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2022-09-04

第一篇:工匠精神树立新理念

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

为探寻工匠精神内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日,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岳主持召开“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时春霞、副院长李顺发及各系师生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各系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代表从教学管理、技能传授、德育培养、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师发展、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如何有效践行工匠精神”进行了分享交流。同时,结合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对“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专业敬业”等优秀工匠品质进行了佐证,进而从发展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岳院长充分肯定了师生们的发言,他认为工匠是看得见的,精神是无形的。只有先成为技能精湛、业务熟练的工匠,才能渗透出坚持、坚守、耐心、创业的工匠精神;也只有具备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工匠。

刘岳院长指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参照的基准,身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优质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率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要身体力行,通过每一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将工匠精神影响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用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

机电工程系主任王莉: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素养,是认真、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追求。培养工匠精神,要注重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追求以及执著的坚守,自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

其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创新制作等形式,让乐于和善于专业技能学习并在专业方面有一技优势的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榜样和引导作用,带动师资技能不断的提高,促进技能工匠的形成。

再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赛前专项培训、赛事观摩、赛事淬炼,促进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

最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用施教。可设立培优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才培养,师生砥砺,让工匠精神普惠更多人;设立兴趣班,尝试让部分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更多人;设立学期教学研讨机制,实时、适时、及时根据教学、就业、专业实际,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工匠精神体现在更多人。

机电工程系教师皇甫志远: “专、精”兼备的一技之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之长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代表国家拿到金牌的,往往都是那些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我认为,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大国工匠,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要够专注、能坚守、有耐心、敢创新。教书育人、传授技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不被外物迷失本心。

其次,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个人行为规范不够严谨,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

最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的非常快,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地接触新兴事物,不停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就业,不失业”。

机电工程系学生姚尚尚:工匠精神指引我成长

我以个人为例浅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打算选择职业院校就读,进入了郑州商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最初,由于对学习内容不了解,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总是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实操课上也得过且过,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就可以。以硬线配盘为例,我就想着能把线接上,不乱能通电就好,结果配出来的线歪歪扭扭,甚至有交叉,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而老师配出来的线却都工工整整、横平竖直,完全不存在交叉。如此一来,老师就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我,这让我发现自己不够专注、不能坚持,也让我看到老师的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

此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意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将来才能有所建树。虽然我现在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学生,做一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一名光荣的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制造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园林建筑系主任郭正恩:技能大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生在校时期就注重对其注入工匠精神的理念,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能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我认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佳载体。 首先,大赛的初衷就是激励从业人员刻苦钻研、勤练技能,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各行业营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新风尚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每一个赛场都是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课堂,评委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顶级“匠人”,充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最后,赛前培训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的各项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正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所在。

园林建筑系老师张庆新: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训

完美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优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培育,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工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之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之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一,教学是根本,改革教学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坚实一步,“心灵手巧”是创新者最本质的写照。为此,让实践教育贯穿中职教学中。

第二,将工匠精神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日积月累的熏陶,在学生身上积淀工匠精神的底蕴。

第三,将工匠精神充分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成长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

第四,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

旅游烹饪系主任韩枫:树立优秀典型,培养大国工匠

为培养更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我认为职业院校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作为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工匠精神。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有主动性、有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精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做到准确、完美。

其次,培养学生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出学生对职业的兴趣,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基础。因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少而精开始,以点带面,以个别专业带动全系。

最后,打破局限性,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时间和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要匹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考核办法。如选拔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开设技能大师小课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培养他们参加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树立学生典型,形成学院学习技能、实践技能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旅游烹饪系老师李梦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题中之意

弘扬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我认为工匠精神尤其应该传达给即将实习的学生。目前学校分配出去的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实习阶段任务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实习的第一个月,是辞职的高峰期。

“水土不服,辞职;跟同事闹矛盾,辞职;被经理指责,辞职;上班单位离住宿的地方远,辞职;宿舍住的人太多,辞职;好朋友没有分到一起工作,辞职„„”这不仅给实习单位造成困扰,也会影响学校的品牌建设。这就是学生缺失工匠精神的现象级表现。

所以,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应注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辞职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设一门课程――岗前培训,主要给学生传达工匠精神,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例如学习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社会生存常识;提前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做好思想准备等等。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五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学校的崇高精神;积极乐观的工作精神;谦虚好学勇攀高峰的追求精神;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团队精神;承担责任,全力以赴地执著精神。

