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2022-08-09

第一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阅读经典 感悟人生

阅读经典 品味人生

—— 在阅读中行走 南山学校 宋金玲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有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庆幸的是还有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某种方法积淀于我们的心灵。

小时候,曾经梦想着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所以在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每天都在阅读中充实着自己,让自己在别人的著作里不断地成长,期冀着有一天别人也能看到自己的著作;长大后,发现自己离作家梦越来越远,但是那份为了充实自己而阅读的习惯却没有变,那份向梦想迈进的热忱也没有停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进步,让我深知:人生一直在路上,阅读自然没有尽头。无论什么年代,什么年龄阶层,都会于读书中受益。年少时的裘马轻狂,会被洗去,于不知不觉之间,显示出敦厚与稳重。

读书赋予我梦想,给我的生活添加许许多多的现实中的精彩和浪漫。“读书就是与作者谈话”。漫步于书海中体味名人的高尚情操,领略哲人的风采,于圣人交流心声,提高自我素养。

阅读,让我忘记世俗繁华,进入一个忘我境界,舒展身心,体会古人的那份无奈与坚强。“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让我体会到了黛玉那份无奈,那份不甘;“斜风细雨乍秋寒”“无奈把梦共雨天”则让我看到了那梳长辫子女子不再独行与蒙蒙细雨中,不再双眼迷离的痛吟诗歌,勇敢面对挫折的决心„„ 阅读,让我神游中华大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秀美。虽没去过庐山,却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感受到了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壮阔;虽没有到过泰山,却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浑高大;虽没去过云南,却从沈从文中的《边城》中感悟到汇溪小城的妩媚动人。

阅读,让我感悟古人的思虑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咏这优美的诗句,谁不为祖国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赞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咏读这优伤的诗句,哪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滋生出绵绵的思乡之情;“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吟诵这铿锵的诗句,谁不萌生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阅读,不仅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实也是在扣问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报国,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唐太宗的阔达心胸,明正德的荒谬无稽,岳飞的铁胆忠心„„

阅读,让我读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独居寂静之居;我读懂了《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内心的无奈与伤感:我读懂了智过三秋,中军帐里出谋划策,五丈原前求多时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衷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而阅读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途径。当我们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让她那玲珑剔透的文字来熨帖你那泛有波澜的内心,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美丽。当我们内心失落彷徨时,可以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让他那激情澎湃的句子来震撼你的心灵,此时此刻,整个人都属于正义,整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坚定。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感悟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坎坷与精彩。

虽然生命如流水,随即而逝,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穿越时光,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感悟国盛人兴的辉煌。古人们将情寄于笔下,用笔墨为我们留下了壮丽的景色,我们只需要用心去把它们复原,就可以把愿景呈现在眼前。

阅读,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兴亡盛衰,让我感受到了西方爱情的伟大凄美。文学,向世人展现了憧憬与追求,任何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憧憬与追求。享受读书的乐趣,驾驭着心灵,去穿越时空,感悟自然,神游中西方。

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乐观,读诗使人灵敏,读哲学使人悟人生之道。一本书,就是一个智者的灵魂,一本书,就是一种文化的沉积。读者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洞悉人生,吸取前人的成果,思考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真谛,确立人生的坐标。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

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与阅读相伴的日子,人生在经典中行走,前进,跨越。行走于阅读中,徜徉在阅读中,升华在阅读中,我的人生会更经常,我的境界会更高尚,我的胸襟会更豁达!

第二篇:《阅读,感悟人生之美》

作家蒋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美”是一种感觉,不一定要有钱才买得到。农夫眼中的良田美景、渔民在渔港看到的夕阳、或是风吹拂过溪水的水声,都可以带来心灵的报偿。正如康德说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

