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联赛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2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排球联赛体育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一年一度的中国排球联赛走过了17年的风风雨雨,第十八届排球联赛也已在2013年的11月底拉开帷幕。伴随各俱乐部之间激烈的鏖战,对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探讨也在梳理脉络,分析联赛的过去和现状。

排球联赛体育文化论文 篇1:

排球联赛改革慢热

2016-2017赛季中国排球联赛是中国排球协会与新的商务合作伙伴体育之窗签署“3+2+N”合作协议的第一年。从排球业内看,利用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契机,加速联赛的改革进程,当属共识。在排球业外,依靠中国排球联赛这块品相不错的自主赛事IP,做大做强,推进排球联赛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吸引更多的关注,占据有利制高点,也是重要的驱动力。眼下,本赛季的中国排球联赛已经结束了第一阶段小组赛的争夺,从10轮比赛的情况看,中国排协和体育之窗在赛季初的设计有哪些落在了实处,取得的效果又如何呢?

中国排协篇

设想之一:新赛季全面推进鹰眼

实际情况:新赛季,按照中国排协的要求,中国排球联赛所有24支男女队所在主场全部设置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鹰眼设备。虽然各支球队或者俱乐部资金来源不同,鹰眼硬件的所有权不同,有些归属俱乐部或体工大队,有些归属球队所属省份或主场所在城市的体育局,但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鹰眼的采购、安装和调试,这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为中国顶级的排球联赛,中国排协在联赛推出鹰眼,做到了“有法必依”,鹰眼已经成为参赛球队的准入标准之一。

不过,鹰眼的使用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一:各赛区鹰眼操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联赛各主场的鹰眼操作人员都是经过设备供应商和中国排协培训才上岗的。但是由于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安排距离联赛开赛过近,缺少必需的实习期和试运行期等原因,在联赛初期,各赛区鹰眼回放系统在时间上差异性很大,短则一分钟,长则数分钟。女排联赛四川与天津一战,就出现了因为鹰眼挑战,比赛中断长达5分钟以上的争议。随着联赛的深入,操作人员日渐熟练,这个问题逐步有所好转。

问题二:鹰眼回放缺乏统一标准虽然中国排协在联赛开始前下发了有关鹰眼使用的规则说明,对鹰眼回放做出规定,但描述过于简单,难以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赛区在鹰眼回放中往往各自为政。比如,对于球落点的回放,部分赛区不按最起码的要求来回放球的运行轨迹三维动画,只在大屏幕上显示球的落点。对于球有无打手的回放,不播放连贯完整的比赛画面,而是选择性地播出某一瞬间的静止画面。这无疑让鹰眼的公正性大打折扣。另外,因为硬件水平不同,部分场馆的大屏幕清晰度极差,难以满足联赛需求。模糊昏暗的画面使得比赛双方和主裁判都看不清,仅凭鹰眼裁判的判罚难以服众。
鹰眼设备

问题三:中国排球联赛的鹰眼操作人员不是第三方,而是主场的工作人员。虽然中国排协配备了鹰眼裁判,但中立性和独立性始终存在偏差。再加上部分裁判员对鹰眼挑战规则理解不清、把握不准,也造成了争议不断。

鹰眼的加入本是为保证比赛的公正和公平,作为高科技手段,联赛引入鹰眼是个新生事物,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在理解之余,也要指出,管好鹰眼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源头上做出明确而公正的规定,实行标准化操作,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还鹰眼公道,让联赛清白。

设想之二:国内球员实现自由转会

实际情况:本赛季,中国排协为了鼓励球员流动,特意出台了新的转会政策,原则上,一家俱乐部在联赛中最多有三次国内球员转会的机会。但从实际情况看,球员转会市场依旧是死水一潭,难得的转会也是因循旧例,而非新规。

小组赛期间,除朱婷这个特例外,女排和男排没有一名现役国家队球员转会,对各支球队而言,各个层级的国手依然是绝对的“非卖品”。小组赛期间为数不多的球员转会,比如辽宁的梁春龙转会北汽男排、上海的韩添伊转会浙江男排,上海的陈伊娜转会云南女排,都是之前合作的延续。八一青年队的高意转会北汽女排、山东青年男排六名球员集体转会天津队、北汽男排三将转会天津队等,实际上也是俱乐部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争取过来的。所谓的国内球员自由转会依然是纸上谈兵,像中超或CBA 那样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职业化转会,更是空中楼阁。
陈伊娜

