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职工安全培训论文

2022-04-2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煤电职工安全培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万在职职工的大型企业,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集团下属十一个煤矿职工培训情况的调研,看到了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效。

煤电职工安全培训论文 篇1:

新常态下职工教育培训方法的探讨

摘 要:职工教育培训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如何抓好职工教育琣训工作是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培训工作者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应注重方法、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困境;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煤炭企业困难的新常态,职工教育工作要主动适应安全生产新趋势。本文从分析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途径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工教育培训存在应付式、缺乏针对性

培训不能结合实情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内容脱节、方法僵化,导致职工学无所用,兴趣不高,使培训停滞在形式层面;二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职工整天忙于工作,难以将其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技能演练。培训组织者因工作忙而简化或取消培训;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现有的培训主要精力都用在取证培训上,很少对职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从公司选聘的78名专兼职教师、而操作教师只有6名,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讲理论,很少聘请一线岗位工作的技师讲课,造成了学用脱节。

(二)培训场地建设与职工教育培训需求滞后

因企业困难、对培训场地建设投入不足,从公司配置专用教室28间、而没有一个规范的实作培训场地。教室就是技能培训场地,黑板就是操作设备,讲台就是操作岗位。

(三)培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与人才培养要求差距较大

实际操作培训教师虽然在技能方面有专长,但文化低、只有初中文化,缺乏教学技巧,理论知识水平偏低,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缺乏深度、广度;二是有些理论培训教师本身的知识更新不够,担负培训任务时,总是采取“拿来主义”,现学现卖。

二、新常态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及途径的探索

再好的培训方案和内容,如果职工不感兴趣,就难以达成预期的培训效果,有时甚至造成职工参加培训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新常态下职工教育培训,无论从内容设置上还是形式手段上都要有创新。

(一)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系统性强,见效周期长,必须通过科学的筹划,做到进程有序、阶段可控、效果可期。近年来本公司根据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工作的推进,结合职工的文化程度和专业分布,制定了3年送150名到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一体化专业培训的中长规划,支撑企业的科学发展,达到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确定不同类别人员的培训内容,设置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块。三是科学计划,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即在时间、地点、参训人员、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规划,尽可能让所有人在工作任务较轻、不当误工作的时间段内,得到必要的、有效的培训。

(二)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育培训体系运行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直接决定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公司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结构比例不当、能力不强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和提高。一是把好教师的入口关。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技能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进入培训教师队伍。根据工作考核情况,解聘了15名理论教师、从新选聘理论教师20名、操作培训教师209名。二是坚持素质提升锤炼。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操作技师,都要有计划地进行相关新知识的培训,如理论教师在强化理论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实际操作教师要进行教育理论培训等。三是严把试教关。在每一次授课前,应组织专门的试教和考核,对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等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教学效果与目标的一致性。

(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创新培训新模式,创设培训新情景、激发培训新兴趣,是提升职工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工作中越来越体会到:随着基层一线劳动力越来越紧缺,培训与生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变革。公司投入近千万建立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和12个工种77个实作场地。系统设置了安全法规模块、安全培训模块、案例教育模块。安全培训模块共收集、编录了煤矿47类工种基本安全知识题34270题,培训课件109个,培训视频152个,培训问答题6762题,利用该模块,职工可以随时上线参加知识的自学培训和自我测试,实现了网上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有效地解决了一线职工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为载体,开展了“手机短信每日一题”答题培训,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三是以“名师带徒”、“技师评聘”、“每月一考”、竞赛比武“系列练兵舞台为载体,搭建了职工快速成长平台。通过“名师带徒”工程的实施,公司新进职工48名在名师的带领下,虚心好学,迅速成长,很快成为生产骨干;中青年职工15名在2013年参加川煤集团“打雷比武”,2名职工荣获采煤司机、采掘电钳工种第一名、4名职工荣获第二名、6名职工荣获第三名。通过“打雷比武”的锻炼,几年功夫已有2名职工提职为机电副矿长、已有8名职工成为区队管理人员。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安全业务技能培训,职工从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公司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达100%;2013年公司实现了零死亡的历史最佳记录,2014年与2013年相比,公司重伤下降30%,轻伤下降14.2%。多个基层班组、区队实现零轻伤、零事故,职工素质提升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明明.新形势下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与管理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9).

