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程研究课

2022-08-08

第一篇:小学新课程研究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背景

汉字的形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正由于这一点,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才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它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物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事物,它不是诗,却有诗的谙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学习写字还具有教育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抓写字教育,弘扬祖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使之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写字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小学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写字教育,是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涵泳文化、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

然而,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现状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是: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调查还显示,教师对学生书写状况完全满意的人数为零,认为整体较差的占75%以上。如此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在刚修订的新课标中,对识字、写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正确、规范的写字并把字写美观,同时强调写字要着重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意识,重视良好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的养成。

目前,乌鲁木齐市写字教学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大赛和对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65%以上的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都不正确,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写字也马虎、潦草,不规范,歪歪斜斜。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写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写字教学提到应有的位置,只把写字作为识字的途径,忽视了学生写字态度,学生写字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生写字时的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教师更忽视从严谨的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决定把《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训练,探索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写字教育能力的原则、策略、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写字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 课题的内涵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1 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 “滴水穿石”之功,习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写字还与个人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2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教师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2.3 2002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训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书写艺术,是我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据《礼记》等典籍记载,我国西周时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 书、数”,谓之“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时,学童习字之所称“书馆”,其师称“书师”;唐时,京都国子监设“六学”,“书学”列其中„„汉字在我国历代受到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有艺术表现的优势,楷、草、隶、篆,形态万千,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汉字书法作品经常被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友人;也正因汉字有如此的魅力,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汉字书法的机构、团体,还有不少留学生来我国专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自豪,把写好自己民族的文字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

3.课题研究的意义

3.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习写字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每一个孩子写一手好字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造了一块非常结实的奠基石。

3.2 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在习字中学做人。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有着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功能。抓好写字教学,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热爱和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能让学生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培养学生细致慎密的观察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高尚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郭沫若曾经说过:“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因为要写好字,既要集中注意力,还要善于对字性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养成良好的细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写字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创造性,一副作品更有创造性。它以情入法,法中见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通过汉字的书写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事习惯,在提高写字技能的同时,增进学识修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已远远超出写字本身。写字对小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意义更为深远。

3.4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教”与“学”两个学评价标准为导向,不但反思自己的写字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新的识字写字课堂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对实施研究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教育应该加强,不应削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并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要学生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2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

(1)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人的每一种智能发到最高水平。因此,教学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爱和接纳、自主和责任、尊重和肯定、取得成功、获得多种新的体验等等需要。因此,写字教学应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并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

(3)写字教学有关经验。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认为“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也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人的左右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启迪思维促进智能的发展。郭沫若也才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3

5.课题研究目标

5.1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学校写字教学特色,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5.2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增强其写字教学、写字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3 通过课题的研究,,要在小学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培养浓厚的写字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字素养。

5.4 对写字教育涉及的各种理论问题与操作策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需要让写字教育的过程基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基于合乎规律的书写章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等,使得写字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日趋合理、科学高效。

6、课题研究内容

6.1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通过写字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写字指导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学生写字指导形式的研究、学生写字过程的指导研究、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写字教学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探索和创新学生写字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策略。

6.2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五个写字教学策略。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做到课内把握教材特色,识字、写字并重。人教版实验教材提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 在识字编排上,注重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特点,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写字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写字课堂指导。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示范,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且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所谓“具体化”的指导,就是要分析字的构造特点,教给学生生字的组合规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实践活动。同时,“提笔即是练字时”,平时的写字,语文教师还应与其他课任教师协同“作战”,“几管齐下”地抓。

6.3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体系研究。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这个系统机构的整体目的要求来考虑,而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要在复习音、形、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展示汉字的审美价值,揭示书写的审美规律,体会书写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字形,自我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保证写字质量,提高写字的整体效益。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整合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分散的写字课程资源,以课程的意识与视角进行写字教学

4 的总体架构。其中包括水平达标与兴趣提高之间,技能训练与素养养成之间的关系。改变写字教学或被边缘化或零敲碎打的局面,使其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6.4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模式研究。写字教学模式重点做好课内指导课,练习课、评析课和书法教育欣赏和研究课的模式研究。指导课就是在教师示范、讲解过程中教给学生书写要领和书写方法。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要指导与练习结合,指导中练习,练习中伴随指导。指导是理论性,理论是名家多年精心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练习是把学习的理论指导自己去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效高。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学生练习中教师不可放羊式。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练习课,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练,学生就是反复去写呗。其实不然,这时老师应不停地行间巡视,对没有领会精神或要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无论是评自己作品还是评别人作品,都要说出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说是好的,好在哪;为什么说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剖析要透彻,切中要害,不可敲边鼓。书法欣赏课:书法作品具有悦耳的音美、悦目的形美、感人的意美。为欣赏到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结构等方面,在书法的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对中国文房四宝的研究,对古币文字的研究,对兰亭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都可以帮助我们开辟了写字教学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书法作品、作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对作品的再认识、再提高。