另外,由于第二阶段八强战和第三阶段的半决赛之前,晋级的球队还有转会机会,或许不排除有国手级优秀球员转会。不过,已经有球队表示,即便自己不能参与争夺更高名次的比赛,但本队的球员还要打保级战和备战全运会预赛,这样的理由让一些优秀球员无法实现转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利益共同方”,某两支球队因为某种关系而产生了共同利益,联手针对第三方,对球员转会设置人为障碍。这些都使得所谓的二次转会成为一纸空文。可见,新规虽好,但国内球员的转会距离中国排协倡导的“自由”还相差甚远。

设想之三:取消赛区接待技术代表和裁判员的规定

实际情况:本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和裁判员改由组委会统一安排,根据规定,俱乐部不得私下接触裁判,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对于这一点,赛区和裁判、技术代表总体上还是执行得不错。虽然与以往相比,多了一点点麻烦,但保证了技术代表和裁判员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应该值得称道。

商务合作篇

本赛季,竞标胜出的商务合作方体育之窗为了更好地运营联赛,算得上尽心尽力。一方面,为排球联赛成立了独立的运营公司排球之窗;另一方面,在宣传和日常营运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原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高潮出任排球之窗总裁,原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总经理、原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长于溯韡辞去公职,加盟排球之窗,出任首席内容官。懂体育的人干体育,为联赛增色不少。

设想之一:建立三大联盟

实际情况:按照体育之窗的设计,中国排球联赛要打造三大联盟,即商务联盟、媒体联盟、城市联盟。

商务联盟:从目前的情况看,体育之窗利用中国排球联赛的IP资源进行资本运作,吸引了一些客户的兴趣。相比之前的状况,本赛季的商务开发有变化,力度有提升,价值有体现。

媒体联盟:这是体育之窗在本赛季着力打造的重要项目。体育之窗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北京体育广播等热心推广排球的主流媒体建立了版权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地方的广电媒体签署版权购买协议,这可看做中国排球联赛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出于实际情况和体育之窗自身的公司特性,排球联赛的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制作还要依赖于传统广电媒体,体育之窗也要为此支付信号制作费用,这跟体奥动力与地方电视台签署的中超版权协议是一致的,但是能够将中国排球联赛的赛事版权推向市场,毕竟是跨越性的一步。在新媒体版权的推广上,体育之窗颇有建树,包括新浪体育等网络媒体和部分视频网站纷纷购买了排球联赛的版权,并开设了排球专栏。

更大的亮点,在于排球之窗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开辟了联赛的视频直播平台。每轮联赛,球迷可以通过微信号交替点播6场比赛,极大方便了受众,对排球联赛的推广也是极大利好。另外,排球之窗还委托索贝公司,在北京汽车光彩赛区专门设立了4G视频直播平台,属于很好的尝试。

不过,纵观整个联赛,依靠传统公共播出平台观看排球联赛的球迷依旧是主体。相比较而言,除北京和天津之外,其余各赛区的主场鲜有本地电视台直播(央视直播场次除外),排球联赛在京津之外大多数地方广电媒体中遭受的冷遇没有根本性改变。央视转播联赛的场次与以往基本持平,在报道形式、转播方式、赛事包装等方面,也沿袭老套路,缺乏创新,无法与中超、CBA比拟。因为央视对转播时段的限定,部分场次开球时间被临时调整。开球时间多变,无益于联赛品牌的打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姚明、郎平现身联赛开幕式。

按照中国排协的统计,联赛第一阶段男女排共20轮,总场次为120场。中央电视台选择了12轮各有一场直播,占总场次的1/10,占总轮次的60%。地方电视台直播37场,占总场次的1/4多。其中,北京电视台10场(女排5场,男排5场)、天津电视台14场(女排10场,男排4场)、辽宁电视台5场(全为女排)、深圳电视台5场(全为女排),这四家电视台加在一起就转播了34场。由此可见,这个数据其实并不华丽,与顶级联赛应有的电视转播量相比,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总体而言,本赛季排球联赛,体育之窗整合的媒体资源涵盖广播、电视、平媒、网络媒体、自媒体。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与以往相比,在新媒体和自媒体领域,有了显著提升。

