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文积累

2022-07-08

第一篇:第五单元课文积累

第五单元课文导语

《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入新课:

带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之间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今天我们则要跟随作者李舵到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去游历一番,那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苏州园林》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都是精灵》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对“与狼共舞”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恐怖、惊悚、难以想象等)但是,有一位作家就提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听似荒诞却很漂亮的人居生活状态——“与狼共舞”的生活,里面充斥的是刺激或是和谐?我们一起来走入这篇课文——《都市精灵》(板书)。 《幽静悲剧》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名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明天不封阳台》导入新课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还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是伴着清脆的鸟鸣声起床的,那时候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将如何对待它?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出示课件标题、作者)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安静在花丛中()。她走得很(),没有一点儿()。”这句话表现出安静的()及对()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做好了铺垫。

2、“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睁着眼睛的()被这个盲女孩()的()抓住了。”这神奇的灵性来自于小女孩对()热爱,对()的热爱,美好的生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安静的眼睛虽然(),但她心灵的窗户并(),她是在用()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的景色。

4、“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和(),也表现出她对()的向往。

5、“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出自课文(),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安静告诉我的道理是:()。

7、《生命 生命》的作者是(),她是一个()的人,通过描写(),(),(),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8、“我可以好好地()它,也可以白白地()它。”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生命只属于(),我们必须对自己(),好好的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

9、“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可以让()的生命体现出()。”这句话的含义是:生命是()的,人生是()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的努力,去创造()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成为()。

10《永生的眼睛》中,琳达一家()人捐献了角膜,父亲留给我们的远非(),而是()。

11、“小小的花儿()有如此的()!我的心头(),这一震,使我明白了(),是——()!”这句话是该文的()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生命无论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就会有()。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学常识积累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

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克劳斯的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5、《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6、《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8、《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9、《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10、《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文章题目

的含义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塑造了木兰深明大义、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和爱国精神。“乐府”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简称“乐府双壁”。

12、邓嫁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3、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4、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1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福楼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等。都德是法国作家,我们曾学过分创作的小说《最后一课》。左拉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歌德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

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16、《孙权劝学》选取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17、《社戏》一文选自《鲁迅全集》,作者是鲁迅。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18、《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

迅文学奖。

19、《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散文家。文中提到的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清末民初书画篆刻家。赵子昂,湖州

人,元朝初期书画家。

20、《观舞记》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繁星》《春水》。

2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虞

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22、《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这篇文章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

23、《登上地球之巅》一文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新华社社长。最后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四位登山队员会别是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藏族运动员贡布。

24、《真正的英雄》一文是一篇演说词,演讲者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

25、《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6、散文《猫》作者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振铎。

27、《斑羚飞渡》一文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鸣。

28、《华南虎》一诗选自《诗刊》,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其中比较著名的除《华南虎》外,还有《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

29、《马》一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的主要著作是用了40年的时间写成的36卷的《自然史》。

30、《狼》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文学家。“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第四篇:2011年高考时政资料积累:第五次G20峰会开幕

【时事背景】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 (g20)峰会2010年11月1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峰会主题为“跨越危机,携手成长”。此次会议是在第三届匹茨堡峰会确立g20为长久机制峰会后举行的第二次会议。在当前“后危机”的时代,g20各国领导人再次齐聚一堂讨论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和发展等四大议题。韩国总统李明博12日发表《首尔宣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g20领导人峰会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首尔峰会实现四个目标。 【知识链接】

g20峰会如期举行,说明当代国际关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国际间的合作正在日益增强。“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就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和发展等议题进行磋商,充分显示了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在竞争中合作,既竞争又合作,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共同利益是国际间合作的基础。 《首尔宣言》符合20国国家利益,将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一种非正式对话的新机制”,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体现了国际组织是当代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往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经济、金融关系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本次峰会,是履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协调与他国关系的对外国家职能。我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首尔峰会实现四个目标,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以“跨越危机,携手成长”为主题g20峰会的举行,反映了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发展的整体,面对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和发展等共同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商讨和应对。 【考查主题】 (1)国家职能(2)国家关系的内容、形式和本质(3)外交政策(4)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教案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4、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将——→和←——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19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理清文章的脉络。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1、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汇编诗歌,体味经典。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人心:周瑜妒(将计就计)鲁肃仁(借船求箭)

曹操疑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识天象

四更大雾

晓地理

顺风顺水

20 景阳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相关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倔强、勇敢、神威、酒量惊人、武艺高强、胆量过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项原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 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

倔强、

勇敢、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四、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五、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

豪放、倔强

打虎(动作)

机智、勇敢

下冈

21 猴王出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读懂、读通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揭示课题

1、阅读了小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继续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出世

一块仙石

崩裂产石猴 成王:探洞(我进去)称王:随我进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五)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置思考问题。 (1)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2)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 (2)学生简要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4)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出示一段话──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改编为直接叙述的句子,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增补,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欣赏整个编排是否有创意。) (2)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 (3)评价表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再从是否富有创造性来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编导或表演者来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等)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 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 (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 (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 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故事情节清楚。 .课前准备

学生缩写的草稿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商助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单位财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