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

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 篇1:

洗涤用品 绿色发展新风尚

消费升级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去污力的保证以及价格的便宜,更多趋向于对洗涤用品的细分化和功能化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洗涤用品行业的技术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洗涤用品行业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2021年7月27日,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和中国日用化工协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新剂型洗涤产品发展大会”在广州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热烈探讨交流我国新剂型洗涤产品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研发生产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在会上介绍,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制造装备的升级、消息者需求的变化以及新商业模式的迸发,以新剂型洗涤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洗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他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国内香氛类、凝珠类、免洗类、片状类等新剂型产品超过200亿元。

“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的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等相关的政策,将直接影响着洗涤行业的发展和变化。王万绪认为,当前,中国洗涤行业应积极应对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的课题。

上游市场形势大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洗涤用品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升级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去污力的保证以及价格的便宜,更多趋向于对洗涤用品的细分化和功能化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洗涤用品行业的技术提升。

从1959年,上海合成洗涤剂厂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包合成洗衣粉开始,已走过62个年头。洗涤用品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原料油脂深加工、主要表面活性剂国产化、洗涤用品生产產业链完整、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升级、本土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稳步提升的产业格局。

2015年-2020年,我国洗衣液渗透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从洗涤用品行业企业占有率来看,2020年我国洗涤用品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有两家是我国本土民族企业,分别是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0%和17.4%,超出排第三位的联合利华近5%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本土洗涤用品企业广州蓝月亮、威来集团、山西焦化和上海制皂也在中国洗涤用品前十企业之列。从品牌占有率来看,2020年我国洗涤用品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品牌全部为本土民族品牌,分别是广州立白旗下的立白、纳爱斯旗下的雕牌和广州蓝月亮旗下的蓝月亮。

我国洗涤用品行业目前以液体化、浓缩化和绿色安全为主基调。地区发展不平衡决定洗涤用品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地区性产品开发和功能性配方开发缺乏创新性技术支持。虽然本土品牌市场规模已经起来,但在高端洗涤产品、高品质产品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产品除考虑功效性外,更加注重安全与环保、生产过程中的节能节水以及运输过程中能耗和物耗的降低。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是国内洗涤用品业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洗手液、洗衣液、洗衣粉依然是市场上洗涤用品的销售主力。从洗涤用品的上游原材料来看,烷基苯、硬脂酸、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油脂等是生产洗涤用品的重要原材料,也处于国家加强环境监管的化学品生产行业之中,其产量与价格变化对洗涤用品行业具有重要影响:一是上游产量规模的稳定性影响着洗涤用品行业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二是上游产品的价格影响着洗涤用品的生产成本。

近些年来,洗涤用品上游原材料的变化,烷基苯产量有望增长,硬脂酸价格趋于下降,表面活性剂产量稳定,酶制剂进口不断下降等,这些都为我国的洗涤用品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洗涤用品原材料之一的烷基苯,是芳香族有机化工原料。随着石油化工和合成洗涤剂生产发展,我国烷基苯产量不断增长。在成功引进与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我国的烷基苯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17年2月,金陵石化烷基苯厂单月产量20282吨,首次突破20000吨大关,保持当时亚洲最大烷基苯产量地位。烷基苯产量持续稳定的增长,能为洗涤用品行业提供稳定充足的原材料。

在洗涤用品中,助剂可以发挥或加强洗涤作用,能增强表面活性剂活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工业易处理性。加入到洗涤中后,可使洗涤剂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或可使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降低,因此可以称为洗涤强化剂或去污增强剂,是洗涤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

硬脂酸类产品的原料均为可再生的天然资源,主要有椰子油、棕榈油和牛羊油等。这些都适应现代及未来化工产品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硬脂酸及其衍生物产品可广泛用作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洗涤用品、农用化学品、药品及其他工业化学品,市场需求前景看好。根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 ,从2010年-2020年硬脂酸的价格走势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4月,硬脂酸价格达到9526.47元/吨,为近年来最高价格。之后数年价格下滑,2020年7月,硬脂酸价格为6399.99元/吨。

