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弘扬研究的重要意义

2022-10-12

民族民间舞蹈是指由各民族人民群众劳动和生活中, 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 又在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是历史最悠久的舞种之一, 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她的特点是地域性、继承性、群众性、自娱自乐性。

湘西是指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以及邵阳、永州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 沅、澧二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是国家西部开发、区域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 是文化艺术的宝库。湘西地区, 生活着汉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54个民族, 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 尤其是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极具特色。这些舞蹈文化往往融合在风俗习惯、祭祀礼仪、信仰等形式中, 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生产与生活的艺术表达, 并折射出浓厚的历史文化精神与哲学思维观念。湘西民族民间舞蹈有汉族花灯舞、傩舞等;苗族的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侗族也有芦笙舞、扦担舞、“哆耶”舞、孽龙舞等;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跳丧舞、花鼓子、八宝铜铃舞、社粑粑舞等;瑶族长鼓舞、铜鼓舞和陶鼓舞等等, 由此可见,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风格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目前, 部分高校教师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过探索和实践, 但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的实施过程, 课程尝试方面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开设了“湘西土家族舞蹈”、“湘西苗族舞蹈”课程, 怀化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也开设了“湘西特色舞蹈”专业课程。鉴此,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需要充实, 教学手段还需要不断改进, 知识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其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适应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因此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前期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探索和实践, 为我们开展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弘扬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在艺术实践方面我们根据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的生活习俗和舞蹈文化创编的舞蹈作品及表演作品《侗漂锤歌》、《醉芦笙》、《咯啰打打》、《欢庆苗鼓》、《铜铃舞》、《踩田薅秧》在国家级、省级比赛及汇报演出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及一致好评!从以上这些成果表明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 舞蹈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挖掘、整理, 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一、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研究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绚烂多姿, 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美育应该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土壤,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人们的心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征跟地域、生活习俗、民族性格、民俗民风和文化紧密相连。

因此, 要原汁原味地传承, 必须深入发掘和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到民间去体验、理解、交流、采集相关的原始素材, 并进行课程资源转化, 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以本民族文化为自豪, 汲取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价值。

(1) 国务院2006年《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的发出, 对于传统音乐舞蹈文化这种活态传承艺术的保护问题已经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入社会的视野, 因此带来的关注更达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对保护、传承与弘扬湘西民族民间舞蹈肩负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 研究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和特征, 丰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 填补在该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生态研究的严重不足。

(3) 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精神源泉。湘西民族民间舞蹈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智慧。传承、弘扬与研究湘西民族民间舞蹈, 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4) 多层面多维度寻求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与其文化生态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体系。充实和丰富民俗学和民族舞蹈理论, 为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性传承与发展提供充实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兼具的理论依据。

(5) 通过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素材收集、整理与研究, 来考察区域内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历史概貌和特征, 了解其发生、衍变的历史过程, 总结出一些普遍性规律。为推进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和舞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二、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价值

研究湘西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研究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了解区域内民族文化特征,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社会环境如何生存和发展变化。可以找到特定区域文化发展变化, 为湘西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找到新的科学方法和路径。

(1)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艺术内涵以及对外的影响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

(2)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危机的体现就是传承主体的日渐消失, 随着历史的发展, 传承人及民间艺人逐渐减少, 民族舞蹈特色日益淡化等原因, 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3) 在理论层面上有利于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体系的全面集成、概述和研究。在现实层面上有利于湘西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特色发展。从长远角度砍有利于地方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实现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借鉴。

三、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系统分析方法、辩证否定法等研究方法, 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分类别的调查研究。全面的采集与系统的梳理、归纳、研究。明确这些工作的价值, 有助于挖掘集成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体系,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类, 总结其特征与规律, 为今后的延展性研究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区域比较中寻找地方个性与特征。 (1) 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展开广泛调查, 理清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特点、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各种文化因素, 同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活态性、传承性, 通过一种运动的方式对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与湘西地区特殊的文化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考证。 (2) 对湘西地区现代化进程中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 (3)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揭示问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观念等文化生态方面的制约因素,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提出可行的保护建议对策及其实施措施。

四、结语

通过对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 提出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引导湘西地区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民族舞蹈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探寻湘西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规律以及其民族特征, 系统总结出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创新性理论和实践途经, 最终实现湘西民族题材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湘西是指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以及邵阳、永州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是国家西部开发、区域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 是文化艺术的宝库, 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尤其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极具特色。这些舞蹈文化往往融合在风俗习惯、祭祀礼仪、信仰等形式中, 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生产与生活的艺术表达, 并折射出浓厚的历史文化精神与哲学思维观念。其中, 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苗族鼓舞等均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因此, 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特征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湘西,舞蹈,传承与弘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类专业改革初探下一篇:化工企业:在搬迁中实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