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2022-07-09

第一篇: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2018年9月26日晚上7点半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到珠峰电影城观看了电影《李保国》,对电影里面李保国同志跟随老师于宗周的脚步,扎根太行山,以学识造福太行山农民,一心践行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妻子和儿子,教会了学生陆超,还未陆超树立了榜样,将陆超带进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太行山在师徒三人的付出下,有了自己的绿,有了农民的福,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活生生的演绎。

电影体现了李保国同志全心全意为太行山人民谋福祉的初心。李保国同志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将自己的学识扎根在泥土里,凝结成品质优良的苹果,再栽上板栗,到最后种植覆盆子;将辛勤换来的果实通过市场化运作卖出去,好的产品加诚实信用,全心全意的为村民谋福祉。

为人民服务需要讲究方法,且不会一帆风顺,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咬住青山不放松,终于水滴石穿,守得云开见月明。李保国为村民谋福利,讲课不被待见,送袋子被拿去敷窗,果子不红等都要忍受误解,他无视误解,通过好的方式将课讲好,通过等待消除误解,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认同,终于得到信任。为人民服务,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很多优秀品质,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相应的品质。

人民与市场一样,都只关注的是利益,情谊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李保国以专业技术为村民服务,扎根岗底,在他为人奉献的一生走完的时候,他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和认可,

1

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他要推广苹果种植技术,需要他用自己的财产做担保,同时村支书还需要附保。农民讲利益,农民又胆小,因为他们的视野非常的狭窄,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低,靠天吃饭让他们不敢冒险,也冒不起险。李保国用自己的财产担保苹果能够栽成,这才推广了科学种植苹果的技术。同时,在品牌创建成功的前夜,老孬几个人耍小聪明,以次充好,差点将品牌抹杀在摇篮,这也是小农重利轻义的表现,同时也表现了农民的目光短浅,重眼前,轻长远。最后,老孬将老摇钱树砍掉,也不是仅仅为了义气,而是认为兴许种上了树莓,李保国的病或许能好。老孬是为了李保国吗?有一部分是,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李保国能够继续为村里提供技术支持,那关乎他们村的财富。

李保国将自己的事业与村民的幸福仅仅的联系在一起,是值得敬佩和大力弘扬的,共产党员也应当要有这样的担当。站在何处,扎根在何处,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何处,将自己的事业职业如何规划,人生如何选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成事,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不懈的积累和努力。李保国同志用生命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一个人,需要有大爱大勇,才能有大能。

2

第二篇:观电影《李保国》有感

2018年XX月XX日,在XX单位组织下观看了电影《李保国》,看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了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山区,用35年的时间倾其所有,用科学的技术、聪明的智慧、超前的思想,带领山区农民在山区种满果树,在枝头挂满苹果,最终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故事。我的主要感想如下:

一是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保国教授身为河北农大教授,他没有一头钻进实验室和课堂当中去,而是在一年中拿出200多天的时间和精力扎根太行山区,将实验教学开在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贯彻了党的宗旨,值得我去深刻学习。在单位工作近一年,作为一名普通科员,我也要以李保国教授为榜样,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群众摆在第一位。

二是思想要活,格局要大,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李保国教授没有单纯的走他的老师山田农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而是青出于蓝,勇担重任,勇敢地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在太行山底子开始向好后搞起了果树种植。李保国教授思想活泛,记得在省博物馆李保国事迹展上,为了让果农理解专业知识,他曾经形象地对果农说过:疏果就像生孩子,也需要计划生育。李保国教授思路开阔,苹果丰收了,他开始考虑打造品牌,千方百计地对“富岗”苹果进行推介,接着又计划打造多样化种植,推进产业升级,和附近地区组团发展,以增强山区群众的抗风险能力……在工作中,我也要始终敢于担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将眼光放长远,努力把工作做好。

作为太行“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用尽毕生心血永远地扎根在了充满希望的太行山上,他说过:“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下,我要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汲取时代楷模的精神和智慧,向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三篇:《李保国》观后感

高一13班 李文青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我们随人流走出了河北大会堂,我仿佛依旧听得到总书记的讲话:“李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保国虽然走了,但是他的事迹,已经深入人心,他的精神更会发扬光大。

一场大雨岗底村瞬间变得满目疮痍,乡亲们满目的愁容和着无生机的大地,让党书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些在太行山上的农民,全都是靠天吃饭。对他们来说,这一场暴雨就是要了他们的命,这让新来到这的李保国更是无比的心酸,他虽是农大的教授,却从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享福教课的老师。朴朴素素的外表让他更像是个农民,他带着自己的课题组来到太行山岗地村开山造林,决心要通过种植苹果让这里富裕。他不顾自己已经要考高中的孩子,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毅然决然扎根在了太行山,从此,开始了他奉献的历程。

