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发展趋势

2022-07-10

第一篇:纺织产业发展趋势

纺织业的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明年尽管国际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在政策刺激下逐步呈现出向好的态势,这将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此外,短期内中国经济还将处于调整阶段,基本面仍将持续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平稳增长。这些都将有利于明年中国纺织业经济运行和发展。

鉴于目前中国内需增速呈现稳中有升的总体态势,国际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的风险也较低,明年中国纺织业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全行业出口总额将会实现一成多的增长。

第二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税郭镇党委、政府

税郭镇位于枣庄市东部,总面积69.1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人口4.3万,是省级中心镇,全省经济改革试点镇。

近年来,税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突破口,坚持以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政策推动为手段,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化建设。目前,全镇纺织企业发展到53家,年产平白布1500万米、针织布3.9万吨、漂染布2.8万吨、各种纱线5000吨、加工针织内衣和针织服装9000万件,花色品种达40余个,产品出口日本、美洲、欧洲及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安排社会就业9600多人,形成了集制线、针织、织布、印花、刺绣、漂染、成衣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先后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龙头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授予“山东省产业集群富民兴域十强镇”。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园区建设,在构筑发展平台上实现新进展 不断注重加强对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在先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近期又对纺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调整修编,将206国道路南,西南村支部西侧的100亩土地划入纺织工业园整体规划,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外部空间。同时,还注重加强了对园区硬件设施的完善。累计投资4.2亿元,完成了镇驻地和纺织工业园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区建设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工业厂房、商业用房和住宅小区15.4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为适应企业规模膨胀、集团发展实际,投资3200万元先后建设了3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9000吨,园区服务和承载能力不断加强,有力的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二、实施龙头带动,在加快集团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不断注重加大对鲁瑞针织等原有纺织龙头企业的完善配套、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积极引导纺织企业抓技改、上项目、扩规模、创品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拓宽市场,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加大中小纺织企业的改制力度,通过资产重组、租赁经营、产权买断和股份合作等不同形式,重新组建了10余个规模纺织企业,共计盘活资产4800万元。还有部分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腾出空间,加强了同南方大型纺织企业的对接,利用挂靠、联合等形式,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壮大企业

实力。如:去年以来,通过与南方企业的挂靠合作,兴源公司和瑞丽染整公司成功引进了两条高温高压扩幅定型生产线,鸿泰制衣有限公司也成功引进了一条纺织品后勤处理生产线,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通过重点培植和挂靠重组,全镇以鲁瑞针织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21个。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引导龙头企业在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帮扶指导,实行生产联姻,做到市场和资源共享,双方受益,共同发展壮大。目前,通过政府协调指导,全镇纺织企业已达成组建纺织集团初步共识,并由镇政府组织,带领企业老板赴宁波巨鹰集团学习先进经验,加快筹备成立税郭纺织集团。

三、广泛招商引资,在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上实现新跨越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作为拉动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充分利用纺织产业基础好、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产业发展。一是不断优化招商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出台了“八减半”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纺织企业来我镇发展。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一方面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等本地区的专题性经贸洽谈会以及在上海等地开展的针织展销会,通过多种多样的经洽会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前期与浙江永康、金华等地区打下的合作基础,积极开展定点、定向招商。三

是积极创新招商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镇政府对个人、企业以及部门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村级招商引资作用,扩大全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覆盖面,镇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将村级招商引资企业所缴税收的镇级留成部分和村进行平分,以此来提高村级招商引资积极性,促进招商工作的开展。通过广泛招商引资,去年以来全镇又有5家纺织企业落户纺织工业园区,园区内纺织项目总量达到51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4.5亿元。招商引资在为纺织企业引来资金、项目、管理、技术、人才的同时,还使纺织企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纺织企业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紧密,这些均为纺织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底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狠抓协调服务,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提高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纺织产业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在用人、用地、供电、供水、土建及信贷相关手续的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总投资800万元的联丰焦电公司余热集中供热系统已全面运行,对纺织工业园区内鲁瑞、锦绣等8个企业实行了集中供热,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节能减排的互惠双赢。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计划,每年为企业培训输送职工600余人,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二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市场资讯等信息服务,尤其是在认真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基础上,不断加强同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在宏观上对生产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降低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同民营局对接,争取扶持资金,帮扶企业发展。 三是制定出台扩大出口创汇等奖励政策,完善了电子商务网络,协助企业做好通关、退税等工作,为纺织企业出口打造了“绿色通道”。另外,通过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与外贸挂靠联营等措施,千方百计开拓国际纺织市场,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努力扩大出口创汇。

