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工作模式研究

2022-09-11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日益凸显, 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学生工作模式暴露出难以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弊端, 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规律, 对学生工作模式的制度和手段进行创新。

一、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不足

(一) 学生工作的教育与服务功能不突出

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 较多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学生中心、学生主体性、学生自主性关注不足。与此同时, 由于以“管理”、“稳定”为旨归, 学生工作一般凸显管理功能, 强调刚性的制度管理, 以“管束”为手段, 以“管住”为目标, 对学生的引导则不够, 学生工作的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较为弱化。

(二) 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两者衔接不紧

在传统大学管理模式中, 由于职能上的条块分割, 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泾渭分明:前者管理学生事务, 后者主抓教学事务;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经常各行其道, 前者偏重知识传授, 后者偏重文体娱乐, 两者之间融通较少;课外活动的系统性、规划性、目的性不强, 尤其是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功用发挥不充分, 彼此工作的衔接不紧容易导致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 学生工作队伍的能力较为欠缺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一线的辅导员队伍普遍过于年轻, 其经历与经验严重欠缺, 应对学生工作的复杂局面普遍吃力;由于不少辅导员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 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其他相关专业与学科背景, 而自我提升欠主动, 在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方面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 学生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面日益凸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的观念转型

(一) 学生工作要以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工作导向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从培养一般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发展到培养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工作也应围绕“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而转变工作模式, 在总体工作思路上:一是系统构建以增强学生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体系及其运作平台, 以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及平台的实施为载体, 实行综合改革, 加速形成“学校搭台、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学生工作局面, 以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为共同着力点, 宣传和倡导“做中学”, 实现教学工作改革与学生工作改革相互呼应、整体联动。二是突出服务和发展主旋律, 选拔、培育进而建立一支有意愿并适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工作队伍, 配合第一课堂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技术思想和发展性思维。

(二) 学生工作要全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一是在学生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让学生参与到学生服务、发展以及管理、教育工作中来, 既成为我们的工作对象, 又成为参与和推进我们工作的力量, 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二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学风建设, 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团队、项目小组, 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 实现从“旧三中心”到“新三中心”的转变。积极推进“管束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向“引导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化。

(三) 学生工作要坚持“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

一是在全校范围内逐步推行通识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引, 学生工作在夯实日常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上, 以服务、发展为旨归, 融教育和管理于其中, 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平台, 在各种时机和场合, 根据学生年级与专业特点, 采取丰富多彩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通识教育, 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二是完善和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模式。自学生进入学校到毕业离校,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学生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与后勤工作人员彼此配合, 企事业单位、校友和学生家长长期合作;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 改革学生工作组织架构与服务体制, 试点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互联互动的“大德育”“大学工”育人体系和工作机制, 为社会培养心智健全、人职匹配的合格技术人才。

三、学生工作模式转型的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 引入“大部制”, 全面推行通识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型, 需要立足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特点, 可以按年级、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通识教育, 让学生修读一些通识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性的素质拓展课程, 使他们能够对中西文化、公民意识、大学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掌握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发表研讨报告的基本技巧, 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具有创造、批判、分析及独立思维能力。在实施通识教育时, 引入大部制, 整合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工作职能。将学生处、团委、思政部、基础教学部、就业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试点书院等职能部门与教学部门的相应教育职能和行政职能纳入学校“大德育”“大学工”育人体系, 成立“通识教育学院”。

(二) 构建大学生课外活动平台体系

1. 科学设计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体系及其平台

为转变以往学生课外活动规划性、目的性不强的状况, 学校系统性地设计学生课外项目体系及其平台。新设计的课外项目及平台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 充分整合利用第二课堂资源, 强化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与互动, 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为重点, 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大力推进新的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及其平台的实施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与专业能力为目标, 对应所构建的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与平台体系, 逐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的要求, 将全校学生有序地、大规模地、富有成效地推上课外活动平台。积极推进“管束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向“引导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化, 加速形成“学校搭台、教师导演、学生表演”, 教学工作改革与学生工作改革相互呼应、整体联动的局面。

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项目及平台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在实施大学生课外项目及平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让学生成为推动项目实施的主导力量, 要着力形成“学校搭台、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课外活动新局面。

对于课外活动平台所有的通用能力项目和专业能力项目全部采用招标方式, 面向全校学生招标,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团队和项目小组、自主寻找指导教师 (包括辅导员老师) , 尤其鼓励学生组成跨专业跨学科项目小组参与竞标。充分发挥学生在策划、实施、反馈等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自主性,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由本科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学校。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在生源结构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工作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因此, 我们需要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回归教育功能, 实现学生工作由“管束型”向“引导型”转变, 推动应用技术大学的创建工作。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明杰, 沈林.应用型技术大学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新探[J].知识经济, 2014 (20) .

[2] 李德福.普通高校内应用型本科学生管理模式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下一篇:刍议书面表达教学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纠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