生活中的美其实无处不在,然而现实的烦扰与喧嚣总不能让我们驻足欣赏。此时,书籍将带领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美的起源》中,蒋勋拿一朵花来阐释美的过程: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花自我实现的开始,经历了孕育、破土而出的萌芽、生长等过程,最终花开了,这是世人真正注意到它们的时刻,人们感慨于它们的美丽和娇艳,而对于花来说,前面已经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这是生命中极致绽放的时刻。最终花谢了,对于谢了这个字眼,蒋勋的解释是,活过了一生,有很多感谢在里面,它完成了自己。实际上,花的生命没有结束,花生命的终结是果实延续的开始,而果实的结束又是种子的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得到永生。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在这样的循环和延续中,我们可以从花里面看到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为花感叹感动之余,便是对自我人生的感悟,美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因此,人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当我们在阅读中对人生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后,便会对今后的人生有憧憬和规划。阅读,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你可以随李白纵酒放歌,也可以像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可以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有哲人指点人生,助你规划人生。 然而,我们的学习生活忙碌又紧张,人心浮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我们投注给阅读的目光似乎越来越少。阅读的脆弱,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尴尬与悲哀。英国作家罗素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以知识为引导,因爱而唤起的。”的确,读书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了解了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给我们的人生以实际的引导,读书获得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生活便更加充实,精神便有了依托。在喧嚣的世界里,固守一份宁静,这种宁静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一种执着、一种心境,就让阅读一直陪伴着我们。

如今,正值高考迎考的关键时期,阅读分析能力是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能力之一。坚持阅读,有助于我们能够较快、较准地把握文章中心内容;有助于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等细微之处挖掘出作者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更提升了对语言、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因而,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语文阅读。 最后,希望每一名莘中学子都能怀揣理想、与书同行,感悟人生之美。

第三篇:阅读经典,品味人生

读《活在当下》有感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芭芭拉安吉利斯写的一本书。一共包括四个篇章,其中第一篇的第一节,你快乐吗?这个问题式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珍惜当下的生活状态。

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起初,我想进大学想得要死; 随后,我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

再来,我又巴望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我回去上班; 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的要死; 现在,我真的快死了„„

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活。

这段话的作者一直在期待自己下一段生活的开始,却忘了要去体验生命中每一刻的完美与奥妙,真正的满足就在当下的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面对你自己的真实刹那。若想拥有每一个真实的刹那,就要用心迎接生命为你展现的每一刻,全心全意活在当下,放开心胸去充分感受,尽情展现生机。“活在当下”在我看来就是“立足现在”,既不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做无谓的假设,沉浸在后悔中,也不对未来盲目的憧憬,活在幻想中。

人生不到百岁,除去懵懂的孩提时代,步履蹒跚的老年时间和吃饭、睡觉、生病等用去的时光,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我会抱怨时间过的快,或是后悔以前没有珍惜,然而在抱怨的同时又失去了以前所失去的。有时我也会计划未来,但只是想想,没有行动,结果只是幻想。

有人说人生是时间,有人说人生就是许多个片段组成的故事,也有人说人生就是好好活着,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其实,活在当下就是人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下班后匆忙的回家,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紧紧张张的甚至于忘了周未怎么去休息、放松。其实,我们是被过去的忙碌和将来的苦恼所左右,失去了自我。

我们经常会说:“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实想一想,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走好以后的路。读了此书后我想告诉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脚踏实地,珍惜现在,把握当前,活在当下。珍惜属于自己的今天,不要给明天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你的人生将是充实而丰盈的。

爱和慈悲永远不会白费。 生命永远会因为它们而与所变化。 受者因此得惠,

而施者如你,也因此得福。

从明天开始,如果能每天随手做一件好事,我们的世界一定会从此改变。

第四篇: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如果想为自己分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题记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大了,人么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得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越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涨跌,却不爱翻阅唐输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恼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朴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据的事情,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们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见解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苏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索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

