研修的支点。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重点关注了老师们的集体备课和听课研讨等环节,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管理。

首先是在备课中推行“一课多备、同课异构”活动:全组成员分工协作,先分后合,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交流和辩论中,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其次是加强课后“备课”,实施异步上课制,即全体备课组成员在总体进度一致的前提下,采用先后上课的办法,加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吸收学生反馈意见,对经验进行重构,真正实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在课后研讨方面,我们坚持“一课多评,多元互动,协同发展”的原则,开放每一个教室,开放每一个课堂,加强随堂听课与合作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我们的研究室,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从理想到现实,从不适应到适应,我们曾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此项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课多备、同课异构、一课多评等都是校本教研修一体化的有效举措,它立足课堂,服务于课堂,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师生的双向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勤于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师生之间互教互学,这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再是单向性的付出,而是交互实践,共同发展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泉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必须做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者,以学习来促进发展。新课改中教师最需补充的知识是: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的知识(例如: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学生、同事沟通的知识、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所教学课文的知识等。那么该从哪些方面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呢?

1、广泛涉猎,多读书报,善于读书。人们常说:“书报是一个人了解知识的重要载体,读书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

3师,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教师该读些什么样的书?首先要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好书不厌百回读,要获新知读旧

书。”系统阅读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富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从而吃透学生的知识底子,整体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适度有效的延伸扩展。 其次要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可以让我们用更积极乐观的心绪去看待世界和人性。 此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多读一些教育期刊。因为优秀读物上的文章大多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具有极好的借鉴、指导、启迪作用。尤其是上面登载的一些经实践印证,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比如邱学华先生的“数学尝试教学法”,教育家魏书生的“语文情景教学法”等更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并勇于尝试和实践。

2、多听、多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听,就是要多听广播,多听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多听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多听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善意批评„„从中捕捉有用的或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唐代名臣魏征总结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听着,必能广开言路,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多看,就是要带着一双慧眼,透过电视、互联网、透过生活,勤于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洞察其中蕴藏的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因素,掌握大量的信息,即便不能对周围的人或事先知先觉,至少也要做到快知快觉。因此只有坚持自学,了解学生,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与他们相互沟通。

3、多思多动笔。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搞学习,做学问,不思考是不会有长进的。首先,我们要静心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比如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思考自己是否爱生如子,时时、事事、处处关爱学生,我们的言行是否正如我们所倡导的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同事关系处理上,是否做到了宽容,、礼貌、谦让、互学互帮;在仪表举止上,是否衣装得体,合乎时宜;为人方面,是否朴实、诚信、大方„„其次,要静心思考一下自己的学问。生活既需要自然知识,也需要社会知识。现实中仅凭狭隘的学科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教师角色,难以接受学生挑战的。因而必须要了解自己的知识底子,才有紧迫感,并予以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再次,要静心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第一位的工作,要仔细想想自己所授的课,有几节课是自己满意,学生称道的?这就是“教学反思”,既要反思课堂成功的原因,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从而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后面每一堂课的精彩而努力。有了上述的看、读、思,就要及时整理思绪,坚持记录教学得失,积累有价值的知识,以教学随笔的形式留下教学反思痕迹。这种教育随笔既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健脑体操,有助于我

4们掌握新知识,接纳新事物,锻炼思维的敏捷度,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综合素养。

五、完善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在提高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分层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力度,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在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的同时,促使教师个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1、实施教学反思手段现代化,力争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上,对教师进行多媒体使用技术专项校本培训,实现教学反思手段现代化。

2、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为教师反思实践搭建舞台,营造实践反思的氛围。

3、优化教学反思过程,引导教师参与到反思活动的过程中。“逼着”老师反思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参与;组织教师上课、说课,交流论文,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4、实践教学反思方法。

1、录像反思法;

2、对话反思法;

3、自我反思总结法;

5、完善教学反思监控方案。

(1)课前反思:说课是教师反思的第一个过程,也叫课前反思。课前反思监控主要是使教师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最大限度降低课堂上的损失。

(2)课后反思:根据课堂上反馈的信息趁热打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教案,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措施,及时总结提炼。

(3)阶段反思:每月一次反思小结,每学期1一2次反思交流,每学年两篇反思论文或反思总结。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写自我反思、教育随笔、教学小结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善于进行反思,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理论与实际创造性结合的灵感,进而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

5不断更新的自我追求。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今后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仍会不断思索,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这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梅.干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种观点的探讨[J].教育情报参考,2007,(4).

2.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2):75-80.

3.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陈琴,庞丽娟,许晓辉.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38-42.

5.宋淑英.教师专业化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4-12-20:19-20.

6.《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4―6期.

7.《浙江教育科学》2004年第4―5期.