城市联盟:城市联盟的理念是依托政府打造城市名片,虽有进展,但也有很大阻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推进的客观环境。

设想之二:恢复全明星赛

实际情况:按照设想,全明星赛将在春节后一周举行。考虑到本赛季的现实情况,全明星赛暂定为2月26日在深圳举行。排球联赛的全明星赛已经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体育之窗正在积极努力落到实处,特别要体现排球特有的女排情结和明星价值。但球迷到底买不买账,还是一个未知数。据了解,本赛季的全明星赛在形式上会体现多样性,突出设计感,将文艺和体育有机结合,展现一场文体“秀”。但无论形式如何,如何产生入选的明星球员才是关键。目前看,很有可能是将球队推荐、球迷选票和数据统计三方面作为入选球员的标准,并增设一些外卡。最后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设想之三:经纪人团队(联盟)

实际情况:虽然更多球队聘请了外援,但目前中国排球联赛的所有外援基本控制在两三个经纪人的手中。体育之窗虽然想打造自己的经纪人团队,为此也有设计,但与现实存在很大冲突。

中国排协和体育之窗的设想无论成效如何,想法都是积极的。很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只有迎难而上,中国排球联赛才能稳步向前。

联赛关键词

除了顶层设计的落实情况不尽相同以外,再从以下几个关键词梳理一下本赛季联赛:

观众:本赛季排球联赛的观众数量有所提升。女排比赛的观众明显多于男排。最好的排球球市依旧是天津、北京等有着传统排球热情或文化的城市。辽宁沈阳、浙江嘉善、江苏常州的现场球迷数量稳中有升,这和女排热、明星热有很大的关系。北京女排主场与江苏女排一战,因为两支球队坐拥七大国手,门票销售空前火爆。虽是晚场的比赛,但很多球迷下午3点多就开始排队购票,当场上座率高达97%,为历年罕见。相比之下,男排联赛更多还是孤芳自赏。

通常,成绩好的球队观众会更多些,但也不尽然。比如男排联赛12冠王上海队成绩虽好,但球市冷落,或许只有京沪对话这样的重头戏才能调动球迷的胃口。云南女排主场所在的禄丰县虽然比较偏远,球队的成绩是十连败,但球市依然火爆。对这座小县城来说,云南女排的比赛丰富了当地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根据中国排协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排球联赛第一阶段现场观众人数增幅令人欣喜。女排联赛现场观众数约16万人次,平均每场约2655人;男排联赛现场观众数约12万人次,平均每场约2000人。这些数据一般由各个赛区提供,可信度存在问题。绝大部分球队主场场馆的看台不过2000-3000张坐席,实际开放率会更低,如果平均每场观众超过2000人,岂不是说上座率至少都在七成以上,甚至接近爆满?这和真实情况存在不小出入。因此,联赛的数据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避免虚假数字撑了门面,却误了改革。

场馆:近几个赛季,排球联赛的场馆条件越来越好。像山东淄博、辽宁沈阳,都是全运会场馆的再利用。虽然浙江嘉善、云南禄丰这些县城的场馆有些老旧,但相对不大的空间坐上众多球迷,更拢人气,更利于营造主场氛围。

此外,由于本赛季联赛开赛日期早于以往,以往经常出现的南方场馆低温情况暂时没有出现。随着全国性气温走低,南方场馆能否满足16摄氏度的最低要求,还是未知数。

很多球队把主场放在大学里,将大学生球迷作为服务和观赛主体。江苏女排在常州大学,江苏男排在南京大学,福建男排在福建师范大学,八一女排在深圳大学等。这些大学场馆的硬件都是高标准的,这样的选择也是推广排球的积极尝试,但主场设在大学,会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特征。排球联赛在跨年度的冬季举行,当学生面对期末考试、春节、寒假的时候,主场变得冷冷清清。同时,大学场馆坐落在校园内,缺乏必要社会宣传,再加上校方出于安全考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球迷观赛。

