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

2022-09-11

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会翻一番, 不仅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加, 高龄老年人口的比重亦在逐年扩大, 其中空巢老人约占50%, 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挑战。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 基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 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 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 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长期的空巢使老年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老龄化的发展, 这一群体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阐述东营市空巢老年人生活的一般现状和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东营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 为提高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抽取东营区的20个居民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纳入标准: (1) 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2) 年龄≥60岁且常住者; (3) 意识正常, 表达能力正常, 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 (1) 严重精神病者; (2) 中度及以上老年痴呆者; (3) 严重听力障碍者; (4) 有重大家庭变故者。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0份, 收回120份, 无效20份。

(二) 调查工具

1. 自行编制部分量表

问卷包括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等, 一般人口学资料有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对子女心愿及探望次数、身体状况、疾病治疗方式、娱乐方式、生活满意度、对敬老院的看法、最愿意的养老方式等。

2. UCLA孤独量表

主要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共20个条目, 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 (其中有一条用正序陈述语言较困难) 。4级评分, 从不=1, 很少=2, 有时=3, 一直=4。高分越高表示孤独感的程度越高。调查员采用现场问卷的形式面对面访谈, 逐条询问, 老年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调查员进行客观记录。

二、结果

此次调查有效问卷100份, 一般统计资料及单因素分析见表1。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为42.010±9.842。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水平、身体状况、对子女满意度和经济水平的空巢老年人, 其孤独感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三、讨论

(一) 年龄和性别对空巢老年人孤独感水平不是影响因素

通过对空巢老年人性别间的对比, 孤独感差异不显著 (p>0.05) ;不同年龄阶段的空巢老年人进行相比, 孤独感差异也不明显 (p>0.05)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性别和年龄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影响并不显著。此观点与张骑、王玲凤等在关于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的观点相一致, 他们认为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本身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并不显著, 性别和年龄因素是通过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起作用的。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的空巢老年人都会出现孤独, 年龄和性别的区分与其不相关。

(二) 学历水平较高的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相对低

研究表明, 学历水平越高对应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越低。对不同学历的孤独感人群的两两比较, “小学以下”学历与“初中”学历、“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老年人与“大学及本科”学历老年人其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别 (P<0.05) 。学历越高的老年人知识层面比较高, 能接受更多的新发展和新鲜事物, 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从而其孤独感较小, 这一结论与陈天勇等在研究中提出的高学历老年人在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方面普遍高于低学历老年人的观点相一致。

(三) 婚姻完整的空巢老年人孤独感较其他空巢老年人小

本次调查中, 空巢老人中婚姻状况为未婚、丧偶、离异或分居者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在婚状态下的空巢老人。此观点与瞿景花等在研究空巢老人应对方式时所提出的家庭完整的老年人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这一观点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处在婚姻状态下的空巢老年人, 有老伴儿的陪伴和照顾, 多了一份心灵的慰藉, 与此同时, 老伴儿也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 空巢老年人可以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倾诉给伴侣听, 遇到困难挫折时有老伴儿与其一同分担, 极大地减轻了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降低了其出现孤独感的概率。

(四) 对子女的满意度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有着重要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 空巢老人在对子女的满意程度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联系。老人对子女越满意, 其孤独感也越小。苏红等的调查研究也显示子女经常来探视的空巢老人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少也较轻, 而子女偶尔或很少来探视的空巢老人则相应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孤独、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容练的分析表明老年人对子女会有一种依赖心理, 而这种依赖本身源自于分离, 随着分离程度的增加对子女的依赖性也随之深化此外当子女不在身边, 老年人也会产生一种不被需要、没有用处的扭曲的自我认知, 再加上老年人的性格有内向化的趋向, 缺乏沟通和倾诉, 从而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五) 自觉身体健康的空巢老人孤独感水平较低

身体条件自觉较好的老年人, 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较强, 能够完成自我需要生活和社交活动, 因而其孤独感水平比较低。本研究与袁野的研究一致,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身身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身体状况越差, 患病数量越多, 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低。反之, 身体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

(六) 东营地区空巢老人在养老模式上主要为居家养老

不同的养老模式适应于不同的空巢老人。调查中, 7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 只有22%的老年人接受住进养老院或者养老机构。王智玉等人的认为, 日常生活评分<30的空巢老人更适合居家养老模式, 他们更希望得到子女、亲属、朋友和邻居的帮助, 对这些人的依赖性更大。而对于日常生活评分≥30的空巢老人, 则更适合机构养老, 在机构养老中心, 可以减轻家务负担, 得到尊重, 增加与同龄人的交流, 减少家庭矛盾等。另外, 家庭经济水平也会影响空巢老人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 进而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小结

通过对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现空巢老人普遍孤独感水平较高, 并且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个体化解决方案。在国家地区层面上, 要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社会福利和疾病保障制度;鼓励支持公立和私立养老机构的建设, 创新更多的养老模式以供空巢老人选择;采取多种途径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等。社会层面上, 既要加强尊老、孝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 也要使用好社会组织和团体, 服务空巢老年人, 鼓励老年人对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家庭和个人层面上, 子女赡养老人, 不仅要保障父母的物资经济生活, 更保障父母的精神生活, 多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此三管齐下, 降低老人孤独感, 增强其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 社会更加和谐。

【相关链接】

家庭“空巢”综合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 食欲减低, 睡眠失调, 平时愁容不展, 长吁短叹, 甚至流泪哭泣, 常常会有自责倾向, 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 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 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 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根据调查显示, “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 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 比例占到10%-20%。”问渠心理网认为, 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 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心理学家指出, 这包括物质层面的, 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 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国外有义工制度, 定期看望老人, 陪老人聊天,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东营市空巢老年人心理的因素, 探讨其解决方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对东营市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 有效样本100例, 采用SPSS21.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结果: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 , 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水平、身体状况及居住方式的空巢老年人, 其孤独感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的孤独感与身体状况、学历、生活满意度、与子女的沟通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且学历越高、身体越好和同子女住的老年人孤独感更小。措施:子女应该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政策扶持, 从而解决老年人的相关心理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孤独,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古桔银, 周璇.广州市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广州医学, 2015.11.

[2] 文闻.广州社区居家养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 邓阳.云南省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 2014.

[4] 徐婕, 严文君, 王鸣岐等.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22) :5683-5686.

[5] 张骑, 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6) :2334-2336.

[6] 陈天勇, 李德明, 李贵芸.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1) :742-744.

[7] 翟景花, 杨海霞, 宋爱芹, 等.空巢老人应对方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12) :1807-1809.

[8] 苏红, 周郁秋, 王丽娜.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5) :413-417.

[9] 容练.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 200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滚动轴承套圈可调料道装置结构优化设计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