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实习论文

2022-05-16

小编精心整理了《人力资源专业实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为了增强野外综合教学实习效果,有必要对太原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进行改革。在分析原有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包括编制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设置合理实习次序、开辟实习路线、增加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第一篇:人力资源专业实习论文

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资源筛选与有效实习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教育实习中筛选课程资源对生物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进行生物课程资源筛选的可行性,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筛选课程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育专业学生 教育实习 课程资源 筛选 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 有经验的教师、 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已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知识和饱满的教育热情,但缺乏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他们面临着从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的角色转变。教育实习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育实习中有效促进生物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一直是实习指导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从引导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筛选入手,能有效促进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实现专业发展。

一、课程资源筛选的可行性

课程的实施在于教师,生物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之所以有课程资源筛选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赋予了学科教师课程自主权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只能忠实于大纲和教材,没有对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的自主性和动力。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管理和实施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课程的实施也非常强调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看作教育研究者和课程设计者。这就从宏观层面确立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地位,赋予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筛选与利用的权利和责任。对于开展教育实习的学生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以及对中学生物课程的理解力都很有限,实习中把注意力放在对已开发好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利用上就更为可行。

(二)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需要实习学生有效进行课程资源筛选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课程资源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类型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切生命、生命现象、影响生命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探寻生命轨迹的所有史料和前沿信息都可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而不同的课程资源用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需要实习生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整合,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网络信息时代为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实习学生可以通過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传媒很便利地获取由专家或专门机构开发出来的生物课程资源。据中学新课标资源库(生物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中的不完全列举,就有281个网站向生物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但从网站获取的资源很有可能重复、冗余、庞杂,实习生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进行甄别、筛选,才能利用。

二、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对实习学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习学生整体构建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

生物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比较细化和深入,而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后是按模块组构的,每一模块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因此,学生缺乏整体的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在实习时将面临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按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重新建构,以适应生物教学需要的问题。进行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是以生物课程内容为重要依据的,要对课程资源做出合理的甄别和正确的选择,必须要认真研读课程内容,找出相关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构建起严密的知识体系。所以,实习学生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筛选,有利于熟悉课程内容,快速建构一套与中学生物课程内容匹配的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实习学生准确理解中学生物课程标准

迅速理解并掌握生物课程标准是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准确把握生物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才算是达到了教育实习要求。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不同的价值,一个生物课程资源进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后,其价值体现必须服从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生物课程资源筛选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生物课程标准的过程。实习生通过课程资源的筛选,能引领其认真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不断熟悉标准的各种要求,最终达到较准确理解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有利于实习生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工程,是指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而这个系统中的教学内容是以课程资源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虽然受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但也受课程资源的制约,教学目标则是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师生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中实现的。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筛选有力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实习生通过认真进行课程资源筛选,能综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四)有利于实习生逐步形成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一个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就注重培育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对后续的发展尤为重要。课程资源的筛选,首先,需要实习生留意观察、收集和积累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实习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拓宽了实习生的知识视野,完善了实习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需要实习生甄别、选择资源信息,这不仅能锻炼实习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还利于提升其课程研发的意识和能力;再次,需要实习生懂得合作与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实习生的合作意识,还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合作氛围,形成了小组实习生的共同发展。因此,重视课程资源的筛选,能有效促进实习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实习学生筛选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策略

从庞杂的资源库中筛选最有价值的小部分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开展教育实习的准老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到有效筛选生物课程资源呢?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充分把握生物课程标准,突出资源利用的目的性

一切课堂教学资源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每堂课、乃至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所以,实习生在筛选生物课程资源时,必须先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资源选取的方向和类型,以突出生物课程资源利用的目的性。

如,人教版初中“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课标要求有六个方面,通过对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比较熟悉食品保存问题,于是筛选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为课堂教学资源,并采取学生自主收集、思考和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一课程资源的筛选和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突出了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目的性,极大地发挥了资源的价值。