6

第二篇:探讨我国个人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1 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变化的回顾

1.1 第一阶段(1949-1978年):高度垄断时期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上属于封闭内向型经济。外贸经营主体是国营(国有)对外贸易企业——专业外贸总公司,一切对外贸易活动均处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外贸经营主体一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所有对外贸易企业均为单一国家所有制企业,从而保证了国家对对外贸易统治的彻底性。在具体业务实践中,各个专业外贸总公司负责统一对外谈判、签约、落实货源、组织运输以及交货等所有环节。出口采用收购制(买断制),进口采用调拨制。

1.2 第二阶段(1979-1991年):适应改革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初步放开经营,打破原有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试点,组织了一些以生产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试点。随后在一些工业部门成立外贸公司,试图解决外贸同生产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外贸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此后,又探索外贸企业向生产企业投资参股,或实行其他形式的工贸联营,批准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业务。这样,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在局部范围内解决了工贸(技贸、农贸)之间结合的问题,外贸出口企业的队伍也因此得到壮大。

1.3 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深化改革时期

从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在1992年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允许国有生产性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第一次打破外贸专营这一传统的经营体制。1994年12月31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正式授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开始登上外贸舞台。在1999年1月4日,20家私营生产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己基本形成。

1.4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全开放时期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一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个人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后可以成为对外贸易经营者,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这表明个人可以开办个人独资企业或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针对新外贸法各个领域的配套措施将新贸易法构建成完整的体系:自然人和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工作当中融资小额贷款、公共关系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都提供了服务和帮助。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形成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2 个人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新《对外贸易法》取消对个人从事外贸的限制,意味着外贸已经从一个“特殊行业”变为“普通行业”。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使个人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越来越低,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2.1 财产风险

在我国2000年1月1日颁布的《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一章第二条和1987年1月1日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二十九条中都有关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如果合同条款选择不当、责任承担过大,一旦经营失败,不但个人的经营财产有损失,而且家庭财产也会负连带责任。面对如此规定很多人宁愿注册一家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形式从事外贸经营活动,承担有限责任,或挂靠在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

2.2 政策风险

新的《外贸法》确定的只是大的方向和原则,相关的问题尚在计划之中。例如,第八条规定如果以个人身份从事对外贸易,需要首先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但怎样注册、需要哪些手续等一些具体问题,尚未明确规定。

2004年7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处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必须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或者“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也就是说,如达不到上述条件,就无法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大外贸公司

代理,这不仅凭空增加了一道环节,也增加了他的成本(1%的手续费)。而且,外贸代理还要在出口退税上“分掉一杯羹”。

2.3 信用风险

个人信誉是自然人从事外贸活动的一个门槛。国际贸易中,很容易产生商业欺诈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甚至使经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个人做外贸不需要设备,也没有固定办公地点,一旦发生了变故,很可能连人也找不到,外商对个人的信用问题存在质疑,因此仅凭个人信誉和专业外贸公司进行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具备自营进出口资格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其对产品和技术的熟悉程度往往是个人不能比的。

3 个人外贸公司发展的对策

新《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对外贸易之路上一个里程碑。然而在为之欢呼时,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是否选择个人外贸之路,个人外贸路平不平坦以及个人外贸能否赢利,最终还得取决于个人的理性投资选择,以及国内相关配套措施制度的完善和到位。

3.1 寻找合适的个人外贸项目,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

2004年7月1号开始实施《对外贸易法》中允许个人从事外贸,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限制。所以大家不能一哄而上,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当然,外贸公司还应结合公司的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针对公司的核心能力做出恰当的定位。

3.2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加强对外开放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由于个人外贸公司资源短缺、人员有限、资金贫乏等原因,在推出新产品、创立品牌、开发市场等方面受到制约,网络贸易就可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发达国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迅猛。因此,应加快实现国内和国外、政府和企业的联网,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外经贸政策法规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资环境信息,做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积极运用国际电子商务开展外经贸活动,增强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3.3 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个人外贸公司应以服务来赢取市场,通过娴熟的业务技巧以及熟悉国家对外贸易各项程序等优势,为客户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岩. 论个人从事对外 .... 贸易的风险和防范J. 商场现代化 ,2005,(07) ...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论文(精选)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背景下,试探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途径;策略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稳定和较快发展,总体教学质量稳居世界前列。体育学科与其它科目相比,关系到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深化传统课堂改革以及在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新思路,采用新方法,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1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起引领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体能的主要方式,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承担者。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对于体育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学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延伸,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与之相比,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设法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针对部分体育教师文化课水平不高、学历较低的现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制定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的同时,学校开展校本教育,按照体育教师具体情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课要求和学历标准。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业务能力提升进行长远规划。体育教师除做到本职学科的教育教学拔尖外,无论是学识还是品格,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是全方位的,不可就体育培训体育。除注重培养体育教师对于所教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加大对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生命科学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体育教师对当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角认识上把握教学。体育教师应自觉按照教育家的标准要求和培养自身,自觉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有更深入的认识,自觉加强教学理论、多媒体信息化等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升工作的趣味性、时代性、创新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的主要区别。体育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及质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十分真切地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因而被教育界引用多年。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因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切教学才有了落脚点。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反之,对体育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甚至会产生逃课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其试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王咏梅(合肥市梦园中学安徽合肥230000)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他在课堂上组织的各种教学任务,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目的也更容易达到。体育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在活动中与学生一同呐喊,加深相互信赖,也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击掌,庆贺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向学生传递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将教学目标融于游戏中,让教学方法情景化。例如,传统的立定跳远教学,体育教师往往让学生以一条线为起点反复在原地跳来跳去,由于枯燥,学生极易厌烦。此时不妨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在操场上画上连续的方格,学生像下棋一样地跳过每个方格,以此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增加了练习的次数,也达到了相应教学的目标。

