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品社课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五年级上品社课范文

五年级上品社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坎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1.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 2.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3.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

社会呼唤诚信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从不同侧面呈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目的在于提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引发学生思考约定、合同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同时也了解调查的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 在活动三:回归诚信大行动活动中让学生开展易操作、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如:模拟表演,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在拓展学习中我推荐孩子们看“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等故事给孩子们看。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调查、访问

2、查找有关资料 (包括课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孩子们,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学校、班级民主生活有了一些了解。谁知道社会生活中又有哪些民主生活形式?(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聊一聊民主选举和民主对话。(板书:民主选举 民主对话)

二、活动一:我们都知道

1、现在,好多孩子都住在小区里,小区一般都成立了什么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是怎样选举出来的呢?(物管部门通知召开业主委员会选举大会——个人自荐、他人推荐——业主代表无记名投票——监票员计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张贴公示)就这样,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点击照片)

2、除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选举活动?(村委会的选举、居委会的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选举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40-41页,快速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选举活动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课件:大屏幕上出现课本40页的那段话)

3、小结:看来大家对民主选举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了。下面进入“民主对话”部分。

三、活动二:我们有话要说

1、课前,我们的同学作为小业主对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有收获吗?现在,我们就有话要说了。请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做物管负责人,其他同学都是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我们来一次现场对话。我们代表全体业主向物管部门反映问题,争取让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师巡视、指点,发现典型代表)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

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教学内容分析: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教学难点分析: 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我是参与者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再进行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为大家服务。 3.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学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参照教材第34页设计情境问题,并以"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为话题,搞一次辩论会或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 2)将小组讨论中归纳出的意见在班上汇报,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相互质疑、对话等。在引导讨论时,应让学生思考: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要参加?如果因有不同,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 3)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教材34页的小方块中提供的一段话,进行观点整理,基本达成共识。 活动二:我可以做什么 1.调查:在集体生活中,除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2.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3.班级交流小结,可以用一个表格或其他形式进行汇总。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3.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收集军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收集的解放军战士在祖国边疆驻守边防的纪录片,让学生一下明白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激发学生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二、说说我心中的解放军英雄。 1.把课前收集的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先在小组里讲,再在班上交流。 2.开展了解放军历史的活动,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加强学生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三、 唱军歌比赛 1.分小组进行对军歌比赛。 2.对学生收集的军歌进行分类。比如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讴歌战斗英雄的等等。 3.学生在班上展示军歌: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唱的歌更多。 4.同学们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诚信是金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 活动重点: 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活动准备: 调查身边诚信和不诚信的人。 活动过程: 活动

一、哪个更重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 “荣誉”这七个背包囊。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动起来,艄公说:“船太小了,太重了!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能安全的渡过难关。”思索了一会,年青人哪个都不舍得丢......) 1.请你们想一想年轻人应该丢掉哪一个背囊?为什么? 2.诚信可以扔掉吗?为什么? 诚实很重要,人们常说诚信是金(板书:诚信是金),“金”,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被视为美好和富有,在这里它代表着诚信的重要性。 3.设想一下,这个青年扔掉诚信后会怎样?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读教材P9中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4.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讲诚信? 小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5.下面这些同学的行为是讲诚信吗?一起看教材P13中的情境图片。 活动

二、假如没有诚信:

1 / 3

各族儿女手拉手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等,可以是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 3.收集民族友好往来的故事。 4.分小组以调查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阅、收看新闻等渠道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准备交流。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主题: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二、活动过程:

(一)“劳动结晶”展示 导语: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各族儿女共同创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即尊重别人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有事大家商量 1.集体的事能不能一人说了算 1)教师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2)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满意。由此引出对应该怎样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的思考。 3)以此问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4)结合教材第29页和学生以往参与班级和学校议事的情况展开讨论:以往集体的决定都由谁来确定,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2.解除小干部的烦恼 1)结合教材事例,启发本班的干部或曾经当过干部的同学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的烦恼。 2)教师指导学生将干部的烦恼归归类,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并从中提出引发学生研讨的问题,如:干部拿出活动计划,大家不同意怎么办?和同学们商量,大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征求同学的意见,有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订了计划或决议,有人不执行怎么办?在讨论时,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3)针对归纳出的问题,全班开一人上"我给干部出主意"或"我的好经验"研讨、交流会。普通同学可以帮助干部出主意,干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自己的做法。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主集中制的基