(二)深入分析生物内容和学生,突出资源利用的针对性

生物课程资源既是生物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实现其发展的载体,实习生在筛选课程资源时应始终以能表现生物学内容为依据,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生物课程资源。首先,应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知识点,进而筛选出合理的资源类型和恰当的资源内容;其次,应尽可能地把握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前知识状况、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差异等,进而合理规划课程资源的组合形式和应用时机,突出资源筛选利用的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高中《穩态与环境》中“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教学资源很丰富,可从网络直接检索大量资源,但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利用,很有可能因针对性不强而影响教学效果。处理时,可将检索来的资源进行整合简化,变成三个简单的实验素材:(1)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再将切除的胰腺移植到狗的腹部皮下,尿液中的葡萄糖消失;(2)结扎狗的胰管,胰腺细胞多数萎缩,但胰腺内部的胰岛细胞仍正常。此时狗的尿液中不出现葡萄糖;(3)给患诸如糖尿病的狗注射健康狗的胰岛细胞提取液,狗的糖尿病症状得到控制。通过这样处理,不仅学生能得出正确结论,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筛选利用的课程资源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突显了课程资源筛选、利用的针对性。

(三)全面了解生物课程资源,突出资源利用的时效性

占有全面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筛选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收集和占有了大量资源的基础上,对已有资源经过精心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课程资源”。 收集和占有课程资源,不仅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一定的教学智慧,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课程意识。实习学生具体可通过以下渠道来实现:(1)从网络平台和新闻信息检索和收集课程资源;(2)钻研教材,挖掘出其中的主要课程资源;(3)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周边有关课程资源;(4)通过上课、听课、参与教研活动等积累生成性课程资源;(5)不断养成科学管理课程资源的习惯和能力。

所谓资源利用的时效性,主要是通过资源对比、筛选,让那些有典型代表性、有学科前沿性、有经济实用性,并在社会和生活中较为关注的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发生联系。

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碳循环”一节时,可将目前社会上的焦点话题“时尚低碳”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何为低碳?为何要低碳?”作为导课,在归纳总结出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及其循环过程后,又让学生回归“时尚低碳”话题,以“探讨低碳生活的具体措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这种处理充分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时效性,不仅较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1]李定仁,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3.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4]郑世忠,卢文祥.例谈课程资源的筛选与处理[J].生物学教学,2011(2).

作者:汪先平

第二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

摘 要:为了增强野外综合教学实习效果,有必要对太原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进行改革。在分析原有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包括编制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设置合理实习次序、开辟实习路线、增加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为综合教学实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综合教学 实习体系 创新能力

Key words: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racticing system; Creative ability

对我国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来说,综合教学实习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获得野外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教学实习,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工作等奠定扎实基础。为此,学者们发表了许多关于综合教学实习改革的论文[1-8],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提供了参考。但由于各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习地点、实习内容等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提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切实提高综合教学实习效果。水峪贯地学实习基地位于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基地。近年来,我校在水峪贯地学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实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本专业综合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后三周,内容包括地质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以及水文水资源等。但由于水峪贯是传统的地学实习基地,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来说,综合教学实习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实习的总体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增强野外综合教学实习效果,有必要对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原有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以期为综合教学实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1 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缺乏

对于该校本专业来说,开阿设的课程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并且有机地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结合起来培养专业人才,这是我校与传统地质院校、水文水资源院校本专业的不同之处,也是我校的特色所在。但由于是新专业,截止目前还没有一本真正属于本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在2007年—2013年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中,主要用的还是我校矿业工程学院编制的地质实习指导书,包括《吕梁山中段水峪贯地区地质综合研究》等书籍及《区域地质与构造综述》《实习区地层特征》等讲课提纲,另外再加上本专业实习教师整理的有关实习资料。在实习过程中,尽管老师们结合本专业所涉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水资源等知识给学生们进行认真讲解和启发,但由于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的缺乏,实习的目的性没有完全达到,导致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无法系统地得到训练。

1.2 实习次序安排不合理

根据老师的体会和学生的反映,在本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过程中,实习次序安排不合理。这主要与本专业实习老师相对较少有关。目前,我校本专业教师总共14人,根据教务处的实习规定,只能有4个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实习指导。由于地质基础老师的缺乏,专业教师要进行地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实习讲解,因此在实习线路中,没有完全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合理安排实习次序,使学生感觉实习过程有点混乱,一会儿是地质实习内容,一会儿又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及水文水资源等专业实习内容,许多同学还没有完全了解地质内容,教师却又讲解了专业内容,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习路线相对较少