6.5 乌鲁木齐小学语文写字发展性评价研究。建立以人为本,以评价内容全面性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情感化为基本特征的写字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评价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纳入到写字教育活动评价的全过程中来。

7.课题研究方法

7.1 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列表、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资料,对小学写字教育的现状做出综合分析,并为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写字教育体系建构提供现实依据。

7.2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学习借鉴课程理论和写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字体、书法理论、写字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7.3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小学写字教育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通过观察、计划、实施、反思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小学写字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完善校本教材,探索写字教育的操作策略与方法,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

5 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7.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7.5 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学生作业、写字作品和竞赛获奖为资料,研究学生写字水平发展的轨迹,从而反映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效性。

7.6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测评。

8.课题组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8.1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名誉顾问:陆志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修订组核心成员)

孙景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主任) 徐晓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课题部主任) 孙 铭 (自治区小语教研员)

课题总负责: 曹宝志(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主任)

韩 辉(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初教室主任)

谭 莹(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小语教研员)

课题实施层: 乌鲁木齐市所属五区一县教研员 8.2课题组分工

根究研究内容分工如下:

《写字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 沙区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水平方法研究》 达坂城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新区、米东区 《加强农村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乌县 《天山区小学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实践探索》 天山区 9.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已有的写字教学相关资料和成果,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区县写字教学现状,统计分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2013年3月——2014年8月)

(1)通过研究不断拓宽写字教学指导课和书法教育欣赏课两大类型。如,写字指导课,重在“指”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练习课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适当加以指导或小结,;评析课就是在学生练习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分析或者非学生作品进行优劣点评。书法欣赏课:欣赏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构建乌鲁木齐小学写字教学内容体系。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6 部分。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手段之一,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语文素养视野中的写字教学体系。

(3)通过研究,实验区形成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策略。即: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策略;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策略;丰富写字实践活动策略。

(4)通过研究,实验区初步形成彰显区域特色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课模式。 (5)探索写字教学发展性评价方法研究。开展写字等级评价,较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从而有助于爱国情感、良好兴趣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

(6)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总结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10.预期实验成果:课题组课型模式;个案、经验、论文集;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图片、录音、笔记、专题片等。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 《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张庆《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设2003年11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4.

第二篇:参加小学语文新课程研究课竞赛活动有感

如果要给人生的学习一个期限,那么我选择——终身。生命不止,学习不停!

5月25日到28日,受学校委派,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了由省教科所在武汉洪山区举行的“湖北省201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研究课竞赛及观摩”活动。回顾那难忘的4天,我们有喜有忧、有苦有乐。

一、收获之喜。

1、通过观摩其他来自全省各地54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我清醒地认识到了教学天地的宽广,切不可孤芳自赏。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关注个体,更是关注全体。教学的开展首先是学生个体的学,然后才是小组的合作交流,最后才是老师的点拨、小结。如果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完成得很好,老师的点拨、小结还可以省略,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

3、习作教学教学的提高仅仅只靠习作课是无法完成的。习作教学的提高途径在于:加大阅读量;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

4、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分阶段、分层次、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完成,不能在某一段的教学时间中面面俱到。

5、词语有褒贬之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朗读是有感情的,不是“千篇一律的”。

二、困惑之忧。

1、写字教学一定要放在学文之后吗?这样以来生字的认、读、写有“分家”的嫌疑。生字在学文中书空进行初写,学文后再巩固是不是更合理呢?

