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

2022-05-0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等院校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面对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投入的加大,需要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督,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重要的监督机构需要发挥功能作用。文章根据内部审计质量的定义和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提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审实施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以及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五大因素。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 篇1: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审计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影响到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威。本文在充分分析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实现审计目标,明确审计责任,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协会颁布的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为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规范内部审计行为,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方法,据以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多方面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环境质量控制,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项目作业质量控制。高校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监督体系,内部审计人员业绩考核、奖惩办法,外部监督、评价等。审计项目作业质量控制的涵义为: “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审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业务过程有: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方案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结果的运用等。

2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2.1 高校内部审计环境因素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对高校每年少则几亿,多则数十亿、上百亿资金的来笼去脉的审计质量的控制,值得多方面关注。高校内部审计能否独立行使审计权力、审计队伍构成、资质能否不负审计使命等,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系统规范指导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行业准则实施审计,对于工作质量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内部、外部相关监督机构检查。有关资料及调查显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受以下内部审计环境因素限制、困扰。

2.1.1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弱。大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其中很大一部分独立的内审机构因主要领导主观上没有重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只是机械地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了内审机构,一般由纪委书记或副校长管理,内审人员受单位内审环境、人际关系诸多影响不能放开手脚,思想有顾虑,只为完成工作而被动审计,得过且过,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有的高校内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使得审计与监察职能不分。甚至有少数高校审计室只是财务处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完全没有独立性,丧失内部审计所能发挥的职能作用。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公平、客观、公正开展业务的必要、先决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优劣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领导内部审计的领导级层越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就越高,内部审计质量提高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程度才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使内部审计的质量、权威性、职能等得到良性循环发展,使内部审计工作为组织效益的最大化、优化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1.2 高校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业内人士调研资料显示:学生为数在1万人左右的高校,内审专职人员平均只有2人,就人力而言,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审计计划的人力资本及技术资本的要求,审计质量受到限制,更谈不上审计的创新与发展,审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疲于应付不断增加的审计业务量。所有这些现象对审计独立性、权威性都有较大影响,内部审计的发展也会因审计人力资源投入的不足受到制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因素和主体是审计人员,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内部审计质量的强有力的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审计任务繁重,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来自财务人员或基建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有的审计人员思维保守,开拓创新意识淡薄,现代审计技术掌握与运用不足,与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丰富性、广泛性工作的程序、方法及工作灵活性无法适应。高校内审虽然不乏高学历、高职称审计人员,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内部审计若想整体达到兼具几种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还需要整个社会多方面长足的努力,不断去发现、培养、选拔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发现、培养与任用,可谓任重而道远。

2.1.3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目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高校内部审计尚在摸索前行中,内审制度普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大部分已出台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主要有:某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实施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办法》、《基建维修审计实施办法》、《设备采购审计办法》、《审计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规定》等基础性内审制度。关于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内审工作质量控制、评估、内审人员业务考核办法、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制度,特别是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方面的制度,大多高校是空白。一些高校的内审制度基本上是基于需要,临时出台,或者是发现问题之后才出台补救,所以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作为高校内部监督部门的审计机构更要率先建立健全自身的内控制度,严于律己,审计结果才能具备说服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内审职能,发挥内审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可应用性,树立内审工作在单位的权威性。

2.1.4 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基于财务审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内部审计,在高校财会部门普遍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办法紧跟高校发展步伐快速发展的当下,作为会计监督机构的审计无论从发展起步、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硬件配置、还是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技术、软件开发、人员配备等方面都显著落后于财务的发展。很多高校受人力、资源等因素控制,还在传承着手工作业。审计软件开发不足、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审计部门硬件配置低、审计资金短缺等等因素都在制约着内审的发展,内部审计只能停留在事后监督、走过场的表面,远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违法乱纪行为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高超的情况下,传统落后的审计技术方法,除了会影响审计的发展,更会给审计工作增加更大的风险。

2.2 审计项目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作业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 审前调查不充分。高校审计作为内部机构,自认为对被审对象比较了解,往往忽视审前调查,有的几乎没做过审前调查工作,凭印象、凭感觉主观臆想地编制审计方案,往往会事与愿违,达不到应有的审计效果。

2.2.2 不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根据审前充分调查编制的审计方案,是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办法,组织配备合理的审计力量、把握审计重点、审计范围等方面必不可少的步骤,业内人士有关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高校不编制详尽的审计实施方案。

2.2.3 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审计日记。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它通过记录审计工作过程,形成完整的审计轨迹。主要反映的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是编制审计报告、复核审计底稿的依据。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是没有“轨迹”可查的。

