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9-12

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时间往往较长, 且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内科合并症, 使得β受体阻滞剂、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等的应用受到限制。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已被证实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 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难治性心律失常, 它的作用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疗效显著。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 并与采用单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30例, 年龄61~86岁, 平均年龄 (69.2±7.9) 岁。其中频发多源室性早搏31例, 连发室性早搏16例, 阵发性室速10例, 持续室速7例。按照贯序法将86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常规静脉静注利多卡因, 每次共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然后再以2~4mg/min滴速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30min[1]。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静脉注射, 150~250mg/次, 2次/d[2]。2周为1个疗程,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本文参照《全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标准》及卫生部心血管用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 即无室速发作, 室性早搏减少90%以上为有效[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 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 治疗组有效39例, 占90.70%;对照组有效33例, 占76.74%;经统计学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检查胸片及肝肾功能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肝功能未见异常改变。治疗组2例 (占4.66%) 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例 (占9.30%) 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对照组4例 (占9.30%) 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3 例 (6.98%) 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早搏 (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对于此病的治疗, 应积极地治疗原有心脏病,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毒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4]。当口服胺碘酮剂量过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时, 若病情紧急, 可以进行静脉再负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胺碘酮是抗老年人室性心律心常的有效方法, 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但是, 胺碘酮具有较为复杂的毒副作用, 小剂量应用以来虽然发生率较低, 多数比较轻微, 但有些仍是致命的。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提高其效益/风险比值。所以, 为安全起见, 静脉用药剂量宜遵循用药个体化原则, 并需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贯序法将86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治疗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并与采用单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胺碘酮是抗老年人室性心律心常的有效方法, 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老年,室性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和大波, 郭增平.超小剂量胺碘酮治疗中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09, 31 (17) :2275~2276.

[2] 阎明, 林春花.胺碘酮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2) :229.

[3] 武保华, 王向明, 刘志明.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最佳剂量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 10 (1) :35.

[4] 郭永红, 蹇在金, 陈琳.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4) :1777~17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师爱之平等观念下一篇:战略管理导向下的煤炭企业税务筹划措施

热门文章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