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队伍建设中的德

2023-02-01

第一篇:公务员队伍建设中的德

解读--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

第三十三条,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解读:

确定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是做好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前提,考核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考核工作的质量。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公务员的素质及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述。其基本含义是:

德,包括公务员的政治品德、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情况及个人品德。政治品德主要指公务员的政治表现,包括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等。职业道德主要看公务员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是否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严守国家和工作机密。社会公德主要看公务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是否模范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勇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个人品德主要看公务员能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直、真诚、诚实、守信、谦虚谨慎,是否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指公务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是指公务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判断能力、规划预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调研综合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不同机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勤,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所谓事业心就是看公务员是否敬重和热爱本职工作,是否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工作态度主要看公务员工作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能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工作作风重点看公务员是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勤奋精神重点看公务员是否善于开动脑筋,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绩,是指工作实绩。即公务员在完成任务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通过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而取得的绩效等。它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对绩的考核要看公务员是否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点看公务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办事效率如何,看公务员工作是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没有突出的贡献。

廉,是指廉洁自律情况。主要看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公共财务管理的规定,有无假公济私、化公为私行为;是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无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等等。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还要考核其是否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是否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有无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搞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行为,等等。

第二篇: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务员角色思考

2011级13班

社会保障专业

冷晓宇2011130

42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务员角色思考

摘要:服务型政府是当代中国政府变革和创新的目标模式。旨在克服传统管制型政府弊端的服务型政府,强调以公民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倡导政府行政的回应性、高效、法治与责任,并以追求社会公平、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诸多要素中, 作为公共行政执行者和公共管理实施者的公务员是最活跃和关键的因素,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公众的满意度。因此,构建科学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效果,关系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败。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角色;

服务型政府是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所提出的“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中国特色政府管理新理念,并已经成为加快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所谓服务型政府,从经济层面上讲,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从而纠正市场失灵,确保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政府;从政治层面上讲,就是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确保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从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有效治理的政府;从社会层面上讲,则是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等,确保社会健康发展的政府。即,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公共利益。其实,这也是我国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服务型政府是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而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在国家行政管理运行中起着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人是行政之本,人力资源是政府能力中的前提性因素,也是主导性因素。人力资源包括量(公务员的数量)与质(公务员的体质、知识、技能、价值观、团队精神等)两个方面。与数量相比,对政府能力高低产生决定影响的是人力资源的质的方面,这不仅是因为一定的质量可以弥补数量的不足,而且是因为它直接影响政府能力的其他因素效能的发挥。”因此,公务员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力军,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能力也决定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只有服务型的公务员才有服务型政府,服务型公务员是服务型政府的组织基础和力量基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关键。

公务员角色期待实质上就是公务员角色定位,因为无论哪一种角色定位,“公共人”还是“经济人”,其实都是对公务员提出了一定的角色期待。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角色期待就是对公务员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应该承担起什么角色,由此可知,公务员角色定位必须符合其角色期待。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存在的角色问题,如“角色冲突”问题严重阻碍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并完善相关制度等来实现公务员的“角色重塑”,以塑造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公务员,更好的发挥公务员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有支符合其要求的公务员队伍,而当前我国实践中,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此要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就必须对当前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

有的公务员不适应服务型政府新的理念的变化,仍存在错误的权力观念,这

影响着公务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当前仍然存在的“官本位”意识,对“服务”这一核心理念缺乏全面深刻地理解认识,淡漠的责任意识等。公务员精神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行政伦理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较多需要提高和完善之处,这也影响着公务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使得在日常实践中公务员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角色的认识仍存在着模糊和不准的问题,这严重阻碍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因此要想克服角色定位不准对服务型政府的阻碍作用,就必须做到公务员角色的准确定位。

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的角色定位有着内在的契合,这就要求公务员在角色上必须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服务型政府的最本质内涵仍然是对服务的重视,“政府的任务是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服务行政是“自律和道德;能力本位、社会本位;为民服务公正行政;超越民主与集权的行政”由此可见,服务型政府要求服务行政,因此服务型政府也必然要有这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很多需要通过公务员来表现出来,在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公务员要想满足服务型政府中的特殊要求,就必须实现角色过渡,必须处理好服务与管制、官与民、服务与责任的关系。

(一)公务员角色的确立必须明确管制与服务的关系。

管制与服务的关系影响着公务员角色的确立。管制与服务是两种不同的政府类型,管制型政府强调的是管制和约束,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服务。不同类型的政府虽然都有服务成分,但其性质不同,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服务的目的不同。在管制型政府中,政府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由政府决定的,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提供等都由政府自己决定,公民难以参与,公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什么样的服务更无从谈起;而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政府中,服务是宗旨,供居民有权参与到服务的过程中,要求和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在服务型政府中,被服务者公民是社会的主人,拥有着真正的权力,这与作为被管理者的管制型政府下的被服务者有着巨大的区别。管制型政府提供服务时为了更好的管制,而服务型政府中即使有管制,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由此可见,对服务与管制关系的处理深刻的影响着公务员的角色定位,“管理者”还是“服务者”取决于此。

