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师阅读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师工作影响着未来。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是一种责任。教师首先要成为读书人,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们开启美好的读书之旅,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收获得更多。“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第一篇:教师阅读论文范文

浅阅读时代教师专业阅读的深度引领

数字技术及网络的普及,推动人们的阅读方式正从传统阅读向浅阅读变迁。所谓“浅阅读”,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更多是与传统阅读相比较而对其加以认识,如阅读内容的通俗、大众化,阅读方式的快速化、浅表化及阅读态度的娱乐化、休闲化倾向等等都是浅阅读的表征。作为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衍生物,浅阅读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浅阅读过程中人们阅读方式的快速化、浅表化抛弃了传统阅读的深层阅读、潜心思考,从而也远离了深刻透彻的思想领悟和语言美学的熏陶,从而造成阅读者思维的钝化和语言能力的退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浅阅读之“浅”正是对深层阅读的背离和戕害,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必然途径的专业阅读本身就应是一种深层阅读,讲求专业和深度,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浅阅读的威胁和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陷入浅阅读的泥淖中无力或无从自拔,更为可怕的是有的教师深陷其中却并不自知甚至成为浅阅读的推动者。这从众多教师整日忙碌于信息阅读,停留于感性阅读,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对强调概念思维的文字信息的阅读兴趣等现象中也得到了印证。这种浅阅读对专业阅读的遮蔽和戕害若不能引起及时警惕和关注,那么以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势必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应对和超越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教师专业阅读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师阅读及专业成长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的魏智渊,于2011年出版的《教师阅读地图》(旧版名为《构筑合宜的大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适宜,为深陷浅阅读迷雾中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魏智渊老师历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有着多年一线教师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其2006年加盟新教育实验,现为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主持人,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教务长,目前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研究及开发工作。魏智渊老师曾以“铁皮鼓”作为网名和笔名,在网络博客和报刊杂志上发表上百篇文章,其中关于语文教育的独到理解在中小学教育界引起广泛影响和关注。特别是魏老师在2006年加盟新教育实验后,在网络上组织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专业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更是产生了强烈反响。2011年魏老师把几年来进行专业阅读的实践在反思的基础上编著成书加以出版,一经出版好评如潮,真正成为一线教师阅读的“导师”。笔者认为该书作为“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用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鲜明的可操作性对教师专业阅读进行了有效指导,在阅读理念、内容、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层解析和重塑,成为浅阅读时代教师专业阅读深度引领的典范之作。

一、走出阅读误区:专业阅读理念的重塑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成长已经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成长更是当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非一蹴而就,但教师专业阅读不失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提出“专业阅读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并进一步强调“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的成长与发展”。[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新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却受浅阅读风气的影响,陷入功利、流行的阅读误区中无力自拔。针对此,《教师阅读地图》通过教师真实具体的阅读书目,详细梳理了教师阅读中的种种误区:如追捧流行书籍和庸俗成功学,热衷伪技术教育类图书,迷信教育概念词语等等,这些误区对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铺天盖地的书籍中却找不到方向的教师来讲是如此的真实和贴切,以至于你觉得书中所说的就是我们自己。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我们渴望能立竿见影地从书籍中找到应对的方法,于是诸如《做最成功的父母》《班主任兵法》《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等书籍成为我们追捧的对象,然而实际效果如何呢?也许确实曾经给了我们一定的激励和启示,然而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真实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依然困惑着我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教师阅读地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所谓励志类流行书籍根植于庸俗的成功学,以名利为诱饵,以速成为噱头,而忽略了对教育复杂性与艰巨性的揭示。长期陷入此阅读误区中,只会妨碍教师培养复杂性思维能力而变得更加浮躁。正是在深刻批判这些阅读误区的基础上,该书构建了新的阅读理念,正如书中所阐述的:“与学院派所强调的阅读相比,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不重视抽象的体系,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与实践相互贯通,在贯通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结构;与消遣性阅读相比,它是提升性的,强调深度阅读,强调用经典阅读构建健全的知识结构,反对单纯地将知识客观化、信息化,反对使阅读仅仅成为知识的提取、储存和转移的过程,让阅读通过浸润读者的生命来发挥作用;与随机的偶然、碎片式的阅读相比,它是基于完美模型的阅读,强调通过一定的路径与方法,构筑具有丰赡的知识结构的专业头脑”[2]。而这里所强调的以问题为核心的阅读,深度阅读、完整阅读正是专业阅读的特征,是对当下浅阅读的否定与反驳,更是对教师专业阅读理念的构建和重塑。

