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年处于增长阶段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基数巨大,从而使得国家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中国外汇储备发展进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最后,提出未来积极应对的管理策略。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 篇1: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因素的主成份分析

[摘 要] 我国的外汇储备惊人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多元统计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外汇储 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SAS软件建立了关于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 因。进而推论,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应该借鉴国 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关键词] 外汇储备;增长因素;主成份分析

[作者简介] 曾光辉,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中共南昌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 为产业经济。(江西 南昌 330029)

一、现实意义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或官方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一切流动资产,其构成一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如果不当,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尤其在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金价暴涨暴跌、国际游动资本到处游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对国际储备加强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在波动中稳步上升,2000年以后更是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到2006年岁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0663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外汇储备的增长因素成为近年来经济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目前我国的高外汇储备,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多元统计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在多个相关指标中求得三个主要的综合影响因素,然后具体解释这些综合因素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进出口规模、贸易差额、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家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这些因素究竟是否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影响,其影响力的大小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

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网站,笔者搜集了1990年到2006年的总共17期相关数据,因变量(Y)为每年的外汇储备,自变量如表1。

本文首先利用SAS软件对原始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了三个主成份综合指标,然后再对这些综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建立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建回归方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计算各个具体指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而是为了定性地分析每个综合指标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主成份分析是把各变量之间互相关联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力保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这种多变量的截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简化,也就是说,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通过降维方法,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份),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维的x空间(m< p),而且低维的y空间代替高维的x空间时所损失的信息很少,即代替后的数据仍然高度具备原数据的特性。对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克服回归问题中由于自变量之间的高度相关而产生的分析困难。

三、数据处理

首先利用SAS软件编程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各变量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已达98.34%,所以选择前三个主成份,并得到相应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根据得到的主成份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主成份的表达式:

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份,F2代表第二主成份,F3代表第三主成份。在F1的表达式中第一、第二、第三项的指标系数较大,这四个指标起主要作用,我们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是由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所刻画的反映我国外贸规模的综合指标。在F2的表达式中,第五和第六项指标的影响比较大,可以将其看成是反映我国吸引外资状况的综合指标。F3的表达式中,只有第四项和第七项指标为正数,且远超过其他指标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进出口差额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我们把各指标的数值带入上面三个表达式中,计算出各年度的F1、F2和F3数据,根据F1、F2和F3的数值,我们将其和当年我国外汇储备额建立回归方程:

Y(外汇储备)=a+bF1+cF2+dF3

式中a、b、c、d为常数,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F2的P-Value值很大,不能通过检验,所以我们可以将F2从模型中剔除出去,建立新的模型:

Y(外汇储备)=a+bF1+cF2+dF3,

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

最终得到回归方程:

Y=-528.099+0.966F1+0.890F3

四、结论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到外汇储备的规模主要与因素F1和F3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吸引外资引起的,即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是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1.因素F1反映的是我国外贸交易的规模,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和外贸规模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巨大发展,外贸总额从1978年的206.3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06.9亿美元。在实行强制结汇售汇制度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大量增加外汇储备数量。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和外债余额也在大规模增加。外贸规模的扩大从整体上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但具体构成外汇增长因素的是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

2.因素F3反映的是我国的贸易差额和外债余额,目前我国的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游资构成的。

从1994年到2006年的13年内,依靠以外汇占款为主的货币供应体制,支持了中国经济实现了超过翻两番的高速增长,1994年中国GDP仅为4380亿人民币,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功不可没。我们知道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商的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国际游资。仅以2006年我国的情况为例: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所增长的2473亿美元中,有766亿美元来自外贸顺差的贡献,来自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约695亿美元,而其余的1000多亿美元估计与游资流入有关。至2006年末,我国的外债余额达3229.8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4.92%,其中带有游资性质的短期外债达1836.28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56.85%。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1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量高达1357亿美元,同期的贸易顺差大约在46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15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量两倍于同期贸易顺差与外商投资之和有余,引发了热钱大量流入的联想和广泛的困惑。剩余的733亿美元应该为短期资金的流入,如果从游资的流入路径看,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也都有游资的身影。

在我国,由于因素F1和F3而引起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也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这样不仅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不可能三角”: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之间,最多只能舍一求二,不可兼得。2005年7月以前中国采用的是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在资本相对流动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大量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及人民币发行的大增;被动的大规模基础货币的投放使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本国货币的独立发行权。2007年与1994年相比,强制结汇制度设计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制结汇制度已经充分暴露了期效性、阶段性的特点,重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维持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迫切需要。

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使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当然,由于受数据资料来源困难的影响,数据不是很全,只选择了1990年以后的外汇储备,样本比较小,变量的设计也难以作创新性调整,而且由于知识结构有限,采用的模型比较简单,而使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与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些都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单忠东.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立.能力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转型的新选择[J].金融信息参考,2006,(5).

