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环保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知识有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环保人、自然、社会共处理念。这种生态环保观念的植入可以有效的推行未来人才在环保意识上的执行能力,甚至可以引导人们更好的投身到公益环保活动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1: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入手,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归因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相关策略,如培养教师能力、深入研究教材、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课外活动和开展社会实践等,从学生抓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教学一直是高中环保教育中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学科,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广大教育者们思考的重点。那么,什么是环保教育,环保教育对高中教育究竟具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即为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环保教育指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对人类进行关于对待环境的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的培养。

1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传递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关系的理念,传输很多当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口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濒临灭绝等。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地理知识,也包含了深层次的值得学习者思考的问题,如经济、能源与社会之间的敏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材能够从书面上提供上述知识的资料,教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自然环境是极其珍贵的,不是可以无尽索取的,若不及时保护地球,人类迟早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高中地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有所了解和掌握,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从日常习惯上坚持环保,重视环保。

2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性

当前的地理教学已经向学生传递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仍旧只是在理论上有了大致的认识,并没有从认识升华到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些不环保的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在行为上缺乏主动性。

2.2重视度不够

现今的地理教学虽已关注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但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地理考试成绩上,单纯以考评成绩作为衡量地理学科教学效果或者环保意识培养效果的唯一工具,并不客观。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了解环保确实重要,了解的途径又只限于教材、报刊或网络,离环保教育的总体目标差距仍然很大,不容乐观。再加上行为缺乏主动性,参与度较低,单纯理论教学无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也是推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

2.3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脱节

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按时按量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教师往往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做题技巧方面大量下功夫,重视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重视环境知识的讲演而忽略现实不良习惯与环境困境的关系,使得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相脱节。

2.4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往往是培养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过多实践太少,参与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

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3.1环保教育缺乏空间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地理教学作为非重点课程,本来课时量就不多,再加上考试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环保意识的教育缺乏空间,不少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学习环保、实践环保。甚至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语数外等重点课程的成绩,挤占地理、历史等科目的上课时间或复习时间,环保教育更无空间可言。

3.2环保教育主体地位不明确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坚持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线索,知识点以宇宙、地形、气候、水域、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发展、交通、城市、能源等社会要素构成,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以个别章节呈现,篇幅较少,使得学生对其了解不多,甚至直接略过不学,这都说明了环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3.3师资不足

本文前面也提到地理本身属于学生或学校关注度略低的学科,学校或教师往往以完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目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地理教学仔细研究,重视度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也导致了环保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投入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地理学科方面依旧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机制,重视度不够。

3.4形式大于实际

正是这种应试体制使得高中生在面对高考压力的情况下,又要搞好学习成绩,又要分散注意力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尤其是实践活动的开展,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同时搞好学科教学和环保实践活动,其实是需要各部门和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成绩,不然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实际的困境。

4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

4.1培养教师能力

教师是地理教学的主体,培养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向学生传输地理知识,更要注重自身地理知识的再培训再教育问题,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改进,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视觉素养教育理念引入地理教学中,由传统的知识点灌输变为知识点与现实的结合,利用PPT教学、动画教学、影视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自主去学,而非单方面的“被学习”。

4.2深入研究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地理知识,举一些典型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身边人口、资源和环境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让他们主动关心周边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园,使环保意识时刻穿透于学生自己的周边,而不是觉得距离遥远,无关自己,从而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4.3优化课堂教学

既然课堂是学生接触环保领域的最为直接的第一形式,那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步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基础的地理知识学习中,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强化环保意识。

4.4重视课外活动

单纯的理论教学导致环保教育流于形式主义,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一定的相关课外活动,重视课外实践。可以考虑开设环保知识主题讲座,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定期向学生讲解当前环保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把环保的新理念、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考虑增加教学投入,多组织环保方面的报刊杂志的课外阅读和交流活动,既能丰富视野,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

4.5开展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组织师生一起植树,“节水日”组织学生学习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同一个地球”的宣传工作,或者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联合组织环保活动,发现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劝阻和制止,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环保习惯,自觉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5 结束语

环保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它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与重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不仅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推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要改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从中学生抓起,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积极践行“同一个地球”的理念,推动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1.

[2]王先树.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1).

[3]范津京.中专地理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

■ 编辑∕岳 凤

作者:仇君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2:

环保意识渗透地理教学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环保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知识有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环保人、自然、社会共处理念。这种生态环保观念的植入可以有效的推行未来人才在环保意识上的执行能力,甚至可以引导人们更好的投身到公益环保活动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教材开展,同时课堂氛围与情境也是立足于教材。需要做好材料的利用,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抽离出来,转化或者融合环保理念。要通过教材情境构建一个学习氛围,由此为依据再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甚至可以设定课堂中的小话题,让学生自行的寻找课文有关内容的环保元素。甚至在课堂上可以构建环保主题的讲授,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中蕴藏着大量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是环境问题现象,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环保工作维护方法。教师也可以依据实际环境问题来介绍当下社会上常用的环保治理方法,让学生对环保方面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要让环保价值与生活相关联。要根据地方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做举例分析,让学生都充分的意识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对人们构成的伤害。必要情况下,可以引用地方的环保问题事件做说明,让学生们意识到环保问题不在天边,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衣食住行都会与环保意识相关联。甚至可以多种情境烘托与生动的表现来引发学生的直观感受,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这种生动的视频、图文等影像来有效的展现对生态破坏引发的事故,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

