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儿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留守幼儿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陕西省眉县幼儿园)一、对县域内农村学龄前“留守与半留守”幼儿的认知与理解1.对学龄前留守幼儿概念的理解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正在朝低幼化发展,留守结构正在向复杂化、多元化纵深。

留守幼儿教育分析论文 篇1:

留守幼儿不良行为个案分析与教育对策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把幼儿托付给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他们的教育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并从中获取一些有益于解决留守幼儿教育困难的启示。加大对留守幼儿的重视和关爱,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留守幼儿;个案分析;教育对策

留守幼儿,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务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者其余亲戚代管,这些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幼儿行为表现有很多偏差。

一、留守幼儿行为表现

有一留守幼儿—男孩,四周岁,该幼儿父母均外出务工,由爷爷入园后由爷爷奶奶接送,由于爷爷奶奶所持的是 “人大自巧,狗大自咬”的教育观念,导致了该幼儿入园后的行为表现均不同于其余幼儿,现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1.生活习惯差

根据教育部2012年10月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可是该幼儿的具体表现是:吃饭前的洗手他经常趁老师不注意插队、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弄得旁边的小朋友满身是水,吃饭不但挑食还霸食,几次观察都发现他把不吃的食物悄悄地送到别的幼儿碗里,再把他想吃的从别人碗里舀到自己碗里的不良行为。午睡时故意影响周围幼儿,对全班幼儿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2.攻击性强

在幼儿园,我们教育幼儿要学会分享,玩具大家一起玩,图书大家一起看,可是只要是他喜欢的玩具、图书,他就会采取抢、抓、打、咬等强硬的方式把他们占为己有。

3.逆反心理严重

据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逆反期分别出现在3~5岁和12~13岁两个成长阶段,3~5岁为“第一逆反期”。适度的逆反行为可以释放不良的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过度的行为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这个男孩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还做出强烈反抗的言行,嘴里一声“哼”,行为上用“扭头”“撅嘴”等表示对老师批评的不满。

二、留守幼儿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1.祖父母溺爱

目前,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投入到看管孙辈们的行列,由于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老人生怕孩子出一点差错遭儿女怪罪,所以在生活中尽量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

2.祖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低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们的教育观念陈旧,与现代教育的差异较大,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多数祖辈人受教育文化程度偏低,知识面狭窄,没有正确的科学育儿知识,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

3.居住环境复杂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在留守幼儿中,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有部分幼儿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很低,居住人员复杂,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习惯,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多弊端,让年幼的孩子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4.父母的补偿心理

留守幼儿的父母由于长期在打工,心系着孩子却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因此,物质上的满足并不是幼儿成长的全部需要,来自于心灵的关爱才是幼儿成长的真正需要。

三、留守幼儿的教育策略

1.与父母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孩子的成长中,让家长明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孩子交给长辈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虽然不能时时陪伴幼儿,但是要定时或不定时的用电话与幼儿沟通交流,多关心幼儿做什么、想什么,了解幼儿有什么需要,另外家长要及时的与教师沟通,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2.向幼儿祖父母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祖父母在教育培养孩子中,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由于他们年老体弱,与幼小的孩子存在“代沟”。教师要多与祖辈们沟通交流,告诉他们时代不同了,他们习以为常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孩子们头脑灵活,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3.做好留守幼儿的心理辅导工作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不但要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时,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留守幼儿则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亲情般的关爱,对他们进行大量的情感投入,在教育活动中让他们担任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交流,让其有话敢说,把老师当做倾诉的对象,让他们在幼儿园不孤单、不寂寞,把幼儿园当成乐园,让留守的日子因老师父母般的关爱而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编.云南基础教育处翻印.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M],2012:10

[2]周旭.回到原点重塑幼儿教育[M].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之识[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3]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2001:7

[4]王红蕾,姚丽霞.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

作者:王淑华

留守幼儿教育分析论文 篇2:

县域学龄前“留守”与“半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陕西省眉县幼儿园)

一、对县域内农村学龄前“留守与半留守”幼儿的认知与理解

1.对学龄前留守幼儿概念的理解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正在朝低幼化发展,留守结构正在向复杂化、多元化纵深。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导致“亲子分离”,最终留在家中(主要在农村),脱离了父母监管的6岁以下幼儿群体均属学龄前留守儿童。因为年纪小,成为最无助的一个弱势群体。

2.“留守与半留守”幼儿的分类

6岁以下学龄前留守幼儿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留守: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其监护责任完全转移给他人,父母全部缺位。

(2)半留守:父母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双方教育的整体性被分割,导致孩子疏远一方父母亲。