(二)公务员角色的确立必须明确官民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的“官本位”意识当前依然严重,这与服务型政府要求的以公民为本位、以社会为本位的理念是矛盾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着公务员“服务者”角色的确立,导致了公务员角色错位,在“官本位”意识影响下,掌握着行政权力的人往往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主人,而不是把公民当作社会的主人,掌握权力的人往往把权力当作私有财产等,这是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严重挑战,在这种倒置的官民关系下,自认为是“主人”的行政官员很难会把自己当作公民和社会的“服务者”,在此情况下,公务员的“服务者”角色期待的实现和“服务者”公务员的塑造就成了天方夜谭。

如何设计政府服务规划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进公共管理水平,而承担这一重要的职责的便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务员。显然,公务员是政府服务规划设计的主体。公务员是一种社会精英层次的人力资源形式,具有制定公共政策、维持法律执行、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的重要角色。他们能够在政府规划的设计中利用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运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决定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向,从而影响着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是政府综合管理能

力和绩效持续提高的源泉,因此,公务员设计合理的政府服务规划,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公务员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也使他们成为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先知力量、社会行动的先导者,能及时对政府服务规划进行前瞻与调整,以引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带动社会整体力量的选择。此外,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公务员在政府服务规划的主体地位将日益增强。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公共部门战略规划已不再仅被看作是高层管理者所关心的事,现在它常常涉及一个更大和更广泛的战略管理小组,包括整个组织的计划人员和运作管理者。这个战略管理小组沟通了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以及一线员工,打破了计划机构和运作机构之间的‘官僚障碍’,在其中,组织的运作管理者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们或者参加了组织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定位的构思,或者成为战略计划顾问”,因此,当前政府服务规划不仅是少数专业计划人员的职责,更需要各层次、各领域公务员的共同智慧与努力。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范围从行政机关扩大到党委、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七大机关工作人员,这也必将使其在政府规划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其构建必然伴随着提升政府绩效。所谓政府绩效,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它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和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很显然,政府的绩效是由人来创造的,政府绩效与创造绩效的主体—公务员的素质是紧密相关的。

(l)公务员的政绩观是政府绩效管理能力的体现。

在政府的实践运作过程中,“公务员的政绩观,即公务员对政府管理职责的理解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构成政府管理的软约束。公务员的政绩观越靠近公共利益,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就越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就越强”,因而,在政府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绩效的改进必然会促使公务员树立合理的政绩观,以提升政府管理的能力,最终改进政府的绩效。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改进政府服务的绩效,公务员需要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执政为民的绩观,简言之,就是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则的政绩观。

(2)公务员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

对于政府来说,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政府整体绩效的改进与提升。而公务员作为政府绩效的创造的主体,其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整体绩效的提升。“政府绩效管理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位公务员的绩效支持所在政府机构的绩效,而每一个政府机构的绩效又支持上一级政府的绩效,最终确保中央政府的各项绩效能够达成。”当前,“政府必须将公务员队伍以及公务员个人的绩效管理纳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框架中,强化他们对于政府机构的使命和战略的贡献度;同时尽量基于客观的工作目标来考核公务员的个人绩效”,只有通过公务员个体及公务员队伍整体绩效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政府绩效的改进与提升。

总之,公务员作为政府政策的制定者和政府事务的具体执行者,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的第一要素,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和地位,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体。同时,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涉及技术、观念、机制和体制等方面变革与完善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公务员必须

深刻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明确其目标和任务,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治学前沿〔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振明.公务员制度(修订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5】李传军.管理主义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宋斌,鲍静,谢听.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孙柏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肖陆军.服务型政府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9】郭庆松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三篇:高校育人首选以教师的德为先

大家经常报怨:现在的大学生真不如过去的大学生素质高,所谓的“素质高”是指综合素质,是指德育素质。学问就是那些学问,虽然学问有不断的更新和提高,或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补充、可以突击,唯独人的品德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的品德取决于家庭、社会等诸因素。小学的老师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孩子们没有鉴赏力,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好象似懂非懂,有争议也有顺从。到了高校则不然,18岁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了,高校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高校教师的德性决定他周围学生们的世界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在我心中老师是最受人们尊重的职业之首。无论你身价多高,身居多显赫的高位,你都不能忘记你的老师、你的恩师。医生治病救人,但拯救不了人的灵魂,唯有教师是培养人的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教师的品行,在教师队伍中更是榜中之首,因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全是国家的栋梁,高校教师品德的高崇,国家兴旺,高校教师品德的败坏,国家将会患败血病。