[2]石维力,张峰.拓宽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法[J].商业经济,2013(16).

作者:刘勤忠

煤电职工安全培训论文 篇2:

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为陕煤化集团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摘 要: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万在职职工的大型企业,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集团下属十一个煤矿职工培训情况的调研,看到了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目前职工培训中存在的对职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培训内容和范围认识不足、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效果评估缺乏有效方法和手段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研究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陕煤化集团通过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工培训 成效 存在问题 对策 建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本,培训是基。实现企业的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归根结底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万在职职工的大型企业和高危行业,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且还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2011年6月,陕煤化集团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实业集团”),同时,实业集团下设了教培中心,原隶属于各矿业公司的五所技工学校划归教培中心管理。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是陕煤化集团唯一教育培训机构,主管教育培训业务,肩负着为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重任。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培中心的作用,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为陕煤化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

教培中心所属五所学校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按照教培中心统一制定的调研大纲和问卷样表,以陕煤化集团所属矿业公司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座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煤矿企业的职工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研。

三、调研对象

选取了铜川矿业公司、澄合矿业公司、蒲白矿业公司、韩城矿业公司和陕煤建司下属的11个煤矿企业进行了调研。

四、调研情况

(一)职工基本情况

十一个调研煤矿总计职工人数为22151人,其中,45岁以上人员占比26%,35-45岁之间人员占比41%,35岁以下人员占比33%;协议工人数占比34%,正式工占比6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53%,大专以上人数占比8%;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占比分别为1%、17%、45%、37%。

(二)职工培训基本情况

1.职工培训体系。所调研单位均具有较健全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及职工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合理使用,平均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94%,职工对教育培訓的平均满意率达91%。

2.职工培训内容。所调研单位均按国家煤矿安监局的要求进行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且还要定期进行复训和换证。把这种对“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叫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另外,铜川、韩城矿业公司所属的调研煤矿还开展了管理、领导能力及职工职业素养培训。

3.职工培训方式:定期送至相应培训机构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培训、煤矿职工内部培训、区队班前会学习培训等。

4.接受的培训机构:教培中心所属五所学校、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和煤矿企业内部培训机构。

(三)职工培训需求情况

在抽样问卷调查职工中,85%以上职工认为培训可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和开阔视野,对于自身发展作用明显;74%的职工对于企业培训需求非常迫切;64%的职工认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的职工进行一定奖励;87%的职工对过去参加的培训比较满意的是安全防控意识增强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所提高;47%的职工最喜欢的培训方法是操作示范;在选择培训课程内容上,希望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课程的职工分别占96%、93%和84%;96%的职工认为职工培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四)职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调研情况

“您认为目前企业职工培训存在有什么问题?”问卷的观点统计结果表明:培训内容不够实用;培训形式单一;有工学矛盾,工作岗位离不开,没有时间培训;培训内容没有按难易程度,对不同技能等级的职工有所区别,而是按岗位划分;没有考虑到年龄大的职工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文化程度低的职工的学习能力;培训只注重拿证,学好学坏都一样,只要拿到证就行;只重视知识技能培训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训。

五、调研结果

(一)职工培训取得的成效

1.职工培训体系较健全,确保了职工培训的有效实施。所调研的十一个煤矿企业均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职工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有较健全的职工培训制度和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培训经费能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尤其是澄合矿业公司不断修订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建立了培训工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定期现场指导、检查考核,确保了各项培训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

2.安全技术培训力度较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所调研的煤矿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均把“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从业人员资格培训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各类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采用定期送至相应培训机构、煤矿职工内部培训、区队班前会学习等培训方式进行培(复)训,平均年培训人员参与率达94%,使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安全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3.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保障了职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不仅承担了大部分陕煤化集团煤矿企业的“三项岗位”人员安全资格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及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培训、不同工种岗位技能培训。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培训机构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教培中心依据《陕西煤化工实业集团学校职工培训持续改进检评细则》,定期对所属五所学校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详细的检评,并及时通报检评结果,达到了职工培训工作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的目的,为提高陕煤化集团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职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本次调研发现:一些企业领导虽然强调职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当职工培训和生产、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先保生产,将培训置于次要位置。雖然组织了培训,但大多都是以应付上级检查和取得安全资格证为目的,往往是“说时重要做时不重要”。还有一些企业领导存在希望培训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心态。经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这样说“我不反对员工培训,但我要马上看到效果,否则,培训就没有必要进行”。因此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消极等待观望思想严重。

