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2022-05-1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大学英语课堂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隔堂讨论这三个环节阐述了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提高师生课堂幸福指数

(中国石油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英语课堂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和心理学理论出发,提出有效构建生态课堂的几点建议,从而为改革中大学英语课堂献策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师生的课堂幸福感。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幸福感

一、引言

当前国家经济政治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应势改革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师生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获得知识,还要更加有趣地探索世界,提高认知并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存在的幸福感。教育部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大学英语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坚持分类要求和因材施教”,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可行的参考模式。目前各学科蓬勃发展,学科交叉研究的现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为行为模式改变发展提供了丰富理论基础。本文分析大学英语现状,交叉生态学和心理学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发展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师生课堂幸福指数。

二、生态课堂和课堂幸福感

课堂是师生共建的主要交流环境,从课堂的自然环境(课桌讲台等)设置到课堂内人(师生)的关系和交流,以及课堂气氛(师生的活跃程度)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的课堂情绪和感受,从而影响师生课堂幸福指数。健康循环、协调发展的生态课堂为课堂主要元素(教师和学生)提供和谐发展空间,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师生双方共同的课堂幸福感。

1.生态学认为,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处于相互适应的动态之中,从而协调发展。生态课堂是以生态的眼光和方法组织改善课堂。课堂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共同体,该系统中存在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存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在固定时间段共生合作形成生命共同体(尹红艳,2016)。简言之,生态课堂是由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设施按照一定规则和理念设计组成一个相互作用并互相依赖的具有信息分析和交流功能的有机整体。课堂生态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维持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课堂保障课堂教学及学习效果,同时使师生双方完成自我实现,提升师生的课堂幸福指数。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非常满足的情绪情感状态。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快樂,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开发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个人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应更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正面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主观体验,提倡教育工作者应以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陪伴学生完成获知体验。教师应首先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会在感染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幸福的感受能力。学生的幸福感体现在他们感官上对客观世界和知识不断探究思考的乐趣,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感;通过愉悦平等的课堂沟通交流和小组合作实现作为社会人的人际交往需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大学英语课堂现状

2010年央视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学习特点缺乏基本理解(郑佳丽,2014)。外语工作者过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学科发展需求乃至考试需要,对其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关注较少。大学英语课堂对学习者思维方式拓展、价值观念和人格结构的发展及学生的课堂情绪及课堂幸福感关注度不够。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和全国高校的扩招,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课堂有效交流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对流水式课堂失去兴趣。教育科技的发展、手机网络等广泛应用,使教师课堂受到挑战,教师授课的幸福指数降低,教师自我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尤其是近年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开始,分级教学方便教学过程,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部分学生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缺乏课堂幸福感。师生内在情绪作用于他们的潜意识或显意识,给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使教师授课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偏差,课堂气氛不良,教学及学习效果削弱。这些情况亟待改善。

四、有效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语言课堂学习不仅注重信息的传递和吸纳,更注重观点的表达与交流。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第二语言表述时,在语言表述水平达标基础上,情绪心理因素对表达效果起了很大作用。良性循环的生态课堂为语言学习者提供物质和心理的安全保障,强化课堂学习效果,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和课堂幸福感。综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感受,笔者认为:积极营造良性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授课环节学生体验式学习、加强课堂有效的师生合作、增进师生课堂情感交流是构建生态课堂、提升师生课堂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

1.营造良性课堂环境。从课堂自然构建来讲,课堂组织空间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设置圆桌式或环式空间模式的面对面模式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加非语言交流的机会,达到最佳交流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丰富课堂,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在线学习,完善线上及线下的课后跟踪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从课堂主体来讲,师生双方指定约束双方的制度和规则,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教师平等对待每个生命,不只看分数或关系。接受学生差异,并关注学生个性化优势,努力助其成长。例如:有的学生英语成绩并不好,但极具表演天赋,在制作微电影等小组活动中大显身手,可以收获极大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情感的投入,教师就会教得积极,学生也会学得投入。在教学过程中,伴随学生获得知识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

2.构筑体验式生态课堂。体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环境,提供体验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的语言活动。语言不再是外在表达而是内在的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的体验和参与。例如:课文“The Last Leaf”,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英文短剧现场在课堂上呈现。大家在参与感受与评论中完成对整个文章情节和任务的理解,达到语言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目的。对于某一观点即兴的课堂辩论或表演,是笔者创造体验式教学课堂的常用手段。

3.构筑合作式生态课堂。合作共生是生态最基本的表征。课堂合作不仅体现在简单沟通中,课堂内外小组合作竞争也为学生成长提供人际交往环境。通常笔者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学在预习、课堂讨论、作业甚至写作等课堂活动中以小组方式进行。小组内成员签订“合同”,明细权责,轮流负责,大家共同管理,共同荣辱。为完成相关任务,小组之间需要不断合作竞争。在合作中,学生体会社会化的约束、沟通与协作,学会平衡个人与团体关系。通常合作成功的小组,组内成员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课堂中学生富有活力,师生合作和谐,教师和学生都能完成自我实现并相互配合,课堂中人就会感到愉悦、感受幸福。现代化合作式生态课堂为提升师生课堂幸福感提供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