针对终端产品功能化与差异化的需求,表面活性剂原料在传统大宗品种方面不仅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在装备及工艺方面得到了提升,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多数原料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适合于洗涤剂产品的新型功能性原料的生产有所突破,如表面活性剂部分催化、装置及分子设计的关键技术、实现醇醚糖苷的万吨级产业化、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万吨级产业化等,这对优化洗涤用品配方起到了积极作用。

绿色发展不停歇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众多公司以及社团都在呼吁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日常必需品的洗涤用品,绿色发展自然是头等大事。洗涤用品的节能降耗包括产品开发设计环节、生产环节、运输销售环节以及消费使用环节等多方面。因此,需要在产品开发设计理念上从源头开始进行节能降耗的研究,开发绿色、环保、节能、节水、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各类液体洗涤剂产品,大力开发节能和资源节约型液体产品和浓缩化产品,对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开展清洁生产研究,并引导消费者使用,缩短与国际洗涤产品的技术差距。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为保护环境,致力于推动中国洗涤剂由固体向液体、由有磷向无磷及由普通型向浓缩型的转变。随后对于绿色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实行,全国性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制度随之建立,其中垂直管理、环境税、排污许可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相关政策促使高污染的化学品生产行业主动转变,清洁生产。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洗涤用品产业的重点。大力支持生产企业开发绿色原料产品,推行生态设计,研发浓缩化产品;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鼓励开发新型绿色可再生资源提取的绿色表面活性剂;鼓励使用绿色可降解螯合剂、酶制剂以及其他高聚物共同提升洗涤效果;突破洗衣凝珠水溶膜国产化技术瓶颈。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以加快推进洗涤剂浓缩化进程,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为切入点,于2019年9月组织召开了“中国洗涤用品行业洗涤剂浓缩化绿色发展峰会”,会议邀请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行业组织、知名企业,针对我国洗涤剂浓缩化程度较低的原因、行业发展方向、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展开充分研讨。会议达成的共识是,未来推动行业绿色协调发展,加快洗涤剂浓缩化进程,需要在4个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升级;二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三是落实国家“三品”专项行动计划;四是加强消费者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和调动生产企业在洗涤剂绿色化浓缩化进程中的作用和积极性。

2020年,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将继续加强行业绿色发展方向引领,从原料、产品、设备、包装、材料、供应链等多维度组织开展全面、深入交流研讨,为下一步研究制定洗涤用品行业“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一方面洗涤用品的市场具有一定的需求刚性,另一方面新品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消费者对于洗涤用品的消费升级,使得其未来增长仍具有乐观的空间。

以广州立白为例,对于绿色发展,立白集团长期以来也在努力谋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2016年在北京发布了行业内首份“立白绿色健康战略”,并成立“立白绿色生活研究院”,通过科技的力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原料、绿色配方、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近年来,立白集团还相继推出了一批绿色健康的洗涤产品。

“如何在发展洗涤用品工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我们日化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曾多次表示,洗涤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依然充满了创新的空间,比如,通过科技的创新,可以让日化行业向更加高效节能、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日化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供给是一个摆在全行业面前的课题。

如今的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在“十四五”的规划中将按照绿色化、浓缩化、功能化、高质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将会大有可为。

作者:刘锦鑫 张如意

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 篇2:

基于第三方物流风险理论的物流商品保险研究

摘 要:社会活动中其自身经济活动运行动力即为物流活动,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物流活动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物物交换之后则是货币流通阶段,生产递进模式盛行以后,经济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物流活动与经济活动中普遍交易模式不同,因为其并不具备一定的经济独立性,生产环节中的货物流通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物流,1950年至今,产品多样化使流通成本较以往相比有所提升且开启了物流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风险理论;商品保险

