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上消费行为与心理调查研究

2022-09-13

高职学生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 也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 但是这对于没有经济来源和干瘪的钱包学生群体来说是一个矛盾问题。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消费欲望行为和心理, 最终导致不良消费行为出现:盲目消费, 超前消费, 进而滋生了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甚至产生了由偷窃、诈骗财物满足自己膨胀的消费欲望的行为, 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

无论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 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益于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而且也会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消费行为起到示范作用。

一、高职学生网上消费行为与心理的现状

(一) 主动消费, 缺乏理性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不在征求父母的意见, 而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消费。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尤其在网上消费上表现的更为积极主动, 但是缺乏理性[2]。他们享乐攀比, 崇尚品牌, 标新立异, 追求刺激和新潮。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 更注重感官的满足, 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对于各类网络商品保持高度的关注, 尽管这些学生们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 但他们却表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3]。

(二) 需求增长, 资金单一

区别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的开放式的大学生活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 他们把业余活动、休闲娱乐放在和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4]。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 他们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他们的资金只要源自自己的家庭、来自父母的收入。消费需求日益膨胀与单一经济来源的矛盾是亟待解决问题。

(三) 结构多元化, 具备倾向性

大学生的需求相对比较广泛, 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每个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购买需求和欲望。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商品种类复杂多样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 其中风险比较小、性价比较高的实物商品比较受欢迎。女生大多以衣服、鞋帽、装饰品、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而男生会选择书籍、电子数码产品以及游戏类的产品[5]。从各类商品的购买的频率来看, 大学生网上消费的结构仍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二、高职学生网上消费行为与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 网上消费盲目从众

网上消费和传统消费一样是一个从心动到行动的过程, 它是消费的一部分, 有目的有计划根据自身需求的理性消费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高职学生的网上消费却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问题, 原因有二。一方面, 父母的溺爱纵容了学生不合理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网上商品琳琅满目, 能实现不走一步路便浏览到各种商品[6]。同时, 商品的价格对于没有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问卷调查显示, 如果碰到“淘宝、唯品会”等知名网站打折促销时, 他们更是头脑发热, 盲目跟风购买, 甚至购买了很多商品回来闲置。

(二) 网上消费炫耀攀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逐渐变成了隐私, 各种社交场合和私人聚会都充斥着攀比炫富的气息。这种消费“实则是要向社会观众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 以挑起他们的羡慕、尊敬和嫉妒”。仿佛消费的越高档, 就越有面子, 为了面子盲目进行超支消费, 从而忽略了自己的购买能力。攀比心理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富有”等同于“物质享受”, 忽略了精神富有[7]。网上消费不论与收入或财力是否相当, 都不仅有害于消费者, 而且破坏校风, 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 网上消费成瘾

处于性格改变与成长敏感期的大学生们, 他们不具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进行网上消费时, 他们关注的不再是购买的商品本身, 而是追求购买商品时或者付款时带来的成就感和快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行为, 网络消费者是基于直观体验、主观意愿、直觉冲动等因素做出的消费决策和行为。作为网上消费的主要力量, 消费成瘾无疑会影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四) 商品质量与交易安全问题

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体系, 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低廉。但是网上购物毕竟是虚拟的, 消费者无法亲自鉴别和尝试接触商品, 只能通过图片、文字以及以往买家的评论来判断商品的质量。网上交易则需要买家提供信用卡、银联卡、支付宝账号等等比较保密的个人资料,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买家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网上消费经验不足的学生, 容易受到不法商贩利用网络的漏洞进行诈骗, 使得原本就不宽裕的经济更加拮据。

三、构建高职学生正确网上消费观念的教育对策

(一)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 强化正确消费观的认知

现在的高等教育学校并没有开展相应的课程, 已有的思想政教育课程中更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没有涉及到消费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 要实现对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 就必须拓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内容, 增加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内容, 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与具体的消费观的教育相结合。同时, 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理相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引导他们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导, 帮助学生认清楚“需要”和“想要”, 克服购买的冲动欲望, 增强自我约束力, 不虚荣, 不攀比, 不拜金, 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自觉地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并有效的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 组织各类活动, 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认知消费是消费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那么消费者对消费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则是促进消费行为产生和形成消费观念的原动力。因此, 消费者对正确消费观念认同的前提下, 面对消费时就会产生是非感、正义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 要想做到这一点,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对消费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组织关于网上消费教育的特色主题班会让大家对网上消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三)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作用

潜在课或称隐形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是与正规课程相对的课程, 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 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 可以把它界定为“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 (学术的与非学术的) ”, 学校通过物质文化 (学校建筑、设备、文娱体育活动设施、校园环境) 等、制度文化 (校训、校纪、学生守则) 等、精神文化 (学校的人际关系、师风师德、学风、班风、校风) 等,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态度、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持久作用, 弥补正规课程的不足, 形成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 更好地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家庭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 高职学生消费形式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消费观的问题, 与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只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是很难实现的, 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对消费观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做到合理消费。

摘要: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受到人们尤其是当代高职学生群体的广泛欢迎和认可。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追求时尚和渴望个性,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很大的消费自主空间, 已成为网络消费者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他们又具备易于接受新事物和追求时尚的群体性消费特征, 是网络消费群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另一方面, 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 思想意识、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极易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 也造成一些消极负面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消费,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消费教育

参考文献

[1] 严惠.大学生非理性网购行为动机分析[J].商情, 2013 (13) :75.

[2] 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05.

[3] 伊伯特·弗兰克.蔡曙光等译.奢侈病EM3[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0.75.

[4]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96.

[5] 陈松岩.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相胜[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6) :103.

[6]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264.

[7]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5.3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头孢唑林钠中间体TDA溶剂化物的工艺改进下一篇:语文美育的策略探讨


Fatal error: Uncaught [XSException] ../../../../xunsearch/sdk/php/lib/XS.php(2526): Failed to recv the data from server completely (SIZE:0/8, REASON:closed) thrown in /www/xunsearch/sdk/php/lib/XS.php on line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