商业贸易系副主任赵凌: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的务实精神

工匠精神是深入钻研、务实的精神,从教学管理到具体教学实践,从学院、教师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每个层面都发挥出这种钻研、务实的精神,协同运作,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首先,做好教学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与教师两个教学参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从外植入的,而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驱动。对教师而言,自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辅助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钻研教学、教研创新、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学院应注重营造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把教师的精力收拢到务实教学、静心教研,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深入备课、规范优质教学才能有效地收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达成的技能等次的定位。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的基层劳动者,这是一个基本定位,各专业从人才就业需求入手,深度调研企业需求,倒推出技能培养的着力点;梳理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创立特色技工教育,与其他各层次的培训、学历教育区别开来;定位精准,动态调整,与行业更新和发展相适应,教师也在确定的课程体系下,精钻2~3门课程,成为在某专业培养方向上的行家,定期入企业社会实践,才能使教学与企业用工需求真正接轨,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的劳动者。 商业贸易系教师黄银生:多渠道共促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我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知晓学生学什么。具体来说,要先学做人,再学技能。要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引导他们对职业技能要有不懈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要敬畏、对作品要负责,多注重细节与品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行业当前的主流应用为基础,进行改革,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

二是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正值15~16岁的年纪,对未来的概念较为模糊,毕业时又将面临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让他们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是教师的必备课。要将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目标。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连接,研读他们的人次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有效嫁接。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创造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间的合作、校与校的合作与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出学技术、练技术的育人氛围。

商业贸易系学生王朝阳:精益求精是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必备要求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都是从班主任吉老师身上学来的。入校二年来,在吉老师的带领下,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也拍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商院有个神奇牌》《影视男神女神嗨起来》《青春校园》《青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明确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劲头越来越足。

通过拍摄作品,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很多专业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对作品付出心血的多少与认真的态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我们学生来讲,就是在专业学习上克服苦难、用心钻研。我清楚地记得,在做《青春校园》这部片子时,剧本不停地改,拍摄不停地做,音乐听了不下千遍,剪辑点对了不下百遍,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设备使用不当、学生演员不到位、资金困难等等,但班主任一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身先士卒陪着我们熬夜、加班,并不断鼓励我们要做得更好。重于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片子终于做了出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部片子,我收获良多,也成长进步了很多,充分领悟了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做起事情要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数控车焊系副主任王志明:执著专注,精益求精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精益求精。做技术的,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学习才能用好技术。做服务的,要主动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努力把服务精细化。对教学而言,每一步骤都要认真筹备、组织和实施;对教师而言,要刻苦钻研、努力创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

二是细心之外还要有耐心、专注和坚持。身为教师要静要稳,必须专注于教学和教育,然后全心全力地精雕细琢,不管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对待一位问题学生或者是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任班主任,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

三是专业和敬业。只有专业才能打造卓越的产品,只有敬业才会让你出类拔萃。教师本职教书育人,不能仅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而且要时刻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励自己,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生,除了培养其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德育教育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使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数控车焊系学生鲁献伟:技能大赛开启“匠心”之门

2015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国家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个过程对我认知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赛前,我一直犹豫是否参加,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果断报名。每天下课后到车间找老师进行辅导,反复练习,找同学陪着我一起练,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提高质量。那些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辛苦付出,才有真正收获。那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了解团结互助的关键性,这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用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具。我也发现即使你很出色,也不要认为自己每件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做事方法有多种,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别人的建议。

我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有想法、有目标追求,有学好一门好手艺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学习来说,工匠精神除了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坚持、细心、严谨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实践。只有这样,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到“工匠”的角色中,更好地学习。

医药化工系主任王红心:工匠精神之职业敬畏

工匠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职业的敬畏。敬畏职业,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职业的一种信念。

首先,教师要对职业敬畏,要保持工作热情,把关爱学生作为主要职责。从情感上打动从制度上约束用行为引导,将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小事、细节做实做好,争取在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我认为不做好工作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源于对工作的敬畏,是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的工匠精神。 其次,学生要对学业敬畏。敬畏身份,学生认清自己的身份,在穿衣打扮上就会注意,就会少有上课睡觉、迟到等情况;敬畏纪律,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班级内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敬畏同学,尊重同学、互相学习,不会因为贫富、美丑而有差别,大家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敬畏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应该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信任老师,不能从思想上与老师对立。

医药化工系老师杨海科:教职工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我认为,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先行者,要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爱;在掌握技术技能中,养成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逐步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主力军。

一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校扎根、开花、结果。比如,我们要搜集整理有关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等一系列宣传材料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必修课。

二是在课程中,特别在德育、实操课中应加入工匠精神这方面内容,使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它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建议学校加大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教职工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教学、招生、培训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和工匠,需加强对高级工、高级技师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饱含工匠精神的领军队伍。