对综合教学实习来说,实习路线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的实习路线,学生不可能较好地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受交通的影响及学生安全的考虑,该校本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路线相对较少,目前只有榆林沟、寺沟、陳台沟和王文沟4条路线。虽然这4条路线在该专业综合教学实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和功能,但因实习线路较少,无法使学生观察和了解更多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如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角度出发,4条路线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从专业角度去开辟新的观察路线;再如从水文地质测绘角度出发,4条路线在地质、地貌上可满足实习条件,但从水井调查角度来讲却无法满足,限制了学生水文地质测绘能力的提高。

1.4 实习内容安排受到制约

由于该校实习经费标准不高,造成综合教学实习经费紧张,加上实习路线相对较少,导致在实习内容安排上受到很大制约,难以完成实习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从目前情况来看,3周实习只能保证野外实习1.5周左右,剩余时间让学生回实习基地完成实习报告和相关图件。学生不仅缺少从水文地质测绘角度出发的水井调查内容,而且缺少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角度出发的自然滑坡调查内容,另外还缺少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调查内容。加上实习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实习多数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造成整个综合教学实习内容创新空间范围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1.5 部分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

尽管在合教学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了动员,让学生了解了实习目的任务、注意事项、考核办法等,强调了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有关实习路线讲解,补充了有关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但在实习中仍有部分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综合教学实习对他们所带来的益处,简单地认为综合教学实习就是去野外看看风景旅游、呼吸新鲜空气;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大可能去从事本专业工作,来参加综合教学实习完全是为了得到规定的实习学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认真观察和记录,有的学生不认真掌握罗盘的基本操作方法,有的学生在分组实习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自我主动性较差。

1.6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少

目前,各种与该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为综合教学实习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对于我校本专业来说,以往综合教学实习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少。如没有将掌上野外数字调查与测绘技术引入综合教学实习中,导致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专业判别能力、野外描述和数码拍摄能力、必要参数的测量能力、岩土水样品选取、采集和保存保管能力以及野外和室内的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学生也没有将GIS、RS等技术手段引入综合教学实习内业资料整理、分析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实习资料整理等。这些都导致学生无法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 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

2.1 编制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

在参考前人关于该专业诸多教学实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本周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符合本专业特色的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的目的任务、罗盘的使用、岩石的描述、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地质灾害调查、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图、水文测验、实习区地质与构造、基础地质实习内容、专业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编写、实习成绩评定等。在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的指导下,为本专业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置合理实习次序

为避免实习的安排混乱,对实习次序进行了合理设置:(1)基础地质实习:①登高望远识别山川地理;②观察识别地层,对岩性进行合理描述,掌握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方法;③观察地质构造,分析派生构造形成原因;④实测地层剖面,编制实测地层剖面图;⑤地质填图,提高识别地质界线及图上定点的能力。(2)水工环专业实习:①分析岩性及观察孔隙、裂隙、溶隙,识别含水层、隔水层,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②观察人工切坡、采矿活动等,识别人为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观察天然崩滑坡体,分析天然滑坡、崩塌形成原因;④调查水井,编制水文地质图,提高水文地质测绘能力。(3)水文水资源实习:在河流地段实测水位、流量等,增强水文测验实际操作能力。

2.3 开辟实习路线

为了丰富水峪贯实习基地的综合教学实习内容,在榆林沟、寺沟、陈台沟和王文沟4条路线的基础上,开辟了距离水峪贯约8 km的西家岭滑坡地质灾害和水峪贯镇供水水源井调查2条实习线路,其中西家岭滑坡地质灾害实习路线主要让学生对天然滑坡的特征、诱发因素等有一定了解,而水峪贯镇供水水源井实习路线可充分锻炼学生野外调查水井的能力,提高其未来从事水文地质测绘的能力。另外,在清徐县汾河二坝水文站开辟了水文水资源教学实习路线,其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水文测验实践能力,掌握测验方法和步骤。