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第二篇:五年级上品社教案李敏(1-14)周

山东人民出 版 五 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西岗镇祝陈小学

课题:《粒粒皆辛苦》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第一课《粒粒皆辛苦》 课时建议:2课时

一、课程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小麦的来历,身边的农业,主要介绍了小麦的种植和农业的种类以及现代农业科技。

二、教学目标:

1.在探究中了解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体会劳动者劳动的坚辛。

2.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4.学习运用调查访问、参观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初步掌握一定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6.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是各行各业的基础。

7.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

小麦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难点:

了解农业科技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小麦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也是方便面的主要原料。它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是农民种出来的。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呢?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分组探究 : 根据小麦的生长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访问,一个小组了解小麦生长中一个环节的劳动,调查了解在这个时期农民都做为小麦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探究活动后,引导各小组同学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而理解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粮食来之不易。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要引导学生写出个人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

(五)板书设计:

小麦的来历 230-270 秋分

准备 播种 管理 抢收 脱粒 进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小麦的生长过程,知道农民种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们要节约粮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农业生产的概念比较宽广,学生几乎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农村的孩子熟悉一些种植业、饲养业;渔家的孩子了解捕捞业、养殖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了解的更少一些。但是,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现代农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丰富的物质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并给这些食物进行大体分类。可以分成水果类、奶类、蛋类、蔬菜类、粮食类等,为探究其来源并体会农民辛苦做准备。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丰富多彩?这些美味的食品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来探究这些物品的来历。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五)板书设计:

身边的农业

栽培植物

饲养动物

(六)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认识了农业的范围,借助课件了解到了农业与人们的生活的

联系。

课题:《走进食品加工厂》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第二课《走进食品加工厂》 课时建议:2课时

一、 课程内容:

本课教学两个内容:参观食品加工厂和生活离不开工业。本课主要介绍方便面的加工过程,以及各种工业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访问、讨论、交流,了解方便面的加工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知道珍惜探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3.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培养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三、 教学重点:

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

四、 教学难点:

理解工业 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准备:

课件 实地参观 填写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方便面吗?看来,方便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关于方便面你们知道哪些?还想知道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教师谈话:我们准备去食品加工厂参观,通过参观了解这些问题。大家说,参观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1)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2)大家要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3)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4)明确参观内容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5)制定参观计划。

4.分组制定参观计划,准备参观所需要的物品。 5.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6.参观体验

根据学校的实际灵活机动地安排。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回顾参观活动

1.教师谈话: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方便面加工厂,看到了方便面的整个生产过程,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大。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2.学生谈参观的收获。

教师随机提问:(1)我们看到很多工人在车间内工作,如果缺少了一个,会怎么样呢?(2)在车间内我看到都是机械生产,我认为工人们的工作不是很辛苦,大家的感受如何?

3.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知道了一包方便面的生产是需要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机械一刻不停的转动,就需要每个人一丝不苟地工作。

扩展认识

1.教师引导:我们都看到了方便面的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方便面,就是我们吃到的方便面吗?我们要吃到这些方便面,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师总结:方便面出厂后还需要包装设计和广告宣传,还要有运输工人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还离不开商店销售人员的劳动。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教师总结: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参观的过程中,你感觉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在今后的参观学习中应该怎样做?了解了方便面的来历,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赶紧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七、板书设计:

参观食品加工厂

进原料 和面 压片 成型 干燥 油炸 包装成品

八、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参观方便面的加工制作过程,学生了解了食品制作的复杂,感受到工人工作的辛苦。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状况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想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把自己的资料和收获展示给大家?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引导: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认为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对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二) 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活中有哪些工业用品呢?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品进行分类整理。 6.说说工业生产与生活的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科学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动力,没有科技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工业发展在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对此,大家了解到哪些?

