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答辩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答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从专业答辩的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两个方面,结合答辩过程中的相关具体情况,提出了对应的思路、框架、标准、依据等。并从答辩流程、行业特征、评议模式上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第一篇:答辩毕业论文范文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德育答辩探究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适应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是一个十分有益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探索毕业生德育答辩,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管理 毕业生 德育答辩

毕业生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现阶段我们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荣辱观、心理健康、择业观、诚信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地择业就业,健康地成长成才。通过德育答辩这一有效方式,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德育成果的舞台,增强其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即能有效地疏导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又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得到洗礼和升华。

1 德育答辩实施的原因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客观及时地寻找到适于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方式。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关于毕业生的德育答辩研究还较为稀少,对实施德育答辩的原因、特点、方式和意义等问题论述不够,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待加强,德育答辩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1)德育答辩工作的开展,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战略位置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近期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毕业生中实行“双答辩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有了同智育工作一样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进一步从制度上凸显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实施德育答辩,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考核学生大学期间德育情况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情况,深入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完善大学德育体系。

(2)新形势下,当代大学毕业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的表现:社会责任感欠缺。部分毕业生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和利益,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从而淡化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德素质欠佳。部分毕业生一旦面临自身利益时,“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就成为他们的处事原则;心理素质差。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和探索精神,尤其是求职受挫时,少数毕业生会动摇信心、意志消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诚信度低。目前不少毕业生诚信道德滑坡,诚信危机凸显。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虚构经历;有些毕业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不惜将个人诚信、单位利益弃之不顾,随意违约,造成人才资源和就业资源极大的浪费;缺乏团队精神。部分毕业生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导致他们的全局观念淡漠,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团队协作精神下降,敬业精神不够。有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即使就业也是在其位不谋其职,人浮于事,同时频繁“跳槽”,其主要原因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

(3)毕业生由于忙于学位论文和找工作,在校时间较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相对薄弱。从毕业生成长特点看,毕业阶段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加上就业压力增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变数。一是处于毕业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思想波动大,容易产生矛盾心态;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就业政策已由传统“ 统招统分”的计划分配政策,调整为“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改变。而且,目前我国正处于就业“ 三峰叠加”的严峻时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给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变数。

2 德育答辩实施的内容

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迫在眉睫,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的合格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毕业生实施德育答辩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简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针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方向,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为国家、为社会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2)转变思想观念教育学生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引导他们敢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劈荆斩浪,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寻求新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凭借说教,而应当脚踏实地,勤奋创业,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充分展示自我,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组织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毕业生今后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道德规范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声誉,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必要。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学生必须遵守行业规范,严明行业纪律,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事实,反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和极端个人主义,防止各种错误倾向。

(4)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乐观自信的思想品德,培养广泛的情趣爱好,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能够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5)文明离校教育 大学生接受多年教育,在最终离开学校前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应当为还没有毕业的同学留下点什么,在走向社会前打下什么样的基础至关重要。为此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做合格文明的毕业生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原则和特点:

(1)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毕业生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其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使其达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是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是会做人,会做事,会创新;“三不怕”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就业心态。

(2)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毕业生德育答辩,弘扬正气,展示德育教育的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管理;坚持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 教”又“ 导”,教书育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充分调动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于毕业生德育答辩的程序和方法:

(1)宣讲论文。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10-15分钟概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可以事先准备好讲稿,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内宣讲完,否则会影响评委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同时,可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尽可能脱稿宣讲。

(2)问题答辩。主答辩老师一般提2-3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准备10-15分钟,,再来回答;或由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即作答,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数个问题,学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适当插问。

(3)成绩评定。

毕业生德育成绩包含毕业论文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其中论文评阅成绩由导师评阅成绩和1-2位论文评审人评阅成绩组成。评阅成绩依据包括开题报告的情况、学生的德育水平、毕业德育答辩的总体质量和整个毕业生德育答辩环节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比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确定。