2.2.4 轻视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现实中往往这些人大多担任领导,工作繁忙,大部分工作要求出稿的人自己审核,他们只是负责把把关,没有深入的工作,或者受内审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的影响,审计作业中要求的层层复核,实际工作中仅停留于表面,走个过场,而这部分高校几乎没有实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外部监督,所以,复核质量无从检验。

2.2.5 审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对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很多高校都制订了适合本单位的管理办法,然而也有占很大例的高校没有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对审计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装订,移交,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被审计单位档案资料库。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过程、结果等信息的载体,是审计复核和后续审计的必备材料,也是高校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档案资料如果管理不健全,会让后续的查询、检查等工作无据可依,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发展,审计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无迹可证,同时,对其他需要查阅审计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的其他部门和个人造成不便。

3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3.1 高校内部审计环境方面

3.1.1 设置独立的高校审计机构、提高分管领导层级。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平行或高于财务等被审计部门,实现机构独立、资金独立,还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各级高校按照本单位规模配置合理数量及合理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一定沟通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的专职内审人员。授予内审机构有权力根据审计项目业务内容聘请兼职内审人员、有权力通过合适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审计部分项目。

3.1.2 多方渠道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严格遴选具备内审资格的人,挑选专业能力突出、责任心强,有担当的资深人员担当内部审计工作。二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电脑、管理、金融、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培训,鼓励内审人员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充实知识、进修及参加学历教育并引入必要的激励措施,引导内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1.3 加强高校内审制度建设,以内审质量控制管理为机制,提升内审质量。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机构,行使检查监督职能,不同于社会审计及政府审计法律约束性。政府审计及社会审计有《审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内部审计依据除了法律级次偏低,制度建设还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行使权力时好象电脑软件在查毒,发现违法犯纪行为时,则需要“杀毒”即其他职能部门及外单位的介入。内部审计平时做得勤勉、全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把违法犯罪的苗头熄灭在初始状态。

3.1.4 采用先进的审计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充分行使审计职能。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采用与时俱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一是对基建工程、大宗设备采购,对外投资等重大、重要经济活动实行全程跟踪审计。二是充分使用智能工具,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审计作业平台,对内部财务收支及二级院系的财务状况实行远程实时审计,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审计信息交流界面,宣传审计自身工作,扩大审计影响力。三是在审计过程中全面使用分析性审计方法,特别对隐蔽工程、意外差异、潜在的违法违纪行为等采用分析性审计方法,十分有效。四是开展审计咨询服务,内审人员应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培训、建议、报告等形式反馈给相应的人员,以此达到强化管理的审计目的,也有利于改善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人际关系。

3.2 高校内部审计项目作业过程主要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3.2.1 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审计计划的质量控制。审计立项及计划的编制主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要资金及教职工比较关心的热点及领导关心的重大事项,结合以往审计工作情况,细化审计目标和内容,突出审计工作重点。由于高校所处的审计环境日益复杂,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必须支持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也要考虑审计风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审计风险或控制审计风险水平,找出高校内部审计计划执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便制订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计划,并经报经主管审计的校级领导审核批准再签发。

3.2.2 注重审前调查。制定了审计计划,就要确保审计计划的执行。审前要充分开展审计调查,收集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文件资料,根据以往审计情况及经验,确定审计目标和内容,突出重点,安排好审计程序、时间,组建审计组,进行合理分工。各项工作措施要求得当,切实可行,做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3 内部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审计复核的质量控制。在实施项目审计作业过程中,根据项目实际,分别应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的证据。通过证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审计评判,支撑审计结果。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格式、内容、编制,层层把关落实,做好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的复核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一般由审计组组长负责,复核时要做必要的记录,复核完毕需要作书面的复核记录,写上复核意见并签字。各高校内审部门需要建立审计日记制度,主要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比如看了哪些帐薄、资料、文件,找了哪些人了解过情况,做了哪些取证方面的工作等等,都要逐日编写审计日记。要求审计人员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藏、毁损、不允他人删改。审计日记各要素如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分工、审计工作具体内容、索引号、页次等,要求齐备、内容要完整、简明扼要。

3.2.4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审人根据审核无误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初稿,报审计组长、会议讨论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对有异议的内容经复审后予以认定。形成的正式审计报告要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表述完整、重点突出、评价客观、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应切实可行。