(3)假性留守:即明明跟父母住在一起,但父母早出晚归,关注、交流、陪伴少,连晚上陪睡也甩给了老人,成了真正的“假性留守儿童”。这类孩子往往过早地接触社会,很容易误入低俗文化圈子。

不管是哪种留守,他们都缺乏亲情,缺乏爱和陪伴,有的只是一颗没有安全感的内心。

二、生存教养健康状况分析

1.父母缺位,亲情缺失,教育失能,问题儿童增多

由于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也无法正常系统地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以至于留守幼儿在全面健康成长中有断层、有裂痕、有空白,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时会造成一生的遗憾,常常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幼儿营养不良,体质发展不达标。一些留守孩子随留守老人一天吃两顿粗茶淡饭,致使幼儿严重营养不良,加之生活卫生习惯差,缺乏必要的自我防护意识,经常生病,不能按时上幼儿园。

(2)孩子整体受教育程度滞后。在农村,许多留守代养监护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文盲或半文盲,教育理念滞后,加之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照顾好第三代,只能满足于最低的温饱和人身安全需求,更别说教育和思维培养了。

(3)孩子中心意识强,社会适应性差。一部分家庭,过分无原则溺爱成了祖父母补偿孩子的方式,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倔强不容易改变。加之父母长期缺位,致使部分父子、母子之间不能亲近,不能相互适存,久而久之,表现出冷漠、缺乏热情、内向、胆怯、偏执等不良性格特点。心灵封闭,沉默寡言,进而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生活,孩子耐受、耐挫能力极差。

(4)孩子脾气粗暴,缺乏包容谦让之心,有攻击行为心理。在留守家庭中,部分祖父母往往为生活所累,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表现得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常有的事。部分孩子也因此有急躁、不文明、打架、骂人、攻击等行为。

(5)孩子的人文生长环境差,容易受低俗文化影响。在农村,打麻将、打牌风气盛行,优质的文化生活活动不够丰富,孩子出门感受到的就是牌局、赌局及婚丧嫁娶的酒场,致使留守孩子是非辨别能力模糊,游戏认知活动单调,安全没有保障。

2.农村幼儿园目前的教育状况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严重不足

在农村幼儿园,目前关注留守幼儿,仅仅停留在书面统计上,根本没有实际的应对措施。除了资金缺口和师资短缺外,还没有从思想认识上真正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我们接触到的多所乡村园来看,在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上应该说是十分欠缺的。有些园甚至连一份完整的摸底表都没有,更谈不上了解真实情况,这是一个极大的教育盲区。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留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追根溯源,积极应对,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1.幼儿园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资源配置

现在的农村幼儿园,实际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与时俱进。各乡镇唯一的中心园是这一两年办起来的,师资力量匮乏,教玩具更是少得可怜,远远不能满足入园幼儿保育教学的需要。

对于教学理念是否超前,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是在培训的路上摸索前行罢了。至于留守幼儿问题,有的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似乎都不太清楚。

鉴于农村幼儿园的种种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除了不停地把转岗教师培训成专业老师,转变教育理念外,我们还应争取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让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进行。

当然,理念是要先行的。

2.园所积极筹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室

对于留守儿童中性格乖僻的孩子,要特别多一分关爱,尤其是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如,我们在家访中碰到的4岁半于姓小朋友,母亲外出4年未归,父亲一年回来2~3次,缺失的童年怎么补回来?孩子画了许多画,一张一张都能讲出故事来。有时他会下意识对着奶奶喊“妈妈”。类似这样的孩子在县域各个幼儿园还有许多,令人心酸,也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再如,在某农村园所中,有个3岁多的王姓小朋友,长期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一学期来,我几乎没有看到孩子开心地笑过,她哭时喊出的第一句話总是:“我要爷爷!我要爷爷!”她单亲并留守,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幼小的孩子,总是愁容满面,抑郁,看不到一点稚气和天真。心理疏导对这些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的调查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1~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

我们除了做好父母的工作外,心理疏导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谈心、交朋友、家访、互送礼物等,都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打动他们的心。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个相互制约的过程。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在幼儿园,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其心声,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3.引导家长及整个家庭成员转变观念,提高育儿素质。加强家园互动,理念贯通,步调一致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经济需求价值观和孩子的亲情需求价值观如何协调统一,找到平衡的支撑点很重要。

对于幼儿园教育,家庭资源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做好家长的引导、宣传与培训,转变观念,达到家园互相配合,理念贯通,步调一致,教育才能出成果。这是求同教育的一大模式。面对留守幼儿群体,家园沟通互动应更进一步,只有下功夫改善内在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的人文环境,只有走心达到共鸣,留守幼儿的关爱才能落到实处。