2.职工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培训预期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协议工占总职工人数的34%,其中陕煤建司所属煤矿企业协议工比例高达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53%。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劳动用工准入门槛较低,加之煤矿是艰苦高危行业,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给企业招工带来很大困难,这就导致了很多煤矿工人是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工,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培训预期效果,也是制约提高职工全面素质的瓶颈所在,给企业发展转型与技术升级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本次调研对象中81%的人认为培训都是照本宣科,针对性差,不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差表现在:一是职工培训只是停留在谁干什么工种,就只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同一工种的所有职工培训内容都是一样的,对培训内容没有按难易程度和不同等级的职工有所区别。二是没有针对职工的接受知识能力和文化程度的高低,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三是培训课程教材不合理。目前,煤炭企业员工培训的教材仍然没有彻底摆脱陈旧的教材模式,内容编辑过于死板、陈旧,跟不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快速更新,缺乏先进性与前瞻性;培训教材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员工培训的效果。

培训实效性差表现在:一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方式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不问需求、不选对象的传统培训方式,不会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二是工学矛盾突出,职工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培训效果差。三是有些企业重视不够。就培训过程来说,只是请个老师来讲讲课就完事,简单地把培训同讲课等同起来。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很多是“证书有一大把,遇到问题就犯傻”。培训职工感觉培训效果不明显,认为培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4.对职工培训的内容和范围认识不足

作为煤炭企业,管理者首先把安全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安全培训上,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职工培训只包括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只重视对“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而忽略了对非煤工种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这一部分人员的技能等级证年限已到,却无法更换更高一级的证书,挫伤了他们要求上进积极性。

5.培训效果评估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培训工作所做的一个总结,对是否达到既定的行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与评价,以便改进培训工作。本次调研企业的培训评估只是以学员的卷面考试成绩或某一方面技能操作成绩作为评估标准,简单地填一些表格或写一些报告,存在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现象,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对策和建议

(一)对策

1.企业领导要修正认识误区

职工培训工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企业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做好职工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管理。支持和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设施的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科学管理、规范动作,确保职工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的大事:一是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较多的培训机会”,是职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和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可以极大满足职工对企业培训的迫切需求,有利于职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成为吸引新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二是培训是高回报的投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可以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三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于企业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有时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经济的管理解决方案。

总之,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加强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做好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扩展培训范围和内容

扩展培训范围不仅要扩展企业培训人员范围,还要扩展培训内容范围。一是企业培训要面向全体职工,不能忽略非煤岗位人员的职工培训,要让所有职工以企业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个人的岗位技能和知识素养,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发挥出个人最大的作用。二是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而且要注重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大职工培训职能:培养职工的职业精神,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支持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传播和推广企业的新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处于煤炭形式下滑的时期,培训还应该承担全新的使命:担当起解决职工和企业间的观念与价值的冲突,整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推广和统一企业政策和措施的重任。