面对世间那么多压力,我们能做到"仁者不忧"吗?仁爱是我们跟社会打交道的原则。"仁"这个字,在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共提到了一百零九次,"二""人"成"仁",仁爱就是与别人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孔子谈到什么是仁爱的时候,用了两个字:"爱人"。学生问:"如果一个人权力大,钱财多,他兼济天下,让每个人都得到他的恩泽,这应该就是大仁人了吧?"孔子不以为然,回答说:"人何必非得圣贤,你说的那个境界太难了,尧舜也做不到。"那孔子认为什么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这才是孔子认为的"仁"。"己欲立而立人",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你自己想立,也要有心帮别人立起来。"己欲达而达人",你想要有所发展,也要一同让别人也能得到发展。"能近取譬",能对离你最近的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家跟老婆孩子将心比心,在单位跟同事下属将心比心,在外边跟朋友邻居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位置,帮别人想一想。这些就是仁义的方法。

仁义无非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欢的事也去帮帮别人。而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说起来简单,有几个人能做得到?2007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推荐材料里,有一位叫林秀珍的河北妇女,从她嫁到村子里开始,就义务赡养村里的所有孤寡老人。她走到刘奶奶家门口,就对刘奶奶说,我家也不富裕,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就跟着吃窝头,我家喝稀饭,你就喝稀饭,但我保证每天都来,顿顿都有。从那天开始,林秀珍每天都去刘奶奶家做饭,做到第八年,刘奶奶从自己家破炕席上拿出一个烂纸包说:"妮儿,这纸包里头是安眠药,这是我跟你刘爷爷预备的,如果哪一天我们实在走不动了,这就是我们老两口的下场。我看你八年间一天都不耽误地为我们做饭,到现在我觉得,这辈子可能是用不上这东西了。"她在这村里见到一个这样的老人就养一个,见到一家就养一家。她前前后后养了六个这样的老人,一养就养到养老送终。这么多年中,她的四个儿女陆续出生,儿女们就陪妈妈去照顾老人们,给这家剪剪指甲,帮那家买买菜,日子就这么走过来,这就是她全部的事迹。她只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她也没读过多少经典,如果不是剧组找到她,她可能这辈子都走不出村庄。在于丹为她写《感动中国》推荐材料的时候,她写了一句话:如果是富人做了这样的事,他是慈善;而穷人做这样的事,他就是圣贤。

成长,就是寻找人生的坐标,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坚强的意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未来,谱写人生最美丽的篇章。

生命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完成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可有最高的理想,但不能只有唯一的目的;你可以没有最辉煌的结束,但不能没有闪耀的过程。

当人心中有一个生命的大格局,阅读经典的那种感悟就在我们的每一天中。每一位朋友都要相信,人生流光几十年,你不是学习某个榜样,不是复制他人的成功,最大的成功只有一点,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惜折花—雨落清明

每一年的现世总是物转星移邈无天际之中,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微不足道,每个人形色匆匆在自己的路上走遭,然后归于虚无,没有人更幸运,一路上尽是繁华簇拥,没有人更糟糕,一路上尽是沼泽泥泞,每个人都在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痛苦着自己的痛苦。——题记

清明雨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古诗不朽的佳句流转至今,正是因为他的真实性,每个清明节摸过如此,蒙蒙的细雨落下,打湿了那些扫墓的人们,没有打着一把雨伞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留下一个不算清晰的面孔,只能模模糊糊的看见脸面地湿润,分不清是眼泪还是雨滴,如今又是一个清明雨上,窗透出晓日照西桥,云自窑摇,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雨为清明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气息,仿佛也是悼念亲人如细雨般,悄悄无声息的离开人世。

折花墓前

缓缓走入墓园,一个少女哭泣跪在墓前长久不起,白折菊映入眼帘,无声无息的融入我的心底,时光倒退回前世,那年她只有5岁没有亲人,孤身一人,混在繁华的京城,就是常常是饥寒交迫,没有吃饱过,又时而在一家酒楼前徘徊,祈求店小二给予她一些客人吃过的东西,就是一种天赐的幸运,让她遇见他,那年他是一位达官贵族,常和官商们到酒楼吃饭,一天,他如期到了酒楼前看见了在雕花木门前徘徊的她,他默默注视了许久,眉上的一颗痣,让他认定了这是故去多年的妻子转世,就把她带回家,认作女儿。可是1天就是看不惯幸福,在她8对那年,他因长期外出征战,累出了病,不幸而去,留给她了衣服翠玉手镯,没有任何首饰,不明鲜的刻着—世变则不变,刚才墓前的那个少女,准备起身离去,她的手上正戴着一幅翠玉手镯,可惜视网膜被泪水轻刷,并没有看见她的手镯是正刻着那五个字,那位少女越走越远,突然的一转身模模糊糊的可以看见眉间一颗痣......