二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郑州市郊几个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地农民的行列,还有一部分没考上高中,又错过技能教育的人,这部分人急需短期培训、尽快就业,职业院校应给予培养平台和空间。

三是学校应牵头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把民间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有特殊技能,特色才艺的人吸引到学校来,给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与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技术交流的平台,进而与企业建立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关和实际问题。

总之,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要让能工巧匠在职业学校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革更新,教育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虽有所变革与发展,但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又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也正面临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教学手段的再认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走新课程,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语文观

语文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观。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从横向、纵向切入实际生活的最精当概括。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一项生活本领,这决定语文学科再不仅仅是作为书斋中的一种学问,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文化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一个纽带,这决定语文学科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中的一个点。无限的过去赖它以发展,无限的未来赖它以开拓。“交际”和“文化”本身都是动态的,也都是无限深邃博大的,语文学科必须与之完全相适应。这样,语文教师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个传道授业者,而是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的一座灯塔。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又要涵泳于历史文化,于“交际”之“形”中传“文化”之“神”。

其次,是要具有现代的教学观。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中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实,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放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精神强健的个体。只有先“立人”,然后才可“立国”。如果我们的受教育者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创造力,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决不是也不应是灌输。解放学生,培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也是在解放语文教师自己。语文教师不是智能机器人,也不是道学家,而是学生品质发展的助力器,泯灭学生个性,限制学生特长发展,这种错误观念和做法必须彻底纠正。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强调实用化、多样化、素质化,最主要的是突出能力训练,因此,我们要改变“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观念。一张试卷所反映的学生语文素质是极其有限的,也是比较片面的。语文教师的眼睛只瞄准高考命题和高考试卷,是短浅的。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抽象的,语文学科的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的。由过去的较重知识转变为较重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需特别树立起的教学观。这能力,固然是学生个人习得的,但在这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中,教师的作用至关紧要。我们应以能力而不是以知识去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要做到具体、精要、全面、扎实。

其三是要有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需德才兼备,要拥有一颗师心,要诲人不倦,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要不辞劳苦,不怕劳神。这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热忱上。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充满热忱,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生”同样需要热忱,要做到有教无类。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学生兴趣、习惯、态度、能力和性格的了解上,以及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三、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体现语文鲜明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3)充分利用母语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倡导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

语文课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注重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无处不在。科技使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进行交流。语文课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具有创新活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篇:演讲稿:树立法治理念 弘扬法治精神

梅林中学演讲稿:

树立法治理念 弘扬法治精神

宁海县梅林初级中学 初一(7)班 薛佳琪

“法”这一概念,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法家”这一学派。它所推崇的法,源于管理国家,制约人民的需要,总是与刑罚、惩罚联系在一起。从而养成了人民想方设法回避法律,而使用权力者又滥用法律的习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路上总有汽车在超速行驶——只要这段路上没有安装电子摄像头。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暴力执法事件在新闻中一次次曝光。

那么,什么是法治精神?如何体现我们心中的法治精神?我以为不外乎做到两点:一,是遵守规则;二,是依法治权。

其实,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所谓的规则,它所维护的,早已不再是某个人的需要,或某些人的需要,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假如我们总是任意闯红灯,或者司机总是超速行驶,发生交通意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一万次平安的侥幸也抵不上一次灾难的不幸。可叹人们总是嫌弃交通规则限制了行驶的自由,却忘了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们的安全。

再比如考试规则,难道仅仅是限制我们不让作弊的工具吗?想想看,假如规则不存在,大家可以任意抄袭,那么用什么来保护我们凭自己的学识被选拔录取的权利?又用什么来维护正义和公平?

规则,保护的不仅仅是权利,更是正义和公平。假如执法者可以任意行使他的权力,那么谁来保证我们不受他们的侵害?如果一个同学可以假借老师所给的管理权力对同学喝斥、甚至威胁、殴打,那么我们的人身权利又有何保障?所以,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更要维护法律。无论是谁,无论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要是用违法的手段来行使权力的人,我们都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制止他,抵制他,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维护了法律也就维护了我们自己的权利。这就叫依法治权。遵守规则,依法治权,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法治精神。

第四篇:树立党务工作新理念

金水区天明路小学

白叶妮

11月27日—28日,我积极参加了金水区教体局党委精心组织的2013年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这次培训,体现了上级党委对学校党支部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基层书记的关心与关怀。非常感谢局党委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定位、支部书记的素质要求、支部书记应掌握的工作方法等,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开班仪式上,教体局党委书记李正同志做动员讲话,并对大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认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掌握党建工作方法,熟练运用党建工作技能,为进一步规范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要学以致用,确保学习培训的实效性。要结合学习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要严于律己,增强学习培训的纪律性,统筹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保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课,记笔记,收获颇丰。以下谈谈我的点滴收获和心得。