第四篇:有关德孝的作文:我眼中的德孝

我眼中的“徳孝”

汉语字典中,“德”指道德,品德,“孝”指孝道。“德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德孝”精神亦是一种中国人不可缺乏的精神。

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途,“德孝”文化始终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只因德为处事之本,孝是做人之基。

古有九龄黄香为亲温席,今有孟佩杰背母上学,更有田世国捐肾救母,他们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谓“孝“,就是恭敬、爱护、孝养父母。 孝,不在于事的大小,重要的是这份心意。在生活中,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妈妈。现今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都奔波忙碌,很少有人回家看父母,而妈妈,无论工作多累,每次放假,都会回家看奶奶,洗衣,做饭,用有限的时间表达自己无限的孝心。

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不像黄香那样夏驱蚊,冬温席:也不用像孟佩杰那样小小年龄胆担起家庭重担,我们能做的就是做生活中的小事。

在父母辛勤工作回家家后递上一杯热茶,这就是孝;一句“工作别太累”,一句“天冷了多加衣服”,这就是孝;在校认真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这就是孝。

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孝心,就如人失去心脏,只剩一具躯壳,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何谈一个充满意义的人生?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而我们作为人,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等人,莫等到“亲不在”时才去后悔,没有尽孝道,就只会留永远的歉疚在心头了。

《论语》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认为,这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品质。

郭明义,一位普通的工人,从捐款到献血,尽他所能去帮助他人;吴菊萍,一为普通的母亲,在一颗生命之星即将陨落,她奋不顾身的伸出双臂;吴斌,一位普通的司机,在生命最后的76秒内,他用尽所有力气,拯救了全车人。他们的壮举,无疑是对“德”字最好的诠释。

对于我们,我们可以不用像陈光标那样裸捐亿万资产,也可以不用像吴菊萍那样奋不顾身,生活中处处显德。随手捡起一个垃圾,是德;节约每一粒米,是德;尊敬老师,帮助同学,这都是德。

要做一个可敬的人,首先必须有德

同学们,用心写两遍“德孝”,领会博大精深的德孝文化,用行动传承德孝,让德孝之花开遍中华大地!

第五篇:教师的德比才更重要一辩四辩发言稿

德比才更重要正方一辩发言稿

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方的辩论观点是教师的德比才更重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概念,“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而“才能”,就是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师德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它能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教师发挥着带头、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师德对社会起着影响和促进作用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人无完人,教师被冠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教师不是神,如果一个老师平时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可是她并没有比赛荣誉,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她就是一名不合格的教师,因为我们老师就像幼儿一样,也有能力差异,再说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假如这位老师教学技能比武一等奖,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出现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尊重孩子,用有色眼镜看待不同的儿童,随意评价家长等现象,你毫无疑问肯定会在“她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上打上一个引号和问好的。

综上所述,我们并不否认老师才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是看谁更重要,两者相比,我方认为教师的德比才更重要。最后引用但丁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发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方辩友,你觉得但丁说得有道理吗?谢谢大家。

德比才更重要正方四辩总结稿

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总则部分提到的,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明确定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在它的下一条中说到:“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回望身边,我们大幼的所有老师都具备了高尚的师德,这是朱园长选择你的第一考虑因素,但是并非你们每一位的专业技能都很强。可能因为你是新教师,可能你喜欢默默无闻地工作,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比赛,可能你只擅长某一领域的教学技能技巧,可能„„,没有关系,因为你师德高尚,所以领导、同事、家长、孩子都很喜欢你,很尊重你。不就是能力吗?再说每个人心目中对“才能”的评价标准不同。我们都已经拿到了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证,说明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已经具备,因为我们还年轻,还在学习,还在成长,还有进步地空间。对方辩友你们说是吗?

纵观今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虐童案频频残忍发生呢?在坐的各位,你们一定要深思,被对方辩友猜到了,他们缺少的不是教学能力,而是藏在心灵深处的“师德、师爱”。这个话题现在也被社会越来越关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是越来越大的。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千万千万记住“德为先”。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幼儿。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差,就是因为个别品德不良、缺乏责任、脾气暴躁的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真得很想让她们再回到幼儿园,重温一下什么是礼貌待人、如何培养他的责任意识。我们国家好在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比如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就要学会重阳节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我们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上思想品德课。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红烛;只为奉献不求索取的春蚕”;这些美丽的光环的后面,体现的是社会对老师的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是为人师表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教师是立园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说:“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对方辩友,如果你们也正在为社会制造危害的话,诚心奉劝你们马上停止吧!

中国有句成语“德才兼备”。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德与才孰为重?德在前,才在后,所以我方认为德比才更重要。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的答题思路下一篇:感谢爱心人士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