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2022-09-10

1 以“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然而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 接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强, 在于父母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就产生了代沟, 产生逆反心理, 更有甚者与父母发生冲突, 以粗暴的举止反抗, 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 如近几年来, 青少年虐待父母、杀害父母的悲剧都说明了这一点。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 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 教我们做人, 这种恩情我们应永记, 更应报答。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我们只求父母理解我们自己, 反过来, 我们也应了解父母的个性, 只有彼此相互理解, 相互宽容, 我们才能跨越代沟, 消除隔阂。“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春秋时期的颖叔考别人赏赐给他一块肉, 自己舍不得吃, 因为母亲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美食, 便拿回家孝敬了母亲。可见在平时生活中, 要把尽孝作为最重要的事去做, 从小事做起, 给父母以最大的回报。

2 以“善”为根

英国人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 善良的本性在世界是最需要的。”

现在我国青少年中8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唯我独尊观盛行, 个人主义至上,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扩大, 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从小到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养成任性、自私、傲慢等不良习惯, 甚至部分青少年养成极端自私的性格, 无法与别人交往和社会沟通。但在新形势下, 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 他们这种思想的存在极其危险, 因此要从根本上教育他们与人为善, 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明白与人为善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所谓与人为善, 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按现代的说法就是“相互信任, 理解万岁”。自己不愿意的, 别人自然也不愿意, 就不要强加于人, 这就是理解。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就能相互信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有了基础。否则就会走向反向。因此教育孩子与人为善, 对他人付出同情、关心和爱护, 与人轻松和谐地相处, 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主动献出自己的友爱之心, 是家长、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才能使孩子真正做到如马克吐温说的“善良的、忠实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 才能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3 以“法”为准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以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策, 然而现有的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 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像清华学生硫酸泼熊事件, 云南大学马加爵、吉林大学郭力维杀害室友事件正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因此针对这样的严重现象, 应让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教育他们所作的一切都要以法律为行动准则, 处处要依法办事。

4 以“信”为本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突, 一些失信、不讲信用的现象屡有发生,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建设“诚信”机制, 对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来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特别是青少年, 他们担负着民族和历史的重任, 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天我在德育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说中国在美的留学生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 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受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 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 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 一些中国留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 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 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 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业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致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尽管这只是一少部分学生的行为, 但它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我们要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 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牢固树立守信为荣, 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这不仅事关个人的荣誉, 也关乎到了家庭、集体、民族甚至国家的荣誉。要把守信当作做人的基本原则, 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5 以“方”做人

所谓“方”就是指要方正, 要正直, 要心怀正义感。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 社会的不公现象屡见不鲜, 小到街头巷尾的小偷小摸无人问津, 大到司法部门的腐败黑暗无法铲除。诚然这与社会的体制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正义感, 缺乏正义心。古语云:公与平者, 即国之基址也。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才是真正的国之基址。要想拥有一个清明廉洁的公平社会出现, 必然从青少年抓起, 从小开始培养其公平正义之心, 只有他们具有这种意识, 这种心态, 会方正做人, 那么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那样社会中才会涌现出更多舍身救人的杨济源, 单车砸匪的郭小亮。

6 以“圆”处世

所谓“圆”就是指圆滑, 但不是贬义, 而是指要会圆滑的适应社会环境, 不要让环境适应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这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仅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则, 更实用与当代人的生存法则。当代青少年基本是80或90后, 他们的成长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 就像是温室里长出来的花朵。为此他们的人生之路未必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 若没有较为圆滑的心态去更好的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只是一味地钻牛角, 那么将会给社会、单位、个人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实例也是数不胜数。只有让青少年学会圆滑的处世态度, 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实现其自身价值, 更好的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构建社会的和谐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显得特别重要。古人云: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国, 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0例老年性白内障中药治疗体会下一篇: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