现代物流特征是在第三方提供系统化物流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经营者并非只承担着买方角色和卖方角色,商品流通时会出现损失状况,一旦此种状况产生则需承担责任。物流运行过程中,仓储形式和运输形式只是其中之一,包装、搬运和装卸相结合的物流结构系统核心环节即为物流链整合,之后在此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物流服务。物流经营中的基本风险固然存在,需要进行物流商品保险策略执行才能有效维护各方利益以促进物流行业领域的长足发展,以下是对基于第三方风险理论的物流商品保险工作的详细分析:

一、第三方物流风险理论概述

1.物流企业经营者和客户在进行合同签订时所面临风险

风险产生原因包括多种因素,风险表现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货物损坏即为物流风险的一种,其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经济赔偿风险,物流企业负责物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事务,物流企业经营和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其所面临风险主要分为因自然灾害和火灾等导致的运输物流商品毁损风险、物流商品碰撞风险、物流商品出轨搁浅风险以及沉没等事故风险等。除上述内容之外,盗窃状况现象和野蛮装卸现象也是导致物流商品货物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实际归属于观因素范畴内,之后在此基础上贯穿与配送和运输以及装货过程中,其次则是由于物流企业不按时配送所产生的赔偿状况,因为赔偿所产生的违约责任是相关物流企业所必须严格执行的,物流行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模式正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正在向准时制新型物流经营模式转变。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物流工作运行中应履行准时制物流政策,应以准时生产模式为主,并进行新型物流结构体系构建,我们通常所说的准时制物流是指对必要产品进行数量品种分类和必要品种分类,在原定时间内进行信息传递给客户和生产线。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思想得到强化,其基础性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们应该按照具体物流服务协议进行及时的物流商品配送,只有达到客户要求才能促进业内领域发展。企业运营商品错发给网络客户造成损失时需承担赔偿责任,此种责任风险被称为侵权责任风险,此种风险主要因为商品货运凭据制作方式的纯手动性而产生,凭据方式的单一会致使字迹模糊状况和信息录错状况等产生,共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物流商品分拨路径错误状况时有发生,客户根据物流协议中物流配送条款进行索赔请求赔偿,侵权责任风险也因此产生。

2.物流经营者和对应分包商之间所面临风险

现代化物流不断向前发展中其经营环节以多样化经营为主,外部商品包装过程经营和物品储备过程经营和配送过程经营等且具备一定复杂性,但是现下我国营运状况和运营范围受到较大拘束,物流企业经营受限,仅存仓储操作和配偶操作等几种单一操作模式,无法完成物流运作,此种经营模式的单一性需要企业积极拓宽业务渠道并寻找专业性较强的分包商进行合作,将自身经营能力相对薄弱的工作环节进行委托,其委托过程中主要委托形式即为分包协议式委托。在分包协议签订之后,假设此时物流企业遇到非诚信分包商和资质差分包商极有可能会面临货物损失风险和被欺诈风险,若物流商品货物损毁状况产生时,物流企业和物流单位对分包环节货损状况并无实质性错误,但其却必须要对相关客户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分包协议物流企业事先进行责任赔偿,但在此项操作换成之后便可对分包商进行一定的责任追究,物流企业、物流单位与客户和分包商之间需拟定不同种类的合同,其内部自身独立性相对明显,法律和条款与相应限额之间的差异很大,物流企业先行赔付之后并不能够从分包商除进行全额追偿。综上所述,作为物流企业经营人员,应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包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运营成本降低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果出现相反状况则会使物流企业和物流招收的经济损失程度大幅度提升。