2、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有效的?我觉得“好”、“不错”等无意义。评价语言应该具体、有针对性、引导性或总结性。

3、如何处理好书本和课件的使用?很多体会和品味都是看着大屏幕完成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做摘要笔记,讨论的收获有效期会长吗?学生更是少看看书,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过程之苦。

1、本次活动分四个赛场进行,为了一节课都不落下,我们四个老师各负责一个赛场的学习、小结,每天午休和晚餐后就聚在一起谈半天观摩的收获和困惑,联系自己的实际谈看法。因此,总是时间不够用。

2、因为我有一节参赛课,更是加重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负担。每天观摩完其他教师的课后,大家还要齐心协力地总结可以为我所用的优点,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充当学生聆听我枯燥无味的试教。我赛课前的两天,每天都是帮助我到深夜。

四、回报之乐。

1、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授课任务。

2、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我对教学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同事教会了我怎样学会自信,,怎样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共同进步。

回顾这次活动,我的感触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未来的教学道路没有尽头。“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按新课程的要求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短短的四十分钟之中得到体现。其中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甚至情绪都能对一节课的好与坏起作用。另外还有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因素,也都对一节课的质量起作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既定的师资素质,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节课呢?重点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上好一节课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其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问题,合理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主动参与。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什么都知道,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本事,因此常常在课堂上抢学生的风头。其实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一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老师们都能说的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在小学的课堂上,总能看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啊,说啊。

我们就这节课想一想,学生为什么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得漂亮一些呢?因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教师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表现得精彩,肯定是因为教师教得好,引领得好啊!其实就是教师表现得精彩啊!

2.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特别是面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不断地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有些老师很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就会得到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句话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写照。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教学中就非常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跳水》一课,其中教学生理解词语,提问、读书、读句子,总结段意的方法处处得到体现。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再自读中发现每个人物在做什么,并让学生抓住准确的词去表述。例如,猴子“气”孩子,还是猴子“逗”孩子,当学生抓住了一系列猴子的动作的词的时候,就知道了是猴子在“逗”孩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今后要用词准确。理解词语方面,用了多种方法,如“取乐”是结合生活实际,“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因而”是通过换词,“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些方法很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把这些方法时常渗透其中,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上课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接受了真确的思想观念,掌握了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

二、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

体现学生自主精神,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从钻研教材,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

备课中最主要的要做到:

1.备教材。

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

备教材时要做到: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就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

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的特点。

以语文学科为例:

“书不读熟不开讲!”这是对学生初读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读书至少十来遍!”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他备课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为止。

2.备学生。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有意思等等。

再次,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在有些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教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研究学生,了解学情,才能做到因人而教,顺学而导。有的老师常年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

一节课绝不能只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在备教法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与传统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现在的新的课程要求学习方式多元化,譬如说,经常用到的几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包括接受性学习。针对这几种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不是说什么内容都能探究,什么内容都能合作,什么内容都能自主的。

第二,接受性学习仍然有它的保留价值。譬如说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讲授,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最高。这种方式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第三,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思想。在探究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合作,乃至在接受性学习中也要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

4.备过程。

备过程主要是考虑教学流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

5.备细节。

细节包括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课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这样谁也不愿意看。还要注意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的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讲课内容服务的,它是处于从属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

6.常反思。

及时反馈,深入反思,是保证我们上好每一节的主要的一环。教学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是会用自觉的态度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

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早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它重在于特色。期盼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是合格的老师,而且是优秀的老师。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仅合格,而且堂堂精彩。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濮阳县实验小学

李笑利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一直到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和精读课文开始不相上下。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一线教师中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在我们周围的学校,约有38.6%的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有15.4%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没什么区别,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于是略读课文教学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以至于规定的一个课时的教学根本完成不了该课的教学;又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48.4%的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在实际的教学中,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我们认为这样的略读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略读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按辔徐行地精读

由于教师们对于“略读教学”的理解还不透彻,不知应怎样引领阅读,不知应从何教起,加上公开观摩活动、教学评优活动、互听 互评研讨活动中都很少能听到有关略读课文的教学,所以许多一线教

1 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 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面面俱到,篇章结构精雕细琢,按辔 徐行地精品细读。 误区二:走马观花地泛读

目前,不少教师曲解了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即把“粗知大 意”曲解成“不求甚解。”所以,在教学思想上产生“略读课文教学 只要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不需要“咬文嚼字”的误区;不敢引导学 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往往是走马观 花的泛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蜓点水,学生对 阅读的内容不求甚解,学生略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误区三:按图索骥地问读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 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 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是,有不少教师对 略读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模糊不清,对阅读提示的作用和目的浑沌不 明,错误地以为只要根据提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想一想、读一读、 答一答,就完成了略读教学任务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逐一回答,学 生亦步亦趋地问读,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按图索骥中白白地浪 费。

误区四:信马由缰地自读

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加上长期

2 以来,略读课文都不列入考试的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许 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很不重视,略读课堂往往开放无度:有的教师 带着学生策马文本匆匆一读,有的教师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 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 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 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