3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不同于文化课教育,由于学生体能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体育课表现较突出,另一部分学生展现出的体育能力欠佳。体育教师应正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每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前期资料准备和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体育教师要事先对学生个体情况做个摸底,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课堂教学,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把战术协调能力、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特别注重对体育能力较弱学生的关注和鼓励,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教学标准和要求降低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4深化传统课堂改革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育教学方式,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新手段,新的教学手段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相比之下,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体育教师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方法依然是老师讲解动作和要领,之后示范操作,学生不加思考地模仿和练习。由于机械、被动式学习,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的效果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比中学文化课,体育教学的目的更主要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材规定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符合学生兴趣和喜好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滑板等,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编的寓教于乐的项目,如体育游戏、合作比赛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改变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框架,使当前体育管理从经验型和粗放型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教师应加强学习信息化和网络化知识,开展网络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要求。

5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相比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学体育教学更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全民健身的理念,只有当中学体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加强体育教学,要针对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点,训练其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中学体育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学,切不可单纯受中考升学考试的影响,只安排与中考有关的体育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方式,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时期是培养人的终生体育的最佳时期。对学生的教学不宜采用对专业运动员培训的方法,不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和标准程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须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既调节身心又体验体育乐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18.

[2]张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3]孙成文.用现代教育手段搞活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4]温延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5]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姚蕾,杨铁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7]李建军.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与构建[J].体育学刊,2002(5):81-82.[8]杨贵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J].体育科学,2000(3):16-17.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讲座启示

近日我们聆听了邓老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的专题讲座。这次的讲座使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使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了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也必须发生根本转变。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

讲座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邓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除此还要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论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创新策略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创新策略通用版 班主任工作,总体来说是烦、累、忙。多年的班务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做到统筹安排,按部就班。为此,笔者谈谈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 明确工作职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这种职责不同于一般任课教师的职责。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但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班级的管理。所以班主任的职责集中体现在对整个班级的综合管理,服务于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不能盲目,要认真把握学校阶段性的工作方针和部署,明确学校阶段性的中心任务,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否则会导致工作重点不突出,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 爱护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没有爱也就无所谓教育,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成功教育的源动力。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不在于他的威严,而在于他能真诚地“爱”学生,关心学生,能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这种爱比父爱更博大,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学生的心才会成为班主任播洒阳光的田野。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首先应爱学生,无论他们出生于干部家庭还是平民百姓之家,无论他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要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正是这种真诚的爱才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这种人格魅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影响着班集体。

三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1.知人善任,选好班干部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学会认识人、善于管人,放心用人。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管,而应选好班干部,选好带头人。我选择班干部的标准是:学习成绩优秀,不自私,愿意为班级服务。在管理上,班干部违纪,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班干部工作中的偏差在私下里进行指导,而在学生面前则维护其尊严,使其更乐于管、善于管。当然,选好班干部,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完全放手。跟班方面,应尽量与学生多接触,控制学生违纪情况的发生,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重抓班风,制定规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才是学习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和班规,明确要求,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否则,班规校纪将成为一纸空文。

3.抓好班会主阵地,开展有益活动

班会课的讨论与发言,不仅是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其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经常召开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班会。如入学初,让学生畅谈“我的理想”;为了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举行“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演讲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统一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1)目标激励,用名人效应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及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及集体荣誉感。(3)清洁卫生工作形成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我还把它当成与其他班级的竞争项目。这样,班集体就会处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运动之中,班集体很快就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四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特别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要力求“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引导、少反面教育”、“严而有爱、严慈相济”。我的方法是:逐一细选,重点突破;发现一个,转化一个;多家访、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如“学业不良”型后进生,其中有些学生做事马虎,作业匆忙导致书写潦草,潦草出现差错;有些学生贪图享受、不做作业等。对这种类型的“后进生”,教师要以选择适当的场合与其个别谈话,使其痛改前非。对待“后进生”应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否则,一旦伤害了师生感情,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对立或逆反情绪,那么老师的一切工作都将劳而无功。

五 依托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促进班主任工作

一方面,使任课老师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需要班主任经常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取班级中的一些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学生好的要及时表扬,不良的要给予严厉的制止,创造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上课氛围,这也是提高本班学科成绩非常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要勤于家访,主动了解情况,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下一篇:企业工会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