球员:除朱婷外,中国女排的球员们都在地方球队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包括因伤缺阵多轮的惠若琪和没去成里约奥运会的曾春蕾。一干国手们在联赛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成为闪耀的明星、球市的保障和球迷追逐的对象。不过,新人少有涌现,只有临时转会北汽的八一小将高意让人眼前一亮。
北汽男排外援奥利奥。

男排联赛中,老将风采依旧,新人也有冒头。八一的仲为君受到腿伤的影响,表现不及往年。崔建军、张晨、焦帅、梁春龙、初辉等老将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水平,依然是国内各个位置最好的球员。年轻人中,表现最好的当属北京队的接应江川,他的强力跳发球和进攻提升了北京队的攻击力。北京队副攻谷佳丰、四川队副攻王兆瑞、湖北队接应宋阳和副攻缪阮彤以及浙江队主攻朱志远等新人也有不错的表现。

外援:本赛季女排联赛不乏大牌外援,米哈伊洛维奇、卡里罗、洛维、罗宾逊、墨菲等人都是世界名将,但表现最亮眼的却是四川队的澳大利亚外援鲁尔克。在她的带领下,四川队时隔6年重返八强。她的得分高居所有球员之先,在得分榜前20名中找不到第二位四川队球员的名字,可见她一柱擎天的作用。

男排方面,同样是四川队的外援莱昂纳多令人印象深刻。他攻击力强,几乎没有哪支队伍能够有效抑制他的进攻。北京队的外援奥利奥得分能力较强,桑德技术全面。上海队外援格罗泽尔进攻十分强力,孔特全面实用。这5个人称得上高水平外援。外援水平正在与世界一流接轨,拉动了男排联赛的水平。如能坚持,对中国男排也是好事。

工资:中国女排的奥运夺冠和联赛改革,对排球运动员收入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部分球队在购买外援时可以一掷千金,但在改善运动员的待遇方面却束手束脚,真正是专款专用。北汽排球、天津女排算是富裕户,不仅购买外援不差钱,运动员、教练员的薪金水平虽比不上足球和篮球,但在排球界绝对是遥遥领先了,让其他球队羡慕不已。提高从业者的待遇,他们会更有动力。虽然很多地方体育局努力效仿北汽模式,但都不成功,除了合作方式、资金来源、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原因,最为关键的还是理念和意识的问题。

教练:相比中超和CBA走马灯般地换帅,排球联赛的教练员流动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教练执教时间普遍在4年以上,这和中国体育的全运会战略紧密相关。像天津的王宝泉、浙江的吴胜、北京的李牧,更是当仁不让的“常青树”。优秀的中青年教练员始终是中国排球的一大缺口。
李牧(右)

作者:杨晓轩

排球联赛体育文化论文 篇2:

十七年的原点与拐点

一年一度的中国排球联赛走过了17年的风风雨雨,第十八届排球联赛也已在2013年的11月底拉开帷幕。伴随各俱乐部之间激烈的鏖战,对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探讨也在梳理脉络,分析联赛的过去和现状。十七年的原点徘徊,几代人的探索追寻,排球联赛如何走出困境、推动改革、拓宽道路?恒大模式有何现实意义?与国外排球联赛相比,差距和不足在哪里?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钟秉枢教授,请他为读者答疑解惑。

新体育: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排球联赛的历史和现状。

钟秉枢:17年来,中国排球联赛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步形成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1995至1996年是改革准备阶段。1996年4月在天津召开全国排球竞赛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排球运动发展2001计划纲要,启动排球联赛改革,确定联赛实行主客场制。同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排球协会工作会议,确定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加快完善俱乐部体制,力争建立24支男女俱乐部,职业和专业运动员要达到数百人,以加快排球改革。

1996至1997年是改革实施阶段。1996年底举办了第一届跨年度的主客场联赛,由香港精英集团赞助。由于赛制改革对路,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为体制转轨和机制转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时间太短,随着主客场制代替赛会制的改革出现了许多情况,相关法规文件不完备或未出台。

1997年至2000年是积极探索阶段。1997年11月排管中心成立,出台了运动员转会和俱乐部管理暂行规定,形成了适合俱乐部发展的基本框架,但是联赛整体包装不够;人才交流力度不够;球市不温不火。

