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工程专业论文提纲

2022-08-08

论文题目: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课程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思想的具象化体现。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各人才培养单位依据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而进行课程设计的基础性课程,即除专业课程之外的课程及课业相关活动。美国通识教育自19世纪后期诞生之时起,历经多次改革,经验颇丰,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阶段课程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对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描述性的研究。具体而言,以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以下简称为QS)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各高校网站公开的培养资料信息、文献材料进行翻译和整理,总结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即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未来工程师综合能力。重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厘清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规律与运行模式,总结其课程体系的特点。目标上,以培养工程人才各项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重点,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诉求;结构上,以通识教育课程的四种通用类型为主要结构,融合学校自身特色;内容上,以工程与技术专业领域知识为重点,辅以多元文化为路径,多渠道渗透工程师精神与职业道德;教学模式上,以研讨模式为动力,以项目式科研合作为依托,有效激发工程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课程评价上,以注重对工程人才的综合评价为核心,设置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保障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后,在借鉴美国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时代背景与我国实际战略需求,提出了优化建议:其一,立足时代的新要求,明确通识教育理念在工科高校中的引导作用;其二,深化产教融合,建立符合我国高校特色的通识课程结构;其三,积极深化改革,推进通识教育教学形式与学科体系的革新。

关键词:美国;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通识教育

1.5.2 课程体系

第2章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2.1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变革历程

2.1.1 开端:自由教育思想走进美国高校

2.1.2 发展:全美高校逐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2.1.3 完善:通识教育重要地位的确立

2.1.4 趋势:规避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2.2 通识教育在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价值与作用

2.2.1 通识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知识筑基的重要环节

2.2.2 通识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师健全人格的直接渠道

2.2.3 通识教育是培养未来工程师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第3章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3.1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

3.1.1 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

3.1.2 思维目标和自我发展目标

3.1.3 领导力目标和人格目标

3.2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结构

3.2.1 分布必修型课程结构

3.2.2 自由选修型课程结构

3.2.3 名著选读型课程结构

3.2.4 核心型课程结构

3.3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

3.3.1 知识型课程

3.3.2 技能型课程

3.4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

3.4.1 讲授课模式

3.4.2 研讨课模式

3.4.3 实践课模式

3.4.4 其他教学模式

3.5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评价方式

3.5.1 参与性评价

3.5.2 通过性评价

第4章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4.1 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融合通识教育理念

4.1.1 满足社会对于工程人才的能力需求

4.1.2 满足高校服务国家的社会职能需求

4.1.3 满足学生自身对于未来社会工作的胜任力需求

4.2 以合理结构为依托,知识素养与个人能力并重

4.2.1 课程结构严格,通识与专业课程融合递进

4.2.2 自然科学为主,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储备

4.2.3 人文、社会科学为辅,提升思维逻辑能力

4.2.4 重视国际交流,以沟通、写作能力为重点

4.2.5 重视实践能力养成,注重累积项目经验

4.3 以多元内容为路径,多渠道渗透工程师精神与职业道德

4.3.1 课程内容多元化且偏重理工科知识领域

4.3.2 强化工程人才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

4.4 以研讨模式为动力,有效激发创造性工程思维

4.4.1 研讨课具有自由性与开放性

4.4.2 实践项目具有前沿性与专业性

4.5 以科学评价为趋势,多机构监督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4.5.1 设置合理评价方式保障教学质量

4.5.2 设置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监督培养质量

第5章 美国高校工程与技术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5.1 立足时代新要求,明确通识教育理念在工科高校中的引导作用

5.1.1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工程技术专业的融合,构建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

5.1.2 深化通识教学体系的人文关怀建设,构建起科技与人文“双驱动”的通识教学体系

5.1.3 立足我国的本土化需求,构建起融入“中国精神”底色的通识教育

5.2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符合我国高校特色的通识课程结构

5.2.1 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领域,在一线实践中总结通识教育的宝贵经验

5.2.2 发挥“引企入教”的合作优势,创新通识课程建设的模式

5.2.3 立足高校学科发展优势,完善好适应“产教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

5.3 积极深化改革,推进通识教育教学形式与学科体系的革新

5.3.1 以学生为主体,改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

5.3.2 借“互联网+教育”东风,带动通识教育在学习方式层面的革新

5.3.3 以产业特色需求为导向,建设新型的通识学科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治课教学高中政治论文提纲下一篇:物流业影响制造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