3.2.5 审计档案管理。审计项目结束后,要求由审计立卷人及时将项目资料归类、整理、排列、立卷,严格执行审计组长对立卷材料的审查验收程序。如果发现不符合审计项目要求或档案要求的材料,要责成立卷人补充或剔除。立卷完毕的审计档案要在学校档案部门规定的期限内移交到学校档案部门,以方便审计结果的查询和应用。高校内审人员要为已审计的单位建立资料库,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料及时收录到资料库中,长期积累形成系统全面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总之,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它未来的发展尚需很多人经年不断的探索、努力,非一朝一夕亦非一蹴而就。要想加快高校内审的发展,组织层的理念非常重要,审计依托于“受托”,无受托不成审计,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如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人力资源、资金的投入等,这些制约内审发展的因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确立内部审计地位及权威性。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组织、制度、人员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的整体努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不久的将来内部审计工作会在全体共同努力下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尽早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参考文献:

[1]兰艳泽,宾瑜.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事业财会.2008(1).49-51.

[2]刘丹.试论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价值工程.2011(3).137.

[3]李建英.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财经界.2010(2).206-207.

作者:蔡世华 徐建良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 篇2: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摘 要】 高等院校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面对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投入的加大,需要有专门机构进行监督,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重要的监督机构需要发挥功能作用。文章根据内部审计质量的定义和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提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审实施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以及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五大因素。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质量; 影响因素

一、引言

教育是强国富民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自1999年实施普通高校扩招,为实现全民素质整体提高,国家在教育上的经费支持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包括进行大学城建设等校园改善措施,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也随之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实施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高校在管理和使用上级拨款经费以及自身收入等方面资金是否符合国家和高校的有关规定,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都需要相应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监督体系中与高校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最重要的监督机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实现,是否达到了监督的目的,则集中体现在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是清楚了解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是保证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途径和方式。因此,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对保证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达到内部审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和特点分析

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研究的重点,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审计质量直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等审计组织内容,影响着审计目标的实现。最早对审计质量概念进行探讨并作出定义的是美国著名学者DeAngelo,她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师发现审计对象存在违规现象并报告这种违规现象的联合概率,并且进一步指出这种概率同时受到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审计质量受到会计师的技术能力、会计师的独立性的影响。美国另外两名著名学者Watts 和 Zimmerman(1986)认为,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报告被审计对象违约行为的概率,这种概率即审计质量受到审计师的职能能力与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相对于审计客户的独立性的影响。关于审计质量的概念,我国的学者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李金华(1992)提出,审计工作质量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是由审计工作过程的各个流程共同决定的,并指出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审计报告,即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合理和完整;徐政旦、谢荣(2002)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业务工作是否达到了审计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并认为审计质量可以分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审计业务过程的质量和审计报告质量三个方面。从国内外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看出,审计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审计人员的角度看,有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等;从审计流程的角度看,有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两个方面。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最新的定义是2009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内部审计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根据定义,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主要手段是确认和咨询。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与一般的企业组织内部审计有比较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高校组织的目标与企业组织的目标的不同。在我国,高校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实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并非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区别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与一般企业组织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内容上存在差别。

概而言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受到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实施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以及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的影响。

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失去独立性的审计机构是无法承担其职能,保证其质量的,内部审计同样如此。独立性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独立性;二是实质上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其设置形式或者说隶属关系上。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内部的职能部门,其设置形式或者说隶属关系直接决定了部门的独立性。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的设置形式有五种:隶属于董事会、隶属于审计委员会、隶属于总经理、隶属于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隶属于董事会和总经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隶属于学校决策管理层;另一种是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一个办事处而存在。前者类似于企业中的董事会或总经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后者则类似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负责人模式,独立性相对较差。为了保证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高校决策管理层下并且与纪检监察部门平行工作是目前比较合适的选择,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的设置形式应当摒弃。而高校内部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管理层的大学独立精神;二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执业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受到高校领导理念、风格和方式的影响,如果学校领导层坚守大学独立之精神,必然会保障和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独立工作,使其不受或者尽可能少受外部审计环境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职业时的精神状态,即实质上的独立性。这两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是一个职业化非常强的工作,内部审计质量能否有效地保证,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陈孝(2006)认为,审计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是专业胜任能力,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师必然具备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执业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审计执业能力、社会公众期望和认可的审计执业态度,并通过审计执业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来达到保证审计质量的目标,从而,专业胜任能力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内部审计的理念,掌握内部审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内部审计部门可能由于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抑或是还未发挥增值功能等原因,在多数的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遇到类似的处境,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或者人才数量不够,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内部审计整体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实施技术与方法