三、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上,直观具象的影像表现可以更为直观的刺激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将书本平面知识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内容。作为教师,对于环保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甚至在网络上有丰富的PPT等教学素材,可以通过网络多样化的素材来完善课程资源。课本资源上对于环保方面的讲述相对有限,而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挥环保意识的建设,需要充分的涉及到其中每个知识环节。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可利用的信息集合起来。一般情况下,可以搜索附近有关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与问题的图文资料,甚至可以选取全国范围内的重大灾害问题,通过真实可感的内容来影响学生。要充分的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来提供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由此来加深环保知识对学生的深刻印象,由此来促使学生在行为与意识层面更好的匹配环保理念。

四、注重课外活动的引导

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甚至可以对自己看到的环境问题写成自己的调查报告,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做更多的了解。或者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图片以及简短的问题去收集信息。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拍摄照片与做信息的收集整理更为便捷。而采用这种主题的活动,对于学生在生活观察方面的能力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也可以多开展中学生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做好环保主题馆的参观。或者在植物园等地方单位了解为了环保,在植物净化措施上人们做出了多少研究。也可以去部分环保工程中参观,很多地区将垃圾场或者其他环境破坏的区域做保护改善,甚至做成生态景观,对于这些身边的事情景物,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人外出游玩中去观察这些生活的细节。要让地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要更好的回归到生活中为人们服务。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教授理论,更需要培养学生务实精神,讓知识能够学有所用。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识别与应对,能够通过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问题。从一个初中生的影响力着手,让学生去影响家人与身边的人,从而带动全民更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过去的人们生态环保观念弱,所以会疏忽环境问题。新生代的青年可以更好的接受环保理念,学习新观念的效率更高。因此,要充分的运用新生代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去感染与触动身边的成年人。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发挥地理教学的更大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考验其专业的实际运用与灵活转化能力,同时也考验教师知识的广博性。具体操作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文化的需求,让环保教育与生活化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具象可感知,由此加深环保理念的深化发展。

作者:徐卫元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论文 篇3:

环保意识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

摘要:环保意识是学生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是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学科教育目标上看,环保意识与人地协调观、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这三个核心素养都有直接关系,因而也是地理教学的任务目标之一。在“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思想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切实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意识

我们生存环境随着文明程度的提升反而在走下坡路——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环境保护已经是当下之急。在教学领域,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是对人类未来命运负责的具体行为,也是学生应接受的素养教育重点之一。而且,从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上来说,地理教学四个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这三个素养都与环保意识有直接的关联。因而,我们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是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责的落实。

一、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问题

环保意识的培养如此重要,甚至从功利角度上说,它还和学生的高考直接相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方面教学的落实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和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学习,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环保意识就有相当欠缺,从为师者的角度上,就没有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环保理念。这样,他也就不太容易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业发展没有关系,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已经足够了,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这么大,时间紧张,没有必要在环保意识这些素养方面花费精力。殊不知,在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下,环保意识也已经成为了文科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二,环保意识培养的方法还不尽合理。环保意识培养,其实与地理教学的策略是一致的。就是说,这个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生活性的学科,环保意识也是为了社会生活和实践。而我们的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讲大道理的方法来组织,那对学生的理念认知及情感悦纳度来说,显然是效率较低的。把环保意识的培养视为了一个环保知识的传输,给学生构建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

第三,教学材料的组织缺乏系统性和丰富性。我们组织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理论,比如我们告诉学生“要治理沙漠”,那你就得告诉他“为什么”,你把地球沙漠化的现状和沙漠对人类的威胁用事实摆出来,才会被学生认知和接受。所以,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材料为支撑。而教师对主体教学的材料组织比较用心,专门指向环保意识培养的材料准备就比较敷衍,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环保意识培养还需要材料。

二、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落实

基于以上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重點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培养的有效性,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工作。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生知识需要材料支撑,培养学生素养同样需要材料支撑。在备课时,就需要有意识地为环保意识的培养做好材料上的准备。首先,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去挖掘材料(这也是最方便获取材料的渠道,也是与教学结合度最高的材料源)。比如,教材中在讲到“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时候,以长河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对照进行分析,其中就提到了“矿产资源条件差异”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一点引导学生探讨:矿产资源丰富,就一定要大力发展重工业,就一定要全力开采吗?其实,现在东北地区矿业发展用力“过猛”的负面问题已经出现了,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现——这就是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所找到的环保意识培养材料。其次是围绕教学需要从课外资源中整理材料。比如要教“南水北调”的时候,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南水北调”前后京津冀地区环境的变化数据,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二,是依托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不如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影响力大、作用深远。我们在组织环保意识教学时,需要注意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用他们的真实体验来引导他们。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比如,在讲到“资源调配”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重庆是个富水的城市,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介意一池、一水的污染问题了?请大家下学后,到附近的水系边上去看一看,我们赖以生活的水中,有没有垃圾在漂……”学生们下学的路上,专门到河边上一看,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喝的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洁净,河水里确实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这样一来,他的环保意识就被自身的需求所激发。

以上,对当前高中地理环保意识培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落实环保意识培养的策略。总的来说,环保意识培养是社会责任,是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也是地理学科教育的目标任务,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苏佩珠.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师道:教研,2011(4).

[2]龙晗.环保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

作者:冯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直观性应用性数学论文下一篇:本科院校文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