2000年至2009年是徘徊阶段。推出俱乐部办赛制度和系列规定,在市场开发上,除主赞助商冠名以外,还有李宁公司、健力宝集团等传统赞助商。这期间存在的问题是队伍经费相对比较缺乏,造血功能不足,观众人数和收视率徘徊不前。

2009年以后是冲击发展阶段。恒大女排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原来以省为基础的格局,这种模式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总体来说,排球发展相对篮球和足球比较稚嫩,既适应了排球运动的发展,又没有实现排球联赛实现市场化的目标。按产品生命周期来讲,排球联赛还处在引入期,远不到成熟阶段。

新体育:排球联赛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钟秉枢:联赛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排球联赛的知名度不高。二是受众定位不清。联赛之初吸引了一大批观众,随着老运动员退役,具有中国女排五连冠情结的观众越来越少,又未吸引到更多年轻观众。三是联赛“赞助商+全国排球联赛”的称呼不利于全国排球联赛的推广发展。联赛之初推出的CVL和CVA都未沿用下来。多年来,步步高、安踏、361°等赞助商冠名替代了联赛统一称呼,不利于品牌的宣传推广。四是缺少品牌包装。品牌好坏的催化剂是国家队的成绩,明星球员是联赛的金字招牌,尽管每届联赛都评出最佳球员、最佳得分手这些技术方面的荣誉称号,但没有推出素质全面、为人师表、帅气时尚的排球明星。五是品牌推广要与娱乐活动结合。赛事性质是文化娱乐活动的延伸,但目前联赛还单一集中在比赛本身,没有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拓展出来,进行包装和打造。缺少娱乐活动的延伸和上升为文化产品的包装打造意识,也就缺少了对联赛宗旨、定位、精神和文化的挖掘和推广,也失去了“轻松、时尚、快乐和精神满足”的观看体验。

联赛所处的困境在于已经朝职业比赛发展,却没有把联赛办成有文化特色的品牌。

新体育:目前,排球联赛距离职业化还很遥远,如何推动排球联赛改革?除了引进外援,您认为需要实行哪些具体举措为联赛脱困?

钟秉枢:对联赛产品进行切割,可分为三类:

表演类产品是决定整个联赛产品的核心。目前进入到表演产品的有男女排总共180多场比赛,还有纪念品、服装、运动饮料等跟比赛相关的实物产品。但是,运动队队服、俱乐部纪念品及相匹配的饮料等衍生产品都没有开发出来。

资本类产品包括联赛冠名权、会徽、会标、队徽、队标、吉祥物等标志特许使用权,电视转播许可权、场地广告牌使用许可权、明星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形态、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除了冠名的赞助商外,围绕无形资产可开发的产品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人才产品即职业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目前围绕排球人才,并未建立起为俱乐部发展所需配套的人才队伍和俱乐部运作人员。

围绕这三类产品形成了消费品市场、产权市场和运动员转会市场。这三个市场没有建立好,意味着市场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和利用,导致联赛徘徊不前。这跟当年推出联赛时准备期过短有关,而且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后,仍旧按行政管理在运行。本来是摸着石头过河,却成了摸着石头忘了过河。

联赛改革始终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影响国家队世界大赛成绩,这跟与国外不同的训练理念和方式有关。国外的联赛完全是在业余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存在长年集训的运动队,没有专业化的冬训,联赛不会因没有集训而成绩不佳。中国排球原来是一年顶多两次集中比赛的赛会制,习惯了联赛外集中、系统的训练。赛制改革以后,联赛从12月到次年3月进行,把冬训打破了,运动员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备战。国外职业化的体育项目一年四季都有比赛,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得非常好,国内结合得不好。