4.构筑愉悦的生态课堂。现代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传统严肃的课堂下他们有不同的“娱乐”需求,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表达欲望,首先教师课堂设计需要智慧。例如:下面一个口语讨论题:“What historical figure do you like most?”笔者将此口语题目变成“What historical figure would you like to marry?”学生课堂讨论积极性大大增强,自主发言人数增多,讨论效果显著。此外,大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决定他们有极强的好胜心。在学习及测验过程中,多使用正强化,以加分原则鼓励学生“斗起来”,相互竞争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更喜欢“即时性反馈”。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全面即时,快速即时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再次尝试的热情,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手段。

爱的语言有很多种,师生学会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引导学生正视“成长的烦恼”,客观评价自我,积极疏导情绪,学会体会幸福。维持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情感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尊重、宽容学生,在课堂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心理。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从而师生互相陪伴,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终极价值。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的一个场景,是师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定的生态圈。课堂中一个个具体又各具特色的生命相互尊重的同时不断交流、竞争、平衡,共同构筑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圈”,教师和每位学生为之贡献的同时从中汲取养分完成个人成长,生命得到滋养,共同感受幸福。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潘光文.课堂的生态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3]肖永春.幸福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尹红艳.生态课堂的建构[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5]郑佳丽.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J].博览群书·教育,2014(11).

作者:顾丽娜

第二篇: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摘要】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隔堂讨论这三个环节阐述了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在此背景下,2014 年初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其课堂上提出并试行了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讲授式课堂及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深刻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后“主动学习”。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对分课堂的理论及实践被迅速推广到全国高校中,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肯定与支持。“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即教师和学生将课堂“对分”,教师讲授占据一半的课堂时间,学生讨论则占据另一半课堂时间。“对分课堂”的重要创新之处为“隔堂讨论”,就是在课堂上将讲授部分与讨论部分分隔开,学生利用这两部分之间的一周时间自主学习,自己对知识“内化吸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课后有理由与动力去主动学习,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课堂讲授后立即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准备,讨论效果不佳的问题。对分课堂把教学时间刻画为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 PAD 课堂。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学校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但由于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很难坚持下去并进行推广,因此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而学校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实施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出勤率和作业成绩占30%,这一举措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此外学校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一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积极性动力不足,且自制力较差。大学英语课连续两节,长达九十分钟,主要由教师讲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逐渐会感到课堂听讲枯燥乏味。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主要都在老师讲授后立即当堂讨论。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是无准备的讨论,学生的焦虑感增加,这就达不到良好的讨论效果。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并在下次课上讨论作业的内容,但讨论的内容也是教师给定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培养。除此之外,网络技术及多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上网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手机也可以装上各种软件辅助学习,学生获取知识有了多种途径,因此很多同学认为听不听课无所谓,这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讲授。教师的课堂讲授在对分课堂中占据半壁江山,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以此为教学目标。根据大学英语课的惯例,每单元安排两周的时间教学。在对分课堂上第一周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首先教师提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听听课文和单词的录音;接着对文章的段落结构进行分析,概括作者的写作技巧;再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及其基本用法,分析几个长难句的句型结构并讲解翻译技巧。在此第一周的讲授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讲授的“度”,点拨、讲解课文中主要的重难点,但不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内化吸收。学生在教师讲授后的一周里进行自主学习,复习老师讲授内容,准备下周讨论内容。这一阶段被称为“内化吸收”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了解掌握知识点后深入思考,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个人体会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课后作业的形式包括“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及课后练习题。“亮闪闪”要求学生完成常规作业后,总结出自己受益最大、印象最深的内容。可以是语言点,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考考你”是指学生列出自己的理解,但其他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以問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挑战他人。“帮帮我”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在讨论中求助其他同学,比如某个长难句的结构、某个词汇的用法等。

3.隔堂讨论。对分课堂的最大亮点就是“隔堂讨论”。第二周的课程为分组讨论课。第一次课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为上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为20至25 分钟。小组成员围绕作业内容特别是“亮、考、帮”,根据各自的收获,疑惑,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差异和对知识接受程度不同等,有的同学讨论内容与所学无关,还有些同学无法融入小组讨论,不参加讨论。因此教师要巡回观察、督促每个小组的讨论状况,进行引导和帮助。最后20分钟时间各小组讨论课后习题,试着给出答案。

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了教学相长,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开辟了新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模式的适用性与理论基础研究》。

作者:胡薇

第三篇: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摘要】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有效应用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重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英语教学目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方向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完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作者简介】杨晓歌,咸阳师范学院。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充分发挥出对分课堂的教学优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应用的可行性,并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 对分课堂基本概念