2.4 增加实习内容

随着开辟新的实习路线,综合教学实习内容也相应增多:在西家岭滑坡地质灾害点,让学生观察当地最大的自然滑坡的全貌,分析其滑坡要素及滑坡特征,判断滑坡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探讨对滑坡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对策。在水峪贯镇供水水源井调查中,让学生们观察和记录水井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情况,测量水井的水位埋深、井深、出水量、水质、水温及其动态特征,查明井孔的出水层位,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使用年限,水井结构等。在汾河二坝水文站水文测验中,让学生了解水尺、水位计、流量计的功能,学会测量河流水位、流量等。

2.5 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

在综合教学实习中,老师只是起着指导作用,学生才是综合教学实习的主体,必须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才能达到良好的综合教学实习效果。为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切实了解综合教学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教学实习对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思想上给予重视,认识到通过教学实习,才能真正把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不仅给学生耐心讲解有关实习内容,而且严格要求学生多观察、多记录、多思考,并结合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探讨,要求和监督学生能很好地与团队进行协作,共同完成团队的具体实习任务。

2.6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针对新技术、新方法在综合教学实习中应用的不足,我们将掌上野外数字调查与测绘技术引入实习,并要求学生把GIS、RS等技术手段引入实习内业资料整理、分析中。在具体综合教学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懂得和掌握传统方法和手段,而且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发挥学生思维敏捷,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较快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综合教学实践手段,增强学生的野外和室内的新技术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习效率,为满足社会对学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要求奠定基础。

3 结论

该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缺乏、实习次序安排不合理、实习路线相对较少、实习内容安排受到制约、部分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少。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教学实习体系构建包括编制综合教学实习指导书、设置合理实习次序、开辟实习路线、增加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综合教学实习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雄,胡伏生,刘明柱,等.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08(4):164-166.

[2]张洪波,钱会,张益谦,等.面向特色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2(6):108-112.

[3]甘义群,马传明,周建伟.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三峡实习教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3): 94-97.

[4]李洁,李英海.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实习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6-27.

[5]汪丙国,梁杏,万军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05-110.

[6]马传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1):45-49.

[7]肖長来,梁秀娟,高淑贞,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8-33.

[8]徐刚,董晓华,杜发兴,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3-34.

作者:张志祥 杨军耀 张永波 赵志怀 赵雪花

第三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生产实习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学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进入行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以工程教育认证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探索开展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活动。以“油气藏”为中心,探索建立涵盖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开发工艺及野外地质调查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思路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考核进行了详细论述,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改进生产实习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低油价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批准号:9-22,执行期:2018—2019);西北大学教改项目“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批准号:JX18121,执行期:2019—2020)

[作者简介] 赵俊峰(1975—),男,山西晋中人,工学博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盆地分析及油气勘探研究。

生产实习特别是综合性的生产实习,在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实践结合,发现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后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专业兴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3-5]。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创建于1949年,蓬勃发展至今,为我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年来,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采取的是分散进行的方式,即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具体安排实施。此做法存在实习环节不够系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不便考核评价等弊端,難以保障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面向石油行业,具有专业性强、涵盖知识面广、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2018年该专业在西北大学率先申请并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工程教育专业的核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专业认证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是认证关注的本质。生产实践经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均被重点强调。近年来,在学校、院系和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等多方支持下,探索开展了本专业的集中式生产实习。已于2018年、2019年暑期,顺利组织实施了2015、2016级学生的实习,初步建立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思路与目标定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服务于石油天然气勘探业务,并向开发业务有一定延伸,属于油气行业上游业务的主干专业。针对专业特点及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即以“油气藏”为中心,围绕油气藏怎样形成→如何寻找油气藏→如何开发油气藏这条主线,将实习内容和现场学习环节有机相连,进而将石油地质、油气田勘探、测井资料解释、储层沉积学、油田开发等上游业务流程和相关理论课程串联起来。在实习场所和内容安排上,将采油厂现场实践与勘探层系地质剖面考察相结合;在实习形式上,将实训操作与观摩学习相结合;在实践内容上,突出石油地质、测井与现场工程实践的结合,强调专业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全流程学习与实践,分层次确定学习目标与效果评价,侧重考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相关理论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的暑期进行,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学习,且经历了地质认识实习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等实践锻炼。下一阶段将转入专业方向课和毕业设计学习阶段。通过生产实习,可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各先修科目内容,为后续学习、就业或考研深造起到承前启后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生产实习包括油田现场和野外考察两方面的内容。油田实习地点为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石油地质考察剖面分布在延安市和延长县境内的延河剖面,紧邻杏子川采油厂驻地安塞;天然气地质考察剖面选定为盆地南缘富平赵老峪奥陶系经典剖面。