二、阅读地图:专业阅读内容的指引

当前信息海量增长,出版物突飞猛进,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教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专业阅读的书目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如此真诚且迫切地希望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然而首先在阅读内容、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却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阅读地图》一书如一位高瞻远瞩的导师为大家绘制了一份专业阅读地图,给无数正处于阅读道路中茫然摸索的教师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份阅读地图的绘制和阅读内容的选择并非书目的简单集合,而是建立在对教师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成长过程的考察和构想上,具有鲜明的结构性和阶梯性。首先,其结构性表现在阅读内容由三部分结构有机组成,分别是“教师阅读之学科知识书目”、“教师阅读之专业知识图书”、“教师阅读之人类基本知识之书目”,作者之所以绘出这样一份阅读地图,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作为教育这一专业领域的从业者,应该也必须拥有最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合理的知识结构由本体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三部分组成。所谓本体性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例如语文教师,就应该具备汉语知识、文本解读、学科实践及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而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必须阅读“学科知识书目”中指定的文学作品、《汉字密码》、《唐宋词十七讲》等一系列书籍;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类教育素材、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这方面的书籍在“教师阅读之专业知识图书”部分已详细列出,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等一大批相关书目;人类基本知识,是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这方面的书涉及众多领域,难以选择,但作者依然基于丰富教师知识背景的目的审慎地精选了五十余种图书组成“教师阅读之人类基本知识图书”,如《教师人文读本》、《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近距离看美国》等一系列图书,旨在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以及满足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另外这份阅读地图的阶梯性表现在三部分内容(学科知识书目、专业知识书目、人类基本知识书目)又都分别按照教师由浅入深的专业发展阶梯来挑选阅读书籍。作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着一条成长、成熟、卓越的由浅入深的发展阶梯,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学科知识书目、专业知识书目、人类基本知识书目供阅读和选择。换言之,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合理阅读路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份阅读地图必将以其科学合理的结构性和阶梯性成为广大教师专业阅读内容和书籍选择的有效指引。

三、知性阅读:专业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浅阅读时代,人们更多地停留于感性阅读阶段,满足于消遣性质的快餐式阅读,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所追求的无非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不知不觉中阅读者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面临退化的危险。教师专业阅读讲究专业和深度,若停留在浅阅读、感性阅读水平,势必损害和背离专业阅读的性质。那么怎样才算做到了真正的专业阅读呢?《教师阅读地图》提出了知性阅读方式。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专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可见,知性阅读与浅阅读、感性阅读是相对的,强调的就是深入、反思、对话,这正是专业阅读所需要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认为知性阅读应该成为教师专业阅读的根本方法,并为怎样训练知性阅读能力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诸如摘抄、揣摩、对话、交流等具体方法的介绍,更是让广大教师读者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回归教育生活:专业阅读实践的归宿

近年来,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话题成为教育界争论的热点,人们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教育的真谛和意义是来源于、存在于生活世界,是为完善生活意义做铺垫的,是最终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的。”[3]而笔者认为,这个“生活世界”首先应是“教育生活”,是丰富复杂而又习以为常甚至熟视无睹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忽略习以为常的教育生活而过度关注宏观理论层面的教育研究带来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分裂。一方面,更多的教育理论陷入到纯粹的经院式哲学的思辨中,沦为专家们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解释和指导教育实践早已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丰富鲜活经验,却难以得到有效的理论总结和提升,正在走向淡化和消失。[4]可见立足于具体生动的教育生活是一切教育改革研究的应然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阅读地图》一书的本质就是重新定义教育研究,面向教育事实本身,联系教育实践,返回教育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也正因为此,该书的前三章附录了大量的案例,来揭示专业阅读如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实践,以实践深化阅读。比如为了说明教师的专业阅读要在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展开,作者以诗歌《游园不值》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师解读此诗应该具备汉语汉字知识、古代文化常识、诗歌鉴赏知识、有关诗歌史知识等本体性知识,而要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开展对《汉字密码》、《唐宋词十七讲》、《诗词例话》及相关文学史等书籍的专业阅读。不难看出,如此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践,力图解决一线教师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指引不仅让教师感到亲切和鲜活,更让专业阅读回归到了课堂教学生活。另外,对参加新教育读书会教师所提供的《我的阅读史》的讨论和点评,是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回归;通过《扬扬的故事》、《方方的故事》等案例的分析来解读新教育实验的一组根本概念“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可以说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不再一一赘述。由此可见,该书所倡导的专业阅读强就是强调解决教育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切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旨归的,这也正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教师阅读地图》是一部浅阅读时代面对种种不良阅读风气力挽狂澜的著作,更是对教师专业阅读、专业成长有效指导的著作,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根本目的就是“竭力使读者反思自己的专业结构,并努力构筑合适的知识结构。”相信每一位阅读者(特别是教师)在《教师阅读地图》的指引下,定会冲破浅阅读的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阅读路径,构筑一条独一无二的专业成长之路。

注释:

[1]朱永新.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J].教育科学研究,2009,(06):1.