张学新教授认为,对分课堂是以传统教学课堂为基础,结合讨论式课堂的教学优势创建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对分”指的是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将传统教学课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另一部分为学生自主讨论交互学习。对分课堂指的是将教师的授课时间和学生的讨论时间分开,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对分课堂将教学分为教学讲解、知识吸收和教学讨论三个部分,简称PAD教学流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对分课堂的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緩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英语教学成效。对分课堂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突出英语课堂教学特色,让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共同进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英语语法和基本词汇构造。教师负责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教学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实现理论知识转化,通过学生的思考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教学内容开展英语对话。对分课堂与传统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分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制订出层次化教学方案,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本质上讲,对分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各自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了知识内化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对分课堂教学讲解阶段

课堂知识讲解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首要环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以教材中的主题课文为基础,通过对英语课文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将教学讲解阶段分为重点词汇背诵、文化背景介绍、英语原文结构分析、语法句法剖析、重点内容翻译、相关主题写作几部分。

1.重点词汇背诵。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牢记重点词汇的主要用法,可布置给学生利用词汇特点写出英语例句的课后作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的基本用法和写作技巧。

2.文化背景介绍。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在进行文化背景介绍的过程中,需要先列出与课文相关的西方文化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语音、动画、视频等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英语使用中的忌讳,提高英语应用的有效性。

3.英语原文结构分析。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章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好英语原文的难易程度。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文章需要通过教师的逐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基本语言构造和文章的行文特点。而一些难度较小的英语文章,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剖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句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

4.语法句法剖析。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式,仔细剖析句中所含有的英语语序结构、语法重点、翻译难点,让学生掌握英语文章翻译技巧。其次,组织学生利用课堂上掌握的语法知识,模仿文章中的句子进行英语文章创作,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内容,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

5.重点内容翻译。英语翻译是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好学习任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应用,在网上输入教师需要讲解的英语原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并结合英语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设置知识框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6.主题写作。英语文章的讲解需要以文章主题分析为核心,与学生一同找出英文的基本框架和关键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英语原文相关的文章创作,并通过网络的便利性进行自主练习,将写作的文章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给教师,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参考,学生通过写作复习教学讲解阶段提到的语法结构和重点词汇。

三、对分课堂知识吸收阶段

知识吸收这一教学阶段需要通过学生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渠道,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通过教师的实时指导,帮助学生消化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任务。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实践教学措施。教学完成的一周内,属于学生的知识吸收时期,教师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析能力、知识思考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整理出教学的重难点,构建学习框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来设计学习任务,以此考查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和语法句法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在互联网平台上请教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知识吸收的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为之后的教学讨论奠定基础,通过知识吸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在影视文化写作任务布置完成后,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进行英语资料的查找,搜集优秀的国外电影视频,以此作为写作的基本依据,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情景,为个人英语文章的创作提供参考。知识吸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解决实际的写作问题,学生要将吸收的英语知识内容记录下来,合理规划自主学习时间,积累学习经验。

四、对分课堂教学讨论阶段

教学讨论不是完成教学后的直接讨论,通常设置在教学完成一周后,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讨论小组,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辅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讨论全程采用英语。首先进行小组内的知识探讨,将知识吸收的整个过程作为讨论的主要依据,小组长要记录下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完成知识讨论后,教师可以打乱分组,将原小组成员分散开,讨论内容不变,依旧将小组的重点讨论内容记录下来。这两轮讨论过程中,教师负责观察、监督学生的英语使用情况,不能直接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为学生解答任何英语问题。最终的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几个小组,由发言人阐述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在阐述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并回答小组成员提出的英语问题。最后是教学总结环节,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检验。学生之间通过英语讨论,有助于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组成员划分要遵循分组原则,保证分组的公平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探讨英语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讨论要规定好讨论时间,通过相互讨论彼此交流,解决英语交流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五、 对分课堂教学流程

在开展第一单元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应用对分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将教学流程分为单元词汇教学、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课文结构教学三大板块,让学生了解第一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吸收和理解第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重新回归到课堂,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讨论教学重点,将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到教师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将教学内容分为语法结构知识巩固和主题写作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写做任务,以此类推,将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分为不同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吸收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利用旧知识进行学习拓展。对分课堂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利用英语基础知识解决英语应用问题,熟练地进行英语交流,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六、总结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结合英语教学的广泛性、独特性,通过多样化教学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以对分课堂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将传统教学内容分为教学讲解、知识吸收、教学讨论三个阶段,创造全新的英语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伦,唐歌,王力.对分课堂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4):93-96.

[2]仝海侠.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140.

[3]曲通馥.“雨课堂+对分課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1):89-94.

[4]张科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20(1):39-40.

作者:杨晓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习动机理论论文下一篇:化工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