3.学生交流。

4.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5.学生自由发言。

6.教师总结: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看来,科技发展不但与农业发展又关系,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更密切。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1.说说家乡的主要工业生产,说说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2.为家乡工业生产出谋划策。

二、板书设计:

生活离不开工业

纺织工业 电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三、 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业的特点,知道工业与人们生活间的联系。

课题: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第三课《珍惜劳动成果》 课时建议:2课时

一、课程内容:

本课共分两部分内容:浪费现象调查和节约从我做起。。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学校餐厅、周围饭店、食堂等生活场所存在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心灵的震撼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

3.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4.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浪费现象调查

四、教学难点:

节约从我做起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做调查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教材呈现了四幅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图片,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这些图片,从学习用品、吃饭穿衣等方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阅读调查活动指南,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 (2)确定调查地点、时间,制定调查活动方案。 (3)争取调查单位的支持。 (4)准备调查所需的物品。 (5)分工合作,实施调查活动。

(6)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展示调查结果,互相交流。讨论、分析浪费现象存在的原因。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想一想自己的浪费行为、家人的浪费行为,该怎样改正。

七、板书设计:

浪费现象调查 饭店 食堂

八、教学反思: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饭店和学校食堂浪费现象严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教材提供了一组数据,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全班同学一天、一月、一年各可以节约多少粮食?让学生通过计算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厉行节约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二) 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明白为什么节约才能自觉节约,教材用资料库的形式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很多缺少粮食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方,儿童因饥饿死亡。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自觉树立节约意识。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不仅仅是节约粮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厉行节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浪费现象没有引起学生们的重视,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认为这是浪费。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说起,和学生一起分析常见的浪费现象,让大家一起纠正错误的行为。为厉行节约出谋划策,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号召全民行动起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教材以资料卡的形式展示了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也说明了全民节约粮食的必要性。为了写好建议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使自己的事例更具说服力。

二、板书设计:

节约从我做起

20克 支援贫困国家 写 倡议书

三、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节约的意义,知道哪些做法是节约行为,学会了写倡议书。

课题:便捷的通信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

第一课《便捷的通信》 课时建议:2课时

一、课程内容:

1.电话连着你我他

通过图片展示,感受电话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资料与调查,感受电话通信的发展速度之快;哪些电话不能随便打?通过讨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2.信件传真情

通过情境设置,了解邮件通信方式在生活中地广泛运用;通过体验活动——寄信,了解有关寄信、邮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话的种类和发展过程,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培养儿童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品质。

2. 学会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认识到特殊电话号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4. 认识邮政通信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和信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调查电话的使用和信件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这就是咱们常说的通信。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呢?

2. 请学生交流常用的各种通信方式。

3. 教师引导: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通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使生活变得更方便。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

4.请学生回答。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教师引导:你经常打电话吗?你平时怎样打电话? 2. 请学生表演打电话。

3.教师引导:刚才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在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时候需要电话的帮忙呢? 4.全班讨论交流。

5. 教师小结:打电话要讲礼貌,电话接通时要先向对方说“您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内容或认真听对方的讲话,最后还要向对方说“再见”或“谢谢”。电话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能让我们与家人交流感情等等,可见电话的作用真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政府专门还为我们设立了许多服务电话,你知道哪些专用电话号码?

2. 请学生一起来说说,最常用的服务电话,如:1

14、

110、1

19、120等。 3. 教师引导:这些号码都非常容易记住,而且拨打也很方便,像

110、1

19、120这些都是免费电话,随便哪个公用电话亭都可以拨。有个叫明明的小朋友他也记住了这些号码,你想看看他是怎么使用的吗?

4. 请学生表演课前排练好的小品:明明随便拨打各种服务电话。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6. 教师小结:119和

110、120一样,它们是为那些需要紧急救助的人服务的,如果你随意拨打,不但打扰他们的工作,而且由于你的占线,会使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电话打不进来,大火就不能及时扑灭、垂危病人就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流血事件就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很多可以及时解决的事情就会因此拖延时间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些应急电话。

7. 教师引导:在很早以前并没有电话,100多年前一个叫贝尔的美国人发明了电话,关于电话的发明我们课本上还有一个故事呢。

请学生阅读资料《电话的发明》。

8. 教师谈话:在老师小时候,电话还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十里八村没有一部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只有到邮电局去打,而现在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共有多少电话用户吗?据资料显示,到2006年8月,我国固定电话近3.7亿部,移动电话4.3亿多部。总数超过了8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2。电话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的种类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功能,你知道吗?

