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意思维培养路径探索

2022-09-11

自创新创业口号提出后, 社会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培育创新人才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课题。创新的动力是创意思维, 因此, 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意思维培育路径具有实际意义。近年来, 我国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作为强化学生创意思维培育的主要方式。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 高校应重视学生创新、创意的培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培育大学生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 还应突出创意思维培育, 使大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 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必要性

(一) 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

知识是激励大学生产生创意思维的本源, 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伴随社会发展, 各个领域岗位职责分工明确, 高校的教育也随之精细化, 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精细以及深化的探索和学习。但同时, 这一教学背景的弊端逐渐显现, 主要呈现在学生忽略非专业知识的学习。而通过强化学生创意思维的培育, 高校在课程设计及安排方面, 增加了选修课的方式, 强化学生对通识类学科的探索和学习。在培育大学生创意思维提升的同时, 健全高校教育体系, 完善大学生知识体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 拓宽大学生知识面, 引导其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动力。同时, 加强高校教学质量, 贯彻培创新创业型人才, 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二)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一道习题通常拥有多种解题方式, 而一个问题通常拥有多种解决手段。在着重最快、最优质的解决方法时, 教师以及学生时常产生相对固化思维模式, 对大学生形成持续探究的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群体面对问题产生的态度与观点。每位学生与教师均会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影响, 而文化作为环境因素, 优质的校园文化, 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形成拥有积极意义。高校针对这一现状, 及时改善, 落实双创人才培育目标, 在教学中贯彻创意思维培育目标, 增加各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赛, 呼吁大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探寻更多地可行性方案, 强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通过高效的激励方法, 调动大学生持续探究并形成优质的文化氛围, 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学习环境,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高校学生创意思维培育面临的难题

(一) 学生学习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一方面, 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 学生均是接受注入式教学方式, 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导致学生出现学科学习失衡, 学生个性化无法得到充分展现, 思维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这一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均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在大学阶段, 已经形成了多年来思考以及学习的模式, 想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 需要高校教师经过长期的教育。据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仍沿用传统教育模式, 这也使培育学生创意思维认知较为薄弱, 从而造成创新意识以及思维教学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 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具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与家庭教育分不开, 然而家长与学校教学注入式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相同, 也重视孩子的学习结果, 忽视培育孩子的创意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以及自身的个性。

(二) 学生受外界环境影响

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电子设备及网络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被普及。网络时代虽然为高校教育以及学生学习带来了便利, 但其信息实时性、开放性等特征, 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对高校培育学生创意思维也造成影响。一方面, 网络平台中, 包含部分不良信息, 对大学生的三观以及思想造成反向影响, 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另一方面, 网络时代, 电子游戏崛起, 部分大学生过于沉迷游戏, 在生活中过于放纵, 从而使其对学习的重视度不高, 对学习重视度不足, 导致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意思维较为薄弱。同时, 互联网时代到来, 国民生活质量提升, 生活节奏加快, 学生的生活呈现出同质化现象, 对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阻碍作用。

(三) 高校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

教育部门相关文献中指出, 高等院校不仅应持续提升人才培育的质量及人才对社会适应能力, 还应强化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然而在实际执行中, 高校培育创意思维人才仍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 体现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各所高校的教育理念较为格式化, 在教育活动中对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重视度不足, 忽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另一方面, 多数高校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体系创新意识欠缺, 学生主体性无法突显, 在课堂中大学生机械性的接受知识, 记忆知识, 学生创意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除此之外, 在高校教育中, 教师运用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 主要针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考核。这一评价手段, 教师无法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 也无法评价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限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三、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策略

(一) 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 高校应及时革新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凸显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在教育时, 重视大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特征, 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趣味性, 发扬学生主动性, 逐步发掘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首先, 当今部分高校教学课程安排及设计方面脱离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与教师应及时革新原有课程安排模式, 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其次,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与学科及学生特征深度结合, 创新与延伸教学内容, 充实大学生知识掌握量, 扩大大学生眼界。在提升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兴趣的同时, 强化创意思维的培养, 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并进行合理辩论, 强化学生主观意识, 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创新环境。

(二) 创建优质社会环境

有效培育大学生创意思维, 离不开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一方面, 高校应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校园创新讲座、创新学生寝室设计、创新班级文化等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 同时, 教师可以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型活动, 呼吁学生积极参加。从学习与生活等多层面对学生进行正向影响, 强化大学生对培育创意思维价值的认知及兴趣。另一方面, 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媒体平台应重视大学生创意思维的培育, 并增加宣传力度, 学校及教师应将创意思维的培育深化到学生学习及生活中, 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 各级政府与相关机构可以增加学生创业基金资金的投入, 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 提升大学生个体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并不是无法改变和提升的。据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通过“珍道具”, 提倡人们进行创新与创造。这一道具往往由于不具备实用性, 被人们所忽视, 进而阻碍了人们的创意思维及创造力。

在高校培育学生创意思维教学中, 学校可以探究学校社团对提升学生创意思维的作用, 呼吁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学校可以依据社会发展需求, 设计相关社团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内容。在活动中, 提升学生个体创新意识。除此之外, 大学生应增加自身阅读量, 拓展自身眼界以及知识积累量, 为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 强化自身创新思维提升的意识, 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训练等活动, 增加创新思维认知深度, 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培育, 对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 需要高校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 推进高校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分析了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创建优质社会环境, 提升大学生个体创新意识。

摘要:近年来, 由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 我国高校对双创教育的探究获得了一定成果, 但基于创新思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探索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必要性以及高校学生创意思维培育面临的难题, 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以期为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意思维,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 汪俊祺.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路径[J].黄山学院学报, 2018, 20 (05) :101-104.

[2] 王爽.“互联网+”时代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策略刍议[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6, 2 (05) :148-150.

[3] 赵雪玉.文化创意产业化推动美术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美与时代 (上) , 2019 (02) :36-37.

[4] 刘欢, 孙莉梅.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 2017 (10) :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