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精神探讨论文提纲

2022-09-07

论文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向青年大学生做好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发挥着陶冶情操、形塑人格、激发思想、润泽心灵、启迪智慧的重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育人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系统性融入,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不断升华和完善大学生精神境界和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这也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固本、以文培元的新时代历史使命,让人文关怀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色和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又可以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人文性偏弱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文化路径。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系列重要讲话论述,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实践的现实需要为研究起点,在新时代语境下,针对“为什么要融入”“融入的前提要求是什么”“融入什么内容”以及“如何融入”四个方面问题,本研究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要求、主要内容,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以提升主体育人能力和促进客体的人格完善,以及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本研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界定在狭义层面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理念、优秀的道德观念和进取的民族精神。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球化的视域中立足当前实际,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将其融入当前社会生活实践场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创造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实践导向、科学对待传统和具备国际视野等五个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传递什么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架接起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桥梁,是两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媒介。从文化育人角度看,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精神资源和深邃内涵做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元固本、培根铸魂的育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最根本的还是做到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还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者和传播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浓郁的思想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二)厚德载物的包容品格;(三)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四)持中贵和的处事风格;(五)仁义礼智信道德观念。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理解、认知、认同和允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研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礼乐”等七个方面思想理念,进一步论阐如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整个育人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先导性和主导性作用。本研究所探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限制在狭义范围内,就是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层面,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确定、收集、整理、建构、转化、讲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规范和建构着受教育者的教育情境,调控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决定了“向谁传递”“传递什么内容”“如何有效传递”,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方向和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中,就是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来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教学传导和教育引导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的育人主导性和创造性,不断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涵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这也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和道德性,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实践中落地生根,进而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说服力、文化吸引力和价值引领力。本部分主要是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凝于神、立于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六个方面思想,深入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切实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建设。“凝于神”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专心致志,也就是让专注于思政的人做思政。“立于方”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政育人实践中把准政治方向,也就是让有理想信念的人指方向。“志于道”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做到以理服人,也就是让有理论追求的人谈思想。“据于德”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做到立德树人,也就是让有道德情操的人施德教。“依于仁”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做到贴近生活,也就是让有仁爱之心的人传递爱。“游于艺”就是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政育人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也就是让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就是要求大学生激发内在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学习、认知、体悟、践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与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学道致知”“明道正心”“成道修身”“行道外王”。大学生要做到“学道致知”,就是要从研读典籍、抓住重点、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等四个方面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实现基础。大学生要做到“明道正心”,就是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熔铸于个体心性之中。大学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匡正行为,在自觉允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要做到“成道修身”,也就是要不断完善自我人格修养。大学生在加强人格修养中要注重以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为底色,以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为基座,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滋养。“明道正心”和“成道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要做到“行道外王”,也就是要注重个体道德践履;大学生要切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思想、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履礼、扎扎实实做事。“行道外王”就是将个体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体现于生活实践、外化于日常行为;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目标要求。以上四个环节既是相互联系,又是逻辑递进的,“学道”而后能“明道”,“明道”而后能“成道”,“成道”而后能“行道”。惟其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也就是要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起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切实改进和优化思政育人的整体文化环境,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促进文化育人的实现。本部分从“融入高校管理服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思政理论课程、融入学生社会实践”的四个维度,进一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时性的建设工程,也是一个文化性的实践过程;融入之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实效性和感染力、亲和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凸显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创新,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强国建设培养出优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要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的内涵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历史必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

(三) 坚持实践导向

(四) 科学对待传统

(五) 具备国际视野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一)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 厚德载物的包容品格

(三) 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

(四) 持中贵和的处事风格

(五) 仁义礼智信道德观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讲仁爱

(二) 重民本

(三) 守诚信

(四) 崇正义

(五) 尚和合

(六) 求大同

(七) 尊礼乐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原因与范围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原因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范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建设

(一) 凝于神:让专注于思政的人做思政

(二) 立于方:让有理想信念的人指方向

(三) 志于道:让有理论追求的人谈思想

(四) 据于德:让有道德情操的人施德教

(五) 依于仁:让有仁爱之心的人传递爱

(六) 游于艺:让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第四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一、学道致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一) 回归原典学

(二) 抓住重点学

(三) 深入思考学

(四) 联系实际学

二、明道正心:涵养正确价值观念

(一) 树立正确世界观

(二) 认知核心价值观

(三) 内化核心价值观

三、成道修身:完善自我人格修养

(一) 人格修养要以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为底色

(二) 人格修养要以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为基座

(三) 人格修养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滋养

四、行道外王:注重个体道德践履

(一) 内核在于践行仁爱思想

(二) 根本在于踏踏实实做人

(三) 关键在于规规矩矩履礼

(四) 最终体现扎扎实实做事

第五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一、融入高校管理服务

(一) 构建常态化机制

(二) 加强人本化管理

(三) 提升人文化服务

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 物化意象设立

(二) 党团活动设计

(三) 网络议题设置

三、融入思政理论课程

(一) 理论化融通

(二) 趣味化融合

(三) 差异化融入

四、融入学生社会实践

(一) 主题教育实践

(二) 日常生活实践

(三) 对外传播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建筑安装企业成本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