9.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讲讲不同种类电话的不同的功能。 10. 教师提问:你打过IC卡电话吗?谁能说一下怎样打IC卡电话?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1. 教师引导:电话的传输方式越来越先进,电话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当然电话还在不断的发展,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发明家,你想发明怎样的电话呢?

2. 请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未来的电话,相互介绍。

3. 教师小结: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家的美好愿望都会成为现实。

七、板书设计:

电话连着你我他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IC卡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知道了电话的使用情况,了解到了电话的发明发展,学会了正确使用IC卡电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我想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利用课件出示信件内容(偏远山区小朋友的来信),并读信。

2.请学生简单谈谈看完信之后的感受。

3.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我们还经常使用信件传递信息呢?

4. 小组讨论、汇报。

5. 教师小结:可见,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寄信这种通信方式仍在我们的工作生产中广泛运用着。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过信?请学生交流。

2.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信封,师生共同讨论信封的写法。

教师小结:信封的左上角写收件人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地址,中间写清收件人的姓名,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在信封的右上角贴上邮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在寄信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要使用标准信,为要写清邮政编码?信封上为什么要贴邮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4.小组交流、汇报。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1.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三幅情景图,教师提问:对于他们的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意见呢?

2. 请学生在小组交流看法。 3.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理由。

4.课件出示有关通信的法律条文,教师总结:在平时生活中,任何人不能私拆别人信件,大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的保护,每个人都要懂法守法,懂得维护自己和别人的权益。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1.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人们怎样传递信件了,那你知道古代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吗?

2. 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把自己找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共享,制作成剪贴报。

3. 把各小组制作的剪贴报张贴出来,请学生参观交流。

请学生课后寄一封信或一张贺卡给自己的亲友。

七、板书设计:

信件传真情

标准信封

邮政编码

邮票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了信件传递的特点,知道 它是古人主要的通信方式。

课题:2多彩的现代传媒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

第二课《多彩的现代传媒》

一、课程内容:

本课共分两部分:1电视里看世界;2读报纸、看杂志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视、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

2.了解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3. 学会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和书刊,培养健康情趣。

4. 养成良好的看电视和读书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电视的特点,知道报纸的来历。

四、教学难点:

感受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访问

六、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电视里看世界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电器,其中电视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 的电器之一,你喜欢看电视吗?为什么喜欢?

2.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电视。

3. 教师小结:看电视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给我们带来欢乐,还能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可以说通过电视我们能了解整个世界。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 教师引导:通过看电视节目,我们能获得很多信息,比如通过看“今日说法”节目

我们可以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我们从电视里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3 . 全班讨论交流,学生在书上填写。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自己小组讨论填写内容读给大家听。(读时注意指导学生别的小组说了的内容就不要。

4.教师引导:不同的电视节目能向我们传递不同的信息,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呢? 为什么喜欢看

5.. 学生自由讨论并完成“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 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写完可以互相看看说说。

6..教师引导: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特别青睐的电视节目,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我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们就可以尽情地欣赏呢?我们看电视应该注意什么?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看电视应该注意的问题,应遵守什么规则。

7. 学生分小组再次交流“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评价一下自己或伙伴看电视的习惯。

8. 教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原来看电视也应该有个好习惯,并且通过分析自己平时看电视的情况,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的看电视的习惯,相信大家今后定会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看电视的习惯。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精彩的电视节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那么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带学生去电视台进行采访活动,让学生交流采访收获。)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1. 教师引导:原来电视节目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自己录制电视节目。我们自己在录制电视节目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学生自由发言,并进行记录。2.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确定节目主题,分头采集素材,集体编写脚本。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选出主持人,然后分头准备。

4. 教师指导学生录制,也可以请专家进行光临指导。

七、板书设计:

电视里看世界

广泛

直观

八、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了电视的定义和电视的使用的广泛性。

第二课时

读报纸、看杂志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我们分组调查了家庭、学校、报刊亭等处报纸、刊物的使用情况,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调查的什么地方?都见到了哪些报纸和刊物?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教师引导: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报纸、杂志。这么多的报刊、杂志,它们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一样吗?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报刊的作用。 2. 教师引导: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有些报纸、杂志是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谁能推荐一下?学生自由推荐并简单说出推荐理由。