[2]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2.

[3]庞丽.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阐释[J].教育科学论坛,2007,(09):6.

[4]杨宏权.教育叙事,让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31-33.

(王卫波 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453003)

作者:王卫波

第二篇:推广阅读,从教师开始

教师工作影响着未来。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是一种责任。教师首先要成为读书人,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们开启美好的读书之旅,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收获得更多。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一位青年女教师深情地诵读着,一边舞台上是美轮美奂的关于小说《城南旧事》的配乐PPT。2016年上海市教师儿童文学推荐活动于11月1日上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举行,来自16个区的17名教师(其中静安区有2名选手)纷纷上台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且诵读讲解。这次活动是上海市教师阅读指导培训班学员的作业展示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培训项目是上海书展和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子项目,是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杨浦区语委办、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少儿读书促进会承办的上海市2016年文教结合项目。目的是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阅读指导能力,促进教师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爱好和习惯。培训班自2016年6月开班至2016年11月结业。短短6个月,主办、承办单位,专家学员付出很多,收获满满……

知名作家来当培训老师

2016年6月19日上午,“上海市教师阅读指导培训项目”在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正式启动。

开班仪式由上海市教委语管处处长凌晓凤主持,她介绍了文教结合阅读推广活动的背景。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理事长秦文君介绍了“2016年上海市教师阅读指导培训课程”,秦文君说,《图画书阅读与鉴赏》《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梳理与分析》《用完美的方式,解析作品的特色与重点》《儿童文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跨入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殿堂》等课程的开设,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世界儿童文学以及经典和原创绘本的推介,旨在更有效地促进教师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清一介绍了培训班的组织管理工作。她说: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是上海市示范性教师进修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在市教委的指导下,与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合作,共同设计了培训方案、培训课程,还编制了培训手册,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指出,“教师阅读指导培训”是今年教师培训的市级专项,旨在丰富教师人文底蕴,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助力书香校园建设。“教师阅读指导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模式都有新的突破。课程的主讲人包括秦文君、方卫平、刘绪源、李学斌、徐鲁等在内的一批知名作家、专家、名师,师资阵容之大,足以看出市教委对此项目的高度重视。作为文教合作项目,上海市教委通过与文化部门合作,强强联手,力争用好作家资源。

作为培训老师,秦文君对记者说,她觉得要把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并不是几堂课就可以解决的,儿童文学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于是她就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图书。培训班有一天的课程就由秦文君主讲,谈的是情境化阅读,怎么给予孩子一种情境,让他们以一种比较完美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养成阅读的兴趣。推荐的图书包括中国原创的儿童文学、世界的儿童文学、原创绘本和经典绘本,一共二三十种,量并不算很多,但是都很有针对性。主要是让教师具有一种选择的眼光,儿童文学不仅仅只有绘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反复的阅读,多阅读一定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是推广阅读的第一人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老师们的阅读呈现由单一的读教材读教参向更多元的读小说、读名著、读经典发展。然而,作为中小幼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还是不够系统、全面的。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正是儿童少年,要真正服务学生,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加强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指导显然很有必要,也是当务之急。

凌晓凤对记者说:“在校园推广阅读,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工作,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阅读指导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阅读爱好和习惯。教师工作影响着未来,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是一种责任。教师首先要成为读书人,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们开启美好的读书之旅,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收获得更多。”

在她看来,教师是阅读推广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成为阅读的引领者,在校园推广阅读,教师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读书成为发现自己、理解自己、成就自己的一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教师要成为阅读的实践者,大家要把培训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多措并举,创建阅读实践平台,增强阅读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重视阅读之后的语言文字实践教育活动;教师要成为阅读的推广者,作为各校的阅读骨干力量,要引领教师阅读,推动学生阅读,牵引家长阅读,让书香气息弥散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读书的良好风尚。