(4)毕业教育成果延伸化。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的理念加以推广,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通过一本教科书、一堂德育课和一篇德育开题报告,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一本教科书是指学校每年都会将优秀德育答辩论文汇编成册,在新生入校时作为第一本教科书免费发放给他们;一堂德育课是指学校每年选拔一些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德育答辩优秀论文获得者组成“大学青春、人生”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为全校学生特别是新生作报告,讲述他们的成长经验和教训,以此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将毕业教育的成果和新生教育有机结合;一篇德育开题报告是指学校在一系列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德育论文开题的工作形式,组织新生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四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同时辅以在二、三年级开展的其他教育工作,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一个完整、有序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还可以形成统一的教育品牌,通过不断地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这个教育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对各个年级学生的教育,从而提高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德育答辩的评价

德育答辩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辅助力量。德育答辩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 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德育成果的舞台;德育答辩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的调动了高年级资源,促进了不同年级、专业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为新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了最大方便,也可以进一步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在离校前夕,是毕业生能有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德育答辩的实施,是学生工作体制的一大创新,体现了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高校管理中服务的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与教育,是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 魏俊兴,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M],政工研究动态,2007,21.

[2] 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3] 常桦,龚萍,大学新生[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4] 李雪婷,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创新[J],成人教育,2006,3.

[5] 韦鸿真,用“学长制”辅助学生管理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作者:高锡文 姚黎明

第二篇:关于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答辩评审的探讨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答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从专业答辩的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两个方面,结合答辩过程中的相关具体情况,提出了对应的思路、框架、标准、依据等。并从答辩流程、行业特征、评议模式上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希望通过基于毕设答辩实践的相关探讨,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指导等通过有效的产品设计答辩过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产品设计;毕业答辩;评审标准;评议制度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5-0100-03

产品设计本科教学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而毕业设计(后简称“毕设”)是检验这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节点[1]。这也对专业答辩过程中的设计评审提出了严谨、较高的专业要求和评判标准。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框架下,通过一系列专业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集中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毕业答辩的评审质量和效率,以及为学生专业水平的评级划分、答辩成绩拟定、问题修改等提供具体指导,设立合理的专业参考依据和衡量标准。同时也为答辩过程中的提问、指导、讨论等提供了严谨、可靠的专业依据。因为产品设计专业是将造型艺术、工业生产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为,使学生成为懂艺术、懂技术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2]。这就对不同研究方向,设计定位和具有明显差异化的行业体系下,学生如何恰当的将设计理念、合理的设计手法、高效的流程安排,在严格的行业标准下系统、稳定、高质量的达成产品预定设计目标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更为教师在答辩的评议过程中,依照专业要求,从设计立意、产品创新、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社会影响和文化内涵等层面的评审提出了更加细致、针对、有效的具体要求。

由于学术上对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理解差异,以及不同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有所区别,再加上个人经历、行业经验、学术观点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因学生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对毕业设计的理解、投入、执行效率也因人而异。为此,如何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系统构架下,提出一套可以有效执行的专业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既是目前急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又是对产品设计答辩具体指导思路和相关评议的进一步启发与完善。

1 目前本科产品设计专业答辩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1 评审标准方面

1.1.1 对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流程理解的偏差

一般来讲,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按照下列步骤开展工作的:毕业设计选题——设计调研——方案构思——方案确定——设计表现——成果提交——答辩及成绩评定[3]。但这只是涵盖设计方案最大可行性范围的基本流程,是具体设计过程的一般性参考。而把一般性参考不加判别、思考,生搬硬套到不同行业,不同主题与内容的设计中去,并以此当做设计的根本表现与工作量体现来指导学生,不仅会让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设计的方向与定位乃至工作量评估和进度安排等产生严重偏差,也常常让学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各种困惑。常见的诸如在设计调研过程中,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流程而做流程,甚至在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时,都搞不清楚自己本专业到底学了些什么,以及怎样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进行高质量就业。但回到毕设来说,最典型的是毕设按照进度基本完成后,在答辩前甚至答辩后的修改调整阶段,还要为了所谓工作量的体现补草图、抄方案、堆各種文字资料。

某些指导观点以此认为这是学生未按照指导要求执行到位、态度有问题、能力水平差、不愿意投入等。但如果在毕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认清楚毕设流程与其中各个环节之间具体工作的关系,熟悉精通产品设计研发的基本系统原则,并在此条件下严格按照毕设整体时间表和产品系统开发流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模拟,除去客观存在的各种学生自身原因,如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设计时间得不到保证[4]。虽然不能说绝对避免,但至少可以从最大限度上降低学生对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环节上的理解偏差。