泪洒清明

每个城市都有烈士陵园,每当清明各地的中小学生都会组织起来去缅怀革命先烈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革命战士去纪念他们的生前好友,如今,知道烈士的陵墓,名字、事迹的人越来越少,每年的祭奠无非是一种形式,况且,我们是去一个大的纪念碑前,低下没有埋藏着一些个革命烈士的骸骨,他们的陵墓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少有保存至今家喻户晓的。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今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以折两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在轻轻唱。——摘自许嵩《清明雨上》

第五篇: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享受快乐读书人生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就是很有名的三位读书人。顾亭林先生的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奔波;归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看上去稀松平常,却深刻的表达了他沉雄狷介的品性;朱柏庐先生的《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我在高中时期就受影响。今天我们谈读书,不得不提这三位卓有成就的读书人,一来以示尊重,二来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现在读书的人很多,但有两种情况非常普遍,第一种情况就是非常实用,通 过读书来掌握一些技巧,学习一个本领,例如,为了考试、为了考证而读书;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仅仅为了消磨时光。这两种在我看来,前者叫做学习,后者叫做消遣,与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关系不大。今天我要谈的读书是第三种情况,就是要把握人生,让读书成为快乐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读书,与前程无关、与名利无关、与实用无关,纯粹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寻求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必由之路。

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与沉淀,现代知识体系纷繁且复杂,用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都不足以形容,那么,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也是我今天特别想要说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所谓“经典著作”,一是要经受时间的检验;二是要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才能称得上经典。为什么经典著作特别重要呢?葛拉西安在《智慧书》开篇就提到,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因此,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那么,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先读哪一些经典呢?我觉得应该根据自 己的兴趣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如果对文学感兴趣,就选择文学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就选择历史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文学和历史都不感兴趣,那总会有感兴趣的东西,根据你所感兴趣的方向,总会找到一本合适你兴趣方向的一个经典去读。当然,从理性的角度讲,我建议大家先读外国经典,然后再读中国经典。读经典说起来容易,但读起来却不容易。一来,经典来头太大,读起来太累;二来,经典太难,不容易读懂。所以说,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确实是需要一些方法的。读经典,首先要读入门书。入门书是什么呢,我觉得就好象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它是一张地图,地图不能代替你去旅游,但是它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好处告诉你,可以把到各个地方去的路怎么走告诉你,所以,首先要选一个好的入门书。读经典,要善于触类旁通。在读入门书之后,一定会碰到很多知识是不太了解的,很多背景是不太清楚的,要把相关的资料找出来看。这样的话,一本书看完,不但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掌握了,而且还能掌握远远超出一本书所能给予的知识。所以,要善于触类旁通,通过读一本书带动着读一批书,这样读书的效率、读书的质量就会提高。

读经典,要反复读。经典是要反反复复的读,反复读了以后才会越读越有滋 味。有的书读过好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进去,读下一遍的时候就觉得和以前读的感受不一样,这说明自己的境界提高了,对它有新的理解了。所以,经典的书要不断的读,反复的读。读经典,要尽量保持独立的心态。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上写什么就是什么的人,我觉得不是不一定对,而是肯定不对。知识是我们的财富,不能成为我们的负担;读书是为了解放个性、获得自由,不是为了禁锢思想、迷信权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管作者是什么人,人总归是人,再厉害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看书绝不能够盲从迷信。

读经典,要尽量做笔记。刚开始可能只是摘录,慢慢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地,点点滴滴心得尽可能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很有收获。康德说,“一切知识始于感官,然欲进达知性,必终于理性”,有意识的记笔记就是理性思索的开始。

最后,祝大家都能感悟经典阅读之美,享受快乐读书人生。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迎春花市策划方案下一篇:演出委托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