当前,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遭遇的困惑, 更多地体现在略读教学的流程上。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又缺乏略 读方面实际操作方法的理论参考。因此,略读课教学法的研究势在必 行。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展开了略读教学的课题研究。首先我 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预计突破的难点

基本内容:研究探讨略读课教学法的类型,课堂结构模式及策 略。预计突破的难题:

1、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呆板的难题。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3、探究略读课教学的模式及策略。

三、实施方案与做法。

(一)起始阶段

1、调查研究当前略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学习新课标,了解教育形势。

3、确立研究课题。

4、制定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根据调查分析制定主要策略,开始实施计划;

2、集中分散学习,课堂探究;

3、课型展示,存入档案盒。

(三)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库,展示档案盒。

中期成果:课型展示,撰写论文。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及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对略读教学从教材 及教法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走出误区

首先,我们认真地研读了《新课标》和《教参》,弄清了略读 与精读的特点与不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 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精读的特点“纤屑不遗”,也就是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因此,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教学要求完全不同,略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的要求要低于精 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教

4 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全盘按辔徐行地精品细读,应做到“教须略,学应丰”,应体现“重在导,贵在用”,应 注意“精有度,详有则”。

那么,略读就等同于走马观花地泛读呢?其实,略读课文并不 排除精读。我们通过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阶 段要求“略”,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 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

重点感

悟要求“精”,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重点精读的内容不求多, 每课适宜一二个:时间比例不宜大,一节课把握在十五分钟左右。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绝对不能定位为不求甚解的“泛读”,走马观花地“浅读”,应做到“略”中有“精”,“简”中有“详”,“粗”中有“细”。

针对略读教学中按图索骥问读的现象,我们研究出以下策略: 把略读课文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回答阅读提示的问题上是远远 不够的,单单采用问读的方式是呆板的。教学时一定要找准力点,抓

5 住主问题,做以“读”中有“问”,“问”中有“思”,“思”中有 “悟”,“悟”中有“述”,让学生在“读”与“悟”、“问”与 “思”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方法,发展略读能力。 教师应提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去读懂课文, 应该把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用于自读、批注、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略读教学也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略读课文教学要突 出“略”教“丰”学的特点是非常正确的,但“略”教不等于不教, “丰”学不等于全程自学。叶圣陶先生曾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 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 阅读略读书籍。”可见,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略读教学 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不仅要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掌握略读方法,培 养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控制,在 教学前,教师可先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自读;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把准教学重点、难点及讲解的突破口,设计好课堂教学 方法、程序,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的作用,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口诵、心惟、眼看、脑思培养学生浏览、默读、跳读等略读方法, 发展学生检索、提取、概括、表述等略读能力。做到层层有指导,层 层有要求,层层有目的,层层有侧重,做到“学”中有“导”,“愤” 中有“启”“悱”中有“发”。

(二)探索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6 在实际的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怎样开展呢?在略读课文 的教学课堂中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呢?为了提高略读课 文的教学效率,我们以“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为理念对略读课文的 教学进行了尝试。

常规模式:导学目标—回忆学法—运用学法—辅导反馈;变式:

(一)强调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思;

二读—自主品读,批批画画;

三读—交流收获,适度引导(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可以是好 词好句,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方法);

四读—积累语言,引导拓展。

(二)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

(1)先导感知课文——抓课前,学生自主预习

(2)精导理解课文——抓课堂,学生自主感悟

(3)后导拓展文本——抓课后,学生自主运用

(三)审视“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在提高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 构建“自主探究适度引导”这一模式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可以让我们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教师的指导精简而有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传统的略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布置,学生完成。

7 一句话,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教师是“授人以鱼”。学生不会利用参考书,也不会向老师提出教科书以外的问题,因为他的学习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予的,他没有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认为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适度引导”这一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师的“精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形成潜在的以及可见的学习能力。构建“自主探究 适度引导”这一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设定自己的目标,自我管理,自我监控,通过一次次的成功来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步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身就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实际的略读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困难。如在迁移学法、巩固写法这一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问题而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在感悟文本中有时会因为一些优秀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而让一些后进生间接减少了思考的机会,这些学困生对教师而言是遗憾的,因为这会助长他们的懒惰之心。但是不管怎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轻松快乐的,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体验到领航者的成就感和成功者的喜悦,后进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也会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和树立起自己对学习的信心,会觉得学习有趣多了,于是会在优秀生的带动中进入课堂,并主动学习;对那些懒惰的学困生,教师还要运用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奖励来让他们积极参与课