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管什么项目,只要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就算成功,这样的奥运战略直接导致投入高、收效小、效率低的大球项目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业余体校的球队因此解散了。排球队伍和人口大幅度下降,导致本应该在业余体校青少年阶段完成的基本功系统训练弱化,缺乏基本功系统训练的队员直接进入二线队伍,后备力量质量下降。到成年队后,教练还要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基础性训练。这跟国情有关,也跟教练员思想认识和传统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新体育:恒大模式对于排球联赛有没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钟秉枢:2009年,恒大队出现后带来很大冲击。恒大女排是完全独立的、具有职业化特征的队伍,也给关注排球运动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途径。恒大集团建立完全独立的俱乐部,不隶属于省市体育行政部门,用丰厚的薪水买进教练员和运动员,组建符合中国排协注册和比赛要求的俱乐部。恒大女排朝职业化道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单位局限,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恒大模式就是高额投入,做好了可以做改革领头雁,做不好会重蹈足球职业化覆辙,运动员收入增长了,但技术水平反而下降了。用高薪把运动员、教练员请过来,但运动员和教练员追求的个人价值和目标实现后,又将怎样?支持运动员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总体追求目标的缺失和金钱诱惑、刺激会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对于市场化的职业联赛来说,长远目标必须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塑造。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教训可借鉴。可以说,恒大模式的冲击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推广价值。同时,也要明确认识到,在举办排球联赛、促进俱乐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考虑俱乐部长远发展目标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职业联赛的目的。

新体育:中国排球运动改革之路是完全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在政府管理和依托市场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衡量改革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钟秉枢:既然把排球联赛看成一种文化现象和市场化改革的事物,就要做好三件事。

一从运动员角度看,欧美职业运动员来自群众业余体育,而我国职业运动员主要从几十年的训练体制中的“专业运动员”转化而来,几乎无任何转会自由可言。如何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流动,加大转会力度,以法律文件得以确认需要认真对待。二从俱乐部角度来看,俱乐部既是职业体育的管理主体,又是职业体育的生产主体。需要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协会,实行行业约束和行业自律,进行内部调整和制衡,使俱乐部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避免产生霸王型的超级俱乐部。如美国NBA的选秀制及工资帽制度。三从组织者角度看,职业化的赛事体系是职业体育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职业化的赛事体系都需要一个组织高效的管理机构,由此,应考虑联赛管理权和经营权的转移。

凡此种种,都涉及体育观念的转变。我们习惯于把竞技体育看成是战场,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赋予竞技体育更多的政治、军事色彩。职业体育则是秀场,为给观众提供更多的精彩表演,比赛要有悬念、有包装,要营造剧场氛围,比赛间隙要有各种展示和表演活动。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满足国家需求是不同的。体育不能总讲为国争光,职业体育承载着更多满足文化需求的使命。恒大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但要避免一家独大,破坏了市场规律。

培育健康的联赛市场,需要全面的发展,北京男女排就是很好的案例。北京男排很好地结合了举国体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积极实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从政策引导层面支持三大球发展,让北京汽车这样的企业和排球运动有机结合。北京市还出台了旨在振兴三大球项目的“1248工程”(一个项目、两所大学、四所中学、八所小学)和“3+3+3”工程,在宏观上进行政策引导、扶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文化教育和梯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北京三大球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不仅是引入外援,更多的是政策变化,打破僵化思维,在“新举国体制”思维下真正实现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大事。

新体育:国内排球联赛与国外联赛的区别与差距在哪儿?

钟秉枢:国外联赛不是由排球协会具体管理、操作,而是通过俱乐部协会和联赛管理委员会,完全由市场化运作保障体系来举办。经济保障是关键。国外已形成了彼此交叉、相互制约的网状治理体系,建立了市场化运作、相互交融的治理体系。国际排联、亚排联、顶级转播商、赞助商、各国政府、赛会承办地、俱乐部联盟、俱乐部和运动员,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是谁命令谁,形成彼此交叉互动、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治理体系。

决定联赛成功,在于运动员能否自由转会。既然运动员是产品,那也是一种商品,如果不流动,不能用来交换,就毫无价值。制约我国联赛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受全运会制约,国内转会没有完全市场化运作。

新体育:您对男排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

钟秉枢:集体项目一定要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当初,孙志安任主教练时的中国男排发展很好,比女排更受欢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女排成绩的突飞猛进,男排显得有些低迷,比赛打完,一回国就被解散,男排文化断层令人惋惜。虽不断换教练,但始终没有形成应有的文化。直到周建安提出亮剑精神,面貌有所好转。现任主教练谢国臣推出“自信、阳光、开心”的理念,即不要把目标锁定在夺冠军、争第一,而追求内在的塑造。男排多年低迷,也就没有了成绩压力,职业化的步子反而可以迈得大一点,鼓励运动员走出国门,接受个人单飞的历练和检验,也鼓励外援进入国内联赛。