内部审计过程包括了内部审计实施过程和内部审计报告过程两个方面。内部审计实施过程要求必要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正如中国一句古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施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审计计划决策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制定、数据收集技术、审计抽样技术和审计分析程序等内容。针对高校内部的资金使用,在内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内部审计对象,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收集必要的内部审计数据以进行实质性分析和细节性测试,运用必要的内部审计抽样技术,进行完整有序的内部审计分析程序,这些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相关内部审计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并同时结合所在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完整清晰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其中,选择内部审计对象需要特别说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实施内部审计时,既要做常规资金使用的内部审计,同时也要把握学校长期发展战略要求的重点资金使用情况,充分了解学校的长期战略部署和掌握学校各个院系的具体情况是该项工作的基础。审计对象的正确选择决定着审计资源的分配,决定着后续一系列工作和技术方法使用的有效,最终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质量。

(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

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与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息息相关,这一点往往被内部审计部门所忽略,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善始不善终”,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结果包括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结论和内部审计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要求针对已完成的审计实施过程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和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审计报告是否适当与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校决策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对审计建议的采用。只有当内部审计部门有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正确的内部审计结论、有效的审计建议并被合理运用时,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

(五)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理可说”,这就需要出台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法律法规。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出台与实施首次确立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而国家审计署1995年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则是直接针对内部审计的法规与规范,2000年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后,陆续颁布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等。此外,我国的《会计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为内部审计的实务发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而专门针对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规定可以追溯到1996年4月5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第二十四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最新的关于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法规则是教育部2004年4月13日颁布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该规定包含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职责与权限、工作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并且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单位需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等。但是自2003年以来,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出现了诸多新的情况,需要对相应的内部审计法规或条例进行修改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2] DeAngelo, L., 1986,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3, Issue 3,pp183-199.

[3] 李红.高校内部审计的需求、供给与协调[J].会计之友,2011(27).

[4] 李金华.审计师专业知识必备[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

[5] 徐政旦,谢荣,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S].2003.

[8] 崔春燕.内部审计助推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11).

[9] 刘金霞.“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0] 殷丽丽,李媛媛.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J].审计研究,2010(1).

作者:孔维涛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 篇3: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学校内部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围绕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内部审计质量的一系列提升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投资不断增大、教育项目经费的额度日渐提高,各类与此相关的经济活动也愈加频繁。与此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在各高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断受到关注。只有寻找到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长远路径和方法,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才能使内部审计在高校实际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监督和提升效益的作用,有助于高校的进一步高水平发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但内部审计制度却没能及时修订和更新,从而使得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不高。同时,因为部分高校没有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经济管理活动应有的监督权,使得内部审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无法充分开展,这往往会导致某些阻碍高校正常发展的经济活动难以被发觉和处理,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效益。此外,受限于高校内部管理机构的直接管辖,高校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碍于本校利益的偏差决定或者受到直属领导的干涉等独立性不足的情况,使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而独立性恰恰是审计活动的灵魂和精髓。缺乏独立性的内部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审计质量报告的可参考程度也就变得相当有限。

(二)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

审前调查作为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审计队伍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重点,到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项活动。作为开展审计活动的重要环节,审前调查工作理应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計活动时,出于其本身所在工作岗位为高校内部管理层的缘由,自以为早已熟稔高校内部情况,以至于忽略和简化了本该严谨客观实施的审前调查工作。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审计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审计方法相对落后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也逐渐增加,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活动所采取的审计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就目前大部分高校而言,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引入和使用,还是审计工作手段和方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如部分高校的审计由于资金有限,审计软件多年没有更新换代,只能进行一般的审计功能和财务对接功能等操作;部分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教育欠缺,他们依然习惯于凭借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忽视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忽略了对所审数据的分析和甄别,将审计看作是单纯的“对账”,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要做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比如在开展审计业务过程中熟练掌握和运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所需的专业能力;对相关领域如经济学、会计学、税收等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高校审计部门的人员来源于其他财会岗位,对审计工作的认知不够全面,不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从而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了审计效益。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协作能力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组织经营管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才能发现组织内部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高校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后续教育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并了解到最新的审计政策和行业发展。但很多高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从长远看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高校唯有重视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

(五)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依据,也是控制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审计实施方案作为进行审计工作时可参考的基本构架和指南,审计人员可以依此检查审计工作的实际进度。审计实施方案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理应起到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仍有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到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所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流于形式,没有给出具体的审计程序和工作要点;审计流程的时间间隔不够明确,缺乏时间上的指导性;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延缓了审计工作进度等。因为审计实施方案不具有指导性,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无益于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后续进程。