[4]徐明东.全球外汇储备激增及管理策略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5]李蓓.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6,(28).

[责任编辑:昱 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曾光辉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 篇2: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年处于增长阶段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基数巨大,从而使得国家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中国外汇储备发展进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最后,提出未来积极应对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 主权养老基金

一、中国外汇储备发展进程及现状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对于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自1950年至2014年外汇储备规模如下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从1950年至1993年,我国外汇储备在0周围浮动,自1993年之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呈明显增加趋势。但是更近期中国外汇储备状况有所变化,具体如下图(2)所示,从2014年中旬,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15日,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1万亿美元。具体来看,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下降432.6亿美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连续数月下降,但比8月份939.29亿美元的降幅收窄。虽然外汇储备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会在短期骤然减少,仍处于总数较多的状态。

二、我国现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分析

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首位。一方面,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增强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当一国外汇储备远大于国际贸易对付需要的时候,对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对其投入回报效率的要求也随之提升。针对巨大基数的情况,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现时选择是:

(一)控制热钱的流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继续扩大的措施,从依赖出口、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外汇储备累积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调整,更加注重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4日,央行决定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进入冲刺阶段。事实上,此方面措施实施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一系列相应措施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外汇储备近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二)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与优化资产结构并重。

在统一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上,中国政府统筹规划各主权投资机构以形成系统的海外投资战略,将职能不一、实力不均的主权投资机构,组建成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相互配合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团队,此项措施有效避免了我国机构内部的无谓竞争,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构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在优化资产结构上,我国主要专注于实现币种多元化与资产形式多元化,更多通过增量减持的方式逐渐降低美元资产比重,提高欧元及其他货币资产比重;将部分外国国债与机构债置换成为其他的资产,如股权资产等。这些举措一方面弱化了外币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世界金融市场甚至外汇储备主要国家实体经济的作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人,中国应借此机会要求美国政府允许中国主权投资机构购买资源性商品、高科技行业、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优质公司的股权,或是开放美国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国内银行在美设立分行。

三、关于我国未来外汇储备管理策略建议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虽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现阶段外汇储备量仍然较大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

(一)采取更加多样化投资组合策略,改善外汇储备投资结构。

1、将外汇储备进行海外股权投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与亚洲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投资于海外股权的比例是最低的。我们不能再只局限于投资外国国债、信用货币等重视安全性而忽略收益性的投资方法,而应该在"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收益。外汇储备在海外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国的全球战略问题。要进行海外股权投资,首先要有专业化、国际化的投资队伍,这些专业人士必须熟悉国际化的资本运作方式,熟悉投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法律制度;其次,我们要规避政治问题,以企业的形式淡化政府行为,在不影响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最后,我们应当注意到股权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投资,不可急功近利。短期内投资收益有波动是小事,我们所着重关注的是长期收益。在这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投资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GIC的投资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先根据客户(新加坡政府)的投资目标、期限、风险容忍度以及预期的风险回报来由董事会来决定长期的资金配置;再由管理层来决定如何实行董事会的决策,包括基金积极投资与消极投资的比例、投资的类型、风险资产的分配以及管理者的选择等;最后决定资产组合构建,包括货币选择、国家、产业与部门分配、收益管理等。

2、利用外汇设立主权养老基金。我国实施多样化投资组合策略,除了币种多元化与资产形式多元化,也可以考虑用于对我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以促进国内长期经济发展。比如:把外汇拿出相当一部分来做一个主权养老基金。首先,尊老敬老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于春秋时代,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传统社会养老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养老基金在国外也有上百年历史,有强烈的国际认同感,在国外的先例也很多。设立一家风险容忍度低的主权养老基金,既可成为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主权基金管理改革的一部分;既可提高外储投资收益率,还能避免直接设立一些敏感基金;既能得到国内舆论的广泛支持,还可改善中国的国际投资环境,缓解国际舆论压力。