通过两轮教学探索,初步确定了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等基本教学体系。在内容设计上,秉持我系注重地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理念[6],并结合专业特点,以采油厂实践实训为主,兼顾典型露头剖面观测,设计了较为丰富的内容,涵盖勘探、开发各个主要环节,具体包括:(1)了解采油厂运行模式及地质理论知识在现场的运用;采油厂业务科室走访学习;通过“浸入式”学习与交流互动,了解所学石油勘探开发专业知识在油田的具体运用;(2)了解测井仪器及其数据采集流程,熟悉测井资料解释及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3)了解钻井设备、钻探工艺流程,特别是水平井的施工操作流程;(4)熟悉主要的录井方法;参观完井设备或作业现场;(5)学会岩心编录与观察描述,能够结合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物性及含油性分析等;(6)了解低渗透油田采油和增产工艺,参观抽油机、注水设施,熟悉注水开发流程;参观压裂设备并观摩压裂现场作业;(7)结合对延河剖面三叠系、富平赵老峪奥陶系的露头考察学习,熟悉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主要勘探层系的油气地质要素与成藏组合特点。

上述实习内容设计时长14天,总学时42个。在学时分配上,对于“了解性”的实习内容用时较少,而要求“掌握”或“熟悉”的内容,如岩心与测井资料解释、野外剖面观测等环节,用时较多,争取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另外,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和适当调整,如,2019年增加了对原油联合站、脱水处理流程的考察学习。

(三)实施过程

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对于保障生产实习教学活动正常开展至关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借鉴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采取了“三段式”管理、“双导师制”的有效做法[1,7]。第一阶段为室内准备阶段。首先,在院系统一安排下,按照实习内容涉及的研究方向进行组队。在出发之前,组织全体参队师生召开动员会,各带队教师对现场即将涉及的学习内容进行室内讲解,安排布置实习任务,说明注意事项,与实习学生签订安全协议等。第二阶段为现场学习环节。到达油田后,采油厂总工及地质研究所、勘探科、开发科、注水办、厂办等科室的负责人与全体师生共同召开现场实习启动会,听取采油厂勘探开发进展、新技术应用进展等方面的报告。随后依次展开各项现场学习实践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由现场指导教师和全体师生参加,分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并进行交流、点评。生产实习内容涵盖面广,动用油田多个业务部门、基层单位甚至外协和兄弟单位,油田专家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为此,院系聘请了采油厂主要业务部门的专家作为现场指导教师,与实习队带队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指导工作。

(四)结果考核

实习成绩评定(百分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现场及野外表现(占10%)、现场及野外记录(占30%)、实习报告(占60%)。实习报告设计了8个模块,要求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现场考察学习实际,避免空谈理论,形成对研究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岩心与测井资料解释、开发与增产措施等方面较系统的认识。报告要求资料翔实,逻辑合理,图文并茂,突出本人的观点和认识。

二、教学效果评价

生产实习为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产一线和野外露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较系统的生产实习,零距离感受油气勘探开发一线工作内容和环境,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主要的收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深并巩固了专业基礎理论知识。通过生产实习,达到了室内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操作的通融,使书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效提高了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部分同学参加实习之前,都无法想象石油钻井是什么样子。在现场接触的信息确实让大家大开眼界,对许多现场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了解之后有茅塞顿开之感。