1.1.2 对不同产品行业特征、设计要求、生产制造流程、工作量以及规范与标准存在误解

在产品设计行业中,一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往往需要面对来自各行业不同的业务需求和专业设计委托。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理解能力外,还需要对不同行业特点、用户需求、设计要求、规范标准、被委托案在该行业中的工作量预估、开发流程、进度组织、产品规格、概念选择方法、原型制造原理和技术、生产工艺对接的具体方式等有着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所以从行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学生在校期间的毕业设计实际上也是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展开相应的工作,直至答辩阶段的检验与评审。

这就要求答辩评委组需要对不同产品行业特征、设计要求、生产制造流程、工作量及规范与标准等有着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专业评审体系。这些应该是在产品系统研发理论指导下,根据行业特点严格制定、筛选、整理并加以反复推敲讨论,最终拟定出来的。包括行业中涉及非工业化流程的产品,也要根据不同产品载体所依托的具体工艺、技能、审美、文化等,在各行业专业要求的框架下,从定位、设计到应用层面进行具体对接、分类、分项、细化各类相关要素和指标,最终拟定评审标准。而不能把不同行业的工作量、设计评审原则、审美体系等混为一谈,更不能不加理解、直接套用基本的产品设计原则,把“工作量不足”、“流程不清晰”、“缺乏创新”、“调研量不够”等看似专业的评审建议不加区分的直接对应到分属不同行业、定位、类型的产品设计方案中。例如儿童玩具设计和医疗产品设计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分类,从产品的市场范畴、消费和使用人群、用户人机场景、功能定位、规格、概念设计、概念评审、设计要点、法律法规、原型制作、测评模式、产品结构、材料工艺、产品开发成本、产品成本等;以及生产制造中的材料运用、零部件、装配方式、DFM的影响类型、范围、项目开发管理中的任务描述、系统流程和里程碑,以及执行的具体情况、评估等,都完全没有任何具体的可比性。

所以仅从调研——概念设计——定稿——效果图——实体模型等来评判学生作品,而不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来进行区分,也体现在答辩评审过程中对产品设计专业本身理解还存在着误区。

1.1.3 对优秀毕设的评审缺乏系统化指标

因为对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流程理解的偏差,以及对不同产品行业特征、设计要求、生产制造流程、工作量、规范与标准等存在误解等,导致了评审过程中系统化指标的缺失。在这样的答辩环境和评审条件下,无论是答辩评委组还是学生,对产品专业优秀毕业设计的评审结论往往也是充满了质疑和不确定性。优秀毕设的评选是答辩阶段的重要环节,所以如果不能切实有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化指标来进行专业、客观、公正的评选,这既是对专业教学认知度的不足也是对产品设计专业理解欠缺。

1.2 评议制度方面

1.2.1 答辩流程认知的模糊

答辩流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答辩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是整个答辩环节的基本载体与核心框架。关系到答辩整体环节是否客观、严谨、专业、可靠、公正。答辩流程的设定各个院校有着自己的专业侧重点和具体要求,所以不尽相同。但不管形式上呈现出来的结果怎样,在答辩流程的设计上,至少需要达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执行度高、公正合理等必要的基本要求。在这里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答辩的整体进度流程,比如开题、中期检查、正式答辩、二辩、毕设展等;二是答辩各环节的具体评审流程,包括如中期检查阶段,答辩评委组对学生作品在评审标准框架下内容熟悉理解的前提下,按照对应的行业要求,对照毕设整体进度的具体时间设定,就产品设计流程、完成度等按照特定的优先级进行有序、专业的评审检查。

目前在一些学校产品专业毕设答辩流程中,从认知上首先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比如在开题阶段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毕业设计的内容与选题,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5]。但如果连选题的意义和评审标准都不明确,则会对开题评审造成一系列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在后续的中期检查、正式答辩等进度和具体环节流程的评审中,则会更加混乱无章,结论主观;对产品设计的具体评审上缺乏合理有效的依据。

