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

2022-04-20

小编精心整理了《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方向。依据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大纲,对初中历史课堂采用更新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趣味性的新形式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概述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 篇1:

浅析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摘 要:作为教师,在我们真正走进历史课堂教学时,会发现由于历史知识固有的过去性特点,不能采取任何方式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直接观察,导致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常常是较为沉闷、压抑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会降低学生听讲的兴趣和效果,反之,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历史的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气氛管理。同时,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同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是分不开的。所以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气氛的特点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等对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2.055

一、课堂教学气氛的含义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乐,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

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气氛制约着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绪,并对学习效果、动机、态度产生影响。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师课堂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必要性。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而且,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被课堂气氛所感染,受教师渊博的历史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所吸引,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秘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课堂气氛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合作进行的有关教与学的活动,而教师教学的开展是离不开学生以及学生的配合的。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处于一种低沉、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情绪低沉,注意力也不集中了,配合教师教学的意愿也下降,这都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其教学。

三、对教师在历史课堂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建议

由上文可知,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其必要性和作用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气氛呢?首先,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和个体感受的差异性特征入手;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气氛的好坏同教师是否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手段、方式是分不开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技能、手段等。

1.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班级都是由年龄相近、经历相当、心理感受相似的学生组成的教学集体,当班级中部分学生出现某种情绪,由于心理感受的相似,这种情绪经常就能迅速感染周围的学生。所以,我们需要合理运用其感染性,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共鸣。例如,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教材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时,由于有的学生对唐朝的文化有事先了解和比较喜欢唐朝文化,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形成积极的氛围。此时教师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让此部分同学起来分享他们眼里的唐朝的社会气象,開个小型的关于唐朝气象的故事会等,由此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起来。由于同学间年龄相当,地位一致,所以由同学展现出来的效果往往能带动其他同学,且比教师讲解的效果更好,更有带动性、感染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气氛的感染性特点,寻找切入口,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找到共鸣,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2.教师需要了解全体学生在课堂氛围中的具体感受

尽管课堂气氛可以感染到全体学生,但人的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心理感受,与人的学识、经历、素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使是同样的感受,每个学生理解都会有偏差,不可能一模一样:侧重点可能不同、理解层次有差异、价值观存在差别。并且也由于在课堂上存在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情况,每个学生对教学的配合程度、学习能力存在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去细致了解学生的具体感受,并从反馈信息中鉴别哪些是创造性想法,哪些是误解,做到去谬求真、由浅入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教师在对所讲内容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后,一定要细致地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可以以邀请学生起来分享、做题、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了解。这样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更富针对性。

3.合理运用教师渊博知识、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其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

学生通常都是青少年,教师学识渊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富有深度,很容易就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自身的渊博学识外化,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注意力也会集中,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妙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有了求知的热情,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氛围便是积极的。如果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或妙语连珠,或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等,教师用这种语言讲述历史,一定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历史学习,由此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合理运用历史教学技能,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合理的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需要修炼的技能,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在运用历史教学技能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技能,利用语音音调、语速、停顿的改变,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一些历史名词上,由于历史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课堂教学气氛是低沉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较为高昂的音调讲授知识,用适中的语速而不是缓慢的语速讲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低沉的氛围。相反,在过于喧闹、嘈杂的课堂上,教师就要运用停顿来提示、警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氛围冷静下来,达到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技能,例如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一堂历史新课,通过设置问题,邀请学生回答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范围。在课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趣味性问题,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起来。

5.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沉闷的课堂气氛时常是由于教师传统的满堂讲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学生被迫机械接受,机械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的过程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由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乐于探究。有了思考的过程、探讨的过程,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再沉闷,反而变得积极了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氛围管理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调节,使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关成刚、王晓薇《“课堂气氛”的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7期。

[2] 张雪平《情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学苑教育》2012年第12期。

[3] 齐文华《如何活跃历史教学的课堂气氛》,《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

[4] 黄俊琳《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文学教育》2018年第9期。

作者:王欣语

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 篇2:

课程改革视阈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解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方向。依据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大纲,对初中历史课堂采用更新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趣味性的新形式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概述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编写了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方便了初中历史老师和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要将重点放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一、关于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概述

(一)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内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内容,就是以人教版教育教学的大纲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不断学习掌握和积累过程。使学生积少成多,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转变;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热爱历史课堂教学,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教学的方法上采用开放式、参与式、启发式、合作式、小组讨论式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进程。课程改革视阈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疲劳备战等方法割舍掉,改为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加强对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运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思路,使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课程改革视阈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将这一点牢牢的掌握,围绕这一点开展工作,将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互动

新时期课程改革以来,运用人教版教学大纲,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增强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主动的进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中与历史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占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极大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演变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二)推进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历史思维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人教版教学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加强提问的方式和水平,将问题设计的恰如其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课前和欲望,难度不要太大,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作答,具有发展研究的意义。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起到了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分辨是非的能力,拥有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凸显问题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以人教版教学大纲为中心展开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这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一致,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思。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思路,将问题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核心思想是以问题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增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视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是认真贯彻和落实人教版的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有趣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宇.课程改革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新认识[J].历史教学,2005,(03).