3.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带来了培训者个性的差异与需求,导致了他们在培训中“各取所需”意向非常明显,本次调研结果也充分反映出煤矿职工对企业培训的个性差异与需求。这就要求培训之前要认真进行需求分析,在培训中充分考虑差异,按需施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其“量体裁衣”,实行专业化、小班化直至对高级人才的个体培训,实现培训从一般普及为主向个性提高为主的转变,支持学员进行自我指导式学习,实现以学员为中心。这样才能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做到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摸清职工队伍的底子。把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职称、技能等级、岗位工种、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甚至还有职业精神、工作积极性等都搞清楚,做好统计分析,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来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大纲,这样才能根据需要把握重點,做到缺什么培训什么,弥补技术、知识和能力的薄弱方面,培养技术、业务方面的骨干。其次,要不断加强职工培训教材的编制。培训教材要坚持趣味性、实用性、明了性的原则,理论阐述要简明,实际案例要丰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用性。另外,要及时更新培训教材,实现培训教材的现代性与前瞻性,使员工参加培训可以获得新技术与新知识。第三,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改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做到教授、训练、交流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和选择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观摩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把学员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来考虑,把他们放到学习的主导位置上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第四,要选择配备优秀的“双师型”培训教师。确保培训质量的首要条件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有了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才可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4.多方面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职工的满意程度。在职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职工总体的反应和感受,评估职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二是职工的培训效果。调查了解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有没有改变。调查了解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评估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四是职工的工作业绩有没有提升。可以通过事故率、生产率、职工流动率、质量、职工士气等一些指标来评估。另外,还可以对培训的组织、教师的授课、后勤服务也进行评估。

(二)建议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协议工占比较大,煤矿人员流动性强;技术工人占比偏小,煤矿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总职工人数一半以上,煤矿职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煤炭行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危行业,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煤矿建设突飞猛进,煤矿开采及煤炭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矿井需要的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高素质员工,如何解决煤矿职工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矿井的需要不相适应这一矛盾,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建立一支与现代化煤矿相适应的稳定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途径之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1.明确实业集团教培中心的职工培训范围,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和作用

本次调研发现:煤化集团重组后,所属企业的监管部门太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形成重复培训,造成了受训人员疲乏,教育资源浪费。新成立的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是由原隶属于陕西各矿务局的五所技工学校和两所党(干)校整合而建立的,拥有国家二级、三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两个二级国家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三个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因改制打破了原有的学校与母体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方面的合作模式,部分企业中断了与学校的合作。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建议陕煤化集团明确实业集团教培中心的职工培训范围,把所属煤矿企业“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所属企业在岗工人培训、短期协议工转长期合同工培训、科级以下行政、党群干部培训,由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2.引入第三方培训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本次调研,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煤矿企业的职工培训,特别是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培训,主要遵循的是企业的意志。企业认为培训的目的是证书,认为培训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的进程,使培训过程变得“形而上学”。而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职责是服务,企业的要求就是服务的目标,很容易达成共识和默契,大大地降低了培训质量。把职工培训做好、务实,仅靠学校(或培训机构)和企业是不好完成的。建议引入第三方培训监督考核机制,管理和监督学校(或培训机构)及企业各尽职责,使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和学校都将会看到培训带来的潜在的效益,培训工作也就逐渐步入正轨。

途径之二:大力开展技工教育,为陕煤化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的技工教育在陕西技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有一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四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拥有较雄厚的技工教育资源,多年来,为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建议如下:

一是陕煤化集团出台“变招工为招生”政策。集团下属企业今后所需新工,由教培中心所属技工学校招录,学习培训结束后,由集团公司下属企业考核录取,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二是陕煤化集团出台在协议工中以“半工半读”形式开展学历制技工教育政策。把优秀协议工通过推荐、考核、审定等环节,输送到教培中心所属学校进行学制生教育培训,最后通过学校学制考核和国家技能鉴定站技能等级考试再行淘汰,合格者由企业正式录用转为长期合同工。这是一种既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又能提高协议工学历层次的有效手段,同时又能达到稳定职工队伍的目的。韩城矿业公司在2008年就出台了农民协议工转正式工政策,废除了历史沿用的优秀农民协议工直接转正式工的办法,采用“半工半读”形式把协议工输送到陕西能源技工学校进行学历制技工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协议工的工作责任心、学习积极性、掌握岗位技术的能动性,在协议工中形成了甘愿吃苦、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途径之三: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为陕煤化集团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以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电大开放式教育等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联合办学,同时充分发挥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原铜川矿务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是陕煤化工集团唯一一所成人中专学校的自身优势资源,面向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的在职职工,大力开展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陕煤化集团应出台有关学历达标政策,在所属煤矿科区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大力开展成人中专学历教育。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煤矿科区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井下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经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现煤矿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历不达标的现象,仅去年至今,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就在陕煤化集团所属的四个煤矿企业招收了近四百名成人中专生。因此,出台学历达标政策是势在必行。