1.2.2 —辩评议结论的随意性以及对“答辩表决”的误解

因为答辩流程认知的模糊,结合评审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一辩评议结论充满了随意性和主观性,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对学生具体作品的建议模棱两可,例如经常用一些“设计缺乏亮点”,“产品功能欠缺”等模糊的评审词句来断定学生的设计问题,但问题是有些情况下,针对学生的作品,具体缺乏哪些“亮点”?需要在哪里体现?是从用户体验层面?还是功能拓展方面?又或是应用场景的角度等;如果是用户体验层面缺乏“设计亮点”,那问题具体出在哪些交互设计的环节和过程中?有何具体的改进建议,改进后对该产品预计会有怎样的改良?这一系列的评议过程往往缺乏基本的设计逻辑和理论依据。这就也是造成一辩评议结论随意性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分不清学术观点与产品设计原则的区别,将学术观点结合个人喜好强加在对产品设计合理性的原则讨论中当做评审结论,并且在评议过程中,存在着非自己研究方向和领域的“乱点评”、“乱指导”、“乱干涉”的现象。这些主观化倾向明显的答辩评议结论,直接导致了一辩评议结论的随意性和争议扩大化,也为后续的二辩审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困扰。

还有就是对“答辩表决”的误解,答辩评议中的表决固然是一种相对客观、公正、合理的解决方式,但這并非是无条件的,不是凭借着个人主观意见和缺乏合理评审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协商和妥协。更不是各种学术观点以“探讨”之名来忽视产品设计原则。

由于一辩评议结果种种问题的存在,也给进一步认定审核的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的障碍,除了前面提及的随意性等,在审核的依据上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根据个人对学生的毕设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基于主观认知的毕设工作量解读等因素,结合一辩评议结论来对学生是否进入二辩进行判定。如:某位学生“平时就很差”、“工作量不足”等。“平时很差”不等于毕设就一定差,这些都属于主观看法,缺乏具体证据的支撑。而因为行业分工和特点的区别,工作量和时间长短也没有必然关联。

此外审定过程中,个人的理解、出发点不同,在没有明确合理的专业评审标准情况下,极易造成对被评审对象因人而异的评审结论,即便是通过答辩表决,那么在一系列相关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始终都是有欠考虑的。

2 相关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归纳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2.1 答辩评审标准方面

2.1.1 产品系统设计在不同产品行业中的标准与要求

首先应明确不同行业产品开发的特点,按照国家产品行业分类标准,将学生毕设作品对应到各个行业的分类下,同时将作品完成度按照毕设进度的具体要求进行分级;

其次按照不同产品行业的设计研发流程制定出相应评审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行业规范标准的框架下明确相关工作量,并制定量化指标,评级分类。

再有就是通过不同产品行业下,具体产品的研发方向、市场定位、设计定位、材料与工艺、开发流程、消费使用人群、功能差异、应用场景环境、法律法规等,在相应评审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框架下,细化制定出具体的评审要素和量化指标,同时进行分类评级,结合工作量的评定标准,以此来实现对设计质量的全面审定。

2.1.2 优秀毕设的评审标准应当基于行业特性和具体要求来进行分类评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品设计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评定也是如此。基于不同产品行业特征和具体要求,在专业评审过程中,参照各类标准评定出在各自产品行业内设计质量和完成度较高的毕设作品,并依照分类评级中的排名进行筛选。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评审复议讨论,最终确定。

2.2 评议制度方面

2.2.1 答辩流程和具体环节

在充分理解毕设答辩的整体流程和各具体环节评审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从整体时间安排、作品完成度、已完成阶段的设计质量、工作量呈现、工作计划制定、作品最终质量预评等方面根据不同产品行业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制定相应指标和评审标准;按照不同阶段流程的项目节点,实现客观、公正、有序的答辩评议。