一、通过学习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郭献功教授的《怎样做好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当好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

我认为,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强化四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

(一)四种意识

1、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不要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想方设法充分发挥支部各成员的积极作用、党员带头作用和先进性,为学校整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做好思想上的服务,平时要经常关心党员教师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教师给以帮助,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安心工作。

2、要强化监督意识。支部书记要充分利用支部例会,重温学习《党章》的内容,学习相关的党的知识,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作为支部书记,则要利用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职责,通过严格而经常性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支部每个成员的工作、思想、作风实行有效监督,以保持支部成员的净化和纯洁。

3、要强化协调意识。一所学校就好像是一盘棋,每个成员、每一项具体的工作,每一个环节就好比一个个的棋子,要使整盘棋活起来,协调走好每一步至关重要。当好支部书记,首先要协调好与领导班子及师生的关系,平时要与班子成员多联系,多交流工作思想、及时了解各处室主要任务及完成情况,并适时反映支部党员教师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协助校长更好地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和业务进行指导,同时,也取得领导对支部工作的大力支持。

4、要强化预见意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基层工作多、事情杂、时效性强,作为学校基层支部书记,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组织制度、强调班子成员及党员教师自觉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通过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具有以上几种意识就能够得心应手的投入工作,还要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五种能力。

(二)五种能力

1、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作为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虽然不是处于行政“领导”的地位上,但个人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个人品德等是构成支部书记有组织领导才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书记应该经常和党员进行谈心,为他们办实事,帮助其提高认识,这样才会赢得同志们的信赖和拥护。

2、提高说服教育能力。支部书记要做好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同志的思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为党员解决思想问题,必须要有过硬的说服教育能力,靠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不适应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要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积极探索工作方法的新途径、新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正确决策的能力。决策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决策要讲求科学性。我们党历来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是为了实现民主决策,避免或减少决策的失误,作为支部书记,要全面掌握支部内所有党员同志的基本情况,熟悉单位的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更好地为行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行政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正确化。

4、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党的支部书记如果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导致信息不畅,耳目不聪,工作路子不宽,思想工作做不到点子上,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项单一性工作,它涉及面广,需要与社会各届发生交往,所以作为支部书记应该适当参加社会交往,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工作,开拓视野,提高自己提纲挈领的水平,才会有“人缘”,党员教师才会和你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才愿和你做知心朋友。

5、提高业务能力。支部书记除了以上所讲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等以外,还要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二、听了河南教育学院来华强教授的《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知识构成》讲座后认识到,学校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学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党支部,当好党务工作者(学校支部书记)呢?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当好党支部书记的基础。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要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首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1、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以正服人。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有坚定的党性。

(2)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一切事物,要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

(3)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阳奉阴违,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要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以德服人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党支部书记就应该是工程师的工程师。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教育自己。“己不正而欲正人,己不洁而欲洁人”是行不通的。因此,书记要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就要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带动人。在日常工作中,你只要有了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群众就会跟你走,听你的话,照你说的做。以德服人,就要用人格的力量感召人。“校长靠政策建立威信,书记靠人格树立威信;靠政策建立威信使人信任,靠人格树立威信使人信服。”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群众看的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书记的一言一行比讲一千遍一万遍大道理更有说服力,我们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群众就不得不服,不得不听,从而感召一大片,凝聚一大批。

作为支部书记就要淡泊名利,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吃苦在前,工作在前,甘于吃亏,甘于奉献;要襟怀坦白、心胸宽广、谦虚谨慎、大度待人。

3、具有广博的知识素质,以才服人。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它又涉及各种综合性科学,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辅助知识,做到以才服人。

(1)理论知识

具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这是知识素养的基本功。

(2)专业知识

党支部书记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党史、党的基础知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要掌握与教育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科研理论等。

(3)辅助知识

包括相关的社会学、人际关系学、法律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等。 尤其对计算机的应用,对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改善党支部书记的知识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具有综合的才能素质,以能服人

才能素质是当好党支部书记必备的素质,它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协调能力等。

(1)组织能力。

党支部书记应具有能够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去围绕上级党委行政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的能力;具有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的能力;组织教职工开展宣传活动的能力。

(2)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魅力所在是它有强大的号召力。一个好书记不仅要有书面表达能力,能写出文理通顺、条理清晰的工作计划、总结、请示、报告、事迹材料、宣传报导稿件等,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作报告、演讲时,不是照本宣科,而要力求生动形象,幽默感人,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