1. 教师引导:报纸、杂志向我们传递着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通过调查了解你们知道报刊是怎么来的了吗?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报刊的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并畅谈感受。

2. 教师小结:一张小小的报纸,凝结了众多人员的辛勤劳动。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出过手抄报,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得更好,那么出手抄报都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说说。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确立主题出一份精美的手抄报。(可以合作完成)

(四)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板书设计:

读报纸、看杂志

编辑伏案工作 印刷厂排版印刷 邮政局发行 送报 报摊出售

三、教学反思:

第三篇:五上品社教案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身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身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一起研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协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防止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身的密切联系。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比方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前。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达它呢?比方,提到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又如,大家都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假如有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干让他完全明白呢?”

2.阅读与练习。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身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身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比方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3.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9页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身的感受。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身读完这段文字的想法。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发生的,它们都有自身的历史,比方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传送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资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发明。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达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埃和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资料上的呢?(埃和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体验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身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身完成的作业内容。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中国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羊皮、泥板等。)

5.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身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备好原料―漂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纸浆―晾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用火平安。

6.算一算:假如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假如每根竹简上可以写10个字,那么3000多根竹简就有大约3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字,因此只要30张纸就够了。)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依照传达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假如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达,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达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家庭作业〗

假如课上没有时间,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尝试一下造纸的过程。

《“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和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3.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假如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4.教师总结。“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达到世界各地,对于世界文明的传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72个字的记载),但世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我的体会”。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发明的根源应从何说起呢?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司南的照片和文字,并朗读其右侧的课文。

教师讲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教师朗读:“石,铁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并提问学生,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铁性比喻为母子之情,故称磁石。)为什么会有南北之极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静止时大致指向南北。)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大约出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待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这种形状奇特的装置被称做‘司南’。勺子的形状代表大熊星座。众所周知,大熊星座左侧的两颗星与北极星构成一条直线,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时期,将磁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制成了罗盘。罗盘的出现,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确定出方位来。航海者们就是依靠罗盘在海上区分方向的。”

3.教师总结。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原本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发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漫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争辩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身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争辩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争辩。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争辩活动进行总结,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身决定的。

《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了解孔子对后世和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3.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强调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阅读与讨论。教师提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孔子死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拥有466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那么,他为什么能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敬仰,并为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推崇呢?”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课文和教科书第21~22页的内容。教师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教40余年,拥有3000弟子、72贤人。他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多才多艺,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骑射,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论语》记录了他所讲的话以和他与弟子间的问答,这部书是今天人们研究孔子思想的唯一可信的依据。)

孔子有哪些主要成绩?(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此外,他还编订、整理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3.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历经2000多年,孔子的许多关于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是有益的。”安排学生讨论孔子的的格言,并让他们谈一谈自身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引导。除了教科书上出现的以外,还可以做如下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疑惑),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喜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意)之者。”

“学而时(按时)习(复习)之,不亦说(高兴)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总结。教师应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保守中的珍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方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遗产。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

1.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2.知道《孙子兵法》不只对我国,而且对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3.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战无不胜’‘出乎意料’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2.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孙武的生平:“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位将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教师提问学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发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要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请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绩,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2.小组准备。教师引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像十进位制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不过在史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和他们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课上,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分别搜集教科书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这五位科学家是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李时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

教师依照安排作业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各个小组对每个成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向全班做介绍。

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协助。

3.全班交流。在小组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予以补充和纠正。

4.教师总结。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介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强调这些古代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和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学习写家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出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和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和“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身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需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完成写作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写作。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身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协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总结。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

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出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

4.安排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

(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祖国的行政区划;

(4)祖国的首都北京;

(5)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6)全国人口和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假如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家庭作业〗

依照认领的寻秘任务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

1.导入。“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需借助于地图。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组织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我国的位置。

(1)学生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全班同学确认,并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3.学生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一(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1)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局部是海。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3)识图练习。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指图练习。指名由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指导学生指教学挂图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辅导:指图者要站在教学挂图的侧面,面向学生,手执教鞭指图,叙述的语言要与指图的动作一致。