梳理儿童文学的规律

6月至11月,方卫平、刘绪源、秦文君、李学斌和徐鲁等5位专家分别走进培训班,与培训班的133位学员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全体学员也在专家的引领下阅读着,收获着,成长着……

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担任培训的第一讲,他讲的题目是《图画书阅读与鉴赏》,讲授国内外图画书的历史发展,原创图画书与引进图画书的特色与欣赏,解析图画书的艺术特征,挖掘画面与故事所带来的深层涵义与思考,让学员们饶有兴趣地走进了童书世界……

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讲了什么是最好的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提高学员们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刘绪源对国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精讲,教学员们解除阅读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时的盲区与误区,不再依靠网络上眼花缭乱的广告来选择国外儿童文学读物,如何一眼识别经典的、有口皆碑的国外作品。让语文教师对庞大的国外儿童文学发展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不再推荐可有可无的作品,让经典的国外精华童书成为孩子的手边必读。

上海师范大学的李学斌老师的讲课更针对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立足于先期领会儿童文学基本原理、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基础,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关联,并通过儿童文学各种文本的阅读、鉴赏,以及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深入研习,掌握儿童文学文体特点和阅读、鉴赏方法,以期有效增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中自觉运用儿童文学的良好意识和驾驭儿童文学文体教学的能力,从而使儿童文学真正成为小学语文必备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著名作家、诗人徐鲁先生结合儿童阅读现状,与老师分享他三十年的文学思考、阅读经历和写作体验,针对不同文学题材,特别是诗歌、散文,指导语文教师从儿童文学涵义的层面,对学生解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特色与重点,开设体现文学才华的语文课。解答教师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引导他们跨入经典文学阅读的殿堂。

“这次的培训内容以小学为主、初中为辅,”秦文君说,“讲课主要梳理儿童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儿童文学阅读的规律。”以前大家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还是比较粗浅的。但通过此次培训,学员对儿童文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文学的理解,很难设计一个标准答案,秦文君们想说的是,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可以有一个比较宽泛的标准,可以多角度、更多元,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阅读。

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

“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和研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样也影响着孩子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为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市语委办举办了这样一期培训班。”秦文君说,“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老师走进儿童文学,了解儿童文学,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进而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通过老师来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让他们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专题培训,我们把我们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对书籍由衷地喜爱,使得他们和孩子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指导孩子时更有针对性。”

这次培训,从全市的100所书香校园选出了教师代表,陆晓敏是其中的一员。她在11月1日的荐书活动中推荐的书目是陈丹燕的《我的妈妈是精灵》,娓娓道来,又充满思考,获得满堂彩。

接到培训班招募通知的时候,陆晓敏正好在学习如何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在她所在的学校,开设了朗读课程和阅读课程,于是她就以语文老师的代表,去参加了培训。

“这个培训班从6月开始,每个月一次培训,双休日一整天的时间。虽然时间也不是很长,但让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收获,还有为人处世,也有很大的启发。”陆晓敏对记者说。

因为专业背景和个人爱好的关系,陆晓敏一直都很喜欢阅读。这次培训班中,她接触到了很多好书,很多绘本。上课时,她已经将不少在培训班上接触到的绘本推荐给了学生。在荐书活动中推荐的书,正是在她成长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在培训班中,她也交了不少朋友,他们常常一起交流。培训班上午上课,下午对谈。每一位讲座的老师都会留下与培训班的学生互动的时间。诗人徐鲁还在现场设置了朗诵的小环节,带来了自己签名的书。

专家精彩纷呈的讲座,让全体学员收获满满:阅读是一门科学,在阅读现象背后蕴含着阅读的法则;阅读指导是一门艺术,自由、独立、个性的阅读实践,展现的是阅读的魅力和乐趣;引导学生与书为友,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更是每一个深谙语文教学之道的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最后一堂是学员自培互培课,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展示自己推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互相启发,互相分享中提升自己。

培训期间,学员在认真聆听讲座的同时,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分享阅读经验,参与书籍推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撰写了有关阅读指导教学的论文。《试论基于“对话”的“专题探究式”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做一个自觉、快乐的阅读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每天10分钟自主阅读”中的养成》等论文观点鲜明,事例典型,文笔流畅,论述清晰;《失落的一角》《夏洛的网》《追风筝的人》等世界优秀读本的推介,开阔了孩子阅读的视野,引领着孩子汲取优秀文学的养料,向着健康自信阳光迈进。《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一书的出版,正是全体学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这一篇篇朴实、不加雕琢的文章,是学员对专家指导的感悟、实践,是学员从专家那里“讨”到的招式,“搬”到的方法,是热爱文学,有信念、有追求的老师,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指导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训虽然结业,但学员们的学习、成长必将延续,他们也一定会学以致用,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作者:何映宇

