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标题,激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初探

2022-11-17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中说过:“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 只能是他 (学生) 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为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将发现转化为己有的知识, 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曾从文章“标题”的角度作过积极的努力。宁老师常采用研讨标题、评论标题、另拟标题、加副标题等形式,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二六七号牢房》一文时, 宁老师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 根据他们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给课文的标题加上一个恰当的定语, 以表明这是一间怎样的牢房。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后纷纷发言, 得出的结果如下:“狭小而令人窒息的二六七号牢房”、“残酷中洋溢着温情的二六七号牢房”、“关得住肉体却关不住斗争意志的二六七号牢房”、“期待着阳光照耀的二六七号牢房”、“黑暗中蕴含着无限生机的二六七号牢房”等等, 每一个新加的定语都有学生对课文的独到真切的理解支撑着,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显然, 教者选取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学生的思维便被打开、激活且互相感染了。那么, 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老师究竟该怎样发挥对学生阅读的引领作用呢?宁老师的课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笔者以为, 宁老师以“题目”来统领文章教学实在是一种简明而高效的方法, 同样体现着课改的精神。为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探索, 尝试引导学生从分析文章的题目入手,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启发学生在对文章题目的研讨体悟中领会文体、理解写法、深入文本内核。具体做法如下。

1 议标题, 辨清文体

议标题, 也即从师生议论文章的标题入手, 通过标题的特征去推求文本的文体属性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内容。如教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时, 我要求学生先初读全文, 然后全班查词典明确“主义”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主义”有三个义项: (1) “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说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如“马列主义”、“现实主义”; (2) “思想作风”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 (3) “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如“社会主义”。进而我要求全班学生讨论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 大家逐步明确为义项 (1) , 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所持有的主张”。如此, 文章标题其实就是一个论点的凝缩, 即作者提倡“拿来”。那么, 什么是“拿来主义”呢?怎么“拿来”呢?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作者提倡“拿来”为何又缀以“主义”一词呢?学生经过读读议议, 感觉到“主义”一词用语显得较庄重严肃, 表明这种“拿来主义”是有其针对性的, 即国民党政府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媚外卖国的行径。至此, 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辛辣的讽刺和反语的妙用等问题学生不言自明。

2 读标题, 领悟写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抓住了文章题目, 许多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通过读标题我们就能较好地领悟文章的写法, 进而走进作者、文本和编者的心灵深处。教学《祝福》时, 笔者首先从读题目入手向学生发问:“祝福, 祝福。这是鲁镇的年终大典, 致敬尽礼, 迎接神仙, 祈求来年好运, 鞭炮阵阵, 香气四溢, 好一派热闹祥和的氛围。那么, 鲁镇的人是怎样祝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祝福、祈求到来年的好运呢?”有学生回答:“不, 祥林嫂不仅没能参加年终大典, 她就是在万家同庆, 普天吉祥的祝福之中结束她苦涩的生命的。”由此教者一步步启迪学生思考作者用“祝福”做标题的用意, 经过讨论和思考, 学生逐渐得出结论:作者以“祝福”做标题, 一方面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也形成了两者之间的极大反差, 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教者补充到:在祝福声中, 作者将“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形成强烈对比, 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再读标题, 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深入人心。这里, “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的教师的作用也一如小威廉姆·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所说:“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 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 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 ……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3 品标题, 深究文本

所谓品标题, 指的是教者在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中始终紧扣文章的题目设计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对话, 教学中能以标题为切入口灵活处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局部切入分析的关系、统筹对课文的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的关系, 进而带动学生阐发课文的人文内涵、落实文本阅读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如教学《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看社戏》一文时, 笔者带动学生紧扣标题“在文本里”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来回, 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文章写的是谁看社戏?我和乡民们都看的是怎样的戏?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社戏”, 她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么?文章结尾说:“虽然, 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 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 已是寒凝血飘的深冬了, 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 都是戏。”如何理解这段话?为什么是“满满的”, 又是“怅怅的”?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社戏”, 她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吗?这样的设问, 学生从标题走向文本, 逐步深入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再者, 教学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一文时, 笔者提出四个问题供学生去讨论, 面对扣题目的问题设计, 学生对金岳霖先生的的了解以及对作者语浅情深的行文风格就更加深入了, “是真名士自风流”, 金岳霖先生所代表的一代平民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品行、洒脱不羁的个性、丰富深刻的学识让人久久难忘, 而他们在非常时期被逼“改造”的“有趣”情景则更显出了知识分子处境的辛酸和悲凉, 文字的背后是作者对他们的深情追忆、敬仰爱戴和对他们政治处境的无奈和同情。岁月渐行渐远, 往事并不如烟。如此, 可见知, 紧扣文章题目的教学设计将极大地便利于学生的思维深度开掘。

以题目统领文章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 对文章标题的“议”、“读”、“品”是其互为表内的三个层面, 也是互相交融、互为补充的有效手段, 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将会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文本材料从而“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三者的交叉并进定会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 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同时也更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 使得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并进而推动现代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和灵动。

摘要:新的课程, 新的理念, 学生的学习, 不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知识, 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并将发现转化为己有的知识, 以及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笔者对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着力于巧抓文章“标题”, 激活优化教学。目前尝试了“议标题”、“读标题”、“品标题”等三种方式, 进一步倡导和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阅读教学,标题,议,读,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税收筹划石油企业应用论文下一篇:《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