二、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定义与现状

1.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定义

物流商品保险其自身综合性相对较强,单从宏观角度出发,物流商品保险会与物流活动相互关联,假设此时与相关物流概念相互结合就会得出物流商品保险的真实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商品保险就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对财产,货物运输,机器损坏,车辆及其它运输工具安全,人身安全保证,雇员忠诚保证等等一系列与物流活动发生关联的保险内容,其中还包括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物流管理中物流保险是其中核心工作之一,其经济性特点和合理性特点等尤为明显,其以风险管理中重要执行措施形式产生,从物流企业和物流单位角度而言,适时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有效防范有自然灾害和相应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物流商品损坏和灭失,同时可以获得及时稳定的经济补偿,物流运行得到全面保障以至物流经济能够稳步增长。物流企业级单位可以以保险模式的运行使得社会公众责任得到正常合理转移,那么此时这种责任就应该由保险人来全权承担。此处强调一点,保险人风险承担则热较大,其集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与一体,一般事件和日常案件审理中具有风险防范经验和信息掌握手段等,此时也可留有大量空余资金进行防灾能力提升和防损能力提升等,之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发生破坏性等,所以物流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现状

(1)物流经营者的基本投保意识淡薄

传统观念的存在会对物流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多数物流经营者大都存在侥幸心理,很多物流经营者都自认为不会那么容易就会出现物流风险,其对风险意识并不到位,假设此时真的出现物流风险,那么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物流风险成本支出,所以其并不希望主动进行物流运行环节投保,物流商品保险意识偏低致使物流投保流程不能正常完成且阻碍性较大,与此同时,会受到实践中并未有高效投保的影响,大多数物流企业管理者和物流企业经营者认为全部风险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但是由于物流公司经营者对物流保险功能认识不清致使管理环节松懈,当物流商品发生损失之后就会与保险公司产生极大矛盾,这并不利于物流保险行的长足发展。

(2)物流商品保险责任涉及范围较小且与现代化物流业务发展想象不相互匹配

本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了物流商品综合保险,物流综合保险主要分为物流商品责任保险和物流商品货物保险,物流商品责任保险主要是指违反合同的物流货物毁损责任经济赔偿,合同拟定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由于火灾状况和保障状况所进行的损失赔偿。因碰撞状况和挤压状况而导致的物流商品损坏所进行的损失赔偿。因为物流运作过程中,其运输工具会出现因碰撞、坠落和触礁以及出轨、沉没状况等引起的损失赔偿。在满足运输规定条件下因天气恶劣遭受雨淋所进行的具体经济赔偿,物流货品装卸员工因自身违规操作而进行的具体赔偿,物流运作环节中会给相关第三者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但这些状况并未被正式列入到具体保障范围当中,此类险种中对数十项保险人不予承担赔偿责任费用、不予承担赔偿责任和不予承担赔偿损失等规定进行了细则规定,此种承保范围中其本体经营风险较窄且没有明确规定境外物流货品损坏的赔偿制度,跨境营运会因此而受到制约,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物流保险市场现有险种责任范围较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3)业内缺少物流商品保险专业人才

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保险公司发展首要坚持方案之一,需要进行物流专业知识运用和物流商品保险技能运用等,保险人才的合理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商品保险质量和物流商品保险效率,助推其发现潜在业务风险,在此大体背景下为对基础性风险程度实施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确定中需要对方案进行专业指导,保险工作应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赔偿限度,否定简单赔偿,对此我们应该针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缺少这一现状,对这类人才进行提拔和培养以至对物流企业的风险加以控制与管理。

三、利用第三方物流风险完善商品保险合理规避风险

1.适时进行物流法律建设和物流法规建设

应该对现有《保险法》进行法规调整与法律条文完善,在其中加入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条文,之后在此基础上颁布《物流法》,现下继续规范物流市场,应建立统一化和专业化物流行业管理法规,对一些设备和重要物品及设备等予以法规保护,适时以行政手段和模式等进行合理介入,与此同时,加大保险管理力度和相应执行力度等,由于公司规模和物流行业标准等的限制,因为其注册资本较少,所以在产生行业风险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在保险执行中应将强制与资源合二为一。应对物流企业信任度和保险企业信任度进行强化,创造积极向上的双方合作平台物流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自身诚信机制,在与保险企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均要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准,实施如实告知行为,以此增强双方信任度,并且不断加强双方对话与良好沟通,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双赢目的。