二是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场实习中,我们力求实习内容系统化的基础上能够突出重点,特别是与资源勘查过程专业密切相关的环节,如岩心观察、描述与解释,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在现场对这些环节安排3.5天进行了分组实习,要求每位同学都学会岩心编录、柱状剖面制作,进行岩性、含油性和岩相的解释;结合实际测井资料,讨论地层划分对比方案、解释岩性、含油性及沉积相,各小组进行现场小结汇报交流,带队教师进行点评指导。这些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增加了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通过两周左右的“浸入式”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油田现场工作环境,明白所学专业知识在现场的价值所在,进而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后续学习乃至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择业的努力方向。通过现场学习,与现场专家、技术人员的交流,学生体会到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行业发展动态,感受到百年延长油矿“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以及采油厂淳朴无华、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2015级1班(17人)平均成绩为82.6分,2班(15人)平均成绩为76分;2016级(共22人)平均成绩为86分。参加实习的两届学生中,有多人就业选择了石油行业,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继续在石油地质和地质矿产相关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改进生产实习的若干思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指出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保证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避免培养故步自封;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培养质量控制的关键措施。因此,作为生产实习,也应该贯彻“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作为近20年来首次开展的集中式生产实习,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亟待完善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定位尚需凝练

油田现场可供实习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围绕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并结合工科认证新要求、行业发展新趋势,合理把握各知识点、技术方法和工程实践环节,需要进一步思考。本专业面对的是庞大而复杂的石油工业上游产业,采油厂和勘探开发现场可供实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学生的实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抓住重点、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能源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就业多元化的新动向,也应该适当考虑在煤炭、砂岩型铀矿等固体矿产资源、地热能、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等行业和部门的实践学习。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已经在数字油田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准确把握生产实习教学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处理好生产实习与专业课程实习、生产实践周的侧重点等,仍需要深入研究。

(二)教学方式方法尚需斟酌和优化

生产实习不同于野外实践教学,必须依赖生产单位的软、硬件条件、生产和研发场地乃至后勤保障条件。现场教学方式方法较室内更加灵活多变,现场指导教师和工程师熟悉设备操作和现场地质情况,带队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方面相对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专业带队教师和油田现场专家的分工,如何科学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方法,平衡观摩考察与体验实践活动,不同实习环节如何进行合理的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价,等等,均有待进一步探索。需加强这些方面的调研学习,充分借鉴同行院校同专业和卓越工程师班的成功做法[8-10 ]。

(三)稳定长效的生产实习合作机制尚需探索

采油廠作为生产单位,产量、效益和安全为其工作重心,接收学生实习,势必会为正常的生产和安全增加负担。因此,必须在考虑油田安全的基础上,探索互利双赢、携手共进的合作机制,以保障生产实习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11 ]。

(四)野外和现场备课与专题研究尚需加强

对于重点实习环节,如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典型露头剖面观察等,要开展针对性的现场备课或专题研究,编写实习指导书,完善教案、建立教学素材库,探索“案例式”报告编撰方式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致谢:衷心感谢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各位领导、专家给予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感谢实习队带队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刘吉余,朱焕来,施尚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田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石油教育,2007(3):74-77.

[2]唐洪,戴鸿鸣,王顺玉,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57-58.

[3]陈翠华,丁枫,董树义,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44-49.

[4]尹太举,罗瑜洁.《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28):71-74.

[5]吴胜和,徐怀民,吴欣松,等.“油矿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0(1):32-35.

[6]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等.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6(4):47-53.

[7]张立强,国景星,李红南.“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高教论坛,2008(6):49-51.

[8]沈传波,石万忠,李纯泉,等.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英才班建设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1):45-49.

[9]岳大力,吴胜和,刘钰铭,等.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油矿地质学”教学方式改革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50-52.

[10]杨兴科,晁会霞,杨高学,等.地质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优质课程群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1):67-71.

[11]殷文,谢庆宾,冯程,等.新工科引领下的“五融合”递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2):21-27.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ZHAO Jun-feng, WANG Zhen-liang, REN Zhan-li

(Department of Geolog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China)

Key words: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major;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作者:赵俊峰 王震亮 任战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投资理财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钳工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