经过积累和集聚,我镇纺织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受国家调控政策、用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影响了纺织产业发展。下步,我们将继续把纺织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强势产业集群,组建税郭纺织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镇纺织企业达到90家,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真正将我镇建设成为江北纺织重镇,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一一年九月

第三篇:棉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国共产党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xx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瞄准创建“全国棉纺织基地县”目标,突出棉纺织特色,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拉长链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纺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区建设为平台,促进了棉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05年,全县棉纺织工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645%和646%,“十五”期年均增长25%以上,棉纺织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新纺公司是我县棉纺织工业的龙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和全国同行业竞争力前20强,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39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有5个生产分厂,纱锭35万枚,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台;织机2832台,其中无梭织机946台。拥有进口清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机、无梭织机等国际先进设备1000余台(套),占公司关键装备总量的70%以上,其中气流纺生产线处于国内最大、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和经营纯棉及混纺纱、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家用纺织品、服装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13亿米。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新纺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发挥其人才、市场、信息、资金等优势,与民营纺织企业实行产业分工协作,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了xx纺织产品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

二是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101家(其中纺84家、织8家、捻线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1家、超亿元的5家。固定资产达到262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达到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年产棉纱16万吨以上,各种面料1亿米左右。企业集中布局于县纺织工业区及城关、上港等7个棉纺织工业小区内。全县民营棉纺织企业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纺公司。围绕棉纺织工业,全县常年植棉38万亩,年产优质原棉4万吨,“银鹏”牌棉花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之一。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植棉——购销——轧花——纺纱——织布——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三是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县棉纺织企业的机器设备,全部都是国家定点纺织机械厂最近三年出厂的先进设备,主要设备J128K、FA506细纱机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新纺公司辐射带动下,民营企业拥有了一批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是市场销售渠道畅通。以新纺公司为依托,整个纺织产品销售网络健全

,在国内外设有多家销售公司,同上百家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营销网络

覆盖我国中部及东南亚地区广大市场。产品质量好、年销率高,棉纱、服装面料产品产销率

平均保持在99%以上。2005年,全县棉纺织产业市场交易量近6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800万

美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1、优化结构,培育壮大龙头。近年来,在积极引导棉纺织产业开发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将一般产品生产能力向民营企业转移。不断加大新纺

公司技改投入,着力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今国际一流水平的纺织装备,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

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确保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处于全国

同行业先进水平,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纺织企业

集团。加快新纺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减少国有股份比重,去年该企业及企业持股会、县财政

三方共同出资9000万元在县纺织工业区新上了华亿纺织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同时

,着力扶优壮强,近年来坚持每年筛选5—7家骨干纺

织企业作为全县优强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施动态管理,促其做大做强。目前已有华星、鹏

升、华裕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12家达到5000万元左右。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

下,近年来全县棉纺织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拉长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原料、纺

纱、织造、印染、服装加工、市场营销诸要素,鼓励和引导小轧花向棉纺织转移,棉纺向棉

织产业、服

装加工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棉纺织产业的社会分工和产销配套,形成社

会化生产格局。

纺的方面,鼓励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兼并联合小型棉纺企业,实现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加速形成以新纺公司为龙头,以城东、城西、城南三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大