二是陕煤化集团应出台鼓励职工提高学历层次的政策。这也迎合了目前大部分职工都非常迫切得到企业培训和参加学习的心理需求,要鼓励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接收能力较强、好学上进有发展潜力的职工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参加适合自己的成人学历教育,促使他们综合技能和素质更上一层楼,为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总之,要改变煤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现状,需要在掌握详实的职工基本情况基础上,统一制定陕煤化集团职工培训和人才建设规划以及实施计划,在陕煤化集团的政策支持和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的监督考核以及所属的各级企业大力配合之下,发挥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善。

七、结束语

职工培训是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职工培训工作方法,使企业和职工都愿意开展培训,真正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才能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為陕煤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培训[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远程培训中心,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企业培训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冯文亮.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及改革建议[J].职业.2011,5.

[4]李佳欣. 对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10,01.

作者:潘炳忠 孙海玲 魏凤仪

煤电职工安全培训论文 篇3:

安全教育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并指出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五大支撑体系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支撑体系;安全事故;防线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举措,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晋煤集团职教中心为了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一课题,始终坚持“观念是先导、落实是关键、机制是保证、质量是根本”的宗旨,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效果不佳一些基层单位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有的则是为拿证而培训,也有的为了通过验收而搞突击培训,缩短培训时间,削减培训内容,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内容单一,教材适用性不强,存在“大一统”现象安全教育培训中,各工种间发展不平衡。随着企业跨越式发展,涉足领域不断扩大,工种类型也急剧增加。但安全技术培训目前基本上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核,统一发证。

培训形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目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形式上大多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基本是“填鸭式”,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激发不起学习兴趣,索然无味。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长期以来,作为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讲不了专业技术课,而是靠聘请生产技术岗位上的人员授课,难以保证培训工作的前后连贯性和培训内容的系统性。

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培训考核欠规范,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评估检查,未把学员的学习效果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培训工作和安全管理脱节;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不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过程跟踪、培训效果调查等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如基础数据掌握不够,对培训现状和预测需求不了解等。

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

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理念

强化“五种观念”即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预防观;树立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实际、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树立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树立“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

树立“三个第一”即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是企业的第一车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的第一工序;安全教育培训教师是企业的第一专家。

(二)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强化监管机制,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建立安全监察机构综合监管、企业负责的管理体制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的有效手段。应本着监察、指导和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安全教育培训和持证情况的监察力度,督促子、分公司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监察促培训,以培训保安全”,实行安全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到监督检查、由组织培训到考核发证的角色转变。

规范运作机制,使安全教育培训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职教中心在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晋城煤业集团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的编写、发布、贯标和实施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PDCA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工作机制,保证了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和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必要条件,让员工能够学近年来职教中心先后出台了《员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职工安全培训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等十余项职工培训制度,从制度上营造了员工参与学习培训的良好环境。

确立激励导向,让员工主动学2005年,随着晋煤集团《高技能人才激励办法》的出台,职教中心对通过“技能竞赛”渠道产生的“优胜选手”,“推荐选拔”渠道产生的“技术能手”,“技能鉴定”渠道产生的“技师”、“高级技师”进行了破格认定,不断创新分配机制。在一线岗位推行二次分配,把岗位的技术难度作为分配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行各个岗位公开竞争上岗。在集体作业工种中设立了主、副操作手评比制度,形成了高技能高收入的有效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尝到了学技术的甜头,以往那种一线工人不愿学、被动学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

建立约束机制,让员工必须学要从技术比赛入手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把原来的考试自愿报名改为该工种所有技术工人必须参加考试或竞赛,并将考试和竞赛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对参加培训的职工进行严格考核,若两次不合格将处以降档两级,外出培训不合格所有费用一律不予报销。每两年对工人专家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予以解聘。

引入责任倒推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培训质量不高是“三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杜绝因培训质量问题带来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入了责任事故倒推法,对违章责任事故人员从证件的有无、证件的有效性、培训的有效性、培训教师的质量逐一倒推,分析原因,进行责任的落实。这一机制强化了安全教育培训责任,突出了质量意识。