(二)尽量控制进出口(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

进出口贸易差额反映了资金的双向运动及对外汇储备的实际需求。但对一个国家来讲,每年的差额是会有一个波动幅度的,波动幅度越大,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我们应该从进出口两个方面来实现尽量控制进出口(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富兰克尔(J.A.Frenkel)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国际储备需求进行分析时提出: ,其中,R为国际储备需求,Z为国际收支变动幅度, 为平均进口倾向,V为进口额(由于在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规模最大,因此外汇储备与国际储备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代替)。因此,单独进口对于外汇储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进口产品不仅有助于启发我国自主开发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鼓励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在国家外汇储备充裕的现在,适当放宽企业"走出去"的用汇限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提高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从境外获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收支。

(三)积极推进相关的外汇资产投资立法。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较充足状态,但是对于外汇储备的争论却愈演愈烈,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埋藏多少隐患着实让人深思。目前对于外汇储备的很多看法并未触及本质,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在具体的管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透明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相关的外汇资产投资立法,如:投资准出准入法规的完善,驻外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的设立,对境外资产的有效监管。对外汇管理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一方面是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也是一国主权财富基金透明度的一个象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四、总结及不足

针对我国存在巨大的外汇储备基数以及其他社会现实的情况,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手段在不断地发展充实、走向优化。而针对最近开始出现外汇储备下降趋势的状况,则需要我们在调节整体外汇储备的绝对数量时更注重其变化的相对趋势。关于此方面的问题,我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结合其具体发展情况再做详尽的分析。

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

[1]孔刘柳、张青龙.外汇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图(1)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3]图(2)数据来源: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

[4]中国支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参与国企重组 [J].全球制造&经济,月度看点/资讯 ,2010年8月

[5]房连泉.建立国家主权养老基金--来自智利的经验启示 [J].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10月,第30卷,第5期

[6]中国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急迫性及国际比较 [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3月27日出版,第3-4期双月刊总第74期

[7]窦祥胜(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储备需求的经济分析 [J].财经研究,2002年03月,第28卷,第3期

作者:胡超颖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 篇3:

消费连锁:美丽故事后的风险

在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既有PE成功投资百丽、小肥羊等美丽故事,也有PPG、ITAT等遭遇滑铁卢的昔日明星。这些失败案例反映出消费连锁模式有共同的风险点,投资者可以围绕“加减乘除”法从四个指标考察企业,排除风险,发掘长期投资机会。

近年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针对同一类商品,投资销售渠道比投资制造赚得多。比如,2007年5月,卖鞋的百丽国际(01880.HK)在香港上市,发行市盈率31倍;2009年12月,做鞋的匹克体育(01968.HK)上市,发行市盈率仅9倍。2007年10月,卖运动服装的中国动向(03818.HK)上市,发行市盈率是15.4倍;而2009年6月,生产运动服装的361度(01361.HK)上市时,发行市盈率仅8倍。即使到了2010年1月,以渠道销售为主的百丽和中国动向市盈率分别为37倍和20倍,而以生产为主的匹克和361度市盈率分别只有18倍和12倍。

做鞋的不如卖鞋的、做服装的不如卖服装的赚钱,反映当下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这两类商业模式给出了不同的定价。也许这会让匹克体育和361度的老总感到郁闷,但在中国消费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连锁模式毋庸置疑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这一领域也吸纳了嗅觉灵敏的PE的大笔投资。不过,在最近几年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我们既见到了PE投资百丽、小肥羊等企业的成功故事,也目睹了PPG、ITAT等明星遭遇滑铁卢的全过程。消费连锁故事美丽,风险也不小,投资者需要格外小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消费连锁的魅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高度关注,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爆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国改革的前20年,国人都忙于辛苦工作,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近十年,随着中国逐渐拥有了世界最庞大的民间储蓄和外汇储备,国内消费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似乎还成了最有钱的消费群体,无论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还是香港的海港城,都有排队购买LV包的中国人身影。中国的消费时代才刚刚起步,从国际比较看,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8%,而中国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GDP增长,这一比例还从2005年的38.7%降到2009年的36.1%(图1)。在提振消费和内需的大趋势下,消费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已经迎来30年来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主题从上世纪80年代的解决温饱、90年代的家电,发展到2000年以来的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伴随这次升级,尤其是新生代日益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消费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已经发育成熟的连锁企业,正成为消费渠道的主流模式。从餐饮到酒店,从零售到百货,从医疗到教育,连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消费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连锁模式易于快速复制又能抵抗经济周期,因此,投资消费连锁行业近年成为PE界的时尚,歌力思、汉庭、俏江南、千禧之星,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PE的投资,美邦、七天、湘鄂情、小肥羊,众多的公司成功实现IPO,为PE带来了不菲的回报。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2005-2009年,中国消费连锁业共发生投资案例147起,涉及投资金额 42.08亿美元;同期在海内外IPO的消费连锁企业102家,募集金额共101.4亿美元。