2.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险种结构

在物流商品保险策略执行时应严格审查权责不明等状况,然后针对第三方物流流进行物流保险,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在权衡开率的基础上开拓物流保险新渠道,创新险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保险责任需要及时扩大,我们需要在传统的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可保风险基础上,扩大涵盖到货运服务责任保险、设备损坏保险、船舶代理人责任、港口与码头经营人责任保险和租船人责任保险等。其次可以考虑增加附加险条款,如附加错发错运费用损失险,附加短距离流通、简单再加工、货物包装、到达目的地之后的财产保管等项目的财产险及第三者责任险,附加清理残骸费用险等。再次保险公司在保费方面可以通过对保险标的进行概算,计算出保险业务的风险与损失率来判断保费的价格,以此确保公正公平。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重视起来。消费者群体对商品基础性流通环节速度性和商品流通环节交换性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购买渠道的多元化要求着物流行业必须做出回应,这一现实现象催生了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办相继建立,其具体发展态势锐不可挡。从基本物流行业领域经营状况中可以看出,物流行业经营模式已完成了传统物流到第三方物流的完美转变且物流保险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郑光忠.物流法治的缺失[J].中国储运,2004(04).

[2]栾志红,刘颖杰.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政府规制的完善[J].物流技术,2010(13).

[3]王琳琳.物流责任险:生存,还是毁灭[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12).

[4]南玉霞.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0(13).

作者:金斌升

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论文 篇3:

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五个理念之一,这表明,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之一,是国家发展战略整体优化的重要途径。

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进程。发展是本体,绿色为约束。绿色发展包含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价值观念绿色化和制度建设绿色化等几个方面,其中生产方式绿色化即绿色经济发展居于首要位置。

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就是从环保和经济两个方面制定政策。环保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经济更绿化,其主要方式是实行从严从紧的管制,起到“推”的作用;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使环保更赚钱,其主要方式是实行必要的经济利益刺激,起到“拉”的作用,这一“推”一“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

实施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保政策

第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建设项目等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计划的地区,严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对资源和环境消耗设定刚性红线。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重点任务,严格执法,重点抓一些大案。严格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

第三,强化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把关和引导作用。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必要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主要标准和重要手段。

第四,把环保要求纳入生产和消费全过程。广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防范和应对污染事故,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流通方式,积极治理铁路、水运等运输污染,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储存安全,限制高污染产品贸易,完善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洁、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制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产权制度。按照中央关于“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的要求,完善产权制度。一是建立环境资产的产权法律制度。制定环境标准和划出生态红线,确定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规模,明确这些环境承载力的终极产权属于全民所有,其作用是从经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国家代表全民行使该种环境承载力所有权的经济体制。可以考虑成立“国家环境资产经营总公司”来承包作为经济资产的环境承载力,这个公司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会尽力把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配置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上去。三是建立环境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经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资源经过市场选择而流转到获得更高效益的生产领域。以上思路可以先在局部的区域或流域进行试点。

第二,实施促进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鼓励措施。用法规形式确立对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给予减税、补贴等优惠措施。制定法规和相关政策,对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等行为,给予奖励或补差。制定法规政策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包括建立清洁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平台等,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等重要制度。

第三,创设有利于绿色经济的激励机制。出台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绿色投资等环境经济政策,把产品消费后的处置责任前移到生产者,从而激励生产者按照环境友好的理念进行产品设计,优化生产过程。通过制定引导性的财政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通过调整水、电、煤等资源价格促进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工艺。完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使那些在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地区获得荣誉和实惠。

第四,实行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干部选用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依据,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和任用制度,使那些在推进绿色化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等为基线,建立生态环保问责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

作者:夏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价值创造与财务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剖析我国幼师职业道德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