8 堂。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略读教学课堂。学生如果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了。这样,就可以实现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和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

综上所述,教师在这一模式中牢记自己的指导地位,利用略读课文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才能有希望达到叶老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 界,真正达到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

五、六年级)的105篇课文中,略读课文 53篇,占50.48%,可见,略读课文教学对小学高年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对略读课文教学仍然很难取舍,经常像精读课文一样进行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还有的小学高年级老师认为学生有了中年级略读课文学习的基础,把略读课文当作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材料阅读,因此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领会略读课文教学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为了更好地把握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的“度”,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

三、四年级)

9 略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阅读能力,我选择了“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引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学会略读。

二、课题的研究概念概述

“小学高年级”,指义务教学阶段小学

五、六年级。 “略读”,《阅读辞典》(李德成主编)中指出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略读课文”,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它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一种编者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人为确定的一些课文。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是指老师在学生具备初步掌握略读课 文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一、 课题的实现背景及意义

1、21世纪是一个迅速变化,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使命。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联系实际,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便是“创新教育”。创新意味着探索,创新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必将掀起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变革。

2、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然而,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口号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种种弊端,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新理念,脱离新课标的轨道,抹杀了学生的灵性,使的作为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的体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期望。(1)沉默的课堂。体育课原本是充满生机课,却把体育知识与技能、经验的现成结论而呈现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大多数没有经历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从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使课堂沉默、了无生趣。(2)缺损的教学。课堂交流的形式单调,方向单一,使得体育教学成了单向的、封闭的、枯燥的信息传输系统。这中缺损的教学带来了学生参与不充分的严重弊端,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环境。(3)错位的角色。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角色的错位:教师是发布指令的“指挥”,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从而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与创造性思维发展能力。三大弊端使自主探究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如何改观这种弊端突出的教学陈规,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纵深进程,成为体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新课程变革关键应该是改革传统教育沿袭许久的单向交流模式,回归学生的主体本位意识,让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创新中重放生命光彩。因此,在新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新颖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我们设想,如果能构建行之有效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能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把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引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从而学生敢于创造的精神、创新意识、初步的创造能力的到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探究学习论认为,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观察、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国外学者将探究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自主探究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探究是思维的开始,自主探究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

3、国内外“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1)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力提供背景动机。(2)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3)我国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对儿童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 课题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学生合作探索为机制,积极主动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二)、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该组织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末来的“创新性学习”的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创造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作出判断和选择。 “参与性”不光是在形式上参与共同作出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参与性”强调相互作用式的学习,因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绝非个人的事,它们必须经过人们的相互交流才能得到证实。正是通过交流,个人的知识方能讨论、分享、扩大或改变。

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性学习是一种内在认知动机驱动的学习。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学习是主体主动作内部心理建构的过程;二,学习中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提供信息的结果,学习中的建构既有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又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合作会使理解变得丰富和全面。

四、 课题假设与研究目标

1、假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2、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原则、特征、策略的研究,提炼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境界,形成有特色的操作体系,以创造更多更好的个案。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2)、“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五、 研究的具体内容㈠、 研究和形成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方式。根据“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在实践归纳和理性演绎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情境与问题,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上述一般操作方式、步骤。㈡、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模式应用研究。具体研究:

1、探究性情境创设的要素、类型及策略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

3、探究学习的类型和方式研究。包括问题研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4、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5、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归纳。

6、“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多种不同类型学习内容中的运用。

7、“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研究。

六、课题研究对象:长塘镇小三(1)班、四(1)班、五(1)班为实验班级,其余各班为参照班。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一)实验方法 a) 对比实验法b)个案研究法c)问卷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e)数理统计法

(二)实验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导向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

1、 课题领导小组成立,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进行调查和理论学习,收集参考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 召开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会。

3、 明确研究任务,对课题的两个构成部分:教师、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二)、实验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1、定期开设研究课。

2、教师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构建教学模式。

3、教学教例、学例、好的教学设计。

4、评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2、结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九、 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时间保证:现在到2004年12月,每月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2、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有各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十、预计研究成果

1、 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的报告1份。

2、 研究论文:结题时,《新课程小学体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

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堂评价体系1份。

4、教案集:实验的有关教案与编写有关教案。

5、案例汇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我爱祖国班会下一篇:小学生有趣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