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岩彩画为例

2023-01-21

岩彩画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曾经达到过辉煌鼎盛的发展, 但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 其主体的地位逐渐被取代, 岩彩画也因此在中国的画坛中日渐式微。而这一艺术却在日本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并通过胡明哲、蒋采萍, 王雄飞等老师在日本学成归来之后带动了中国艺术家学习岩彩画的积极性。

一、岩彩画的概念、材料

岩彩画这一画种的命名, 是从中国绘画的最本质出发的, 是以材料材质直接切入艺术, 赋予材料材质新的语义和语义结构, 来创造21世纪的视觉语境。岩彩画的材质是呈颗粒状的, 可以分为天然石色、新岩、水干色和金属色四种。“天然石色”颜色最为纯正并且有着天然材质特有的色泽, 这种颜色在敦煌壁画中最为常见。“新岩”则是所谓的高温结晶颜料, 这种颜料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岩彩画材质的色彩呈象。“水干色”则是近代人工合成的一种材料, 是用天然的粉末附着不变色的化学染料而成的, 这就使得岩彩画的色相更加的丰富多彩。“金属色”则是在绘画上使用的金箔、银箔、铜箔、铝箔等,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中是经常出现的。传统的中国岩彩绘画一般是绘制于纸上、绢布上或者是墙面上的, 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 岩彩绘画的载体也在不断的拓展, 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岩彩画的调和剂目前主要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明胶”, 历史千年不变的敦煌壁画使用的就是这种调和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使用的绘画工具就是毛笔, 但随着岩彩画的发展, 绘画工具也有很大变化, 出现了排笔、刷子、滚筒、吹壶等等都是非常实用的绘画工具。

二、岩彩画的色彩的情感表达

1、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绘画, 史前的先民们使用矿物色在洞窟石头上描绘祭祀、捕猎时的场景。这时的色彩种类比较单一, 色彩的呈象也不丰富, 原始人类对于万物的视像是与巫术信仰脱离不开的。这一时期的绘画以一种非常单纯的色彩线条勾勒其物体的外部轮廓, 再以平涂的形式填充其物体内部, 单纯而简练的色彩强烈的撞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 使先民们感到敬畏。这一时期人们敬畏大自然, 原始人类常用红色颜料来绘制图画, 所绘制的图像皆是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官反映。

2、岩彩画繁荣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 并伴随着后来横跨欧亚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 东方古老的岩彩画开始在各地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古老的中国社会是由封建阶级统治, 《周易.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 盖取诸乾坤。”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古代服装上的色彩和图案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是一种被封建礼教秩序化了的色彩。到岩彩画的成熟时期, 封建统治者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封建礼仪等级制度, 从绘画中所使用的色彩中就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帝王贵族们喜好金碧辉煌的色彩以彰显他们的富贵荣华。最著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他们喜好的最终体现, 同时受西域佛教文化的影响敦煌壁画的色彩绚丽醇厚, 采用了大量的天然石色, 用色大胆且艳丽, 注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 因此这也是天然矿物色被广泛使用的时期,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了解到古代唐朝的空前繁荣。

3、水墨画繁荣时期

晚唐以后, 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和禅宗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开始发生改变, 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逐渐影响到他们对绘画色彩感悟的转变。到了唐代后期画家们因为各种原因摒弃了华丽的色彩和色相, 进而崇尚清幽、玄淡, “玄”指的就会黑色, 墨汁的黑色, 黑色成为了与他们的审美最为契合的一种色彩, 从此文人水墨画就占据了中国绘画史的主流地位, 色彩则在中国画中表现的地位逐渐降低, 天然矿物色的使用也盛极转衰。

4、近现代

晚唐之后岩彩画艺术虽然在中国画坛逐渐衰弱但是却在日本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古代唐朝空前繁荣的时期, 日本就有派遣遣唐使以及日本僧人等赶赴唐朝学习, 他们给日本带去了中国大陆各个方面的文化艺术并在日本本土进行教学和传播, 日本的绘画、建筑、服饰等方面到今日仍然保有着中国隋唐时期的风格。日本在当时有一种绘画被称为“浓绘”, 这种绘画与中国敦煌壁画的技法十分相似, 采用的是金碧辉煌的装饰风格。这一时期日本的绘画也受西方异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使日本的岩彩画艺术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精华, 并结合传统的岩彩画技法, 将两者融会贯通, 大大推动了日本岩彩画绘画的发展。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日本民族独立风格的绘画, 其中极具影响力的浮世绘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了20世纪的后半叶,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社会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都有待发展, 许多青年同胞都纷纷赴海外留学, 同时对西方文化理解的增加和赴外留学生们带回来的信息使得中国画家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并开始付诸行动。在新兴的中国画坛的影响下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时代风貌, 形成了新的色彩观, 并对传统的色彩观进行复兴与补充。新的色彩观是在寻求一种真正的自由, 它打破了传统绘画在用色上的固定性。就像山有四季、风雨晦暗不明、衣冠服饰的色彩也必须遵守等级规范一样, 新色彩观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程式化的规范, 画家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表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新的色彩观更加讲究色调, 讲究画面的整体和谐, 不再是根据“随类赋彩”来表现所描绘的事物。我们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在吸收西方色彩的营养的同时而又不失去东方的色彩观念,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三、结语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岩彩画以其宽阔的“胸怀”和及其丰富的表现延续至今并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连接起来, 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更加绚丽多彩的绘画形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民族都反映出对于岩彩绘画色彩其特有的情感表达, 而他们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互为表里、同时共存的。现在, 越来越多的画家加入到岩彩绘画的实践与探索中来, 相信岩彩绘画未来的道路也会越来广阔。

摘要: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岩彩画曾是一幕绚丽的篇章, 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岁月, 但现今又仍然被大家所重视且快速发展, 形式风格的多样化, 给人带来的情感表达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岩彩画各个时代的发展来抒发其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岩彩画,时代发展,色彩,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 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

[2] 梁一儒.民族审美文化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3] 卓民.中国岩彩绘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方法研究分析下一篇:西汉谚语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