第三篇:论语文教师的阅读

[摘要] 王崧舟老师说“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师的读书问题。具体主要从教师的读书现状,教师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关于教师读书的一些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阅读和提高教师底蕴的问题。教师的阅读对于提高教师素养,增厚教师底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不读书,伪读书的现象,针对次,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促进教师,改善教师读书的现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读书语文教师底蕴诗意

王崧舟老师说“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大声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语文是文化之根、艺术之基,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巧,还有方法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情感与人格熏陶与感染。因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有底蕴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做到精读,细读,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读,从而增厚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素养,塑造人格魅力,认识、了解、教育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精彩,诗意盎然。

一、语文教师的读书现状

如今,在教育界里“教师专业阅读”的口号喊得很响,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很多学校,很多老师仍然不读书,即使读书,也存在着伪读书、没有计划盲目读书的现状。一些学校为了督促老师读书,规定两周或一个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要求写读书感想,开会讨论读书心得。学校举策是好的,可是一些老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去网上查一些读书感想,读书心得等类似文章随便改几个字或只字未改,在读书研讨会上朗读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一些教师教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连教材也懒的读了。备课仅仅是抄抄教案,教参。课堂上捧着一本教参,照着读上几段了事。或者,囫囵吞枣似的读一读课文。所以授课的内容也只能是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对于自己清楚理解的部分就精讲,对于自己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无论其对理解文本重要与否都一律跳过。可怕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如此上课,连最基本的课堂知识的传授都难保证,更别说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了

二、语文教师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教师的阅读状况已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也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它关乎到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关乎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读书,可以克服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怠倦。我国中小学老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特别是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对老师管的太多,统的太死。这使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单调和枯燥,几乎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前人和自己。教师长期以一种相同的、没有活力的、缺乏激情的姿态紧张工作,怎能不产生厌倦?”有了职业怠倦感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也就不免敷衍和应付,也就无心探索与钻研教材了,这种心态下的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而读书,可以增厚教师的底蕴,教师在课堂上能轻松自如,从而能应付较大的工作量不易产生职业怠倦。读书使教师内心变的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才能不断的创新,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创造出诗意的语文课堂。

读书,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做到知识广博。“这是因为,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专业水准高,亲和力强,对什么都略懂”。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多读书,广读书,修炼成对什么都略知一二的“杂家”。熟知诗、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内心情感,方可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方可体会到语文的诗意美。

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给学生带来榜样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毫无疑问,在学校中许多东西取决于学校总的规章制度,但最主要的方面则永远取决于与学生处于面对面地位的直接教育者的个性:教育者的个性对年轻的心灵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无论是教科书还是道德格言,或是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这种力量。”可以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同样,拥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老师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品质,也会更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三、关于语文教师读书的一些建议

读书,首先就是读教科书。我们的教学是依靠教材来教的。虽然不能说教材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对教师来言,它仍然是教师最好的读物。因为中小学教科书里凝聚了人类最基本的经验,那些内容是最核心,最基础的,是构建精神、知识大厦的最主要元素。阅读各科的教科书充分了解本学科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联系。在授课时经常提及别的课程的学习,既展示了教师的丰富的知识,又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多读专业经典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你要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语文教师更要熟读中外文学经典,尤其是本国的古典作品。只有书读多了,“知识背景”就会广阔。“知识背景”广阔了,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也会变得丰富。你也就会成为有学养,有魅力,有个性,有底蕴的语文教师,从而才有能力追求语文教育中的诗意的境界。

最后,为自己读书。读书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为了修炼自己的身心,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能量,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也就是说读书如吃饭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功利主义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读书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功利目的。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读书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目的,更不要为了在人前炫耀,显摆学问而读书,而是为自己读书,用生命读书。

“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教师,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品质,从而引领社会读书的风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以勤读为舟,向浩瀚无边的文化大海里漫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方可承担起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作为语文老师更要会读书,为自己读书,用生命读书,把读书做为自我生命存在的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丰富理解力、想象力,使内心变的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方可追求语文教育的诗意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黄圣周.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读书[J].咸宁师专学报,2001(2)

[7]林再兰.试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长沙大学学报,2003(3)

作者:孔春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