横看成岭侧成峰:

关注潜藏的投资风险

然而,看起来很美的消费连锁模式,也存在不少缺陷。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失败的投资案例相继出现:曾是国内最大服装销售连锁机构的ITAT四面楚歌;风光一时的PPG于2009年彻底关门;FUN服饰的300家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闭。如果投资互联网企业失败,也许能背回几台电脑;如果投资消费行业失败,也许背回来的只有一个曾经风光的品牌,消费连锁的投资风险并不比互联网小。

表面上看,ITAT的失败在于经营模式有缺陷、扩张速度太快,PPG关门在于广告投入过度导致资金链断裂,FUN关闭在于经营不善,实际上,这些失败背后隐藏着消费连锁投资共有的风险点。

脆弱的品牌。消费连锁业门槛低、空间大、参与者多,既能快速复制也易于被对手模仿;良好品牌建立起来难,而负面消息却传播快、杀伤力大,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消费连锁的品牌有其脆弱的一面,一旦品牌形象逆转,将对企业构成致命伤害。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价值149亿元的三鹿品牌消失于无形,反而成为负资产。PPG倒闭后,其巨资打造的品牌在法院拍卖时却无人问津。2009年,围绕汪氏蜜蜂园发生的产品虚假宣传风波,也对其品牌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不可靠的规模。连锁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断开店,形成规模效应,但这种规模往往并不可靠,如果产品、服务或资金、管理跟不上,规模扩张就会变成成本扩张,从而使规模变成勒住企业的绳索。ITAT在发展高峰期,由于管理模式及收入不匹配,往往一边开店一边关店,或是这个月开店、下个月关店。究其原因,一方面,规模与管理能力相关。连锁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对管理者的能力、持续投入的精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数家店发展到百家店、单个城市发展为区域市场、单一产品发展为系列产品,其间面临的管理难度,决非随店面的增加而同比增加的,尤其是在扩张到30家店和过百家店时,往往都会碰到管理瓶颈,这时就能体现出连锁店的管理水平所在。另一方面,规模与盈利能力相关。消费连锁类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运营,但如果是太轻的资产与跑得太快的营销,虽然一度会催生出惊人的扩张速度,但往往只有成长没有盈利,再好的故事也不能保证成功。因此,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盈利和管理能力作支持,规模并不可靠,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导致规模大幅缩水,甚至影响资金链,威胁企业的生存。深圳的铜锣湾百货就曾因为大连一家店拖欠电费,导致全国60多家门店关闭。即使是家电连锁巨头国美,2009年也为了保持盈利而关闭100多家店面。

结构重组的成本。从业务结构看,消费连锁企业初期往往以个体工商户的方式注册运营,然而,只有将多家个体店整合为公司制统一运作的企业,才具有投资价值。但在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安排,还会出现较大的重组成本和不确定性。重组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导致两个不良结果:一是本来赚钱的单店不盈利了,原因是重组后管理成本、税务成本、人力资源在内的直接成本上涨;二是本来运营不错的单店品质下降,因为原有的管理体系发生了变化。从管理结构看,消费连锁企业初期多以家族管理为主,夫妻店很多,如果按照规范的治理结构运营,可能也会产生额外的矛盾和冲突。真功夫2009年爆发的两位创始人管理权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很多早期的民营消费连锁店往往以现金销售为主,容易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其经营管理中也具有较浓厚的家族色彩,由此导致的关联交易问题亦值得投资者关注。

消费连锁企业融资时往往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起码会描述现在多少店、明年再开多少店、到时盈利会有多高的令人激动的计划,但如果理性思考,故事的背后风险还真不小。回头看看以前接触过的企业,没有完成计划的绝不在少数。

加减乘除:

连锁企业的关键看点

那么,PE应该如何考察连锁企业,从中发现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结合这类企业的特点,可以围绕“加减乘除”法,从四个指标进行考察。