2.2.2 答辩评议表决的作用

答辩评议表决应当而且必须是在严谨的行业评审标准、不同的产品相关专业体系的架构下,严格按照答辩流程和相应评审指标,逐条量化的进行合理化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也为毕设答辩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答辩原则和基本依据。任何脱离了行业特定性和专业设计原则体系下的评议,对于产品设计专业毕设答辩的本质要求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此外,还需要分清学术观点和基本设计原则的区别,在答辩评议时应清晰客观的进行評审。避免造成答辩评审过程中由于标准的缺失和混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进行相关产品的专业评议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更需要在尊重、倾听、理解有相关行业、专业经验的同行评议的前提下,谨慎客观、以一种探讨性的思路来提出非自己专业领域的观点。这也是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充分体现。

2.2.3 答辩结论的评议准则设定

综合上述分析结论,结合参考相关高校中的答辩评议流程,本着专业、公正、客观的答辩评议原则,从操作可行性和对教学负责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以下评议准则以供探讨:

将答辩结果分为以下几种:

1) 通过答辩。通过答辩表明:该生的毕业答辩经答辩评委组依据一系列的评审标准评议后认定,其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及毕业设计达到同等学历条件下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要求,准予通过毕业答辩。

2) 修改后通过答辩。修改后通过答辩表明:该生的毕业答辩经答辩评委组依据一系列的评审标准评议后认定,其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及毕业设计基本达到同等学历条件下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要求,但经从专业角度认定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所以须通过修改解决后,方才准予通过毕业答辩。

3) 二辩。二辩表明:该生的毕业答辩经答辩评委组依据一系列的评审标准评议后认定,其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及毕业设计未达到同等学历条件下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要求,所以必须按照同等学历条件下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要求做进一步的提升并再次准备,参加第二轮毕业答辩以期通过。

4) 延期毕业。延期毕业表明:该生的毕业答辩经答辩评委组依据一系列的评审标准评议后认定,其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及毕业设计未达到同等学历条件下应具有的专业水平和要求;并且第二次答辩评议结论与第一次答辩结论定性相同,则该生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入延期毕业程序。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答辩是一项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工作。这里涉及的评审标准和评议制度不仅关系到本科阶段教学成效的验证和总结,更关系到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推进与完善。而产品设计又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和行业定位内容各异,不尽相同,这就对毕业答辩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抛砖引玉,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思路和创新方法,期望为后续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提供一套良好的、可供高效执行的毕设答辩模式与标准。

参考文献

[1]孙虎鸣.关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6,(9):140.

[2]董华君.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问题的定位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⑹:60.

[3]端文新.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68.

[4]任文营,刘超.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6):16.

[5]罗丛敏.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5,(27):95.

作者:柳瑄 赵彦

第三篇:涉农专业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及网络答辩实践及思考

摘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及顺利通过答辩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院校目前普遍推行的教学模式特点出发,分析了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及网络答辩的意义,并在实践基础上对操作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涉农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网络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是指教师主要利用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BBS、QQ等多种形式传递信息,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教学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网络答辩就是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与答辩教师直接面对面,而是借助计算机可视镜头及语音系统与答辩教师进行对话的一种答辩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远程

指导及网络答辩的意义

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要求推动着职教教学模式的变革。在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2+1”、“2.5+0.5”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与答辩面临着师生之间时间与空间上的诸多不便,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优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使学校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以及企业的指导教师三者之间很方便地沟通。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开展远程毕业论文指导与网络答辩,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又能发挥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同时能充分挖掘现有网络的交互教学功能。指导教师可通过电子邮件的传递及电话,指导每个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一稿、二稿、三稿直至定稿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书面修改意见,使用Word的修订功能对字、词、句、段进行修改。

能节约师生的宝贵时间和相关费用 利用现代网络视频语音会议系统进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及答辩,既不耽误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又能保证答辩质量,还可避免学生回校答辩的舟车劳顿,从而节省大量的各种相关费用。否则,采用传统的论文指导与直面答辩模式,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一稿、二稿、三稿,势必要在师生间往返多次,必然要耗去大量时间,每一个学生提交的提纲、一稿、二稿、三稿所需的纸张至少也要耗去近百张,不仅会增加学生旅途疲劳之苦,还会产生差旅费用、纸张费和占用时间。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及网络答辩模式的实施能大大帮助学生缓解工学矛盾,减轻经济负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效率,增强师生意见交流反馈的及时性。