棉纺产业发展格局。

织的方面,以华亿公司为龙头,重点培育高、精、深产品的研发能力,开

发生产新型纤维材料纺织面料和防尘去污、抗菌无毒、休闲保健等功能性、环保型高档服装

面料及产业用布、装饰用布等。同时,鼓励企业以参股联合的形式,加快解决浆纱、染整等

瓶颈环节,为中小企业发展棉纺织业创造条件。

服装加工方面,重点支持新纺公司在开发生产高档服装面料的基础上,努

力搞好与外地名牌服装加工企业的“攀亲结缘”,力争在服装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同时,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资服装加工业。

3、科技带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

我县纺织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五”期间,新纺、万豪、华星、鹏升等企

业重点引进了紧密纺、自动气流纺、清梳联、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

备,改进织造工艺,大幅提高织造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针对民营纺织企业低支纱趋同

的现状,积极引导民营大个企业着力加大技改投入,已有20余家企业新上了精梳纱、包芯纱

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品牌战略实施,在严格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有

关媒体和参加各类节会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xx棉纺织业品牌,巩固扩大国内

市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大治污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把

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抓好纺织工业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县纺织工业区规划占地8平方公

里,20

03年初开始首期开发建设。按照“纺织立区,聚集产业,连片开发,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

和“政府启动,市场动作,多元投资,封闭管理”的模式,目前已完成首期规划建设目标,

占地1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2000万元。同时,切实抓

好工业区的规划管理,严格项目入驻建设标准,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目前,县棉纺织工业区入驻棉纺织企业28家,拥有纱锭15万枚

,织机500台,整径浆纱生产线4条,400型轧花厂及棉花储备交易市场等。今年以来,围绕

标准化厂房、棉花仓储交易市场及质检中心建设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实施。目前,

华亿纺织公司标准化厂房已建成,430台剑杆织机全部投入生产,在建标准化厂房32万平

方米,目前基础浇铸部分已完工。棉花交易市场项目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设在xx的交割库

,分三期工程,总投资9823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占地120亩,建标准化交割储备

库11栋,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栋。棉纺织品质检中心主要配备乌斯特条杆仪

、验布机、棉检仪等,总投资500万元,目前上级项目扶持款160万元已到市,下半年可望建

成并投入使用。县纺织工业区正在加快成为环境优美、服务优良、基础设施完善配套、项目

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节约、产业特色鲜明的省、市一流工业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棉纺织工业发展虽然很快,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

一是全县棉纺企业虽有一定规模,但大个企业较少,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

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

二是目前民营纺织企业从事纺纱生产的较多,产品趋同性强,织造环节发展

较慢,产业衔接度不高,且缺乏品牌支撑。

三是市场建设滞后,制约了纺织产业集群水平的提升。

四是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较窄。我县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

在现行金融体制下,部分企业仍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投达产

和技改项目的实施。同时,受资金因素制约,县工业区标准化厂房及原棉储备交易市场等建

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县工业区在全县纺织产业优化升级中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

五是民营纺织企业缺乏高素质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

创新能力不强。

四、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棉纺织产业发展上,将继续把其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以完善市场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园区建设和培育市场为平台,

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扶优壮强,培育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建设全国棉纺织强

县。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纱锭达到150万锭,年产纱30万吨;织机15万台,年织

布35亿米。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棉纺织工业在整个工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主要保障

措施是:

1、扶优扶强,壮大龙头。筛选10家左右技术装备先进、年销售收入超300

0万元、年纳税总额超100万的民营棉纺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争取“十一五”末使之培育成

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纳税总额超500万元的中型民营棉纺织企业。新纺公司作为全县纺

织工业的龙头,坚持技改不停步,重点发展高档色织服装面料、功能性高档服装面料等织造

技术,确保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10年企业各类高档功能

性服装面料及休闲面料超2亿米,力争销售收入超30亿元,利税完成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突

破8000万美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棉纺织产业发展,加快提升我县棉纺织产业在全国的

影响力。

2、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整合原料

、纺纱、后整理、织造、印染、服装、市场营销等生产要素,引导民间资金、民营企业采取

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企业集团等,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推进棉纺织产业的协作生产和产销配套,形成社会化生产格