4.改善生存的人文环境,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響非常大。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著名论断,从侧面揭示出环境与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农村,闲暇时节打牌、下棋、打麻将成风,有些代养监护人迷恋棋牌室,时常把放学按时接孩子的事都忘了。而没人接的留守孩子时常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地被接走。在这个漫长的等待中,孩子的心理是复杂的,是很容易受伤的。丰富文化生活,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土壤不失为好的出路。

5.多开展绿色有氧活动

在农村,天然环境淳朴,多开展户外有益活动,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让天然的氧吧滋养孩子的胸怀,陶冶孩子的性情,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如,户外游戏,亲子运动会,唱歌故事展演,春夏秋冬四季远足郊游等。

另外,园所社区可开展一些接地气的活动来加强爱心传递。如,我园在春节前为全园留守儿童举办了跨年迎新集体庆生日活动,孩子幸福无比,收效特别好。我们做到了家长缺位但爱不缺失。同时在眉县电视台《教育时空》栏目组的支持下,一经播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留守家庭是一个很好的唤醒,对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6.加强社会宣传,争取社会力量的帮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作为幼儿园,虽然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但家庭和社会更责无旁贷,只有大家携手帮扶,才能共同解决好这一问题。所以,在我们力量薄弱的时候,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团体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大家共同献出一份爱、一份责任,相信留守儿童会健康成长,会成就未来。

7.倡导父母就近就业是根本

如,各乡镇现在就地发展起来的种植(猕猴桃种植园、樱桃草莓种植园)、养殖(土鸡、生猪等养殖场)等绿色经济产业链和部分手工业是很好的方向,减少了部分留守幼儿的出现。我们渴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农民返乡潮来临。当然,这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帮扶。

四、留守幼儿的问题是严重的,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要走出留守幼儿的教育误区

由于缺乏成长引导,留守儿童问题是严重的,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

1.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关爱也要区别对待。

2.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趋向,不能让家长片面追求知识教育的错误观念牵着走,形成教育困惑,而不注重人格塑造。

3.物质不能凌驾于理念之上。物质满足超过情感投入,或老母鸡式的呵护,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4.教育是时不我待的,如果错过了开花期也注定会错过结果期,孩子是等不起的。

5.校园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自身内化“留守问题”才是根本。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半留守”状态的幼儿教育问题,关爱行动依然还在路上摸索着、前行着。园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各尽其责,才是上上之策。

参考文献:

[1]聂茂,厉雷,李华军.伤村[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04.

[2]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5.

编辑 赵飞飞

作者:安文华

留守幼儿教育分析论文 篇3: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刺激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导致幼儿脱离父母照料的现象越来越多。该阶段的幼儿在成长过程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往往存在情感孤独及性格孤僻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兒教育的过程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些儿童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在一些乡镇地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有关资料显示,幼儿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长,其心理健康问题也会越严重,并逐渐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提升幼儿园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留守儿童的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将针对幼儿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父母教育的缺失

相对来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并不完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很少,与父母的日常交流也仅能通过电话完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难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支持,造成感情上的缺失,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隔代教育的弊端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展开的,而爷爷奶奶对幼儿比较溺爱,造成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同时爷爷奶奶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与幼儿园开展家校合作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被忽视。

3.幼儿自身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差,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遭到同伴的排斥,甚至有些留守儿童会将自己与其他幼儿进行划分,这正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使得留守儿童表现出不自信的一面。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

幼儿园是开展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联系,针对幼儿出现的品行偏差或是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沟通和交流,以便于及时矫正。

幼儿园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方式引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当以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设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以确保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开展积极的引导,从而解决问题。

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多留守儿童都会面临生活、学习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同时,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自信心,不会轻易向外人求助,进而表现得更加孤僻。因此,幼儿园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2.加强家庭教育的创新

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幼儿园应当加强家庭教育的创新,寻求新的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心理。同时,父母应当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对于幼儿情感方面的诉求尽可能予以满足。多与幼儿相处,对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心,积极主动地聆听幼儿的内心,一旦发现他们存在心理问题,应当及时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式。

3.加强家园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不同,导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所承担的教育教学职责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此时如果三者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必然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降低。因此,为了提升留守幼儿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例如,幼儿园教师定期开展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家访,并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指导。同时监护人也应当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幼儿园,同幼儿园教师共同商议并制订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4.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幼儿教育的优劣,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作用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师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幼儿园可以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设立一些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课题,使幼儿园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情况下,自发地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复杂性,它关系着留守儿童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它还会影响到社会未来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借助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效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治花.分析促进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7(12):229.

[2]彭丽.游戏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天水市武山县A幼儿园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1):23-25.

作者:来丽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政工工作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