确保答辩质量 网络答辩以虚拟答辩室的形式进行,因此,多个答辩小组可同步工作。师生双方虽身处异地,却如在同一答辩教室,气氛融洽,效果显著,保证了答辩过程的真实性,确保了答辩的质量和效率。

毕业论文(设计)远程

指导和网络答辩的实施

努力构建和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构建和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是成功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和网络答辩的关键。应努力促进学习者与内容的互动,学习者与教学者的互动,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和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应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教育者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集中讲授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方法 在第五学期末,学院应向师生印发顶岗实习环节工作安排,并集中各专业学生统一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有关事项。同时,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方法,包括论文选题、提纲拟写、资料搜集、格式要求等。

对师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培训 针对师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师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操作培训,对指导的过程作具体要求。培训的主要项目有:(1)一般上网知识;(2)申请免费邮箱(可由班主任统一为学生在同一网站上申请)、建立QQ群(以专业班为单位);(3)发送电子邮件;(4)接收电子邮件;(5)网络下载资料;(6)Word修订功能的运用;(7)改稿格式运用。培训应通过上机演示,做到让每位师生熟悉并能亲自操作完成每个环节。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写作 为了远程指导能顺利进行,应将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姓名、论文选题、个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印发给每个师生。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指导每个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从选题、拟写作提纲、一稿、二稿、三稿直至定稿,都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书面意见。有关字、词、句、段的修改,可使用Word的“修订”功能,以便把指导教师的“指导文本”和学生的“写作文本”区别开来。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完成 (1)打印定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包括封面、提纲、正文和参考文献),要求在Word中使用A4纸统一格式打印一式五份。对论文格式、字体要做统一要求。(2)保存文稿。学生写作论文的各稿(包括提纲、一稿、二稿、三稿等),指导教师对各稿的修改稿以及修改意见,还有在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都要保存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电子邮箱中,不需再打印出书面文本,但不得删除(保留半年)以备初审和终审时查验。(3)装袋交稿。将打印好的一式五份论文及其他相关资料装入毕业论文(设计)袋中。

指导填写好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分级审核初评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规范地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中学生应填写的栏目,要亲自书写评语于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的指导教师评语栏内,落款处必须有指导教师本人签名或盖章。

毕业论文(设计)网络答辩的实施 (1)答辩准备。答辩前一月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对网络答辩的准备工作及答辩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分工,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网络应急预案。答辩前一周应进行网络答辩预演。(2)答辩现场布置。为确保答辩质量,对答辩现场要进行精心布置。设立远程答辩室,兼用于向学生播放本地答辩现场的音频、视频等信息,这样可以达到互动的效果和模拟面对面答辩的现场效果。同时,要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一旦发生网络不通等问题,可立即将答辩方式改为网络文字答辩。还可以对答辩现场进行录像,以便有答辩过程的完整记录。(3)答辩开始时,答辩负责教师通过本地计算机展示与毕业答辩相关的答辩流程、答辩小组成员,答辩学生身份确认、答辩顺序及答辩分组等情况。答辩时先由学生陈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内容,然后进行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互动,对指导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情况应进行记录。

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和

网络答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 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找工作,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参加各种招聘会上。他们认为,毕业论文是“软指标”,教师会让他们及格的,因此对毕业论文(设计)持应付态度,更有个别学生直接抄袭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因此,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严把开题关、初稿关和初审关。

学生答辩陈述方式受局限 在网络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说明性汇报(答辩陈述)局限于口头表达,PPT等的运用很难实施,学生肢体语言,特别是手势语言的运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会给答辩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开发专用网络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网络堵塞现象时有发生 在进行网络答辩过程中,网络音、视频技术主要是借用QQ和MSN的聊天室功能,有时网络在线人数太多,偶尔会出现网络堵塞等通讯不稳定现象,因此要尽量采用2M以上光缆专线接入的方式,以减少网络堵塞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10).

[2]王广新,白成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5,(10).

[3]戴冠秀,刘梦溪.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浅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4]许汝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现状的问题与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2).

[5]林若红.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互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19).

作者简介:

禹华芳(1965—),男,湖南邵东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与农业职业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作者:禹华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品牌定位论文范文下一篇:能源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