局。加快市场建设,尽快建成富有xx特色的原棉大市场和纺织配件大市场。引导纺织优强

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打响xx棉纺织区域品牌。

3、建设园区,打造平台。加快工业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优势,扩

大园区影响,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贸易。加快县棉纤维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

建设,及早开展对棉花、棉纱、各种织物等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检测与监督,稳定各类原料及

产品的整体质量。加快县棉花储备交易市场建设,以诚德贸发公司国家棉花体改重点扶持项

目为依托,及早建成棉花交易市场,稳定棉纺织原料基地,并通过与国内棉花交易市场、期

货交易中心及较大规模棉花经营单位的密切协作,使该市场及早成为豫西南棉花仓储交易中

心和棉价形成中心。

4、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继续把纺织产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

,抓住棉纺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依托

县工业区和乡镇棉纺织小区,发挥好县招商办、驻东莞联络处的作用,采取以商招商、产业

招商等形式,重点组织好对东南沿海纺织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对棉

纺织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的骨干企业和工贸型项目,推动全县纺织行业在更

广领域、更高层次实现拓展与提升,在优化存量、扩充总量中实现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

本性转变。

5、科技带动,提升产业。以新纺公司的国家功能性棉纺织品开发中心为

依托,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县纺织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引导民营纺织企业

更新设备,改进纺织工艺,提高织造水平。充分利用全县职业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

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管理经营及生产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棉纺织企业家队伍及员

工素质,推动全县纺织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

第四篇: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主战略,把发展纺织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县的主导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纺织产业基地,是提升××县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发展现

2003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07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

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1、着力延伸纺织产业链条。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壮大纺纱生产规模,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要着力引进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产业要着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狠抓产业招商。抓住国内纺织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产业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增强产业链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三是搞好政府引导。立足长远发展,注重培植纺织器材生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处理等关联配套产业,并引导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根据××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

2、大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一是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积极向上争取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资金,鼓励较大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棉纺织行业重点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印染后整理重点加强针对新型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研究;化纤行业重点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及复合型纤维,注重开发引进竹碳纤维、原竹纤维等新型纺织材料。二是加强纺织人才培养引进。积极争取建立纺织技术学校,设立纺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企业需求,抓好纺织一线生产工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制订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千方百计吸引外地纺织行业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各类人才到××就业发展。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坚持培育地方品牌和引进知名品牌并举,提高品牌贡献率。大力鼓励支持本地纺织服装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同时着力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或促进本地企业与外地知名企业的合作。

3、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空间。一是建好产业基地平台。紧跟全国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做好纺织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着力推进万亩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依据产业链分步建设原料区块、织造区块、印染区块,着力完善各个区块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实现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打好基础。提高产业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落后企业的引进。二是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加快昌奉高速、天然气管网、园区11万伏变电站、3万吨印染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承载空间。三是优化政府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服务理念,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满意的服务;充分发挥纺织基地办公室、纺织产业协调办公室两个专职机构的作用,在项目配置、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信息收集、融资服务、员工培训招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推进民生工程进园区,完善园区职工公寓、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生活配套设施,落实好外来务工和进城务工者享有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

第五篇:纺织工业发展视察报告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08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08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进

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国家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7、启动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工程。一是把自主创新摆在振兴发展轻工业的突出位置,从政策上、体制上、机构上激励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合理启用原一毛、二毛、羊绒分梳厂、皮革总厂等一系列中、高级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准确把握国内外轻工业市场发展动态,紧紧跟踪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三是通过配套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产品企业化、企业市场化,进而形成产业化。

8、建立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对轻工业运行监测分析。一是统计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加大调研力度,安排全市轻纺工业普查活动,全面及时了解我市轻工业发展动态,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落实经常工作经费,充实工作人员,建立像煤、电、油、气一样的轻工业经济运行长效监测分析体系,确保及时采取调控手段,解决轻工业运行中的问题。三是应将重振传统工业工作纳入县区工业经济目标责任考核中,以确保轻工业振兴计划的落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院加强党建工作下一篇:翻转课堂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