4.作业(假如课堂上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为家庭作业)。组织学生补充和完善自身在地图学习中的积累和收获,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作业。

〖家庭作业〗

指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写作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发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教学准备〗

一幅较大的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陆地上的疆界有两万多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依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依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当不同的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身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安排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讨论。“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通过讨论协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小组活动。交流探究活动的效果。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

4.讨论。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学生可以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5.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精选一局部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

〖家庭作业〗

识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制作活动需要的白纸、硬纸板、胶水、剪刀等用具。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导入。“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三:祖国的行政区划。

(1)学生介绍:“我国太大了,各个地方的情况又不同,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政区图上每一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就是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范围。这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一共是34个省级行政区。”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直辖市是由国家直接管辖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3)朗读教科书第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练习,看谁记得快,记得多,指图准确。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记住,但可以提倡尽量记住我国的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和自身家乡所在的省份。

(4)趣味练习:“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市、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是哪里?与我们家乡所在的省相邻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它们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又是哪里?”

4.识图竞赛,看谁记得多,指图正确,并给予褒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使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

5.课堂练习。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

6.安排家庭作业:

(1)识图、指图练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2)结合每天晚上电视“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识图练习。

第二课时

依照教科书第38~39页的步骤,组织学生制作祖国政区拼图。

〖家庭作业〗

通过识图,复习本课学习的我国的行政区划。

《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2.认识北京的位置,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4个直辖市中,为首的是首都北京。你知道什么是首都吗?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可以观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作为导入,介绍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所在地。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北京有哪些党和国家领导机构。

②边指中国地形图边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它的西北方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面临华北大平原和渤海湾”,所以,平常又说北京是“北依山险,南控平原”,位置十分重要。

③结合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了。”“北京有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管最为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有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长城,还有众多的宫苑、坛庙等古建筑群。”

④结合教科书第40页的图片资料介绍:“天安门广场中央耸立着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国家博物馆,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阅读教科书第41页豆博士的话。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首都北京的位置。

2.阅读教科书第42页图片和课文:“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充溢着保守

气息的古都。”

3.学生继续“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

①观察并确认教科书第42页图片的内容;

②学生们还可以介绍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介绍富有特色的北京的保守文化。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图片和课文:“北京还是一座充溢生机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通过交流明确:北京是一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公路、铁路和航空线把北京和祖国各地以和世界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建设得越来越好,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这和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有什么加以补充?”

6.识图练习。

(1)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的位置。

(2)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第四篇: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 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

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2 、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火烧圆明园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影片赏析: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欣赏后说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深化认识:

2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附注于实际行动。

第二学习主题:悲壮的抗争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共分两个活动主题“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培养爱国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教学准备:

1.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 2.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过程: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寻访刘公岛

一、导入

中国控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了解黄海大战和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爱国将领丁汝昌。

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2、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解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活动二:

1、观察14页上的三张图片,结合三张图片学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

2、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 思考:马关条约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观看影片〈〈甲午风云〉〉

2、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资料的内容归结成几个方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思考: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 3.请写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

二、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活动三,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活动四:

1、请会唱歌曲〈〈Ma——cau澳门〉〉的小朋友唱一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探求救国之路

董家镇全节河小学

徐业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戊戌变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失败的原因,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故事、人物传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一)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清政府是怎样的落后?怎样的腐败?

2、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的?

3、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负。)

(二)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经过及结果。

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

3、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

三、补充“戊戌六君子”的资料材料,进一步明理。

四、导行。

导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会失败?

五,总结全文。

1、本课重在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2、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压迫,挽救中国都无从谈起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辛亥革命

7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启示。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强国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较少,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资料,孙中山的资料、故事。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影像、图书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理。

(一)辛亥革命故事会。

1、各组汇报搜集的辛亥革命故事资料。

2、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故事员。

(二)辛亥革命成败研讨会。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辛亥革命成败的看法。

2、教师做总结。

(三)学生总结会。

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三、深化认识。

1、观看辛亥革命的有关电影片段。

2、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斗争,毫不气馁,矢志不渝。每位同学都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8

第五篇:四上品社第五单元主题三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案

第五单元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主题三.灾害无情人有情

教材简析:

灾害无情,它毁坏我们的家园,夺走人们的生命,它是可怕的。人有“情”,这种“情‘包括三个方面的可贵精神和情感:在灾难中人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万总一心;在灾难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抢救生命和财产,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灾区的人民也没有等待,而是用辛勤的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向救灾英雄学习,体会到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资料及资源网的运用:教参书 教育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1、搜集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2、灾难中人民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的图片、照片、故事等人们支援灾区所做出的贡献。

3、了解一些人们支援灾区所做的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课件播放人们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奋勇抗战的(视频或图片),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2、小结: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拧成一股绳,就能战胜灾害。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过渡:自然灾害是无情的,但人们在灾害面前手拉手,铸起了钢铁长城,我们不会忘记洪水、雪灾、地震、泥石流、山洪……带给我们的灾难,我们更不会忘记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灾害无情人有情》,板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九八洪水中的故事;

1、课件展示教科书83页,九八洪水抗灾中的图片。

2、提问:看了这三幅画面,你想说什么?

3、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水也是妖魔猛兽,它也给人类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和痛苦,1998年流经中国大地的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隐去了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恐怖的狰狞面孔,但人们在洪灾面前充分显示了军民团结铸长城,灾害无情人有情。

活动二:泥石流的故事:

1、教师讲述有关2010年发生在甘肃省的抗击泥石流中的故事。

2、结合教科书83页图片,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及时点评。 活动三:人间自有真情在

1、学生阅读教科书84也画面,说说读懂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灾难中感人的故事?有什么感想?

3、教师讲述发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迈克和他父亲的故事》,体会家人的关爱。

4、小结:看了这场怵目惊心的场景,听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有了这么多感想,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空白作品框

活动四:军民一心

1、播放《惊涛骇浪》、《唐山大地震》《2012》、《龙卷风》片断,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有选择的选择影片)

2、播放歌曲《为了谁》,听了之后,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解放军战士在救援灾民时,冒着生命危险,虽然互不想识,但却把灾民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救助他们,可见军民团结一家亲,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共同铸起钢铁长城,保证了人民生活的和谐幸福安康。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五:灾后帮助

1、过渡:在灾害面前我们万众一心,然而灾后灾区人民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想像一下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2、小组之间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教科书85页内容,讨论“灾害发生后,灾区人民需要哪些帮助?

3、交流:国家和社会给了再去哪些帮助?我们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4、课件展示国家和社会对灾区人们的帮助如;向灾区运送物资、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活动等等。

活动六:灾区大变样

1、课件播放灾前、灾后唐山、汶川景象

2、提问: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什么原因让灾区变了样?

3、小组讨论

4、小组班内汇报

5、小结: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人民的支援,灾区人民付出的艰辛汗水是分不开的,灾害中团结互助,众志诚成,人间真情永在。

活动七:理解P85图案的意思 指名说说

小结:灾难面前只要手拉手,奉献爱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参加一次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或与灾区小朋友结成“手拉手”活动。

2、利用查阅报刊、浏览网络等手段,收集抗灾英雄事迹,在班内宣传栏展出,

3、将感人的故事,排练成小品演一演,写出观后感.板书设计:

灾害无情人有情

手拉手,心连心——战胜困难

帮助、奋斗——重建家园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一、读故事,谈感想

长沙学生王达佳从小就有一颗爱心,小学三年级,她就上街义卖报纸、气球、果汗等,为“希望工程”筹款等,2008年,冰灾期间,王达佳义卖自制贺卡筹款1008元,资助了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12名贫困生,汶川地震后,她出版并义卖自己的作品集《成长,从感恩出发》,为灾区筹款15万元。

二、下面同学的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小明说:“灾区救助是大人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我们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

2、小勇说:“在给灾区捐款活动中,小兰捐了100元,小红捐了1元,这说明小兰比小红有爱心”。

3、小慧说“尽管自然灾难危害大,但其发生的几率很小,我们不用学习自救知识”,她说的对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三、我是小法官

1、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助。( )

2、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

3、泥石流来临时,要向与泥石流垂直方面的两边山坡高处跑( )

四、简答:

1、我们小学生能为灾区做什么?请写下来。

2、教科书84页,图案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屋面及墙体保温范文下一篇:我那可爱的家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