结语

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理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推进,经过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兜兜转转,徘徊的中国排球联赛将迎来突破与超越的拐点,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责编 时晓莉

作者:时晓莉

排球联赛体育文化论文 篇3:

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化解

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打造体育强国的核心是打造体育文化强国,而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打造体育文化大国,则是实现体育强国理想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强国,在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时,都是在少儿阶段就开始对其进行体育文化熏陶。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向球王贝利颁发“终身成就奖”时指出,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体育自身的文化价值。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源于古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推崇人的力量,认为人具有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征服世界。①

我国当前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文化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传播关系到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应结合我国体育媒介改革的实际,探求体育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不足,创新体育文化传播机制,促使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体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与路径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还停留在大型体育盛会上,注重的是各种赛事的转播,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与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弘扬。②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播放各种竞技新闻与体育赛事,在近几年才有了养生节目的盛行,但也是良莠不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同时,各种体育文化传播往往在大型比赛结束后就转入了低潮。

2.体育文化传播结构不合理

当前,中国的体育文化传播资源过于集中,除了央视体育频道之外,其他频道仅播出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或者体育名人的花边娱乐新闻。肩负体育文化传播重任的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而内容也多是以乒乓球、排球、足球等竞技性体育比赛活动为主;地方电视台则多以养生节目为主。这种体育文化传播只是满足了部分体育爱好者的需要,弱化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导致体育文化传播被媒体化。同时还造成了乒乓球、排球等热门体育项目被人们热捧,取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铅球、冰壶以及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不断边缘化,体育活动发展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3.金牌至上的竞技体育传播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中国的体育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典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竞技体育模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体育发展的异化,导致群众性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严重滞后。而媒体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忽略了基本的社会责任,陷入了低俗、庸俗的怪圈,甚至制造假新闻、夸张报道等,使媒体失去了基本的良知。③

由于将体育文化界定在一般的传播内容上,而忽略了体育文化的独特内涵,使我国体育文化传播还处于被动的局面,还未能真正把握体育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以技术体育为主导的体育大众传播,忽视了体育传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对受众的体育文化认知形成了错误的引导。

我国体育文化传播困境的化解之路

按奥运会金牌数或奖牌数来说,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强国,但是就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要成为体育强国,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认同中国的体育文化价值,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和美、中和”的体育理想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新的中国体育文化。④结合我国实际,应建立政府主导的体育文化传播机制,同时应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发挥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使各种媒体相互协调,形成战略分工。

1.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

大众媒体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而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方式。体育价值观是在社会体育文化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它与体育文化传播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大众传媒对体育的参与深度影响着现代体育的变革,在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应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以愉悦大众为目的,推进体育媒体传播制度化。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价值构建功能,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媒体传播方式为手段,大力宣扬自由理性、公平竞争、拼搏进取的体育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体育价值观念,将体育文化融入大众的精神世界之中。

在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发挥好体育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推动体育文化向纵深发展。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正确理解与传播先进体育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媒体可以将体育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促进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2.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消费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体育产业是体育运动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为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像NBA、F1等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其体育品牌的消费。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有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还能培养起新的体育文化消费群体,进而引导社会的体育文化意识。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产业化成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体育产业也成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应发展各类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联赛等,以此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群众体育消费习惯,传播体育文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可以发展体育旅游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制造业等与体育相关的产业,促进体育文化的普及。

此外,国家应在政策上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给予支持,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竞争力。针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短板,在组织设置、活动形式、时间场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的经费支持。同时,应调整国家体育文化产业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文化传播领域,推进体育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

在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文化传播应坚持“以人为本”,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受众健康向上的体育价值观念,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文化的传播应该走大众审美路线,通过体育文化传播愉悦身心、传承文化,推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②曹婷 张洁:《谈媒介形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2年3月中

③韦魏 杨静:《媒介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异化》[J],《青年记者》,2012年3月中

④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肖焕禹:《体育传播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关金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酒店微博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客户忠诚营销启示论文