想推广苹果树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的农民都已经穷怕了,他们赢得起输不起,对于种植苹果的新理念更是充满了否定和质疑。而对着乡亲们的行为,李保国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心痛大家都已经害怕赔本到这种地步,足以见得他们的辛酸和痛苦。他决心要让他们变富,自己出钱买工具,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种植苹果的方法和细节,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包容他们怀疑和猜测。他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私,为人民服务,知道儿子传来在学校打架的消息才匆匆赶回,他的无私,他对乡亲的爱,已深入骨髓,抹不去、擦不掉。

可是,李保国并没有那么健康,他患有糖尿病和血管疾病,严重到连支架手术都无法进行,躺在病床上的他依旧牵挂着岗底村的群众和苹果,一个电话打来,岗底遇到了特大的风雪。心急如焚的他不顾医生与妻子的阻拦,又再次匆忙的赶回了岗底,指挥着村民救灾,为的,只是让岗底来年有好的收成。

李保国的爱,不仅在乡亲们的身上,更在那些浮生土地上,他为穷困家庭的学生补贴,为学生们指导论文,让经验丰富的农民去国外深造,他甚至在离开岗底时都不曾带走一分钱,他觉得自己的任务依旧很重,他希望所有的贫困山区都富裕起来,他渴望所有的农民都扬起笑脸。

曲终落幕,我依旧无法忘怀一幕一幕的感动和泪水,这才是奉献,才是大爱无私。李宝国同志的精神品质值得去歌颂、去学习、去传播。像歌声中唱的那样:汗撒盛夏,血浸寒冬,那是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他用知识汇成风景,那是一双双焦虑的眼睛,他用生命换来笑容,为什么他眼里总含着泪水:一份牵挂一片真情。

第四篇: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保国同志是一名无私的共产党人。他是燕赵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扎根深山,开垦荒山种果树,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2016年4月10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观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

对待工作, 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 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对待自己的学生非常严厉,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农业方面的人才。

对待家庭,在会议上,他的妻子说道,他们有三个家。他与妻子生活俭朴,去考察的时候,条件艰苦经常睡在车里。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和他在山里生活了几年,当有领导去慰问李保国临走时,他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回城市里的家。可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李保国同志宁愿牺牲家人的利益,也要坚持在山区做研究,舍小家为大家。

对待人民,李保国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地人民生活的更幸福。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对待国家,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的崇高境界和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表彰李保国同志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带动作用,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从李保国同志身上,闪现出了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学习。他爱党敬业,为人民服务,牺牲个人利益,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经验应用于帮助人民脱贫致富。他还说要把所有的当地农民教成李保国,就是把自身的技术经验无偿的传授给他人,不求回报。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强大自身为他人做贡献。

第五篇: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奉献的力量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奉献的力量

“李保国教授走了,但‘太行新愚公’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奉献精神,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让李保国精神在燕赵大地发扬光大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生根了。

日前,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如一日,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的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李保国用扎根山区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奉献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太行山区“旱、薄、蚀、穷、低”的艰险面貌,李保国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中。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李保国带领团队用数年的时间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使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过往的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

奉献就是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授,李保国坚持将科研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最需要、最受益的选题上,“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深眼闷炮”控制爆破松土蓄水技术、隔坡沟状梯机械整地技术、太行山片麻岩区“蓄、集、整、改、排”防洪减灾工程技术、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草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只要是能够为群众带来福利,为地区发展带来效益的技术,他都义无反顾的埋头研究。李保国扎实苦干、奋发作为,用“滚石上山”的勇气攻下一座座贫困的城池,让他不仅成为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更成为了群众幸福的引路人。

奉献就是至始至终将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刻在心里。在李保国心里有一道永恒的数学题,农民=自己。他曾表示,这辈子干得最过瘾的事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深深地了解,仅仅自己或科研团队掌握技术是不够的,只有让广大群众都了解、熟悉、掌握,才能让野岭荒坡变成金山银库。办夜校、搞培训、出书籍、编口诀,李保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手把手的为乡亲群众讲解新技术,使技术真真正正的刻进群众的心中,成为群众的拿手本领。35年来,李保国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推广36向实用技术,培训人员达9万余人(次),成为群众当之无愧的职业技能导师。

奉献还是低调做人、谦卑处世的生活态度。李保国始终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帮助,“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能够参与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千秋伟业而感到自豪。在协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路上,他始终秉持共产党员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记利当计天下利”,从不收百姓的一分钱,更不占企业的一份股,无怨无悔。

牢记党恩、对党忠诚;扎根群众,无私奉献。李保国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激发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进取动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心中的丰碑。请让奉献成为新时代最美的旋律,成为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一书记现实表现下一篇:党员学习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