(3)表现能力

当书记的还要有一定的特长,在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展示出才华,这样教职工才能服你;假如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你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就会降低。

(4)协调能力

当书记的要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到党政工青齐抓共管。

随着形势的变化,对党支部书记的自身素质要求会不断加深、提高。我们要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思想修养,与时俱进;要勇于投身到实践之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寻找差距和不足,从而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书记工作。

三、局党委邀请纬五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史文娟、文化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余琴、工人第一新村小学党支部书记陈鹏、经三路小学党支部书记郭仨几位书记。他们结合学校实际工作,从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党支部大会程序,支委会、民主生活会程序及党员的日常管理,支委会改选、民主评议党员程序及党课教育等方面对各位书记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讲座,让我们思想认识得到了深化,使我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党性修养,拓宽了思路、增添了信心,为今后科学有序推进党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当前,摆在我们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很艰巨,今后,我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明确基层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和职责任务,发挥党支部的重要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开展党建工作的综合能力。以创新精神抓好师生思想工作,树立党务工作新理念。

第五篇:培育新理念 树立新形象 创造新业绩

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突出“整顿纪律、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点,紧密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着重在培育发展新理念、树立机关新形象、创造工作新业绩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解放思想,增强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灵魂。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局把正确理解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作为思想解放的重点,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学习政策法规,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统一对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近年来,国家将土地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之一,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对这些精神吃得不透,把握不准,运用不当,就很难把国土资源工作做好,甚至影响XX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编印了《土地宏观调控有关政策及解读》,作为教育活动的补充学习材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干部职工作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辅导。组织政治理论集中学习,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省九次、市四次、市六次党代会和李建国书记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和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宏观调控是手段,科学发展是目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是国土部门的职责,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改变干部职工思维模式,增强干部职工系统思考意识。我们将教育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职工系统思考问题,自觉地将国土资源工作置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做系统思考,跳出国土看国土,站在全局干国土。引导干部职工实现了从严格执行政策到活学活用政策,再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没有就业务抓业务,而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将油田工矿用地份额在我市扣减,增加建设占用未利用地规模的建议,引起了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土资源部领导将来我市调研,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将有效缓解我市建设用地不足压力,为XX经济建设赢得发展空间。三是提升思想境界与工作标准。扎实开展了“找差距、争一流”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较高的思想境界和确定高标准的奋斗目标,组织有关人员赴国内先进单位进行深入考察学习。提出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要求,制定了实现各项工作市内第一,省内一流,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各股室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都重新确定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在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改进作风,提高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作风建设关系到机关的形象,更直接影响着为民服务的质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把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改进作风、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上来。一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行机关5S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双基四化”建设。“双基”,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基础业务工作,“四化”,即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办公信息化和服务优质化。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窗口单位)”活动,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AB角”服务制等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设立群众评议箱,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推行阳光政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二是在完善职能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我们把争取工作职能和明确职责分工作为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经积极争取,在下放土地初审、实行市市联审的基础上,市局将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发证等部分职能下发到我市。特别是土地登记发证职能下放后,我局土地登记窗口成为与市行政审批大厅土地登记窗口平行的办文发证窗口,辖市内大部分土地证将由我局直接办理。同时,我局将宗地地籍调查、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等职能下放给各所,充分发挥基层所的作用。职能的争取和调整,有效地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三是在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和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将市、市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分别制定了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的全员、全岗位量化目标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工作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局形成了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良好作风。

三、突出服务大局,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积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努力推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是把握利用好国家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每年拿出近1000亿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并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从零散向集中,规模从小到大,由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综合,从粗放到科学的总体要求,我们根据这一政策变化,迅速研究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靠上工作,积极为XX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全面完善了新市、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的用地手续。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提前研究政策,扎实做好工作,有力地推动了XX工程的顺利进展。落实了XXX等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为重点项目用地做好了前期工作。三是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为XX经济建设拓展空间。我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需要国土资源的强力支撑。当前,我们正面临全国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机遇,我们超前谋划,为XX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充分利用规划修编期间可以局部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对工业园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不符合规划的1716亩用地进行局部调整,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地。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规划修编,将耕地保有量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降下来,将建设用地基数增上去,对我市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将这一精神贯彻到省政府部署的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中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我市土地更新调查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抓住国家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的机遇,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挂钩试点项目一个,已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同时,积极推进土地置换,摸清了废弃工矿用地和空心村家底,编制了土地复垦方案,这将有效置换更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我们虽然就“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巩固教育活动成果,立足创新,严格管理,奋力开拓,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观看黄大年心得体会下一篇:高考动员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