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了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运作,晋煤集团每年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教经费2000万元以上,并坚持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每年还拨出专项资金,召开企业科教兴企大会,奖励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此外,每年还从劳动竞赛奖励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岗位技能月竞赛、“一通三防”知识竞赛等各类教育培训专项活动。

(四)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方式

第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案例教学法针对一线工人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把发生过的安全事故进行分类整理,对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等,对矿工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

研讨教学法针对素质相对较高,又直接从事安全管理的区队长以上的干部,置教和学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之中,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用开放、互动的方式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坦诚交流与研讨,使学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东西,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针对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在实验室或实习场所对学员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个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使学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员,向以学员为中心如何“教会”学员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滚动式培训操作人员按岗位排列顺序逐个岗位进行学习,第一岗位的操作员到第二岗位学习,考试合格后顶岗;第二岗位操作到第三个岗位学习,考试合格后顶岗;以此类推,形成循环滚动。

串岗式培训固定在一个岗位操作,串到另一个岗位学习,拜这个岗位操作员为师,学习考试合格后,再串另一个岗位。一直串完各个岗位为止。

并岗式培训将岗位逐步合并扩大,把培训与岗位的重组结合起来,合并岗位后原来的两个或多个岗位的人员同在一个新的岗位,开展互教互练,经过一段时间考试合格后,再采取串岗等方式继续培训。

菜单式培训兼顾企业取向与个人需求,企业的相关部门,培训实体、培训需求单位联系结合发展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共同拟定菜单式的培训内容。员工根据个人和工作需求,通过点菜单选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课题式培训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攻关的难点、热点,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学科专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知识,掌握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课题培训。逐步形成集“选题—培训—考核—评估—总结”为一体的课题培训的新路子。

(五)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采用现代化培训设施和电脑多媒体教学,并通过图片、实物、展板、声光电演示等不同手段开展教学,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拓展培训的内容,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加强安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安全文化教育引入培训课堂,让员明确安全理念,了解安全行为规范的形式和特点;理解安全行为规范的本质和内涵;清楚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的区别。

加强专项安全技术知识教育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积极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运输治乱”、“瓦斯治理”等专项安全教育活动,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强安全心理行为素质教育重点就“三违”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习惯心理和盲目心理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通过对“三违”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控制能力。

(六)夯实教育培训基地、师资、教材“三项”基础工作

基地建设方面近年来,安全培训硬件设施逐步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现有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一个,四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五个。2004年10月,晋煤集团作为中煤协会首批会员单位在全国率先开通了远程教育网。

师资建设方面始终遵循“积极培养,重点引进,聘任兼顾”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是实行讲课酬金制,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授课奖励办法》。二是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逐步将技术能手、知名专家列入师资队伍开发视野。三是开展教师评优活动。四是开展学员评教活动。五是制定《撰写学术论文奖励办法》,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和专著,形成特色教学。六是鼓励青年教师下矿进厂锻炼,参与事故处理,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建设方面积极落实按需培训的要求,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先后编写《井下运输管理》手册、《瓦斯治理》手册、《安全文化》手册和《锚杆支护技术》等针对性很强的实用教材,大大增强了安全培训效果,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思想认识明显转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了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使员工牢固树立了“安排工作首先考虑安全,开展工作首先制定安全措施,评价工作首选总结安全”的观念,形成了有较高安全需求和安全价值取向的心态,基本实现了全体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为减少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培训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加强基地、师资和教材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受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三违”现象大为减少,为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安全培训的广泛实施,使广大职工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2005年共培训各类员工21146人次,持证上岗率100%,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05年底,公司实现了连续18年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5以下,连续16年保持在0.3以下的好成绩,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社会认知度得到充分肯定2005年9月至今,晋煤集团职教中心连续两次获得“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的荣誉称号;2005年,晋煤集团职教中心被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授予国家煤矿安全二级培训机构的资质。2006年2月,晋煤集团由职教中心作为实施主体的ISO10015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通过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公司组织的外部确认。

作者简介:

靳软军,男,山西晋城煤业集团高级政工师。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作者:靳软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书法文化分析论文下一篇:价值链之文化创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