[2]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02).

作者:李艳华

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意义及方法研究

摘 要: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改变现有历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先进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相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开发历史课程的教学潜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文章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重要意义,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具体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整合教学

一、 引言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整合在一起,是进一步推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进程的有效方法,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活跃课堂氛围、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自主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为了实现整合目标,建议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知识内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导入、课堂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呈现等多个环节中,还能够支持教师开展重点难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重要意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工具,深入发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历史课程的教学需求,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相整合,促使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既具备时代性特点,又具备历史学科特色。结合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二者整合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有助于改变历史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视域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引入大量的历史课程资源,将各种各样的网络历史文化资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优质网课、网络视频资料等方式了解历史内容,体会历史文化内容,初步获取历史课程内容,改变了以往“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历史知识”的单一知识呈现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课堂学习过程。

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历史学习资源及学习软件,为学生构建集视频、图片、声音、文字于一体的课堂教学课程导入,构建相应的课程情境,强化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体验,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感到新奇与好奇,积极踊跃地投入历史学习。

第三,有助于构建高效历史学习课堂。新课程视域下,历史课程教学理念发生改变,学生成为课程学习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公”,教师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让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三、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具体方法

(一)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践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建议初中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支持各项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课本中单一的文字与图片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生动、真实的历史视频资料,通过趣味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趣味性,从而主动关注视频中的相关历史事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式教学。

结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原始农耕生活》课程内容,考虑到本节课内容主要为“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情况,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等,由于这些内容与班级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为久远,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小视频”中的“动画人物笑谈历史事件”的方式,将课程中的“河姆渡文化”“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以卡通动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由“小火炬人(学校的吉祥物)”作为动画中的讲解者。通过这种趣味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观看视频动画内容;在观看的过程中,班级学生能够逐步看到原始农业的各种工具动画模型、原始农业农耕生活的一天等,能够进一步了解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在“小火炬人”的趣味讲解中形成对原始农业的认知,加深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之后探索历史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趣味动画的知识呈现方式能够改善原本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教材中感到乏味”的情况,学生不再需要借助教材文字获取基础知识,而是在听“笑谈故事”的同时侧面获取各种历史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了解课程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力,进一步提升了课堂基础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体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教学优势。

(二)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构建沉浸式历史情境

要想践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建议历史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课程教学活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历史课程知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是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单一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VR眼镜设备,为学生构建真实、沉浸式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以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教学。

结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教师将本节课的课程教学场景设置在多媒体教师中,让学生每人戴上VR眼镜。之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鉴真东渡”的历史教学纪实影片播放出来,同时配置汉语与日语的双语讲解,以此提升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性,强化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真正置身于“鉴真东渡”的场景中,感受这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具体过程。在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提出“为何要鉴真东渡?”“是什么导致了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但是的对外交流态度是?”“你能够说出鉴真东渡的目的吗?”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当时的场景,体验“唐朝穿越之旅”,让学生以“上帝视角”思考这一事件对于唐朝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辩证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辩证分析唐朝时期对外交流活动的诸多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构建沉浸式历史情境,能够為学生提供真实、直观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从而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促使学生在沉浸于历史场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受历史事件对中国文化成就的影响,最终形成良好的历史发展与辩证分析观念,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凸显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教学的应用价值。

(三)适当留白课堂空间,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要想践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教师需要适当“留白”,将更多的课堂学习空间与时间“让”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历史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强化整合式教学效果。

结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程教学,教师已经组织学生参与了“沉浸式情境学习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明朝时期高度繁荣的社会商品经济,比如:手工艺制品、科技发明、小商品经济、物品流动等,这种沉浸式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班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情绪契机,进一步提出“那么,致使明朝时期科技研发速度飞快、文学局面繁荣的原因包含哪些?根本原因是?”“明朝时期的小说具备哪些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从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建筑的规模、结构,体现了当时的何种文化内涵?”“关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你能够引入哪些相关的明朝时期社会制度、政治政策与理念主张?”等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学生构架出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结合刚刚看到的历史事件发生情况,根据自己的见解与认知发现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历史信息的提取与使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魅力,领略传统文化底蕴,以此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整合教学目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呈现丰富、真实的历史课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大提升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适当“让学”,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留给学生,发挥“留白”效应,促使学生能够尝试着独立思考与探索,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实现历史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更多的历史资料,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储备,进一步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龙.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整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9):37.

[2]苏筱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对策[J].成长,2019(3):92.

[3]陈通相.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3):104.

[4]周桂义.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J].信息周刊,2019(16):345.

[5]徐丽娜.用好信息技术,助力课堂增效: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19(22):91.

作者简介:

黄晓军,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七中学。

作者:黄晓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评价下的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两化融合区域结构升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