(六)缺少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和监督制度

一个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需要能够更好地量化审计治理能力的评价体系,从而有助于审计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相关的监督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就现状而言,许多高校在安排内部审计工作时,并没有明确与之相匹配的审计评价体系和监督制度。没有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和监督制度作为保障,就难以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开展评价和监督,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也就难以落实。

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下,党和政府需要通过审计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地,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治能力,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而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助力其他部门强化管理,也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党政工作的开展和各项决策的制定。

(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主要由两方面决定: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建设。高校管理层应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协调好内部审计部门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方便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重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引进现代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构建出相对科学的内部审计环境,尽可能地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应树立正确的审计观,把握高校的规章制度,坚守审计工作的底线;着重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定位;具有大局意识,与高校管理层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汇报自身工作进度,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健全现有内部审计制度

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简而言之,要想加强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就应当健全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施行,重视并逐步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积极落实相关的审计政策。而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开展审计活动的主体,其在日常审计工作中的书面记录的规范化程度、引用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也必须得到强调和保证,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源上提高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建立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和监督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审计环境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同时,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审计法律和法规,与时俱进地制定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内部审计制度,把关内部审计制度的全局性、长远性、可操作性,将审计人员的责任制落到实处,以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规范内部审计行为,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出于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考虑,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和提升。首先,高校要建立审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把好审计人员的准入关口,从源头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应当扎实过关,明晰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程序和方法,熟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营概况,并具备一定的审计部门工作经历,以便尽快上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其次,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使命,提升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再次,高校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实行审计人员的培训机制和后续教育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最新审计制度政策、业务知识等的职业培训,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此外,高校也要鼓励审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考取专业资格证到校外内部审计交流,再到参与课题研究,多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让审计人员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日常审计工作,而是在交流工作心得体会、加强与其他高校管理部门联系的基础上,提高审计人员的协作分工能力。在审计人员的定期考核中,重视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使审计队伍内具备良性竞争的氛围。以上措施,最终都将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重视审前调查工作的开展

由前文分析可知,审前调查作为内部审计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内部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审前调查同时也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及来源。既然如此,把握审前调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即确保审前调查不流于形式,注重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高校应做到: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施行审前调查,如召开审前座谈会、实地考察被审计单位、走访基层员工等。通过审前调查的开展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侧重点,明确审计范围。二是对参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审计队伍进行审前培訓。此举的意义在于使相关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探讨审计工作的目标。三是提前安排好审前调查的时间段,总时长不宜过短,否则将使审前调查活动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无益于后续审计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

(六)推进审计技术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工作不再单单借由纸质或者具体的审计材料来开展,更多的审计工作范畴与信息系统挂钩,因此,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唯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学会运用审计软件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的联动,加深对计算机审计的理解,创新现有的审计方式和方法,才能适应审计技术信息化的趋势。当然,推进审计技术信息化建设也就意味着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更新审计软件,或者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自行研发适合本校的审计软件,并且定期组织本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技术信息化的培训中来,以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和业务能力,从而确保审计工作与审计技术信息化的建设同步,降低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并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上的优势,便于审计人员根据需要审查重点、疑点,从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此外,高校也要注意防范信息化趋势下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资料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资源,除了加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防止网络黑客等的攻击和窃取外,审计技术信息化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一份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是使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审计队伍在实施审计工作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要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必不可少。一份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收集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背景资料。通过披露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细节内容,可以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科学安排审计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奠定基础;二是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大于形式,实施方案应明确指出审计活动的审查重点和核心工作内容,以便于审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安排,从而节省审计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从多角度指导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审计工作的效率也能得到大幅提高。

三、小结

在高校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校内部管理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也逐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也必须得到关注和保证。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运营和发展,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益,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从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健全现有内部审计制度、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强调审前调查的重要性、推进审计技术信息化的建设和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等七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路径和出路,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益,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爱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财会学习,2018,(30):132-133.

[2] 安平.新形勢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探析[J].交通财会,2018,(12):29-32.

[3] 兰国海.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08):69-70.

[4] 陈乐.新常态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8-22.

[5] 侯文杰.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3):12-13.

[6] 张婷.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5):83-84.

[7] 谭银花,刘婧.风险管理视角下提升高校价值的内部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9,(11).

【作者简介】

庞革英,女,广东财经大学审计处,高级经济师,审计处处长;研究方向:内部审计。

郑万霖,男,广东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庞革英 郑万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境外投资证券市场论文下一篇:中外银行信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