对于连锁企业,加法就是规模,通过新开店跑马圈地,带动收入的增长。门店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往往会成为企业成长故事的源头,也容易得到PE的青睐。在做加法时,管理层的专业选址眼光很重要,连锁消费品店并不是简单地开在人流多的市中心就会成功,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受众定位、租金成本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减法,反映的是规模效应下直接成本的减少,即随着规模的扩张和品牌知名度的上升,很多以管理费用为主的固定成本可以转化为逐步向下的变动成本,同时,企业的议价能力也会提升,采购成本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毛利水平会增加,从而达到规模增加、成本反而下降的良性循环。

乘法,就是当企业的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其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就不再是简单的单店算术相加,其规模和品牌、渠道和服务的力量就会反映出来,从而带动原有门店的收入实现内在增长,这一增长可以老店的收入增长率为指标进行考察。

除法,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所有门店的经营成本下降,其反映的是协同效应,品牌的扩张性和管理延伸到位是其中的关键,即通过管理经验的积累,提升每间店的经营水平,让企业获得净利润的增长。

加法和乘法反映的都是收入增长,其中,加法是指开新店带来的整体收入增长,乘法指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实现成长,特别是实现老店的收入增长;减法和除法反映的则是成本控制,减法是直接成本,除法是运营成本。作为PE,不仅要看到连锁经营的加法和减法,还要注意乘法和除法。跑马圈地固然重要,但管理和规模之间的关系同样要处理好,否则就会陷入开店、关店的游戏之中。

对连锁企业而言,加法和减法比较直接,一般企业都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而乘法,即老店收入的自然增长(一般看3年以上的老店),则能比较直接地反映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顾客忠诚度以及店址、货品选择等经营能力。连锁企业一般的毛利率在50%左右,如果规模大、议价能力强,毛利率可以再高些,但毛利率高并不代表净利率高,净利率还要受到经营费用的影响。企业通过除法获得的净利率水平,直接反映其管理水平,比如,是否有统一高效的物流系统和有效的店长、店员的配置与培训是否合理,这些经验的积累都能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因此,在加法和减法之外,考察企业做乘法和除法的能力,对全面了解连锁企业的内在优势非常关键。如果一个企业新店开得比较快,收入的增长全部来自于新店,而老店的收入和利润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并且老店的单店盈利能力一般,那么可以大致认定,其增长基本属于投入型,其实并不稳固,一旦没有新的投入,增长就会停滞,风险会比较大。如果一个企业老店的盈利能力强,并且保持很好的增长,那么可以相信其经营非常稳健—没有投入也在增长,增加投入则会发展更快。做好乘法和除法,尽量提升公司的盈利曲线,将同等规模下的盈利水平从图2中的线I提升到线II,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关键。

团队和管理:

连锁的真正基石

品牌与规模,是连锁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具有不可靠性和某种程度的欺骗性;“加减乘除”则从内部考量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能更接近企业的本质。不过对连锁企业而言,做好“加减乘除”法、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石,最终还在于团队和管理。

消费连锁企业门槛低,没有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更不存在政策壁垒,而且产业链长、管理节点多、风险点多,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对管理的依赖比其他模式更高。可以说,消费连锁业是一个完全基于管理的行业,是一个在管理方面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其店铺拓展、商品采购、店铺摆设、服务标准化、员工培训等各个方面,都对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践行最佳管理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企业管理者长时间的主动摸索,并不断吸收其他人的经验,这对其视野、胸怀和心态提出了严格的考验。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Ray Kroc)将自传取名为《艰苦卓绝》(Grinding It Out),一语道尽了管理连锁行业的艰辛。

对于连锁企业管理者而言,店面规模发展到瓶颈阶段、管理链条延长后,在管理团队、后台服务系统、商标品牌管理、激励机制、物流管理、产品支持、内控和财务管理水平上,都要有相应的匹配,是一个尤其重要的考验,也是PE在考察连锁企业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些以加盟为主的企业,管理水平更应是考察的重点。PE千万不要受所谓轻资产、完美模式和快速扩张的概念吸引,而应当明白成长性、管理和盈利能力才是企业本源。

在这个新到来的消费大时代中,无论连锁企业的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只有深入理解消费连锁的这些特点,认识并控制其中的风险,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故事。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

作者:陈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转变固化观念健全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